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作者沒有當過大官,平生也沒有發過大財,也不是名學者,更不是響噹噹的人物。所以先自我介紹一下吧!雖然出身地學,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曾經修習地理科學、地質科學、大氣科學,但我是美濃的客家人,自幼就在家鄉念幼兒園和初中,直到高中以後才離鄉背井到城市念書,畢業後曾經過一年的教育生涯,之後才考入民航局從事民航氣象預報和研究工作,從此筆耕不輟,並經常參加研討會。先後曾經參與美濃鎮鎮《六堆客家鄉土誌》之撰文工作,從此開始研究客家文化,並因而拜讀到民國69年9月曾秀氣教授的大作《六堆英華》一書,對六堆的開莊史、六堆傳統、客家族的婚喪、四季的節慶、民俗、食衣住行、山歌、舞獅、諺語、傳家寶訓等有較多的瞭解。
民國92年2月,我從民航局氣象中心退休,94年春天,蕭盛和老師突然來遊說我和陳福雄教授撰文參加民國94(2005)年10月12-14日在中國大陸成都舉行的第二十屆懇親大會暨移民與客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記得我報告的題目是〈台灣南部客家族文化與福佬族文化之比較研究〉,並因而拜讀到來自廣東梅州市梁德新老師的大作〈百家爭鳴話客家〉中所提到所謂的客家學,他認為所謂的客家學就是研究客家民族的歷史、語言、民俗、經濟、文化、人類學、移民學等之綜合學問,亦即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客家民族的歷史、現狀和未來,探求其形成發展規律的學問,可見其內容涉及相當廣泛,我才開始理解客家學思是博大精深的一門學問。
後來臺灣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執行長徐勝一教授於民國98(2009)年又介紹我參加在江西贛州的第八屆兩岸傳統民居理論學術研討會,記得我發表的論文題目是〈臺灣客家聚落中的土地廟文化〉,後來在福建龍岩市舉行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我也曾經撰文〈閩南和臺灣客家族經貿文化交流合作之芻見〉一文,前往參加了。
其後在福建西南部的寧化石壁、贛州、臺北、洛陽、鄭州等地舉行的客家文化和河洛文化研討會我都曾經撰文參加,先後累積有近二十萬言的客家文化和河洛文化方面的論文,十五年來承蒙蕭盛和老師、徐勝一教授殷勤鼓勵,撰文參加研討會,我才能排除困難,投入客家文化研究,並承蒙徐勝一教授提筆寫序,萬分地感謝!作者學識淺陋,本書錯誤在所難免,甚盼大家讀者不吝指教,至為銘感。
劉昭民 謹識
2021年1月序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