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3 項符合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5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作者認為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可分為...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4/03/24
作者認為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可分為六大點。 並提出: 「動機=價值感+自我肯定+付出的努力」 他覺得學習時, 要稍微超出舒適圈才有效果。 這看法也符合《心流》的說法。 特別的是, 他認為畫重點對學習的意義不大, 小測驗或學習卡較有效用。 而《超級學習》的作者...
Learn Better學得更好 Learn Better學得更好

作者: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 
出版社:方智出版
出版日期:2019-01-04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

內容簡介

  學習力,決定你的未來!
  最新科學實證,讓學習更精準有效的6大關鍵步驟!


  ★日文版一推出即進入暢銷榜,高居學習類書籍榜首!

  學會如何學,是你在AI時代的終極生存技能!
  《刻意練習》教你有效練習一萬小時;
  本書提出實證有效的系統化學習法,讓大小學習都上手,一學就精通!

  在這個大家都在問「N年後,你的工作還在不在?」的大變動時代,
  面對無法預測、無從掌握的未來,
  只有一種人能活得從容:終身學習者。
  然而,想學和學得會之間,還有一段距離。

  本書作者因為小時候學習成效低落,被當成「學習遲緩兒」,這樣的親身體驗,讓他對「學習」這件事充滿興趣。在學會如何學習之後,他的學業成績突飛猛進,後來以優異成績自常春藤盟校畢業,成為美國頂尖智庫的高級研究員,以及教育研究專家。

  在本書中,他打破傳統學習方法的迷思(畫重點?NG!重讀重要段落?NG!),匯集學習領域的最新研究,提出有效學習的6大關鍵步驟(找到價值→設定目標→提升能力→延伸知識與技能→形成關連→反思),幫助你「學會如何學」。

  不管你是要學吉他、做一場有成效的簡報,或是解數學題,都能運用這一套系統化學習法。
  他將顛覆你之前的學習方式,將學習改造成一個人人可以掌握的過程,無論你幾歲。

  ★本書適用對象:
  ‧學生會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動機、設定目標、融會貫通
  ‧父母/老師會知道該在孩子/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提供什麼樣的支援
  ‧上班族掌握精準有效的學習方法之後,學什麼都沒問題,緩解AI時代的工作焦慮
  ‧SOHO族學會精準擴充技能,樂享斜槓職能

各界好評

  ★《斜槓青年》作者Susan Kuang大推:「這是我讀過的關於如何學習的,最好的一本書。」
  ★美國Amazon編輯選書:「年度最佳科普書!」
  ★財經新聞網站《商業內幕》:「助你找到工作的最佳書籍!」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天生就具備學習能力的大腦,但遺憾的是,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很好地使用它。《Learn Better學得更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像是一本大腦的學習功能手冊,它系統而又詳細地講述了學習的原理和方法。這些方法不僅能夠讓你成為一個高效學習者,還能讓你變得更加自信,因為你知道,從此以後任何學習都再也難不倒你了。——Susan Kuang(《斜槓青年》作者)

  學習讓我們成為人類,卻很少有人真正懂得我們的大腦、心和身體如何合作,以形成新的知識。本書以深刻中摻雜著幽默與驚喜的寫作風格,揭示了人類天生具備卻又不自知的學習方法。——華特‧艾薩克森(亞斯本研究院執行長暨總裁、《賈伯斯傳》作者)

  這本令人驚喜與著迷的書充滿有益的洞見與有趣的故事,讓人得以了解學習的科學。每個學習者都該珍藏一本。——琳達‧達林—哈蒙(史丹佛大學杜可孟講座教育學教授)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我很享受閱讀本書的每一刻,也很高興有機會可以反思自己身為學生時的學習經驗。——約翰‧金(美國前教育部長)

  本書針對學習、教育者的角色,以及這兩者可以如何合作,為學生及所有終身學習者提供了真正的洞見。作者讓學習的科學變得可親且有趣。——蘭迪‧溫加騰(美國教師聯盟理事長)

  我當年念大學時挑燈夜戰,記了一堆我現在知道一點用都沒有的課堂筆記時,這本書在哪裡?——卡爾‧錢瑟勒(普立茲獎得獎記者)

  這本引人深思的書揭露了「如何學習」這個複雜主題,書中有作者自己從掙扎到成功的學習故事,更有許多學習領域令人振奮的研究成果。這本書讓一個有時被視為不易消化的題目變得可親。——《出版人週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


