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烏瑞克‧鮑澤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5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推薦! 大腦不擅長處理抽象,...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4/03/24
推薦! 大腦不擅長處理抽象,藉由這本書可具體去享受學習。讀完以後,你會明白《管理知識》是非常有趣的過程。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
$ 231 ~ 297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
作者: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 / 譯者:張海龍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1-04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0.8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點我評分 5 則評論 圖書介紹13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Learn Better學得更好

學習力,決定你的未來!
最新科學實證,讓學習更精準有效的6大關鍵步驟!

★《斜槓青年》作者Susan Kuang大推:「這是我讀過的關於如何學習的,最好的一本書。」
★美國Amazon編輯選書:「年度最佳科普書!」
★日文版一推出即進入暢銷榜,高居學習類書籍榜首!
★財經新聞網站《商業內幕》:「助你找到工作的最佳書籍!」

學會如何學,是你在AI時代的終極生存技能!
《刻意練習》教你有效練習一萬小時;
本書提出實證有效的系統化學習法,讓大小學習都上手,一學就精通!

在這個大家都在問「N年後,你的工作還在不在?」的大變動時代,
面對無法預測、無從掌握的未來,
只有一種人能活得從容:終身學習者。
然而,想學和學得會之間,還有一段距離。

本書作者因為小時候學習成效低落,被當成「學習遲緩兒」,這樣的親身體驗,讓他對「學習」這件事充滿興趣。在學會如何學習之後,他的學業成績突飛猛進,後來以優異成績自常春藤盟校畢業,成為美國頂尖智庫的高級研究員,以及教育研究專家。
在本書中,他打破傳統學習方法的迷思(畫重點?NG!重讀重要段落?NG!),匯集學習領域的最新研究,提出有效學習的6大關鍵步驟(找到價值→設定目標→提升能力→延伸知識與技能→形成關連→反思),幫助你「學會如何學」。
不管你是要學吉他、做一場有成效的簡報,或是解數學題,都能運用這一套系統化學習法。
他將顛覆你之前的學習方式,將學習改造成一個人人可以掌握的過程,無論你幾歲。

★本書適用對象:
‧學生會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學習動機、設定目標、融會貫通
‧父母/老師會知道該在孩子/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提供什麼樣的支援
‧上班族掌握精準有效的學習方法之後,學什麼都沒問題,緩解AI時代的工作焦慮
‧SOHO族學會精準擴充技能,樂享斜槓職能

作者簡介:

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

作家、記者、教育研究專家,以及美國知名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高級研究員。

他在教育與學習能力方面的研究深具影響力,研究成果不但出現在許多媒體上,甚至促成美國教育政策上的改變。

此外,他還擔任許多機構的顧問,如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以及希拉蕊‧柯林頓的總統競選活動。

身為曾經的「學習遲緩兒」,他自己就是本書的最佳代言人。在學會如何學習之後,他的學業成績突飛猛進,後來以優異成績自常春藤盟校達特茅斯學院畢業。因為有過學習成效低落的親身體驗,讓他對「學習」這件事充滿興趣,致力於研究有效的學習方法。

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也經常受邀至企業、政府機構、非營利組織、各級學校演講,如TED、Google、哈佛大學、安盛保險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各界名人及媒體好評!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天生就具備學習能力的大腦,但遺憾的是,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很好地使用它。《Learn Better學得更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像是一本大腦的學習功能手冊,它系統而又詳細地講述了學習的原理和方法。這些方法不僅能夠讓你成為一個高效學習者,還能讓你變得更加自信,因為你知道,從此以後任何學習都再也難不倒你了。

——Susan Kuang(《斜槓青年》作者)

學習讓我們成為人類,卻很少有人真正懂得我們的大腦、心和身體如何合作,以形成新的知識。本書以深刻中摻雜著幽默與驚喜的寫作風格...
顯示全部內容
作者序
〈前言〉有效學習,讓你愛上學習

