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仔開花,開啟臺灣女權新篇章
從觀音山腳到世界舞臺,
張聰明改寫人生,展開跨越時代的航行;
她在幕後推動臺灣女子教育,
以溫柔堅強的女力,推動歷史齒輪……
女性時常被喻為花朵,嬌豔芬芳。可在百年前男尊女卑的時代,又有多少人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張聰明,原名張蔥仔,出生於淡水河畔觀音山腳下,一個童養媳的命運,卻在臺灣開港之初、在時代的波濤中,散發堅毅智慧的光芒。她不願纏足,為此飽受養家虐待,但在養祖母陳塔嫂的庇護下接觸基督信仰,開啟了人生全新篇章。
1872年,張蔥仔在馬偕牧師的教會裡學會識字;1878年受洗,她改名為「聰明」,象徵新身分與使命的開始。此後,馬偕與張聰明兩人共結連理,攜手走遍臺灣,傳教、行醫、辦學……
張聰明是臺灣第一位環遊世界的女性,曾在加拿大以流利的英文公開致詞,為臺灣女性贏得國際尊重。後來,她成為牛津學堂首位女性教師,為臺灣近代女性教育奠定了基石;也推動建立女子學堂,突破「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枷鎖,展現無畏的魄力與遠見。馬偕辭世後,她仍繼續投入教會與社會服務,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片土地與她所相信的價值。
「女人在臺灣史上不曾缺席」──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百週年,藉由《蔥仔甘願變聰明》,還原張聰明不凡的一生。她的故事不僅是一位女性改寫自身命運的傳奇,更是臺灣近代史上值得銘記的篇章。願此跨越百年、橫渡大洋的勇氣與精神,在今日繼續啟發你我,尋找屬於自己的信念與道路。
*適讀年齡:親子共讀5歲以上;獨立閱讀6歲以上
本書特色
1.星月書房最新本土繪本企畫──「臺灣女性第一人」首部曲,且看這群時代、身家、領域和性情各異的女性們,如何改寫人生,獨領風騷。
2.張聰明勇敢超越時代框架,展現信仰的力量,以及女性追求自我價值與社會貢獻的無限可能,凸顯臺灣近代女性覺醒與世代傳承的意義。
3.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性別平等」(目標5)精神相呼應,展現女性在推動教育、公平正義與社會改革中的強大力量。
4.跳脫常見傳記書寫,提供新的切入觀點,鮮活生動。書後附張聰明生平大事記年表,以及航海路線地圖,縱軸深化歷史認識,橫軸增進世界觀。
作者簡介:
粘忘凡
本名林淑珍,父親認祖歸宗後改名改姓。媽媽名字叫美麗,名符其實是「美麗的女兒」。長期使用故事面霜,有一顆愛說故事的童心,快樂的在故事構成的宇宙旅行。
致力於教育、兒童網站建置與兒童閱讀推廣工作,參與動畫製作與配音作品超過三百部。建置蕃薯藤「小蕃薯」網站,在《中國時報》撰寫「蕃薯姊姊愛上網」專欄;其他有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臺北市教育入口網」。
重要作品有《淡水河邊的神奇馬偕》(玉山社/星月書房);《叩叩叩!我可以進來嗎?》、《小老鼠別鬧了!》(台灣東方);《我要!》、《我會!》(青林);《台北奇幻飛行》(遠流);《窩窩頭抵家》(聯經);《洋洋和慢慢鯨》(蔚藍文化);《北投,從前從前》(文訊雜誌社)等。
Facebook 個人頁面:www.facebook.com/skynien
繪者簡介
葉曼玲
繪本作家及戲偶造型設計師。自2005年起長期和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合作,設計戲偶造型。曾榮獲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佳作、好繪芽評審特別推薦獎,及入選dPICTUS的The Unpublished Picturebook Showcase。
自寫自畫的繪本作品有《有一個石頭不想睡》(遠流)、《誰要來喝下午茶?》(信誼)和《慢慢與我》(小山丘)等。期盼把日常風景的內心小劇場,化為各種不同媒材的創作,當一個快樂的創作人。