  作家、記者、教育研究專家,以及美國知名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高級研究員。

  他在教育與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深具影響力,研究成果不但出現在許多媒體上,甚至促成美國教育政策上的改變。

  此外,他還擔任許多機構的顧問,如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以及希拉蕊‧柯林頓的總統競選活動。

  身為曾經的「學習遲緩兒」,他自己就是本書的最佳代言人。在學會如何學習之後,他的學業成績突飛猛進,後來以優異成績自常春藤盟校達特茅斯學院畢業。因為有過學習成效低落的親身體驗,讓他對「學習」這件事充滿興趣,致力於研究有效的學習方法。

  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也經常受邀至企業、政府機構、非營利組織、各級學校演講,如TED、Google、哈佛大學、安盛保險等。
 
 

目錄

〈前言〉有效學習,讓你愛上學習
 
第1章 尋找價值
■動機是學習任何技能的第一步
覺得某樣事物對自己有價值,我們才有動力學習
意義不會自動找上門,必須自己去發現
找到想學習的事物與自己之間的相關性
 
■尋找價值是出於人類本性
讓情境動機轉變為深層動機
我們的社交層面對學習有重大影響
 
■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
在認知上參與程度越高的學習方法,效果越好
讓人主動參與的學習方法有助於形成更深層的理解
沒有打算學,就學不會
教師應該更像運動教練
 
第2章 設定目標
■每個人都需要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
設定學習目標時必須聚焦
學習新知識,要以已有的知識為基礎
有效學習區,是在稍微超出現有能力之處
 
■磨練有效學習的思考技巧
將學到的東西連結起來,系統化學習
想要真正了解某件事,必須發展出一套思考能力
 
■對思考的思考及情緒如何影響學習?
後設認知有助於讓學習聚焦
情緒會影響學習效率
自我效能可以幫助管理學習過程中的情緒
對困難的期待對學習來說很重要
學習時,必須在社會支持和社會壓力間取得平衡
 
第3章 提升能力
掌握專業技能需要使用正確方法
單純的反覆練習是無效學習
積極回饋可以有效提高專業技能
學會思考的方法才是有效回饋
 
學習的過程必須付出努力
學習舒適區需要經常調整
從記憶中提取資訊
積極應對學習時機的變化
 
正視犯錯,因為它是學習的契機
犯錯會促使我們深層理解
做好情緒管理是避免犯錯的有效方法
學習的關注點要放在精通掌握專業技能上
 
第4章 延伸知識和技能
學習是知識領域的不斷深入和拓展
專業知識在應用中被深化
有助於知識拓展的各種方法
推理有助於我們加深理解
 
知用合一的學習方法
學習內容具體化有利於深入理解知識
充分掌握知識需要實踐應用
教授知識也是一種對知識的應用
 
創造性有助於知識的精進
不確定性是創新的源泉
社會多樣性帶來多樣的思維模式
質疑可以培養好奇心和創造性
 
第5章 形成關連
知識的深層體系幫助我們實現學習的終極目標
系統化思維促進知識體系的深層理解
假設的思維方式強化理解的深度
實驗可以理解知識的底層邏輯
 
知識與技能的連動運行
類比是釐清深層關係的驅動力
類比是思維深化的有效輔助手段
類比是推理的動力
 
解決問題是學習方法的積極應用
在知識的相互關連中發現問題的本質
波利亞系統化方法的普遍適用性
 
第6章 回顧與反思
對知識的回顧與反思
過度自信會阻礙有效學習
認知偏好對學習的影響
 
對學習內容的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
「溫故」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
追蹤學習情況,提高專業水準
間隔時間學習法
 
深入思考是學習過程的關鍵部分
幫助深入思考的一些積極方法
慢思考是深入學習的有效方式
讓技術成為有效學習的推動引擎
 
〈後記〉讓有效學習成為一種習慣
〈附錄1〉18項學習錦囊
〈附錄2〉32道隨機測驗題的答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755144
  • 叢書系列: 生涯智庫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推薦! 大腦不擅長處理抽象,...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4/03/24
推薦!
大腦不擅長處理抽象,藉由這本書可具體去享受學習。讀完以後,你會明白《管理知識》是非常有趣的過程。
 作者認為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可分為...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4/03/24
作者認為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可分為六大點。
並提出:
「動機=價值感+自我肯定+付出的努力」