紐約市北方大約十英里處,道路縱橫交錯,一條巷子盡頭坐落著一棟紅磚牆的低矮建築。這是一所小學,站在學校外面的家長多是農場主和肌肉發達的工人。一九八六年一月六日的清晨有些寒冷,送孩子上學的家長把車停在學校大門前,孩子們鑽出車門,有說有笑,偶爾夾雜著一、兩聲刺耳的尖叫。

剛過早上十點半,一個金髮碧眼、頭髮髒兮兮的男孩拖拖拉拉地走進教室。再過幾天就是他十一歲的生日了。他上身穿著高領毛衣,下身穿著燈芯絨褲子,書包裡胡亂塞著家庭作業,好像還夾雜了幾張《龍與地下城》桌遊的塗鴉。

...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前言〉有效學習,讓你愛上學習
第1章 尋找價值
■動機是學習任何技能的第一步
覺得某樣事物對自己有價值,我們才有動力學習
意義不會自動找上門,必須自己去發現
找到想學習的事物與自己之間的相關性
■尋找價值是出於人類本性
讓情境動機轉變為深層動機
我們的社交層面對學習有重大影響
■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
在認知上參與程度越高的學習方法,效果越好
讓人主動參與的學習方法有助於形成更深層的理解
沒有打算學,就學不會
教師應該更像運動教練
第2章 設定目標
■每個人都需要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
設定學習目標時必須聚焦
學習...
顯示全部內容
圖書評論 -   評分:
 推薦! 大腦不擅長處理抽象,...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4/03/24
推薦!
大腦不擅長處理抽象,藉由這本書可具體去享受學習。讀完以後,你會明白《管理知識》是非常有趣的過程。
 作者認為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可分為...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4/03/24
作者認為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可分為六大點。
並提出:
「動機=價值感+自我肯定+付出的努力」

