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圖解中醫學的圖書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中醫的溫和療法與全方位療效日漸受到醫界重視,修習中醫也逐漸蔚為風潮。本書即提供初學者一個完整的入門指南,涵括「中醫基礎理論」、「常見症狀」、及「針灸推拿學」等,闡述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哲學理論思維和方法論、以及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深入介紹人體結構和功能、病因病機、診法辨證、和疾病的診治原則;不但蒐集歷代相關文獻,並附上各種中草藥圖表,依據現代醫療需求,精心編纂而成,實為市面上最佳的中醫學參考書。
上篇中醫基礎理論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一章 導論(Introduction)...3
第一節 中醫學的歷史及其人文背景(History and Culture Background of TCM)...3
一、中醫學發展的歷史縱觀 3 二、孕育中醫學術的人文背景 4
第二節 中醫學的主要內容與特點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ly Content of TCM).......5
一、中醫學的主要學術內容 5 二、中醫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6
第三節 中醫學的認知方法(The Method for Understanding TCM)..........10
一、客觀世界是物質與運動的 11 二、中醫思維的三個層次 11
三、擺脫表象的束縛 12 四、思維的個性化 12
五、排除主觀意識因素的干擾 13 六、象徵 13
七、思維的心身整體效應 14
第四節 中醫學未來發展展望(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CM)..15
一、中醫臨床 15 二、中醫理論 16
第二章 陰陽五行學說(The Theory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19
第一節 陰陽學說(The Theories of Yin-Yang)..19
一、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 19 二、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具體應用 23
第二節 五行學說(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25
一、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 25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28
第三節 陰陽、五行學說的關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n-Yang Theory and Five Elements Theory)......30
第三章 藏象學說(Viscera-state Theory)..33
第一節 臟腑的生理功能(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Viscera)...33
一、五臟 33 二、六腑 43
三、奇恆之腑 44
第二節 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ang and Fu Organs).........45
一、臟與臟之間的相互關係 45 二、腑與腑之間的相互關係 48
三、臟與腑之間的相互關係 48
第三節 氣、血、津液、神(Qi, Blood, Body Fluid and Vitality).........49
一、氣 49 二、血 51
三、津液 51 四、神 52
五、精、氣、血、津液、神的相互關係 52
第四章 病因、病機(Pathogenic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55
第一節 病因(Pathogenic Factors)........55
一、外感致病因素 55 二、內傷致病因素 59
三、其他致病因素 60
第二節 病機(Pathogenesis)............61
一、正邪相爭 61 二、陰陽失調 62
三、氣機失常 63
第五章 診法(Diagnostic Methods).......65
第一節 望診(Inspection)...........65
一、全身望診 65 二、局部望診 67
三、望排出物 68 四、望小兒指紋 69
五、望舌 69
第二節 聞診(Auscultation and Olfaction).......71
一、聽聲音 71 二、嗅氣味 72
第三節 問診(Interrogation)............72
一、問寒熱 73 二、問汗 73
三、問疼痛 73 四、問飲食口味 74
五、問睡眠 74 六、問二便 74
七、問小兒及婦女 75
第四節 切診(Pulse Feeling and Palpation).......75
一、脈診 75 二、按診 78
第六章 辨證(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81
第一節 辨證的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81
第二節 主要的辨證方法
(Methods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81
一、八綱辨證 82 二、臟腑辨證 85
第七章 治則與治法(Therapeutic Principle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95
第一節 治則(Therapeutic Principles)..........95
一、預防為主 95 二、治病求本 95
三、正治反治 96 四、標本緩急 96
五、扶正祛邪 97 六、同病異治、異病同治 97
七、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97
第二節 治法(Therapeutic Methods)..........98
一、內治八法 98 二、外治法 99
第八章 中藥與方劑(Chinese Medicine and Formulas)..............101
第一節 中藥基本知識(Basic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101
一、中藥與現代中藥 101 二、中藥的產地、採集、乾燥和貯存 101
三、中藥的炮製 101 四、中藥的性能 102
viii 中醫學
第二節 方劑基本知識
(Basic Knowledge of Formulas of TCM)............105
一、組方原則和組成變化 105 二、方劑的劑型 106
三、方劑的應用 106
第三節 中藥方劑的分類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Formulas)............106
第四節 常用中藥與方劑
(Commonly-used Chinese Medicine and Formulas).................107
一、解表藥和解表劑 107 二、祛風濕藥和祛風劑 112
三、祛濕藥和祛濕劑 114 四、清熱藥和清熱劑 119
五、消導藥和消導劑 127 六、瀉下藥和瀉下劑 130
七、化痰止咳藥和化痰止咳劑 133 八、溫裡藥和溫裡劑 137
九、理氣藥和理氣劑 140 十、理血藥和理血劑 143
十一、補益藥和補益劑 148 十二、平肝熄風藥和平肝熄風劑 159
十三、其他 162
中篇
常見證臨床辨證
Common Diseases
第九章 心腦系病證(Heart-Brain System Syndrome).........167
第一節 心悸(Palpitation)...............167
