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心修清靜心
――禪茶一味,凡聖一界
長樂我淨,佛性本來清靜
要建造一間巨大的房屋,必須要開闢門窗,以便光線空氣的流通。這樣才能住人而養人,使人胸襟開闊,內外暢達而無阻礙。由此而說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的修習心智功夫,必須要開張靈明,靜居其中,見聞不隔而清淨無為。
人生最大的福氣是清福。不曉得您現在是否還這樣認為?
佛教福報當中,尤其難得的叫「清福」。靜心大師是一個佛教徒,所以他宣揚「清福」。如果我們能夠理解清福、明瞭清福、享受清福,那這個福報真的是無量無邊,智慧也一定是隨著增長。南懷瑾先生有一篇短文《清福最難》,講的是「清福」的真正涵義。全文如下:
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明朝有一個人,每天半夜跪在庭院燒香拜天。這是中國的宗教―—拜天,反正佛在天上,神、關公、觀世音……都在天上。管他西天、東天、南天、北天,都是天,所以他拜天,最划得來,只要一炷香,每一個都拜到了。這人拜了三十年,非常誠懇。
有一夜感動了一位天神,站在他面前,一身發光發亮。還好,他沒有被嚇倒,這個天神說:你天天夜裏拜天,很誠懇,你要求什麼?快講,我馬上要走。這個人想了一會兒,說:我什麼都不求,只想一輩子有飯吃,有衣服穿,不會窮,多幾個錢可以遊山玩水,沒有疼痛,無疾而終。這個天神聽了說:哎喲,你求的這個,此乃上界神仙之福;你求人世間的功名富貴,要官做得大,財發得多,都可以答應你,但是上界神仙之清福,我沒法子給你。
要說一個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錢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誰做得到呢?地位高了,忙得連聽《金剛經》都沒有時間,他哪裡有這個清福呢?所以,清福最難。涅槃翻譯成寂滅,雖然包含了清福的道理,但是一般人不大容易接受。實際上,涅槃是一種境界,就是「長樂我淨」的境界,是一個極樂的世界。那才是「我」,我們生命真正的「我」。
清福是樸素之福,閒適之福,淡雅之福,平常之福。然而正如作者所言,「要說一個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錢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誰做得到呢?」
清朝的慎郡王胤禧很會做詩,他曾經做過一首樵歌,道:
「不聞人聲,但聞斧聲,寂寂岩馨答,丁丁飛鳥驚。得柴換酒,醉歸踏月山歌清,友木石,無衰榮,白雲流水自朝暮,萬山漠漠煙光青。」
「得柴換酒,醉歸踏月山歌清;友木石,無衰榮。」這是清福,是許多吃肉朋友所豔羨的。胤禧身為郡王,卻很愛風雅,一任他的哥哥胤禛—―雍正去過皇帝癮,猜忌、禁壓、殺戮;而他卻遊山玩水,吟詩作畫,大做其春浮居士。
他要享受清福。而且還把這清福賞給了「友木石,無衰榮」的樵夫。「得柴換酒,醉歸踏月」,福氣的確很好,不過這只表現了才子們的閒情逸致。事實上,靠著兩條胳膊、一柄板斧,天天在山上砍柴的樵夫,是並不懂得的。他們只知道得柴換米,饑歸踏月。但倘要這樣說,這就不能算是清福,反倒有點像是清苦了。
清福難享了,這是一種哲理。正因為難以享清福,因此也就只好降低「福」的標準了。幸福在不同人的眼裏標準是不同的,人與人是不可比的,也是無法相比的。不管別人怎麼看,只要自己擁有一個率真的快樂心靈、知足的心態就是擁有一個幸福的世界。雖然沒有多少金錢,沒有任何權勢,沒有多大聲名,但在踏踏實實地過日子,努力做到擁有平凡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心態,爭取每天的日子都能在快樂中度過,這就是享清福。
佛祖說: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仍然安寧快樂;不知足的人,即使處在天堂,也不滿意。
為什麼呢?如果一個人打算不滿意,就沒有什麼能讓他滿意。因為他總能找到不滿意的地方。好比童話故事裏的那位公主,床上鋪了十幾條柔軟的被子,不過是被底下放了一顆豌豆而已,她就被磕得整夜睡不著覺。固然是因為她的皮膚柔嫩,也是不知足的毛病在作怪。相反,一個知足的農民,勞作之後,躺在草地上,天當被,地當床,也能睡得十分香甜。
享受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但物質資源再豐富,也不等於得到了享受。至少在睡覺這件事上,富人不一定比窮人能得到更多的享受。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一位美國學者曾進行過一個關於「幸福指數」的調查,他驚奇地發現,美國公民的幸福指數並不比非洲原始族群的居民高。美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非洲原始居民的物質條件十分貧乏,後者的幸福指數為什麼不低於前者呢?恐怕還是知足常樂吧!
