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心靈作家黃淑文以8個修心竅訣,為你解開愛的纏縛,清醒地愛,也清醒地活。
★融合花語、色彩療癒與心靈修持,帶你向內追尋,與本心相遇的靈性成長小說。
生命中的許多發生,當時並不明白緣由,
驀然回首才恍然明白,
原來那是自己留給自己的印記,時候到了,自然會解開。
♥ ♥ ♥
一個穿越靈魂暗夜,選擇成為生命勇士的旅程
再怎麼樣的傷痕,都是會癒合的
只要給它愛,給它時間
從神祕國度阿蘭若穿越到西藏的洛桑,對愛感到迷惘。
洛桑愛父母,卻被父母的愛撕裂;她渴望愛,卻不敢去愛。
她害怕像父親一樣,被所愛的人背叛;更害怕像母親一樣,背叛了所愛的人。
她擔心一旦遇上可以付出熾烈愛情的人,自己將從愛的山崖墜落,遍體鱗傷。
她孤身來到西藏,竟遇上了他!
但愛裡的失落、矛盾與衝突,像一把紅色的火,燙傷了她熾熱的心……
這是一個陪你抽絲剝繭,釐清人生課題的奇幻故事。作者以8個修心竅訣,深入生命本源,並運用花葉曼陀羅的力量——迷迭香的思念、火鶴熾烈的愛、繡球花轉化蛻變的能量、仙人掌的保護與修復——帶你回到自性,不再為愛痛苦。
書中俯拾皆是療癒心靈的箴言與故事,不論是否體會過靈性修練,都能被作者巧妙的情節與詩意的比喻觸動,去檢視人生旅途中所有的發生,尋找靈魂留下的印記、今生必須學習的課題,成為生命的勇士。
◆只有很深很深的情緣,同一個人才會見了又見,同一條路才會走了又走,同一個地方才會去了又去。
◆每一朵花,每一種顏色,都連結我們內在的感情和渴望。
◆紅玫瑰的愛很熱情,帶來愛的勇氣和行動力;白玫瑰的愛很純淨,可以淨化負面的磁場,讓人感到安心並受到保護;黃玫瑰的愛,帶來心靈的穩定,可以釐清思緒,保持平衡,拿回自己的力量。
◆喜歡紅色的人,全身散發的感情像內在的血液,是天生的。這種與生俱有的原生本能,讓他們遇到所愛的人時,往往會不顧一切想要付出熾烈的愛。
◆你一直在尋找的,從來都不在外面,而早就隱藏在你的心靈深處。看穿幻象,回歸本心,每一個人都擁有成為生命勇士的潛能。
◆一即一切,一切是一。每一個碎片的內裡,都有完整的自己。每一個碎片的痛苦,都包含全部生命的信息,都通向證悟之道。
本書特色
1. 以10萬個大禮拜、10萬個百字明咒、108個花葉曼陀羅,觀照內在、安住真心,獻給讀者的願力之書。
2. 黃淑文靈性成長小說系列:《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兩部小說可獨立閱讀,各有體會;兩本一起看,對生命的理解更深、感動加倍!