他覺得學習時,
要稍微超出舒適圈才有效果。
這看法也符合《心流》的說法。

特別的是,
他認為畫重點對學習的意義不大,
小測驗或學習卡較有效用。
而《超級學習》的作者則認為畫重點不要超過20%即可。

在書的最後,
除了給學習者提供策略以外,
作者也提出給教師家長的策略,
希望師長也能透過這本書協助學生學習。
 在十六年前聽到一位資深老師對我...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5/07
在十六年前聽到一位資深老師對我說:「其實很多現場老師已經不再學習了。」我深受這句話所震撼,一直在職場上警惕自己:「要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教學。」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同時也教導了學習的方法。在閱讀這本書時,發現「學習如何學習」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技巧,也是每位學有專精者自己的學習竅門,也是不容易在教學講義或文字敘述中呈現的心法。許多人只要掌握了有利於自己的學習心法,成績馬上刷新紀錄,讓人刮目相看。同樣地,用錯方法反而造成日益加深且揮之不去的挫折感,讓人對學習心存畏懼。一位老師,不是冷嘲熱諷地用學生聽不懂的話語「激勵」他學習,而是應了解學生的瓶頸,找出適合他學習的技巧。相對地,一位老師要反求諸己檢視自己是否仍在不斷學習,而不是用數十年前、不同體系、似是而非的觀念教導現代的學生。一位進步的老師應不斷吸收新知、檢討教學方法,才能夠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且學得更好。
 「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關...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5/18
「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關你屁事!」
 G是個從學習中逃走的學生,來自單親且親子關係惡劣的家庭,出缺席狀況不穩定,也是訓導處的頭痛人物,但在本校國三實施數理分組的適性組中,並不顯得突出。全班都對學習失去動力,許多人甚至對「老師」充滿不信任的情緒。在一次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斜線,要求他們畫出它的垂直線時,我逐一檢視,發現A不會畫,他如此回應了我。
 前晚帶著我孩子在超商練習數學,一題「24的2/3」難倒了他。我先以課本的方法解釋了好幾次給他聽,他說他懂了,接著問他36的的2/3是多少,他立即又卡住,我們又再一次回到課本的內容重新講解,如此來回了幾次,他仍然無法理解。於是我試著畫圓形圖用面積講解,幾次後他抓了抓頭;我又試著畫了二十四個圓,分成三堆,他說他看懂了,但來到36的2/3卻仍然卡住。四十分鐘過去,旁邊一桌的幾個大學生看著我們,輕聲說著「就除法3再乘以2就好了」,我小孩的五官靠得愈來愈近,幾乎快哭出來。
 踏入教育圈近二十年來,我從「K書高手」、「讀書別靠意志力」、「讀書別靠蠻力」、「記憶拼圖」、「心智圖聖經」、多本「XX教你做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大腦的祕密檔案」、「刻意練習」…找了不少學習相關的書來看,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去上「Learn about learning」的課程。這些年來我試著利用放學後開讀書會,教孩子們怎麼看課外讀物;也試著利用放學後或假日,辦了十幾次的「學習如何學習」的講座,好幾次整間教室都擠滿自願來參加的學生,會後也給了滿滿的回饋。
然而這些學習方法更落實在我自己身上:在我的羽球俱樂部中,我讓自己從輸多贏少,變成輸少贏多(今天竟然拿下五連勝);不曾上過教練課的我,六角槓硬舉從不到100公斤到破210公斤,安全槓深蹲也破220公斤;從得花兩個半小時騎公路車上熊空山,延途休息二十幾次,到一小時可以完騎且全程足不落地;去年自己能上網學會畫室內設計圖,將自己34年的老公寓重新設計規劃,自行監工發包,忙了兩個多月卻省下數十萬元;受邀的十多場演講中,我試著把運動融,以「健身你的人生」為主題,也舉辦過「運動中的科學」營隊;在網路上開始寫文章分享心得,有一間出版社和一間科學雜誌因此多次向我邀稿。我想在自己的身上體現「發表是最好的吸收。」