他覺得學習時,
要稍微超出舒適圈才有效果。
這看法也符合《心流》的說法。

特別的是,
他認為畫重點對學習的意義不大,
小測驗或學習卡較有效用。
而《超級學習》的作者則認為畫重點不要超過20%即可。

在書的最後,
除了給學習者提供策略以外,
作者也提出給教師家長的策略,
希望師長也能透過這本書協助學生學習。
 在十六年前聽到一位資深老師對我...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5/07
在十六年前聽到一位資深老師對我說:「其實很多現場老師已經不再學習了。」我深受這句話所震撼,一直在職場上警惕自己:「要不斷學習,才能夠不斷教學。」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同時也教導了學習的方法。在閱讀這本書時,發現「學習如何學習」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技巧,也是每位學有專精者自己的學習竅門,也是不容易在教學講義或文字敘述中呈現的心法。許多人只要掌握了有利於自己的學習心法,成績馬上刷新紀錄,讓人刮目相看。同樣地,用錯方法反而造成日益加深且揮之不去的挫折感,讓人對學習心存畏懼。一位老師,不是冷嘲熱諷地用學生聽不懂的話語「激勵」他學習,而是應了解學生的瓶頸,找出適合他學習的技巧。相對地,一位老師要反求諸己檢視自己是否仍在不斷學習,而不是用數十年前、不同體系、似是而非的觀念教導現代的學生。一位進步的老師應不斷吸收新知、檢討教學方法,才能夠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且學得更好。
 「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關...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5/18
「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關你屁事!」
 G是個從學習中逃走的學生,來自單親且親子關係惡劣的家庭,出缺席狀況不穩定,也是訓導處的頭痛人物,但在本校國三實施數理分組的適性組中,並不顯得突出。全班都對學習失去動力,許多人甚至對「老師」充滿不信任的情緒。在一次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斜線,要求他們畫出它的垂直線時,我逐一檢視,發現A不會畫,他如此回應了我。
 前晚帶著我孩子在超商練習數學,一題「24的2/3」難倒了他。我先以課本的方法解釋了好幾次給他聽,他說他懂了,接著問他36的的2/3是多少,他立即又卡住,我們又再一次回到課本的內容重新講解,如此來回了幾次,他仍然無法理解。於是我試著畫圓形圖用面積講解,幾次後他抓了抓頭;我又試著畫了二十四個圓,分成三堆,他說他看懂了,但來到36的2/3卻仍然卡住。四十分鐘過去,旁邊一桌的幾個大學生看著我們,輕聲說著「就除法3再乘以2就好了」,我小孩的五官靠得愈來愈近,幾乎快哭出來。
 踏入教育圈近二十年來,我從「K書高手」、「讀書別靠意志力」、「讀書別靠蠻力」、「記憶拼圖」、「心智圖聖經」、多本「XX教你做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大腦的祕密檔案」、「刻意練習」…找了不少學習相關的書來看,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去上「Learn about learning」的課程。這些年來我試著利用放學後開讀書會,教孩子們怎麼看課外讀物;也試著利用放學後或假日,辦了十幾次的「學習如何學習」的講座,好幾次整間教室都擠滿自願來參加的學生,會後也給了滿滿的回饋。
然而這些學習方法更落實在我自己身上:在我的羽球俱樂部中,我讓自己從輸多贏少,變成輸少贏多(今天竟然拿下五連勝);不曾上過教練課的我,六角槓硬舉從不到100公斤到破210公斤,安全槓深蹲也破220公斤;從得花兩個半小時騎公路車上熊空山,延途休息二十幾次,到一小時可以完騎且全程足不落地;去年自己能上網學會畫室內設計圖,將自己34年的老公寓重新設計規劃,自行監工發包,忙了兩個多月卻省下數十萬元;受邀的十多場演講中,我試著把運動融,以「健身你的人生」為主題,也舉辦過「運動中的科學」營隊;在網路上開始寫文章分享心得,有一間出版社和一間科學雜誌因此多次向我邀稿。我想在自己的身上體現「發表是最好的吸收。」