作者簡介:
黃淑文
心靈繪畫老師、色彩諮詢師、YAI國際靜心引導老師,並為部落客百傑「文學創藝類」金牌獎得主。
臺南人,臺南女中、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畢業,任職國中教師7年,被形容為「叛逆學生最愛的老師」,作品獲臺灣創造思考教學優異獎。因為養育兩個孩子,重拾當作家的夢想,2005年辭去教職,成為專職作家。
2013年,帶著20年前任教時保留的學生14歲時所繪櫻木花道的插畫,到監獄探視該生後,發願終身擔任受刑人的老師。為了完成西藏長篇小說,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11萬個大禮拜,並在西藏薩嘎達瓦佛月,親自到釋迦牟尼佛前,用大禮拜環繞大昭寺八廓街一圈,於2020年出版獻給讀者的生命之書:《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教育部‧國家圖書館評此書為「透過文字療癒心靈,是激勵讀者靈性成長的小說」。
著有《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所有發生,都是靈魂的印記和許諾》、《太陽與生命之樹:愛的覺醒之旅》、《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人生難免會有傷》、《在愛裡活著》、《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最長的辭職信》、《趁著年輕去流浪》(雲門流浪者計畫)、《骷顱與金鎖:魏海敏的戲與人生》、《媽媽的讀心術》。其著作文稿,多篇被編入大學和高中國文教科書,作為生命教育與自我探索的讀本。
作品集結於《桂花樹網誌》和《康健雜誌》網站(名家觀點專欄),並在社區開設心靈直覺色彩工作坊和佛經分享課程。
臉書粉絲專頁:黃淑文心靈書房
Instagram:黃淑文
YouTube:黃淑文
Threads:黃淑文
臉書社團:黃淑文的心靈課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感動推薦
林芝安(天下生活(康健)出版前總編輯)、王榮裕(金枝演社導演、國家文藝獎得主)、周介偉(光中心主持人)、張珏(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監事、臺灣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
我讀完了,真的真的好好看,非常佩服、讚嘆淑文的創作及用心,透過《修心八頌》將佛法植入長篇小說內,每個角色的配置與情節鋪排,恰到好處,善於運用各種隱喻,令人驚豔。真心佩服淑文用此創作傳播清淨正法。淑文寫得太好了!
──林芝安(天下生活(康健)出版前總編輯)
英雄的旅程永遠不是向外,而是向內的探索。記得當年淑文來問,是否該走創作這條路。一晃眼,她寫了十本書,走了二十年。一路上,看著她的文字旅程,她的西藏行,跟她一起探索成長,一起愛世間萬物,甚為殊勝。再來,且讓我們繼續跟著她的腳步,一起完成真我的旅程吧。
──王榮裕(金枝演社導演、國家文藝獎得主)
感動感佩淑文用心描述生命成長歷程、家人互動、環境社會影響,修心、道愛。有懷疑、有執著,最終撥雲見日,對生命禮讚。非常符合我們在積極倡議的心理健康促進,能從前端了解自我,找出方向與資源,展現韌性和希望。
──張珏(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監事、臺灣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
名人推薦:感動推薦
林芝安(天下生活(康健)出版前總編輯)、王榮裕(金枝演社導演、國家文藝獎得主)、周介偉(光中心主持人)、張珏(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監事、臺灣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
我讀完了,真的真的好好看,非常佩服、讚嘆淑文的創作及用心,透過《修心八頌》將佛法植入長篇小說內,每個角色的配置與情節鋪排,恰到好處,善於運用各種隱喻,令人驚豔。真心佩服淑文用此創作傳播清淨正法。淑文寫得太好了!
──林芝安(天下生活(康健)出版前總編輯)
英雄的旅程永遠不是向外,而是向內的探索。記得當年淑文來問,是否該走...
作者序
【自序】靈魂的承諾與印記
生命有很多偶然,當時並不明白其中緣由,只有驀然回首時,才會恍然明白,原來那是自己留給自己的印記,時候到了,自然會自己解開。
到西藏旅行,每天清晨,我都會到八廓街和藏人一起做大禮拜,吃完早餐之後便到寺院的佛前靜坐。 我看著佛,佛看著我,我和佛彼此之間,安安靜靜地凝望著,有很多東西莫名地湧上來,然後又安安靜靜地消退淡去。我什麼也沒做,就只是和佛深深對望,卻消融了好多年來,附加在我身上的各種框架和重擔。
我的眼淚,一滴一滴從臉頰滑下來。為什麼這樣的凝望這麼熟悉啊?為什麼這樣的凝望這麼讓我寧靜歡喜?
我走了那麼遠的旅程,生命經歷了千迴百折,就僅僅只是為了來到這裡和佛對望嗎?