上週看完了「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作者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介切入,描述了老師可以如何協助學生學得更好,覺得收獲頗豐;接著看到了曾經被心理醫生、社工和學校老師診斷為嚴重學習障礙,最後卻能從常春藤大學畢業,現任美國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比爾與梅琳達.蓋滋益金會顧問、希拉蕊.柯林頓總統競選活動顧問的烏瑞克.鮑澤所寫的「學得更好」,竟不忍釋手,一口氣目完。看的過程,腦中不禁浮起了三十年前,那個100公尺全班倒數第二,成績在放牛班中倒數第三的廋小男孩,站在媽媽和輔導室老師旁邊,老師拿著智力測驗結果,問媽媽是否考慮讓小孩進入資源班的畫面…我就是那男孩。
學習,絕對不僅限於紙筆或課本,更不只是在校園。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學習:新的電動玩具、新的技術、新的人際互動、新的樂曲;騎機車、開車技術需要學習、運動技巧需要學習、談戀愛需要學習、婚姻經營需要學習;股票投資、公司經營、健康管理、時間規劃、說話藝術、情緒控管…無處不需要學習。在看似南轅北轍的表像下,學習各項能力卻有著十分相似的共同點。
學習是一種生產活動,人們藉由主動製造自己知道的東西,來習得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不單純只是複製資訊,那意味著學習者需要知道自己要學什麼,並有能力從新資訊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學習是種心智活動,越是積極主動參與,學得越多,而單純的畫重點、被動地多聽幾次課或是反覆看同一份資料,這樣的效果是很差的;學習是個人化的活動,只有學習者找到學習內容與自己之間的關聯、意義和價值,才會產生學習效果。(或許你可以想想《當個創世神》這款遊戲為何大賣。)
學習需要結構式的指導,卻也需要給予個人空間,那代表著教學者除了給予知識內容,也要給予學習者創造的空間,並引導他們「學習塑造」;想成為專家,那麼學習不該只停留在情境動機,還得能進入深層動機,那是促使一個人願意花數十年鑽研籃球、鋼琴、電玩或有機化學的「陷井」;當內容變困難 ,學習需要要情緒的支持、需要歸屬感的支持,心智的努力會傳染,「衝滿動力」的感覺會在彼此緊密連繫的團體中,從一個人身上跳到另一個人身上。
學習是個累積的過程,知識是學習的基礎,熟記也依舊是強大的學習手段,想要精通某一項專業,必須熟練基本功。你知道的事物,往往最能用來預測你可以學些什麼;知識是建構學習重要基礎材料,是打造理解的磚塊,也是最能預測學習成效的事物。如果你對某樣事物一無所知,就很難學得會;相反的,你懂得愈多,就學得愈好,如同重訓一般,你舉得愈重,就愈想讓自己能舉更重。事實上,知識和思考是混合在一起,內容與認知是相互支撐的。嚴格說來,我們想要學習的任個東西,都是以已經學會的東西為基礎,透過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並非所有的學習都需要按部就班,「核心概念」的形成才需要,所謂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你所學的領域中,會反覆不停出現的知識,好比籃球中的運球、投籃;學習需要先進行切割,再透過熟悉而組塊化,因為大腦的工作記憶容易很小、容易超載,那表示在背景音樂下學習效果會變差,學習時最好與會增加認知負荷的事物保持距離;把兩個主題結合在一起,例如以英文來教導不熟悉英文的學生科學,他們將學得更少。如果能結合大腦與肢體,將學得更好,那有助於形成心象,想想珠算高手在沒有算上時,手指的動作。羽球名將楊晨曾說當他一項技術還沒學起來,他會在練習後不停在紙上書寫下來。
學習往往可以歸結為一種知識管理,關乎「設定目標」、「制定計劃」、「獲取基本技巧」和「鎖定專業技能。」 學習的本質是動態的,必須在稍微超出自身技能的層次上學習,也就是學習沒有舒適區,正如心理學家珍妮特.梅特卡夫說的:「卓越的學習沒有舒適區。」最佳的學習位置,就是在比我們現在有能力稍微超出一點點的地方。這不正是重量訓練的基本原則?(話雖這麼說,每次深蹲面對220公斤的槓鈴,然後還要再加重,說不怕是騙人的~~)我們很容易停在已經知道的範圍而沒學到,或是面對太難的內容而放棄。認知科學家麗莎.孩堅信「困難是有價值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允許孩子接受不舒服,接受不知道答案。」她教的小孩數學時,永遠不會說出正確答案,永遠不會!
有效的學習需要聚焦,一對一的指導效果是最好的,但十分昴貴,想想家教的費用;但或許我們可以透過提問自己後設認知的問題,來增加學習的效果;自我論辯甚至與人論辯,可以讓自己深刻思索自己邏輯中的盲點,進而強化學習成效。前陣子看完「詩性的宇宙」一書,作者正是十分札實地體現高超的自我論辯。指導別人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如果你知道理查.費曼和大衛.古斯丁的故事,那是個很棒的反証。