上週看完了「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作者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介切入,描述了老師可以如何協助學生學得更好,覺得收獲頗豐;接著看到了曾經被心理醫生、社工和學校老師診斷為嚴重學習障礙,最後卻能從常春藤大學畢業,現任美國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比爾與梅琳達.蓋滋益金會顧問、希拉蕊.柯林頓總統競選活動顧問的烏瑞克.鮑澤所寫的「學得更好」,竟不忍釋手,一口氣目完。看的過程,腦中不禁浮起了三十年前,那個100公尺全班倒數第二,成績在放牛班中倒數第三的廋小男孩,站在媽媽和輔導室老師旁邊,老師拿著智力測驗結果,問媽媽是否考慮讓小孩進入資源班的畫面…我就是那男孩。
學習,絕對不僅限於紙筆或課本,更不只是在校園。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學習:新的電動玩具、新的技術、新的人際互動、新的樂曲;騎機車、開車技術需要學習、運動技巧需要學習、談戀愛需要學習、婚姻經營需要學習;股票投資、公司經營、健康管理、時間規劃、說話藝術、情緒控管…無處不需要學習。在看似南轅北轍的表像下,學習各項能力卻有著十分相似的共同點。
學習是一種生產活動,人們藉由主動製造自己知道的東西,來習得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不單純只是複製資訊,那意味著學習者需要知道自己要學什麼,並有能力從新資訊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學習是種心智活動,越是積極主動參與,學得越多,而單純的畫重點、被動地多聽幾次課或是反覆看同一份資料,這樣的效果是很差的;學習是個人化的活動,只有學習者找到學習內容與自己之間的關聯、意義和價值,才會產生學習效果。(或許你可以想想《當個創世神》這款遊戲為何大賣。)
學習需要結構式的指導,卻也需要給予個人空間,那代表著教學者除了給予知識內容,也要給予學習者創造的空間,並引導他們「學習塑造」;想成為專家,那麼學習不該只停留在情境動機,還得能進入深層動機,那是促使一個人願意花數十年鑽研籃球、鋼琴、電玩或有機化學的「陷井」;當內容變困難 ,學習需要要情緒的支持、需要歸屬感的支持,心智的努力會傳染,「衝滿動力」的感覺會在彼此緊密連繫的團體中,從一個人身上跳到另一個人身上。
學習是個累積的過程,知識是學習的基礎,熟記也依舊是強大的學習手段,想要精通某一項專業,必須熟練基本功。你知道的事物,往往最能用來預測你可以學些什麼;知識是建構學習重要基礎材料,是打造理解的磚塊,也是最能預測學習成效的事物。如果你對某樣事物一無所知,就很難學得會;相反的,你懂得愈多,就學得愈好,如同重訓一般,你舉得愈重,就愈想讓自己能舉更重。事實上,知識和思考是混合在一起,內容與認知是相互支撐的。嚴格說來,我們想要學習的任個東西,都是以已經學會的東西為基礎,透過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並非所有的學習都需要按部就班,「核心概念」的形成才需要,所謂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你所學的領域中,會反覆不停出現的知識,好比籃球中的運球、投籃;學習需要先進行切割,再透過熟悉而組塊化,因為大腦的工作記憶容易很小、容易超載,那表示在背景音樂下學習效果會變差,學習時最好與會增加認知負荷的事物保持距離;把兩個主題結合在一起,例如以英文來教導不熟悉英文的學生科學,他們將學得更少。如果能結合大腦與肢體,將學得更好,那有助於形成心象,想想珠算高手在沒有算上時,手指的動作。羽球名將楊晨曾說當他一項技術還沒學起來,他會在練習後不停在紙上書寫下來。
學習往往可以歸結為一種知識管理,關乎「設定目標」、「制定計劃」、「獲取基本技巧」和「鎖定專業技能。」 學習的本質是動態的,必須在稍微超出自身技能的層次上學習,也就是學習沒有舒適區,正如心理學家珍妮特.梅特卡夫說的:「卓越的學習沒有舒適區。」最佳的學習位置,就是在比我們現在有能力稍微超出一點點的地方。這不正是重量訓練的基本原則?(話雖這麼說,每次深蹲面對220公斤的槓鈴,然後還要再加重,說不怕是騙人的~~)我們很容易停在已經知道的範圍而沒學到,或是面對太難的內容而放棄。認知科學家麗莎.孩堅信「困難是有價值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允許孩子接受不舒服,接受不知道答案。」她教的小孩數學時,永遠不會說出正確答案,永遠不會!
有效的學習需要聚焦,一對一的指導效果是最好的,但十分昴貴,想想家教的費用;但或許我們可以透過提問自己後設認知的問題,來增加學習的效果;自我論辯甚至與人論辯,可以讓自己深刻思索自己邏輯中的盲點,進而強化學習成效。前陣子看完「詩性的宇宙」一書,作者正是十分札實地體現高超的自我論辯。指導別人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如果你知道理查.費曼和大衛.古斯丁的故事,那是個很棒的反証。