離開西藏那一天,寺院的一位老師父緩緩走出來,在我的脖子上套上一條白色的哈達,為我祝福。看見寺院的老師父,我的眼淚潸潸而下。我一直哭,莫名地哭,卻說不出為什麼。當時我不會藏文,無法和寺院師父溝通,無法問他是誰,也無法介紹自己。我所能做的,只是不停地哭泣,此生從來沒有這樣莫名地痛哭,是即將離去的不捨,也是再度相見的欣喜。
老師父默默為我誦經,陪伴我,直到我一邊擦眼淚,一邊擤鼻涕,手上掛的佛珠居然和脖子上哈達的絲線纏繞在一起,難分難解,讓我不知如何是好。
老師父什麼也沒說,馬上下座,親自為我解開佛珠和絲線之間的纏縛。親眼見證一位老師父如何抽絲剝繭地把每一條和佛珠纏繞的絲線,一條一條細細地解開,那種專注、細膩,了了分明的定功,讓我深深佩服。
哪知,老師父為我解開佛珠和絲線之間的纏縛之後,因為我一直莫名流淚,眼淚無法停止,一不小心,我的佛珠竟再次和哈達的絲線糾結在一起。我只好再次向老師父求救。這一次,老師父再度下座為我解開纏縛,竟然拿起一把剪刀,一刀又一刀俐落地剪開佛珠與哈達之間的纏連,沒有一點閃失和猶豫。老師父用無言的身教,教了我如何快刀斬亂麻。
因為一直無法止住淚水,在我離開寺院之前,老師父特別用嘴型教我發出一個藏音,叮嚀我要記住那個藏文發音。回到臺灣,我開始學藏文,有一天,藏文老師教了一個單字,發了一個藏音,當下我心頭一亮,才驀然領悟,原來老師父臨別前要我記得的藏文字音,是禪修。解禪,就能解纏。
幾年後,我已經認得一些藏文,會查字典,說幾句藏語,再次遇見老師父。老師父一眼認出我,教我的第一個藏文偈頌便是《修心八頌》。
《修心八頌》是西藏著名的高僧朗日塘巴(一○五四—一一二三)流傳下來的修心竅訣。
朗日塘巴一生專注於修持菩提心,他的修持所散發的磁場,讓周圍的人們互信互愛,甚至連小動物彼此之間都不互相傷害。
老師父說,一個人散發的氣場、磁場,讓周圍的人都受益,這就是我們要修心的原因。但對平凡的我而言,我訝異的是,是怎麼樣的慈愛,可以讓一個修行人所在的磁場,沒有任何的傷害? 朗日塘巴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世俗的我們,為何愛到深處,總是傷痕累累?愛到極處,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給出什麼樣的愛呢?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這本小說,我嘗試用老師父教授給我的,抽絲剝繭的功夫、快刀斬亂麻的智慧,以修心的八個竅訣,為讀者解開愛的纏縛,清醒地愛,也清醒地活。我希望自己能證明,高僧大德的觀點一點也沒有錯:真正的愛,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就算你受到傷害,也不要擔心。再怎麼樣的傷痕,都是會癒合的,只要你給它愛,給它時間。
如同這本書一開頭所說:「只有很深很深的情緣,同一個人才會見了又見,同一條路才會走了又走,同一個地方才會去了又去。」
靈魂與靈魂之間,在出生以前,都會在生命藍圖上設下一些路標和印記,作為來生相遇辨識出彼此的信物。另一方面,也提醒自己和對方,不要忘記這趟靈魂的旅程必須完成的任務。
讀者在閱讀《只為途中與你相遇》的同時,不妨隨著故事中的人物,檢視在人生旅途中,不斷相遇的他/她,兩個人的靈魂印記和承諾,然後轉心向內,了解自己這一生的人生課題。可能是了解什麼是真愛、原諒他人,或學習寬恕自己;抑或是學習愛與溝通,找到生命的真相,回到心靈真正的家。我們本來就是帶著懸而未解、未完成的功課,才需要投胎來到這個世上—也許是跟某個人相遇,前來還願或還債;或是了解某個教導,完成某個誓願而來。
隨著小說人物的心路轉折,抽絲剝繭地釐清自己的人生過往,快刀斬斷不必要的糾纏。哪怕只是一兩句觸動你的片段,如同淑文在書裡所寫:「一即一切,一切是一。每一個碎片的內裡,都有完整的自己。每一個碎片的痛苦,都包含全部生命的信息,都通向證悟之道。」心的本質,本來就通透無礙,因此你需要的,只是敞開心,讀懂修心的八個竅訣,落實於生活,你自然能讀懂全息宇宙帶給你的生命信息,安住在本心之中。自在,自得。
