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認識巧克力
從古到今,巧克力一直是受人喜愛的甜點,不只吃到的人開心,送禮的人也把巧克力當作心意傳情的象徵。古文明時期,馬雅人將可可豆作為供品獻給神,因為他們認為可可豆是神送給世界的美好禮物。我們吃、喝的巧克力源自可可豆,馬雅人喝的可可飲也來自可可豆,但味道完全不一樣。同種卻不同味,從以前到現在,巧克力歷經了什麼樣的變化?本書以22種主題知識,探索巧克力,讓吃過巧克力的孩子,成為「懂」巧克力的知識家。
本書的前半部,以故事穿插知識的方式,帶領孩子認識巧克力的歷史和植物知識,帶出巧克力三個重要的轉變:「液體→固體」、「藥品→甜品」、「貴族→平民」。過去,巧克力是專屬王室和貴族的飲料,在古文明時代,它喝起來又苦又辣。殖民時期,當歐洲人第一次喝到,他們無法接受這個味道,但感覺喝下後精神很好,有「蠻牛」的效果。而加入糖後,甜味中和可可的苦味,變成受人喜愛、又可以提振精神的藥品。
另外,過去可可的製作,是把可可豆磨碎,加入調味料攪拌,打出泡沫再飲用。泡沫類似現在熱可可上的綿密奶泡,對以前的人來說很重要,因為可可飲含有碎豆粒,奶泡可以緩和喝入口中的粗糙感。到了19世紀,喬瑟夫弗萊發明了固塊巧克力,他在可可製作過程中,再加入可可脂。油脂讓可可溶解更多的糖,冷卻後定型成固體,攜帶方便,吃下去口感更滑順。相較於可可飲有幾千年的歷史,固塊巧克力的歷史算是相當年輕,但是經歷了液體到固體的轉變,與可可樹種植技術的改良,巧克力逐漸成為平民美食。
本書的後半部,介紹巧克力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我們可以吃到「純」巧克力,也可以吃到各種變化的巧克力食品,例如巧克力冰淇淋、可可醬、巧克力碎片餅乾。另外,在文學、電影和歌劇中,也能看到巧克力的身影。世界上多位著名的文學家,把他們對巧克力的熱愛寫入作品,例如羅德達爾的《巧克力冒險工廠》和莫札特的《女人皆如此》。巧克力在人類的生活中無所不在,成為創作的靈感來源。
義大利插畫家阿斯卡里和瓦倫提尼,把他們對巧克力的熱愛,轉為創作的動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和色彩繽紛、趣味幽默的插圖,帶領孩子認識巧克力。最後,兩位創作者以故事「巧克力投手」,把巧克力象徵「愛與分享」的情感,傳達給孩子,為本書寫下完美的句點。
巧克力就像一個你知、我知,大家都認識的朋友。我們都喜歡吃巧克力,但不一定對它有深入的了解。本書從巧克力的各種面面觀,帶領孩子認識生活中最常見的甜點。當孩子與朋友分享一塊巧克力,他們還可以和朋友分享巧克力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