「學習如何學習」是一種專案監督,涉及學習和思考時,情緒是第一道防線,那意味著想學得好,你得有良好的情緒控管,得有良好的「自我效能」,一種對自己能力的信賴,一種認為自己會成功的感覺,或者你知道這就是「自我驗証預言」。當你認為自己學不起來,那就真的學不起來。改對自我對話的方式,不要說「我糟透了」,而要說「我正在努力」;記錄自己每一次的小進步,和自己打賭,配合上「番茄工作法」,可以提升自我效能。單純的反覆練習是無效的,想學得更好,需要自我監測自己究竟學得如何,也需要在情緒上騰出空間;學習同時也是一種向前發展,了解愈多,就需要愈多的開放式活動,在缺乏結構的新問題上,練習運用自己的知識。
專業領域的成長,始於回饋意見,追踨記錄成果有可能使人難堪,接受同領域專家的評鑑壓力很大,更多人則幾乎不關注自己的表現。但意見回饋的效果良好,如同貝盧茲研究發現,能有效減重且長期不復胖的,不是採用生酮飲食或節食或任何補給品的人,而是那些善於追縱記錄自己吃了多少、體重多重的人。我硬舉、深蹲的重量也在我著手確實記錄後,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天賦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被誇大,部分是因為不實宣傳(想想開發右腦的廣告),部分則是藉口。我一個學生在確實落實讀書計劃後半年,在札記中寫下「現在回頭去看以前自己說『已經盡全力,無奈我就是沒有天分』的話語,真是一齣笑話。」學習會改變大腦結構,增加神經突觸的連結。我們去理解一個概念,去和一個專業知識或技能博鬥,意味著錯誤不可避免。沒人喜歡錯誤,錯誤如同失戀讓人苦澀、讓人痛苦,但「犯錯的價值」一書說,錯誤是積極思考一定會有的一部分,犯錯是人性的核心,即使是天才也是一樣,我們得平等地看待成功與失敗。專業的學習需要多樣化、需要有質疑精神,需要以提問、懷疑和挑戰來抵抗定錨效應,所以聲名大噪的波耳喜歡找當年仍沒沒無聞的費曼討論,因為費曼總針對性地提問。
G的事件後,我決定在每堂課開始後加入一個小故事、一段影片、一段TED演講、一段廣告,或是一段MV,我們看過「火星爺爺」、「生死的智慧」、「壓力是你的好朋友」、周杰倫的「稻香」、金城武的「世界愈快,心,則愈慢」…還有許許多多我或我的學生、朋友的故事,包裏著我想傳達給他們的,可能是人生觀、價值觀,或是知識,或是寫文章的技巧。雖然這會壓縮到我上正課的時間,事實上學生們在聽故事時,反而最專注。過了一個多學期的三下第二次段考後,下課時G問我可不可以跟我聊聊,我們兩靠在欄桿上望向遠方,他說:「老師,你知道要找你講這些話,需要多的的勇氣嗎?你上課講的每一個故事,我全都有聽進心裡。剛剛看到我的理化成績,不知道為什麼,我好感動,我想讓你知道我的感動。」一個高壯的大男生,眼眶泛著淚光,他拿了63分,他回到學習現場了。
我到櫃台換了三十個十元硬幣,要我兒子數二十四個後,分成三堆,要他數一數每一堆有幾個;接著要他數一數兩堆有幾個,他答對了,我告訴他這就是2/3的概念。然後我要他分成2堆、四堆、六堆、八堆…然後考他一堆、三堆、五堆、七堆有幾個。突然間他開心地大叫:「阿哈!我懂了!原來這麼簡單!」(錢果然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接下來的二十分鐘,他獨立完成了六頁題目。寫完後,我問他:「萬一明天又忘了,怎麼辦?」他說:「再重來一次!」
回家的路上,我跟老婆說:「我們的兒子真的學得比較慢,要花比較多時間,想比較多方法。」她擔心地問:「那要怎麼辦?」
「學得慢不是壞事,他會學到耐心。」我腦海中又再次浮起國中老師告訴我的:「即使明天要聯考了,你今晚才開始想振作,永遠都來得及。」
 「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關...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9/05/18
「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關你屁事!」
 G是個從學習中逃走的學生,來自單親且親子關係惡劣的家庭,出缺席狀況不穩定,也是訓導處的頭痛人物,但在本校國三實施數理分組的適性組中,並不顯得突出。全班都對學習失去動力,許多人甚至對「老師」充滿不信任的情緒。在一次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斜線,要求他們畫出它的垂直線時,我逐一檢視,發現A不會畫,他如此回應了我。
