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平台的佈置
我們在一個巨大疑問的籠罩下生活。
我們是什麼人?
我們從什麼地方來?
我們要去哪裡?
漸漸地,我們帶著堅持不懈的勇氣,把這個疑問一點點推向遙不可及的邊界,超出地平線―—在那裡,我們期待尋找到想要得到的答案。
我們並沒有走太遠。
我們所瞭解的事情依舊太少,不過我們達到的境界是:我們已經可以(非常精準地)推理出許多事情。
在第一章中,我將(依照我們如今掌握的知識)跟你們講,第一次人類出現時,表演平台的佈置究竟是什麼樣的。
假設我們用一條長線來表示生存在地球上的動物們,那麼在長線最頂端的那條細細的線條,就代表人類(或者與人類十分相近的生物)生活在地球上的時間。
人類是最後一個上台的,但也是第一個利用腦子來實現征服大自然的目標的。這便是我們要研究人類的目的,而不去研究貓、狗、馬或者其他種類的動物―—即便從這些動物的本身來講,每種動物都有屬於自己的精彩的進化史。
(據我們所知)―—起初我們生活的這個行星就是一個著火的巨大球體,是浩瀚太空當中的一個小小的煙雲。漸漸地,幾百萬年過去了,地球的表面全部都燒光了,外殼被一層薄薄的岩石包裹住,連綿不斷的大雨沖刷在這塊毫無生氣的岩石上,打磨出質地堅硬的花崗岩,並且將泥沙全部帶入山谷之中—―在被熱氣籠罩的地球上,這些山谷躲在了高聳的大山當中。
當太陽劃破天空時,最終的一刻也到來了,它見到這個小行星上有許多小水坑―—這些小水坑最後則變成了地球東西半球上的浩瀚大海。
後來有一天,一件令人稱奇的事情發生了。原本沒有生命的東西,竟然創造了生命。
第一個帶有生命的細胞在無邊無際的海水中漂蕩。
在幾百萬年的歲月中,它都沒有目的地在水中漂流。可是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它逐漸養成了一些習慣,讓它可以在環境惡劣的地球上存活下來。在這些細胞裡,有一些喜歡在湖泊以及水坑的漆黑的地方生活。它們在沉積在水中的泥巴裡生根(泥巴是隨著雨水從山上流下來的),最終它們成為植物。其他細胞喜歡到處遊蕩,逐漸長出怪異的帶有關節的腿,猶如蠍子似的,開始在海底爬著移動,它們被植物以及好像水母一般的淺綠色生物包圍著。還有另外一些細胞(包裹著鱗片),依靠著游泳的姿勢,由一處轉移到另一處捕食。慢慢地,它們讓海洋裡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魚類。
與此同時,植物的種類也漸漸多了起來,它們開始尋覓新的居所。海洋裡的地方已經滿足不了它們了。它們不想與水分開,於是在沙灘與山底找到了自己的新家。每天兩回,潮汐來時大海裡的鹽水將它們吞沒。而其他時間裡,這些植物則需要去儘力適應不舒服的環境,爭取在空氣稀薄的地球表面活下來。它們花費了幾個世紀的時間來適應,總算掌握了怎樣在空氣中也能生活得好像在水裡那麼自在。它們逐漸變大,變成了灌木叢和樹林。最終,它們學會了怎樣開出鮮豔的花朵,來吸引每天忙個不停的大黃蜂以及鳥類,然後通過它們將種子散佈在遙遠的地方,直至綠色的草原包圍整個地球,或者地球沉浸在樹木茂盛的樹蔭下。
一些魚類逐漸離開海洋,試圖用肺部呼吸,同之前用鰓呼吸時似的。我們管它們叫「兩棲動物」,是因為它們無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裡生活都同樣自在。在你眼前的小路上跳過去的第一隻青蛙就可以告訴你,兩棲生活是多麼自由自在。
這些動物離開水之後,漸漸地適應了陸地上的生活。有一些變成了爬行動物(這類動物類似蜥蜴一樣爬行),和昆蟲一起享受著安靜的森林。為了可以在軟綿綿的土地上跑得更快,它們的腿漸漸變得強壯,體型也逐漸變大,直到全世界都被這樣一群巨大的生物霸占(生物學手冊裡記載的魚龍、巨龍、雷龍),它們可以長到三、四十英尺,可以像逗小貓一樣耍大象玩。
爬行動物的家族中有一些成員逐漸適應了在樹上生活(當時大樹的高度通常在一百多英尺)。它們移動時已經不需要靠腳了,但同樣可以快速地從一根樹枝過渡到另外一根樹枝上。所以,它們將身上的一些皮膚演變成猶如降落傘一樣的東西,它連接著身體的一側和小腳趾。漸漸地,它們用皮膚製成的降落傘的表皮長出了羽毛,尾巴也成為改變方向的操縱桿,在樹與樹之間飛翔,成為貨真價實的鳥類。
之後,出現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所有體型龐大的爬行動物在短期內全部死亡。我們不瞭解發生了什麼。或許與氣候變化有關,或許與它們體型太過龐大有關,它們不會游泳、走路以及爬行,所以面對高大的蕨類植物和樹木,也沒有辦法吃到嘴裡,只能硬生生餓死。不管原因是什麼,具有上百萬年歷史的巨大爬行動物王國宣告滅亡。
之後,整個世界又被截然不同的生物占領。它們是爬行動物的後代,可是它們和爬行動物完全不同,因為它們依靠母獸的乳房來哺育下一代。所以,現代科學把它們叫作「哺乳動物」。它們沒有魚鱗,沒有鳥一樣的羽毛,它們的全身長滿毛髮。無論怎樣,哺乳動物進化出一些特殊的生活習性,它們相較於其他動物更有優勢。母親將幼仔的卵藏在身體裡,直至出生為止。而其他的所有動物――那個時候――全部都讓自己的幼仔置身於嚴寒、酷暑或者隨時可能遭受野獸攻擊的處境裡。哺乳動物會將幼仔留在自己的身邊,在它們無法適應外界生活、無法對抗天敵時,保護著它們。這樣一來,哺乳動物的幼仔活下來的希望更大,因為它們可以在母親那裡學習到更多本領。假設你之前見識過母貓教導小貓怎樣照顧自己,教會它們洗臉、抓老鼠的話,你就會明白這是怎麼回事了。
可是,與哺乳動物有關的話題我不想多說,因為你們瞭解得已經很多了。它們就生活在你們的周圍。無論你們在街道上還是在家裡都可以見到這些夥伴們,而且你們在動物園的鐵籠裡,還可以看到一些不是很瞭解的它們的遠房親戚。
現在,我們來到了一個重要的交界處:人類遠離了混沌、生死交疊的生物群體的大軍,開始利用自己的智慧來創造自己種族的未來。
其中一種哺乳動物很特別,它尋找食物和居住地的本領要遠遠高於其他同類。它會利用自己的前肢抓住獵物,通過訓練之後,它進化出一雙猶如手一樣的爪子。通過不計其數的鍛鍊後,它掌握了將重心轉移到兩條後腿上的本領(這個動作難度很大,雖然人類掌握這個動作已經有長達一百多萬年的時間,可是每一個人出生時都要從頭開始學習)。
這種生物似猿似猴,而且比它們都要高級。它是最有能力的捕食者,無論什麼氣候都能夠生活。為了讓生活更加安全,它們拉幫結夥地一起活動。它們還掌握了發出奇特喊聲的本領,警告幼仔附近有危險。過了幾十萬年,它們掌握了用咽喉發出聲響交流的本領。
這種生物―—或許難以置信―—它們就是我們最早的「人類」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