佛祖又說:不知足的人,雖然富有卻很貧窮;知足的人,雖然貧窮卻很富有。這好像悖論,其實不然。貧富本無限度,富到郭台銘那種地步,還可以更富;窮到乞丐那種地步,還可以更窮―—若是跑到沙漠裏,多喝一滴水都是奢侈,不是更窮嗎?所以,貧富並無絕對,到這個地步覺得富,就是富;覺得窮,就是窮。
有一次,某小鎮上的一位耄耋老人過生日,當地的記者也來向這位壽星祝賀。在採訪中,老人自豪地說道:「我是這兒最富有的人。」
一個稅務員聽說這件事,很是奇怪,因為他從來沒有看過老人繳所得稅。於是,他找上門來,問道:「聽說您是本地最富有的人,真是這樣嗎?」
老人爽朗地回答:「是的。」
稅務員觀察老人的居所,不像很富有的樣子,「您能具體說一說您的財富嗎?」老人說:「身體健康是我的第一項財富,別看我已經九十多歲了,但能吃能走,身體可不輸給你喔!」
「您還有其他財富嗎?」
「我還有一個賢慧溫柔的妻子,我們在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我還有好幾個聰明孝順的孩子,這兒的人看了都很羨慕。」
「您有銀行存款,或其他有價證券嗎?」
老人十分乾脆地回答:「沒有。」
「您有其他不動產嗎?」
老人的回答仍然是沒有。
稅務員聽了不由肅然起敬。他真誠地說:「老人家,確如您所言,您是我們這個鎮上最富有的人。而且,您的財富誰也拿不走。連政府也沒辦法向您課稅。」
從物質財富多寡來說,這個老人不是最富有的。因為他有一顆最知足的心,所以他確實是最富有的人。也可以說,他有一顆富人心。
相反,如果有一顆窮人心,哪怕擁有再多財富。也是一個窮人。
有一個善生長者,偶爾得到了世間最稀有、最寶貴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價值連城。他當眾宣布:「我要把這個寶物,贈送給世間最貧窮的人。」
於是,很多人蜂擁而來,他們中有乞丐、殘障、孤兒和鰥寡老人。他們紛紛訴說自己的苦楚,以證明自己才是最貧窮的人。但長者對他們每一個人的答覆都是――「你不是世間最貧窮的人!」
大家就奇怪了:全國最貧窮的人都在這裏,難道哪兒還有更貧窮的人嗎?長者說:「我告訴你們,我們的國王才是世間最貧窮的人。」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波斯國王耳裏,他非常生氣,「去把那個人給我找來!」
長者很快被帶到波斯國王面前。波斯國王把他領到收藏珍寶的庫房裏,打開一扇門,指著黃橙橙的金子問:「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長者說:「這是存放黃金的金庫。」
波斯國王又打開一扇門,指著白燦燦的銀子問:「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這是存放銀子的銀庫。」
波斯國王又打開一扇門,指著裏面光閃閃的寶石問:「這又是什麼地方呢?」
「這是存放珠寶的寶庫。」
波斯國王大聲責問:「我的黃金、白銀和珠寶堆滿了屋子,你卻散佈謠言,說我是世間最貧窮的人!」
長者笑道:「陛下,您是掌管天下的人,不是一個庫房小吏,何必向我炫耀這些珠寶呢?國家的興衰是您的家業,人民的貧富是您的衣裳,百姓的毀譽是您的臉面。您的庫房裏堆滿了黃金、白銀和珠寶,可我曾見過成千上萬的乞丐、殘障、孤兒和鰥寡老人,他們得不到救濟,窮困潦倒,生活在生死線上。他們對生活的抱怨,證明這個國家的國王是一個衣衫襤褸、滿臉污穢的人。您能說自己不是世間最貧窮的人嗎?」
波斯國王聽了低下頭,滿臉慚愧地說:「您說得對。我確實是世間最貧窮的人!」他當即下令制訂救濟政策,並打開自己的寶庫,去賑濟那些貧弱的人。全國上下,無不稱道國王英明。
一個人如果以佔有盡可能多的財富為滿足,那麼,無論他的財富有多少,他都是一個十足的窮人。財富的最大價值是投資於正當事業,以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並借此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懂得這個道理的人,賺錢只是他的一項工作、一種修煉、一場遊戲,他能從中得到最大的滿足和最愉快的心靈體驗。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