 前晚帶著我孩子在超商練習數學,一題「24的2/3」難倒了他。我先以課本的方法解釋了好幾次給他聽,他說他懂了,接著問他36的的2/3是多少,他立即又卡住,我們又再一次回到課本的內容重新講解,如此來回了幾次,他仍然無法理解。於是我試著畫圓形圖用面積講解,幾次後他抓了抓頭;我又試著畫了二十四個圓,分成三堆,他說他看懂了,但來到36的2/3卻仍然卡住。四十分鐘過去,旁邊一桌的幾個大學生看著我們,輕聲說著「就除法3再乘以2就好了」,我小孩的五官靠得愈來愈近,幾乎快哭出來。
 踏入教育圈近二十年來,我從「K書高手」、「讀書別靠意志力」、「讀書別靠蠻力」、「記憶拼圖」、「心智圖聖經」、多本「XX教你做筆記」、「如何閱讀一本書」、「大腦的祕密檔案」、「刻意練習」…找了不少學習相關的書來看,也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去上「Learn about learning」的課程。這些年來我試著利用放學後開讀書會,教孩子們怎麼看課外讀物;也試著利用放學後或假日,辦了十幾次的「學習如何學習」的講座,好幾次整間教室都擠滿自願來參加的學生,會後也給了滿滿的回饋。
然而這些學習方法更落實在我自己身上:在我的羽球俱樂部中,我讓自己從輸多贏少,變成輸少贏多(今天竟然拿下五連勝);不曾上過教練課的我,六角槓硬舉從不到100公斤到破210公斤,安全槓深蹲也破220公斤;從得花兩個半小時騎公路車上熊空山,延途休息二十幾次,到一小時可以完騎且全程足不落地;去年自己能上網學會畫室內設計圖,將自己34年的老公寓重新設計規劃,自行監工發包,忙了兩個多月卻省下數十萬元;受邀的十多場演講中,我試著把運動融,以「健身你的人生」為主題,也舉辦過「運動中的科學」營隊;在網路上開始寫文章分享心得,有一間出版社和一間科學雜誌因此多次向我邀稿。我想在自己的身上體現「發表是最好的吸收。」
上週看完了「學生為什麼不喜歡上學」,作者以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介切入,描述了老師可以如何協助學生學得更好,覺得收獲頗豐;接著看到了曾經被心理醫生、社工和學校老師診斷為嚴重學習障礙,最後卻能從常春藤大學畢業,現任美國智庫「美國進步中心」高級研究員、比爾與梅琳達.蓋滋益金會顧問、希拉蕊.柯林頓總統競選活動顧問的烏瑞克.鮑澤所寫的「學得更好」,竟不忍釋手,一口氣目完。看的過程,腦中不禁浮起了三十年前,那個100公尺全班倒數第二,成績在放牛班中倒數第三的廋小男孩,站在媽媽和輔導室老師旁邊,老師拿著智力測驗結果,問媽媽是否考慮讓小孩進入資源班的畫面…我就是那男孩。
學習,絕對不僅限於紙筆或課本,更不只是在校園。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學習:新的電動玩具、新的技術、新的人際互動、新的樂曲;騎機車、開車技術需要學習、運動技巧需要學習、談戀愛需要學習、婚姻經營需要學習;股票投資、公司經營、健康管理、時間規劃、說話藝術、情緒控管…無處不需要學習。在看似南轅北轍的表像下,學習各項能力卻有著十分相似的共同點。
學習是一種生產活動,人們藉由主動製造自己知道的東西,來習得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不單純只是複製資訊,那意味著學習者需要知道自己要學什麼,並有能力從新資訊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學習是種心智活動,越是積極主動參與,學得越多,而單純的畫重點、被動地多聽幾次課或是反覆看同一份資料,這樣的效果是很差的;學習是個人化的活動,只有學習者找到學習內容與自己之間的關聯、意義和價值,才會產生學習效果。(或許你可以想想《當個創世神》這款遊戲為何大賣。)
學習需要結構式的指導,卻也需要給予個人空間,那代表著教學者除了給予知識內容,也要給予學習者創造的空間,並引導他們「學習塑造」;想成為專家,那麼學習不該只停留在情境動機,還得能進入深層動機,那是促使一個人願意花數十年鑽研籃球、鋼琴、電玩或有機化學的「陷井」;當內容變困難 ,學習需要要情緒的支持、需要歸屬感的支持,心智的努力會傳染,「衝滿動力」的感覺會在彼此緊密連繫的團體中,從一個人身上跳到另一個人身上。