學藏文,讀佛經,梳理高僧大德對經典的詮釋,消化各種佛法名相,再用簡單易讀的文字,融合小說的劇情,引領讀者由淺入深,一步一步走入自己的內心世界,甚至融入無窮無邊的宇宙微次空間,看見生命真正的全貌,是淑文心裡面最大的願望。完成十五萬字的長篇小說,對眼力已經有點耗損的我,是非常艱苦的考驗和修練。
從《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到《只為途中與你相遇》,兩本西藏長篇小說,淑文共完成二十萬個大禮拜,十萬個百字明咒,並採集山中的野花果實,創作出一○八個花葉曼陀羅。一部分是深入小說人物的塑造,身體力行的同步書寫;另一部分(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其實我只是單純發自真心,莫名所以地想要這麼做。我並沒有設定結果或擔心自己能否做到,而只是聽從內心的聲音,全然地投入,踏踏實實地去做很想做的事,不知不覺就默默完成了。因此,我想告訴讀者,發願不需要條件,不需要任何理由,需要的只是一片赤誠單純的真心實意。
記得從西藏回臺灣,在飛機上,臨座有個小男孩,天真地問我去西藏是回家嗎?小男孩的母親聽我講述了在西藏做大禮拜的體會。她說,別人來西藏是看到藏人的純淨,羨慕他們的純淨;但我是走進藏人的純淨,變得和他們一樣純淨。當時,我的眼眶馬上就紅了,因為當時的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純淨;相反地,當時的我對生命有很多的困惑,腦子總是喋喋不休問自己一堆問題,把自己搞得非常累。 慶幸的是,多年以後,我腦中的念頭漸漸止息了,也漸漸體會清淨心的喜悅和自在。西藏的寺院洗滌了我,大禮拜破除了我對生命的執著,越拜越輕盈。我常常回想初次到西藏,那個淚流滿面的自己。或許,「眼淚」就是我對西藏靈魂的承諾和印記。
相傳觀世音菩薩因為不忍眾生之苦,落下兩滴眼淚,一滴化現為綠度母,一滴化現為白度母。因此,我把第一本《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獻給綠度母,獻給童年的我;第二本《只為途中與你相遇》獻給白度母,獻給前世的我。
《只為途中與你相遇》延續《所有相遇,都是靈魂的思念》部分場景和人物,沒有讀過第一本小說的讀者,並不影響閱讀。如果兩本小說一起閱讀,對於西藏文化,對於生命的探索,一定會有更完整的理解,也會更細膩地注意到淑文藏在細節裡的構思。
淑文的願力,淑文的故事,都在這兩本長篇小說裡。謝謝讀者跟著淑文一起走入西藏的純淨,找到回家的路。
【自序】靈魂的承諾與印記
生命有很多偶然,當時並不明白其中緣由,只有驀然回首時,才會恍然明白,原來那是自己留給自己的印記,時候到了,自然會自己解開。
到西藏旅行,每天清晨,我都會到八廓街和藏人一起做大禮拜,吃完早餐之後便到寺院的佛前靜坐。 我看著佛,佛看著我,我和佛彼此之間,安安靜靜地凝望著,有很多東西莫名地湧上來,然後又安安靜靜地消退淡去。我什麼也沒做,就只是和佛深深對望,卻消融了好多年來,附加在我身上的各種框架和重擔。
我的眼淚,一滴一滴從臉頰滑下來。為什麼這樣的凝望這麼熟悉啊?為什麼這樣的凝望...
目錄
感動推薦
【自序】靈魂的承諾與印記
一、聖山之謎
二、燃燒的心
三、愛的代價
四、靈魂的黑夜
五、心靈祕境
六、色身和情欲
七、康巴漢子
八、守護
九、墜落
十、苦果
十一、水晶球
十二、情到深處
十三、鏡像世界
十四、真相
十五、抉擇
【附錄】《修心八頌》藏文
致謝辭
感動推薦
【自序】靈魂的承諾與印記
一、聖山之謎
二、燃燒的心
三、愛的代價
四、靈魂的黑夜
五、心靈祕境
六、色身和情欲
七、康巴漢子
八、守護
九、墜落
十、苦果
十一、水晶球
十二、情到深處
十三、鏡像世界
十四、真相
十五、抉擇
【附錄】《修心八頌》藏文
致謝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