Facebook粉絲專頁:漫步大河邊manling yeh illustration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蔥仔甘願變聰明》是正面美好的訊息,早期教會的白話字給了不識字的人以知識、理性的大海,是重大的貢獻。
──胡長松/作家
⟡臺灣早期女性的個人歷史,不僅是其自身的生命軌跡,也反應了臺灣歷史與文化的發展。她們突破性別不平等的環境與成長困境,以在教育、醫療及宗教等領域的貢獻,改變了當時的社會。臺灣歷史上第一位跨文化女性傳教士張聰明是其中的典範,透過繪本的形式將她的傳奇人生介紹給當代兒童,不僅是對過往歷史的致敬,也能啟發他們對性別平等與社會責任的思考。
──黃雅淳/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蔥仔甘願變聰明》讓人看見,即使身處逆境,只要心中有光,仍然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全彩的插畫,像是在翻開一封封寫滿勇氣的信,讓讀者隨著她的腳步,感受那份超越百年的感動。每翻開一頁,像是沿著她的足跡,感受她在溫暖的陽光下種下希望的種子,在人生的風浪中守護內心的光亮。
──楊心怡/廣播主持、製作人
⟡《蔥仔甘願變聰明》從書名就透露了故事的主軸:「蔥仔」是誰?它暗示著主角一開始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甘願」做什麼?它代表著什麼樣的身分轉換?「變聰明」的蔥仔,她的生命產生了什麼重大改變?這不只是張聰明──馬偕牧師的妻子──的個人生命故事,更是臺灣女性的歷史投影。
──劉亞蘭/真理大學人文與資訊學系副教授
⟡從「蔥仔」變成「聰明」,原本被輕視受挾制的女孩,終於得以掙脫命運的鎖鏈,不再被陋習綑綁,展現自己的膽識、勇氣、獨到的見解、積極主動的態度、學習的熱忱,和最重要的對上帝堅定不移的信心。這個臺灣第一位航向大海,環遊世界的女子,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名字,也改變了自己的身分和人生,甚至影響了臺灣的歷史。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兒童節目主持人
⟡從童養媳到環遊世界的先驅,張聰明的生命歷程展現了卓越的堅韌與智慧。她不僅為女性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石,更以行動詮釋了女性的力量與價值。本書的文字與圖像相輔相成,生動呈現這段跨越百年的歷史,持續啟發我們勇敢追尋屬於自己的信念與道路。
──歐玲瀞/佳音電臺「藝文生活家」節目主持人
⟡如果生命是一場旅行,那麼《蔥仔甘願變聰明》便是一生勇氣與智慧的啟程。張聰明,這位臺灣第一位環遊世界的女性,從一個不肯裹小腳的童養媳到站在船頭迎風的堅毅女性,她用生命告訴我們:「人生的劇本,自己掌舵才精彩。」這絕對是一本帶著溫度與柔韌力量的繪本,適合每一個想擁抱可能性的你/妳。
──戴華萱/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按姓氏筆畫排列)
名人推薦:⟡《蔥仔甘願變聰明》是正面美好的訊息,早期教會的白話字給了不識字的人以知識、理性的大海,是重大的貢獻。
──胡長松/作家
⟡臺灣早期女性的個人歷史,不僅是其自身的生命軌跡,也反應了臺灣歷史與文化的發展。她們突破性別不平等的環境與成長困境,以在教育、醫療及宗教等領域的貢獻,改變了當時的社會。臺灣歷史上第一位跨文化女性傳教士張聰明是其中的典範,透過繪本的形式將她的傳奇人生介紹給當代兒童,不僅是對過往歷史的致敬,也能啟發他們對性別平等與社會責任的思考。
──黃雅淳/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章節試閱
她的心卻隨著浪花漂漂浮浮,
偶而沉潛到幽暗的海底,
翻湧出那段
名為蔥仔的童年往事……
從小望著滬尾河流向大海的她,是否想過,
有一天會在大海中航行,在不同的港灣停息?
還進入蘇伊士運河,
搭火車穿過阿爾卑斯山,
橫越多佛海峽,看見巨大的冰山?
她是否想過,有一天會在
距離家鄉超過一萬公里的陌生地方,
生下第二個女兒?
誰也想不到,當年那個
不肯裹小腳的蔥仔,
後來竟然把路走得又遠又長。
她的心卻隨著浪花漂漂浮浮,
偶而沉潛到幽暗的海底,
翻湧出那段
名為蔥仔的童年往事……
從小望著滬尾河流向大海的她,是否想過,
有一天會在大海中航行,在不同的港灣停息?