學習是個累積的過程,知識是學習的基礎,熟記也依舊是強大的學習手段,想要精通某一項專業,必須熟練基本功。你知道的事物,往往最能用來預測你可以學些什麼;知識是建構學習重要基礎材料,是打造理解的磚塊,也是最能預測學習成效的事物。如果你對某樣事物一無所知,就很難學得會;相反的,你懂得愈多,就學得愈好,如同重訓一般,你舉得愈重,就愈想讓自己能舉更重。事實上,知識和思考是混合在一起,內容與認知是相互支撐的。嚴格說來,我們想要學習的任個東西,都是以已經學會的東西為基礎,透過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並非所有的學習都需要按部就班,「核心概念」的形成才需要,所謂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你所學的領域中,會反覆不停出現的知識,好比籃球中的運球、投籃;學習需要先進行切割,再透過熟悉而組塊化,因為大腦的工作記憶容易很小、容易超載,那表示在背景音樂下學習效果會變差,學習時最好與會增加認知負荷的事物保持距離;把兩個主題結合在一起,例如以英文來教導不熟悉英文的學生科學,他們將學得更少。如果能結合大腦與肢體,將學得更好,那有助於形成心象,想想珠算高手在沒有算上時,手指的動作。羽球名將楊晨曾說當他一項技術還沒學起來,他會在練習後不停在紙上書寫下來。
學習往往可以歸結為一種知識管理,關乎「設定目標」、「制定計劃」、「獲取基本技巧」和「鎖定專業技能。」 學習的本質是動態的,必須在稍微超出自身技能的層次上學習,也就是學習沒有舒適區,正如心理學家珍妮特.梅特卡夫說的:「卓越的學習沒有舒適區。」最佳的學習位置,就是在比我們現在有能力稍微超出一點點的地方。這不正是重量訓練的基本原則?(話雖這麼說,每次深蹲面對220公斤的槓鈴,然後還要再加重,說不怕是騙人的~~)我們很容易停在已經知道的範圍而沒學到,或是面對太難的內容而放棄。認知科學家麗莎.孩堅信「困難是有價值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允許孩子接受不舒服,接受不知道答案。」她教的小孩數學時,永遠不會說出正確答案,永遠不會!
有效的學習需要聚焦,一對一的指導效果是最好的,但十分昴貴,想想家教的費用;但或許我們可以透過提問自己後設認知的問題,來增加學習的效果;自我論辯甚至與人論辯,可以讓自己深刻思索自己邏輯中的盲點,進而強化學習成效。前陣子看完「詩性的宇宙」一書,作者正是十分札實地體現高超的自我論辯。指導別人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如果你知道理查.費曼和大衛.古斯丁的故事,那是個很棒的反証。
「學習如何學習」是一種專案監督,涉及學習和思考時,情緒是第一道防線,那意味著想學得好,你得有良好的情緒控管,得有良好的「自我效能」,一種對自己能力的信賴,一種認為自己會成功的感覺,或者你知道這就是「自我驗証預言」。當你認為自己學不起來,那就真的學不起來。改對自我對話的方式,不要說「我糟透了」,而要說「我正在努力」;記錄自己每一次的小進步,和自己打賭,配合上「番茄工作法」,可以提升自我效能。單純的反覆練習是無效的,想學得更好,需要自我監測自己究竟學得如何,也需要在情緒上騰出空間;學習同時也是一種向前發展,了解愈多,就需要愈多的開放式活動,在缺乏結構的新問題上,練習運用自己的知識。
專業領域的成長,始於回饋意見,追踨記錄成果有可能使人難堪,接受同領域專家的評鑑壓力很大,更多人則幾乎不關注自己的表現。但意見回饋的效果良好,如同貝盧茲研究發現,能有效減重且長期不復胖的,不是採用生酮飲食或節食或任何補給品的人,而是那些善於追縱記錄自己吃了多少、體重多重的人。我硬舉、深蹲的重量也在我著手確實記錄後,才有了長足的進步。
天賦在學習中扮演的角色被誇大,部分是因為不實宣傳(想想開發右腦的廣告),部分則是藉口。我一個學生在確實落實讀書計劃後半年,在札記中寫下「現在回頭去看以前自己說『已經盡全力,無奈我就是沒有天分』的話語,真是一齣笑話。」學習會改變大腦結構,增加神經突觸的連結。我們去理解一個概念,去和一個專業知識或技能博鬥,意味著錯誤不可避免。沒人喜歡錯誤,錯誤如同失戀讓人苦澀、讓人痛苦,但「犯錯的價值」一書說,錯誤是積極思考一定會有的一部分,犯錯是人性的核心,即使是天才也是一樣,我們得平等地看待成功與失敗。專業的學習需要多樣化、需要有質疑精神,需要以提問、懷疑和挑戰來抵抗定錨效應,所以聲名大噪的波耳喜歡找當年仍沒沒無聞的費曼討論,因為費曼總針對性地提問。
G的事件後,我決定在每堂課開始後加入一個小故事、一段影片、一段TED演講、一段廣告,或是一段MV,我們看過「火星爺爺」、「生死的智慧」、「壓力是你的好朋友」、周杰倫的「稻香」、金城武的「世界愈快,心,則愈慢」…還有許許多多我或我的學生、朋友的故事,包裏著我想傳達給他們的,可能是人生觀、價值觀,或是知識,或是寫文章的技巧。雖然這會壓縮到我上正課的時間,事實上學生們在聽故事時,反而最專注。過了一個多學期的三下第二次段考後,下課時G問我可不可以跟我聊聊,我們兩靠在欄桿上望向遠方,他說:「老師,你知道要找你講這些話,需要多的的勇氣嗎?你上課講的每一個故事,我全都有聽進心裡。剛剛看到我的理化成績,不知道為什麼,我好感動,我想讓你知道我的感動。」一個高壯的大男生,眼眶泛著淚光,他拿了63分,他回到學習現場了。