「學習如何學習」是一種專案監督,涉及學習和思考時,情緒是第一道防線,那意味著想學得好,你得有良好的情緒控管,得有良好的「自我效能」,一種對自己能力的信賴,一種認為自己會成功的感覺,或者你知道這就是「自我驗証預言」。當你認為自己學不起來,那就真的學不起來。改對自我對話的方式,不要說「我糟透了」,而要說「我正在努力」;記錄自己每一次的小進步,和自己打賭,配合上「番茄工作法」,可以提升自我效能。單純的反覆練習是無效的,想學得更好,需要自我監測自己究竟學得如何,也需要在情緒上騰出空間;學習同時也是一種向前發展,了解愈多,就需要愈多的開放式活動,在缺乏結構的新問題上,練習運用自己的知識。
專業領域的成長,始於回饋意見,追踨記錄成果有可能使人難堪,接受同領域專家的評鑑壓力很大,更多人則幾乎不關注自己的表現。但意見回饋的效果良好,如同貝盧茲研究發現,能有效減重且長期不復胖的,不是採用生酮飲食或節食或任何補給品的人,而是那些善於追縱記錄自己吃了多少、體重多重的人。我硬舉、深蹲的重量也在我著手確實記錄後,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天賦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被誇大,部分是因為不實宣傳(想想開發右腦的廣告),部分則是藉口。我一個學生在確實落實讀書計劃後半年,在札記中寫下「現在回頭去看以前自己說『已經盡全力,無奈我就是沒有天分』的話語,真是一齣笑話。」學習會改變大腦結構,增加神經突觸的連結。我們去理解一個概念,去和一個專業知識或技能博鬥,意味著錯誤不可避免。沒人喜歡錯誤,錯誤如同失戀讓人苦澀、讓人痛苦,但「犯錯的價值」一書說,錯誤是積極思考一定會有的一部分,犯錯是人性的核心,即使是天才也是一樣,我們得平等地看待成功與失敗。專業的學習需要多樣化、需要有質疑精神,需要以提問、懷疑和挑戰來抵抗定錨效應,所以聲名大噪的波耳喜歡找當年仍沒沒無聞的費曼討論,因為費曼總針對性地提問。
G的事件後,我決定在每堂課開始後加入一個小故事、一段影片、一段TED演講、一段廣告,或是一段MV,我們看過「火星爺爺」、「生死的智慧」、「壓力是你的好朋友」、周杰倫的「稻香」、金城武的「世界愈快,心,則愈慢」…還有許許多多我或我的學生、朋友的故事,包裏著我想傳達給他們的,可能是人生觀、價值觀,或是知識,或是寫文章的技巧。雖然這會壓縮到我上正課的時間,事實上學生們在聽故事時,反而最專注。過了一個多學期的三下第二次段考後,下課時G問我可不可以跟我聊聊,我們兩靠在欄桿上望向遠方,他說:「老師,你知道要找你講這些話,需要多的的勇氣嗎?你上課講的每一個故事,我全都有聽進心裡。剛剛看到我的理化成績,不知道為什麼,我好感動,我想讓你知道我的感動。」一個高壯的大男生,眼眶泛著淚光,他拿了63分,他回到學習現場了。
我到櫃台換了三十個十元硬幣,要我兒子數二十四個後,分成三堆,要他數一數每一堆有幾個;接著要他數一數兩堆有幾個,他答對了,我告訴他這就是2/3的概念。然後我要他分成2堆、四堆、六堆、八堆…然後考他一堆、三堆、五堆、七堆有幾個。突然間他開心地大叫:「阿哈!我懂了!原來這麼簡單!」(錢果然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接下來的二十分鐘,他獨立完成了六頁題目。寫完後,我問他:「萬一明天又忘了,怎麼辦?」他說:「再重來一次!」
回家的路上,我跟老婆說:「我們的兒子真的學得比較慢,要花比較多時間,想比較多方法。」她擔心地問:「那要怎麼辦?」
「學得慢不是壞事,他會學到耐心。」我腦海中又再次浮起國中老師告訴我的:「即使明天要聯考了,你今晚才開始想振作,永遠都來得及。」
 「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關...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5/18
「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關你屁事!」
 G是個從學習中逃走的學生,來自單親且親子關係惡劣的家庭,出缺席狀況不穩定,也是訓導處的頭痛人物,但在本校國三實施數理分組的適性組中,並不顯得突出。全班都對學習失去動力,許多人甚至對「老師」充滿不信任的情緒。在一次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斜線,要求他們畫出它的垂直線時,我逐一檢視,發現A不會畫,他如此回應了我。