還進入蘇伊士運河,
搭火車穿過阿爾卑斯山,
橫越多佛海峽,看見巨大的冰山?
她是否想過,有一天會在
距離家鄉超過一萬公里的陌生地方,
生下第二個女兒?
誰也想不到,當年那個
不肯裹小腳的蔥仔,
後來竟然把路走得又遠又長。
推薦序
為何蔥仔甘願變聰明?
文/鄭仰恩(臺灣神學院退休教授、臺北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
眾所周知的,漢名「偕叡理」的馬偕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至海外的第一位宣教師,於1872年3月9日抵達滬尾,開始他在北臺灣長達三十年的宣教生涯。他以淡水為家,終其一生從事傳道、醫療、教育的工作,不但創設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更將西方文明引介入當時尚未經歷現代化洗禮的臺灣社會裡,可以說影響深遠。他所建立的教會、醫院和學校在提昇生命意義、關懷人民需求、醫治肉體病痛、啟迪人民心智、開通現代思想,改造社會風氣等方面都有顯著貢獻,可說是北臺灣現代化的里程碑。馬偕於1901年6月2日因喉癌過世,葬在淡水,可說是實踐了「寧願燒盡,不願朽壞」(Rather burnt out than rust out)的精神。
馬偕深愛臺灣的土地和子民,將黃金年華獻給臺灣,最特別的是,他娶五股坑的臺灣女子張聰明為妻,育有兩女一男,最後死在臺灣,埋骨淡水,成為「正港」的臺灣人。過去,臺灣社會大眾對馬偕牧師的事蹟知之甚詳,但對張聰明師母的故事卻很少聽聞。近年來,因為馬偕的傳記重新翻譯,加上馬偕日記及宣教報告書陸續出土,還有馬偕家族的舊相簿也在蘇文魁老師的整理下出版,讓我們開始看到張聰明的美好小故事以及亮麗的身影。2022年,由導演魏德聖擔任創意總監的國樂臺語歌劇《蔥仔開花》正式演出,更讓人深感驚喜。
此次由玉山社策劃、出版,由粘忘凡撰文,葉曼玲繪圖的《蔥仔甘願變聰明》也是令人驚喜之作,描繪出身觀音山腳的童養媳蔥仔,雖然命運多舛,卻能走出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從畏怯轉為自信,從惶恐轉為勇敢,這一切都是因為童養祖母陳塔嫂帶領她到五股坑教會,並且認識了馬偕牧師,讓她的名字和身分從「蔥仔」改成「聰明」,並且認真地學習新知識,開啟新眼界。
書名《蔥仔甘願變聰明》取得真好,因為這些改變都是蔥仔自願接受的,她的勇氣與主見讓她願意全心擁抱新命運,踏入新世界。試想像,這位臺灣奇女子願意嫁給一個來自加拿大的「黑鬚番」,嘗試新奇且充滿驚喜的婚姻生活,不但如此,她還兩度跟隨夫婿遠渡重洋,從滬尾走向全世界,到底她的心境是如何?當然是在害怕中帶著興奮,但也勇敢踏上新旅程,讓自己被改變、被重新塑造!
張聰明不但成為馬偕的好伴侶,也對他的宣教工作大有助益。她擴展了女性信眾的範圍與格局,更在女學堂擔任重要的教學工作。馬偕在世時,她善於接待訪客,是美麗大方的女主人,馬偕過世後,她自建聰明樓,以宣教師未亡人的身份主持家務、接待賓客、出席重要場合、鼓舞教會信徒,甚至到加拿大拜訪馬偕的親族。她的人生不但豐富且充滿驚喜,更成為臺灣女性的美好典範。
誠心推薦這本美麗的小書!
為何蔥仔甘願變聰明?
文/鄭仰恩(臺灣神學院退休教授、臺北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
眾所周知的,漢名「偕叡理」的馬偕牧師(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是加拿大長老教會派至海外的第一位宣教師,於1872年3月9日抵達滬尾,開始他在北臺灣長達三十年的宣教生涯。他以淡水為家,終其一生從事傳道、醫療、教育的工作,不但創設北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更將西方文明引介入當時尚未經歷現代化洗禮的臺灣社會裡,可以說影響深遠。他所建立的教會、醫院和學校在提昇生命意義、關懷人民需求、醫治肉體病痛、啟迪人民心智、開通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