我到櫃台換了三十個十元硬幣,要我兒子數二十四個後,分成三堆,要他數一數每一堆有幾個;接著要他數一數兩堆有幾個,他答對了,我告訴他這就是2/3的概念。然後我要他分成2堆、四堆、六堆、八堆…然後考他一堆、三堆、五堆、七堆有幾個。突然間他開心地大叫:「阿哈!我懂了!原來這麼簡單!」(錢果然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接下來的二十分鐘,他獨立完成了六頁題目。寫完後,我問他:「萬一明天又忘了,怎麼辦?」他說:「再重來一次!」
回家的路上,我跟老婆說:「我們的兒子真的學得比較慢,要花比較多時間,想比較多方法。」她擔心地問:「那要怎麼辦?」
「學得慢不是壞事,他會學到耐心。」我腦海中又再次浮起國中老師告訴我的:「即使明天要聯考了,你今晚才開始想振作,永遠都來得及。」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葛瑞的囧日記9-12集套書
66折: $ 100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守密:祕密心理學的第一本書!那些藏著不說的,如何影響你的健康與未來
作者:麥可.史萊平恩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10-01
66折: $ 244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追劇商戰:解密Netflix、迪士尼、蘋果、華納、亞馬遜的串流市場瘋狂爭霸
作者:戴德‧海耶斯、彤恩‧施莫洛斯基
出版社: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9-01
66折: $ 32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我要準時下班!(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原著小說)
作者:朱野歸子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09-26
66折: $ 23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出版社:網路與書
出版日期:2024-11-29
$ 379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阿斯asu大探險!Minecraft突變怪物圖鑑大百科
作者:阿斯asu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25
$ 315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貓卡龍》2025年三角桌曆【臺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
作者:臺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黃宇璇/劉智豪/陳婕瑀/李懿芳
出版社:最新期數:最新一期出版日期:出刊頻率:出刊類型:紙製用品>時效日/月/掛/桌曆選擇訂閱期數:完成付款後,新訂戶將由目前最新一期寄發,續訂戶若已取得最新一期,則會從下一期繼續寄發。×Previous
$ 28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在紙船中入眠(下)
作者:八田てき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4-12-10
$ 204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1
$ 33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三越誕生──帝國百貨與近代化的夢
作者:和田博文
出版社:這邊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02
$ 31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諸子百喵: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喵系國學、諸子經典、爆笑漫畫,一邊擼貓,一邊學國學!如果諸子是一群貓……)
作者:海豚傳媒
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04
$ 450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