 前晚帶著我孩子在超商練習數學,一題「24的2/3」難倒了他。我先以課本的方法解釋了好幾次給他聽,他說他懂了,接著問他36的的2/3是多少,他立即又卡住,我們又再一次回到課本的內容重新講解,如此來回了幾次,他仍然無法理解。於是我試著畫圓形圖用面積講解,幾次後他抓了抓頭;我又試著畫了二十四個圓,分成三堆,他說他看懂了,但來到36的2/3卻仍然卡住。四十分鐘過去,旁邊一桌的幾個大學生看著我們,輕聲說著「就除法3再乘以2就好了」,我小孩的五官靠得愈來愈近,幾乎快哭出來。
 踏入教育圈近二十年來,我從「K書高手」、「讀書別靠意志力」、「讀書別靠蠻力」、「記憶拼圖」、「心智圖聖經」、多本「XX教你做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大腦的祕密檔案」、「刻意練習」…找了不少學習相關的書來看,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去上「Learn about learning」的課程。這些年來我試著利用放學後開讀書會,教孩子們怎麼看課外讀物;也試著利用放學後或假日,辦了十幾次的「學習如何學習」的講座,好幾次整間教室都擠滿自願來參加的學生,會後也給了滿滿的回饋。
然而這些學習方法更落實在我自己身上:在我的羽球俱樂部中,我讓自己從輸多贏少,變成輸少贏多(今天竟然拿下五連勝);不曾上過教練課的我,六角槓硬舉從不到100公斤到破210公斤,安全槓深蹲也破220公斤;從得花兩個半小時騎公路車上熊空山,延途休息二十幾次,到一小時可以完騎且全程足不落地;去年自己能上網學會畫室內設計圖,將自己34年的老公寓重新設計規劃,自行監工發包,忙了兩個多月卻省下數十萬元;受邀的十多場演講中,我試著把運動融,以「健身你的人生」為主題,也舉辦過「運動中的科學」營隊;在網路上開始寫文章分享心得,有一間出版社和一間科學雜誌因此多次向我邀稿。我想在自己的身上體現「發表是最好的吸收。」
上週看完了「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作者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介切入,描述了老師可以如何協助學生學得更好,覺得收獲頗豐;接著看到了曾經被心理醫生、社工和學校老師診斷為嚴重學習障礙,最後卻能從常春藤大學畢業,現任美國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比爾與梅琳達.蓋滋益金會顧問、希拉蕊.柯林頓總統競選活動顧問的烏瑞克.鮑澤所寫的「學得更好」,竟不忍釋手,一口氣目完。看的過程,腦中不禁浮起了三十年前,那個100公尺全班倒數第二,成績在放牛班中倒數第三的廋小男孩,站在媽媽和輔導室老師旁邊,老師拿著智力測驗結果,問媽媽是否考慮讓小孩進入資源班的畫面…我就是那男孩。
學習,絕對不僅限於紙筆或課本,更不只是在校園。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學習:新的電動玩具、新的技術、新的人際互動、新的樂曲;騎機車、開車技術需要學習、運動技巧需要學習、談戀愛需要學習、婚姻經營需要學習;股票投資、公司經營、健康管理、時間規劃、說話藝術、情緒控管…無處不需要學習。在看似南轅北轍的表像下,學習各項能力卻有著十分相似的共同點。
學習是一種生產活動,人們藉由主動製造自己知道的東西,來習得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不單純只是複製資訊,那意味著學習者需要知道自己要學什麼,並有能力從新資訊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學習是種心智活動,越是積極主動參與,學得越多,而單純的畫重點、被動地多聽幾次課或是反覆看同一份資料,這樣的效果是很差的;學習是個人化的活動,只有學習者找到學習內容與自己之間的關聯、意義和價值,才會產生學習效果。(或許你可以想想《當個創世神》這款遊戲為何大賣。)
學習需要結構式的指導,卻也需要給予個人空間,那代表著教學者除了給予知識內容,也要給予學習者創造的空間,並引導他們「學習塑造」;想成為專家,那麼學習不該只停留在情境動機,還得能進入深層動機,那是促使一個人願意花數十年鑽研籃球、鋼琴、電玩或有機化學的「陷井」;當內容變困難 ,學習需要要情緒的支持、需要歸屬感的支持,心智的努力會傳染,「衝滿動力」的感覺會在彼此緊密連繫的團體中,從一個人身上跳到另一個人身上。