第二節 胸痺(Stagnation of Qi in Chest)...................169
第三節 不寐(Insomnia).................171
第四節 中風(Apoplexy)............173
第五節 眩暈(Vertigo)..................176
第六節 頭痛(Headache)..........178
第七節 中醫心腦系病證的現代研
究
(Modern Research on the Heart-Brain System Syndrome of Chinese Medicine).......181
第十章 肝膽系病證(Liver-Gallbladder System Syndrome)..............185
第一節 鬱證(Melancholia)...................185
第二節 脅痛(Hypochondriac Pain)......................187
第三節 黃疸(Jaundice)........................189
第四節 肝膽系疾病現代研究進展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Research on the Liver-Gallbladder System Syndrome)...............192
第十一章 脾胃系病證(Spleen-Stomach System Syndrome)...................195
第一節 嘔吐(Vomiting)......................195
第二節 胃脘痛(Gastralgia)....................197
第三節 洩瀉(Diarrhea)........................199
第四節 便秘(Constipation).....................202
第五節 中醫脾胃學說的現代研
究
(Modern Research on the Spleen-Stomach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204
第十二章 肺系病證(Lung System Syndrome)....................207
第一節 咳嗽(Cough)...................207
第二節 喘證(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Dyspnea).............209
第三節 中醫肺系疾病的現代研究
(Modern Research on the Lung System Syndrome of Chinese Medicine).................211
第十三章 腎系病證(Kidney System Syndrome)..................213
第一節 淋證(Gonorrhea)......213
第二節 水腫(Dropsy).............215
第三節 腰痛(Lumbago)..................217
第四節 中醫有關腎的現代研究進展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Research on the Kidney of Chinese Medicine)..................219
第十四章 其他病證(Other Syndrome).............221
第一節 內傷發熱(Fever due to Internal Injury)..........221
第二節 消渴(Diabetes)...............223
第三節 癥瘕積聚(Mass in Abdomen).................225
第四節 月經不調(Irregular Menstruation)................227
第五節 痺證(Arthralgia-Syndrome)....................229
第六節 痺證與現代醫學研
究
(Arthraligia-Syndrome and Modern Medical Research)......................231
下篇
針灸推拿學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Chinese Massage
第十五章 經絡(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235
第一節 經絡概論(General Outline of 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235
一、經絡系統的組成 235 二、經絡的功能和臨床應用 236
第二節 十四經脈(The Fourteen Channels)............237
一、手太陰肺經 237 二、手陽明大腸經 237
三、足陽明胃經 238 四、足太陰脾經 239
五、手少陰心經 239 六、手太陽小腸經 239
七、足太陽膀胱經 240 八、足少陰腎經 240
九、手厥陰心包經 241 十、手少陽三焦經 241
十一、足少陽膽經 241 十二、足厥陰肝經 242
十三、督脈 243 十四、任脈 243
第十六章 腧穴(The Acupoints)...............245
第一節 腧穴總論(The Acupoints Introduction)...............245
一、腧穴的分類 245 二、腧穴的治療作用 245
三、特定穴 245 四、腧穴定位法 245
第二節 常用腧穴(Common Points)................247
一、手太陰肺經穴 247 二、手少陰心經穴 248
三、手厥陰心包經穴 248 四、手陽明大腸經穴 248
五、手太陽小腸經穴 249 六、手少陽三焦經穴 249
七、足太陰脾經穴 249 八、足少陰腎經穴 250
九、足厥陰肝經穴 250 十、足陽明胃經穴 250
十一、足太陽膀胱經穴 251 十二、足少陽膽經穴 252
十三、督脈 252 十四、任脈 253
十五、經外奇穴 253
第十七章 刺灸法(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255
第一節 毫針刺法(Needling Methods)...................255
一、針刺前的準備 255 二、毫針刺法 255
第二節 灸法(Moxibustion)...........................257
一、灸用原料 257 二、灸法的作用 257
三、適應證 257 四、灸法的分類 257
五、注意事項 258
第三節 耳針(Ear Acupuncture Therapy).................258
一、耳廓表面的解剖名稱 258 二、耳穴的分布規律 259
三、常用耳穴 259 四、耳針的適應證 259
五、選穴方法 260 六、操作方法 260
七、注意事項 260
第十八章 針灸治療(Acupuncture Treatment)......................261
第一節 概述(Outline)...................261
一、針灸治療原則 261 二、針灸處方 261
第二節 常見病證的針灸治療(Acupuncture Therapy of Common Diseases)...................262
中風 262 頭痛 262
面癱 263 腰痛 263
失眠 263 胃痛(附:呃逆)264
痛經 264 痺經(附1:落枕 附2:坐骨神經痛)264
第十九章 推拿(Chinese Massage).........267
第一節 推拿的基礎知識(Basic Knowledge of Chinese Massage)..................267
一、推拿的作用原理 267 二、推拿的基本原則 268
第二節 推拿手法簡介(Commonly-used Manipulations)........269
一、一指禪推法 269 二、擺動類 269
三、摩擦類 270 四、振動類 271
五、擠壓類 271 六、叩擊類 271
七、運動關節類 272
附錄一:方劑................275
附錄二:專業詞彙 英漢對照..................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