學習是個累積的過程,知識是學習的基礎,熟記也依舊是強大的學習手段,想要精通某一項專業,必須熟練基本功。你知道的事物,往往最能用來預測你可以學些什麼;知識是建構學習重要基礎材料,是打造理解的磚塊,也是最能預測學習成效的事物。如果你對某樣事物一無所知,就很難學得會;相反的,你懂得愈多,就學得愈好,如同重訓一般,你舉得愈重,就愈想讓自己能舉更重。事實上,知識和思考是混合在一起,內容與認知是相互支撐的。嚴格說來,我們想要學習的任個東西,都是以已經學會的東西為基礎,透過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並非所有的學習都需要按部就班,「核心概念」的形成才需要,所謂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你所學的領域中,會反覆不停出現的知識,好比籃球中的運球、投籃;學習需要先進行切割,再透過熟悉而組塊化,因為大腦的工作記憶容易很小、容易超載,那表示在背景音樂下學習效果會變差,學習時最好與會增加認知負荷的事物保持距離;把兩個主題結合在一起,例如以英文來教導不熟悉英文的學生科學,他們將學得更少。如果能結合大腦與肢體,將學得更好,那有助於形成心象,想想珠算高手在沒有算上時,手指的動作。羽球名將楊晨曾說當他一項技術還沒學起來,他會在練習後不停在紙上書寫下來。
學習往往可以歸結為一種知識管理,關乎「設定目標」、「制定計劃」、「獲取基本技巧」和「鎖定專業技能。」 學習的本質是動態的,必須在稍微超出自身技能的層次上學習,也就是學習沒有舒適區,正如心理學家珍妮特.梅特卡夫說的:「卓越的學習沒有舒適區。」最佳的學習位置,就是在比我們現在有能力稍微超出一點點的地方。這不正是重量訓練的基本原則?(話雖這麼說,每次深蹲面對220公斤的槓鈴,然後還要再加重,說不怕是騙人的~~)我們很容易停在已經知道的範圍而沒學到,或是面對太難的內容而放棄。認知科學家麗莎.孩堅信「困難是有價值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允許孩子接受不舒服,接受不知道答案。」她教的小孩數學時,永遠不會說出正確答案,永遠不會!
有效的學習需要聚焦,一對一的指導效果是最好的,但十分昴貴,想想家教的費用;但或許我們可以透過提問自己後設認知的問題,來增加學習的效果;自我論辯甚至與人論辯,可以讓自己深刻思索自己邏輯中的盲點,進而強化學習成效。前陣子看完「詩性的宇宙」一書,作者正是十分札實地體現高超的自我論辯。指導別人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如果你知道理查.費曼和大衛.古斯丁的故事,那是個很棒的反証。
「學習如何學習」是一種專案監督,涉及學習和思考時,情緒是第一道防線,那意味著想學得好,你得有良好的情緒控管,得有良好的「自我效能」,一種對自己能力的信賴,一種認為自己會成功的感覺,或者你知道這就是「自我驗証預言」。當你認為自己學不起來,那就真的學不起來。改對自我對話的方式,不要說「我糟透了」,而要說「我正在努力」;記錄自己每一次的小進步,和自己打賭,配合上「番茄工作法」,可以提升自我效能。單純的反覆練習是無效的,想學得更好,需要自我監測自己究竟學得如何,也需要在情緒上騰出空間;學習同時也是一種向前發展,了解愈多,就需要愈多的開放式活動,在缺乏結構的新問題上,練習運用自己的知識。
專業領域的成長,始於回饋意見,追踨記錄成果有可能使人難堪,接受同領域專家的評鑑壓力很大,更多人則幾乎不關注自己的表現。但意見回饋的效果良好,如同貝盧茲研究發現,能有效減重且長期不復胖的,不是採用生酮飲食或節食或任何補給品的人,而是那些善於追縱記錄自己吃了多少、體重多重的人。我硬舉、深蹲的重量也在我著手確實記錄後,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天賦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被誇大,部分是因為不實宣傳(想想開發右腦的廣告),部分則是藉口。我一個學生在確實落實讀書計劃後半年,在札記中寫下「現在回頭去看以前自己說『已經盡全力,無奈我就是沒有天分』的話語,真是一齣笑話。」學習會改變大腦結構,增加神經突觸的連結。我們去理解一個概念,去和一個專業知識或技能博鬥,意味著錯誤不可避免。沒人喜歡錯誤,錯誤如同失戀讓人苦澀、讓人痛苦,但「犯錯的價值」一書說,錯誤是積極思考一定會有的一部分,犯錯是人性的核心,即使是天才也是一樣,我們得平等地看待成功與失敗。專業的學習需要多樣化、需要有質疑精神,需要以提問、懷疑和挑戰來抵抗定錨效應,所以聲名大噪的波耳喜歡找當年仍沒沒無聞的費曼討論,因為費曼總針對性地提問。
G的事件後,我決定在每堂課開始後加入一個小故事、一段影片、一段TED演講、一段廣告,或是一段MV,我們看過「火星爺爺」、「生死的智慧」、「壓力是你的好朋友」、周杰倫的「稻香」、金城武的「世界愈快,心,則愈慢」…還有許許多多我或我的學生、朋友的故事,包裏著我想傳達給他們的,可能是人生觀、價值觀,或是知識,或是寫文章的技巧。雖然這會壓縮到我上正課的時間,事實上學生們在聽故事時,反而最專注。過了一個多學期的三下第二次段考後,下課時G問我可不可以跟我聊聊,我們兩靠在欄桿上望向遠方,他說:「老師,你知道要找你講這些話,需要多的的勇氣嗎?你上課講的每一個故事,我全都有聽進心裡。剛剛看到我的理化成績,不知道為什麼,我好感動,我想讓你知道我的感動。」一個高壯的大男生,眼眶泛著淚光,他拿了63分,他回到學習現場了。
我到櫃台換了三十個十元硬幣,要我兒子數二十四個後,分成三堆,要他數一數每一堆有幾個;接著要他數一數兩堆有幾個,他答對了,我告訴他這就是2/3的概念。然後我要他分成2堆、四堆、六堆、八堆…然後考他一堆、三堆、五堆、七堆有幾個。突然間他開心地大叫:「阿哈!我懂了!原來這麼簡單!」(錢果然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接下來的二十分鐘,他獨立完成了六頁題目。寫完後,我問他:「萬一明天又忘了,怎麼辦?」他說:「再重來一次!」
回家的路上,我跟老婆說:「我們的兒子真的學得比較慢,要花比較多時間,想比較多方法。」她擔心地問:「那要怎麼辦?」
「學得慢不是壞事,他會學到耐心。」我腦海中又再次浮起國中老師告訴我的:「即使明天要聯考了,你今晚才開始想振作,永遠都來得及。」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李辛中醫全精要套書(三冊):《經典中醫精要》、《兒童健康中醫講堂》、《精神健康中醫講堂》
作者:李辛
出版社:橡實
出版日期:2021-07-14
66折: $ 91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好萊塢編劇教父」麥基故事學三部曲套書(3冊):《故事的解剖(二版)》、《對白的解剖(二版)》、《人物的解剖》
作者:羅伯特.麥基
出版社:漫遊者
出版日期:2024-01-22
66折: $ 1036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動機【橫山秀夫經典短篇集】
作者:橫山秀夫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9-01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小瓢蟲聽到大祕密:保衛母牛大作戰!【中英雙語繪本】
作者:朱莉亞.唐納森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1-07
66折: $ 21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麵包小偷5:熱呼呼的麵包車
作者:柴田啓子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26
$ 25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ONE-PUNCH MAN 一拳超人 31
作者:ONE、村田雄介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20
$ 9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自學日語 看完這本就能說:專為華人設計的日語教材,50音+筆順+單字+文法+會話一次學會!(附QR CODE音檔)
作者:許心瀠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12-10
$ 37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在紙船中入眠(下)
作者:八田てき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2-10
$ 21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輝達之道:黃仁勳打造晶片帝國,引領AI浪潮的祕密
作者:金泰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5-01-03
$ 35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罪惡鑑定人:資深測謊專家與14名殺人犯的心理對決,識破連續殺人、分屍凶案、滅門謀殺的暗黑真相
作者:劉一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3
$ 336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轉生公主與天才千金的魔法革命(08)
作者:鴉ぴえろ/きさらぎゆり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8
$ 190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