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吳娟瑜
婚姻,有這麼困難嗎?
許久不看婚姻成長這類的書籍,目前我主要以工作為重,大量閱讀靈性探索、經營管理、養生保健等書籍。然而,當我拿起「妻子的幸福秘方」時,卻停不住了。因為似曾相識的感覺爬上心頭,掉入婚姻漩渦的驚恐跳到眼前。
我,不也是遭遇過這些美國妻子的困境嗎?
我,不也是曾經徘徊在離婚邊緣的人嗎?
記得在二十五到四十五歲之間的二十年裡,我可是愛不釋手地看遍所有婚姻成長的書,我饑渴、我痛苦、我糾結……,我努力調整我的婚姻關係,我想盡辦法找回和老公的往日情懷,可是……
我曾經三次慎重考慮:「該是分手的時候了。」尤其是第三次,我已經找到律師,也擬好離婚證書,還簽上自己的名字,「就這麼決定吧!我的人生可不想再被耽誤在婚姻裡。」我咬緊牙根跟自己如此說。
然而,回頭一望,兩個還在就學的兒子,他們正在掙扎是要跟著媽媽,還是要跟著爸爸,當時的他們一點也不快樂,我心慌了,也心疼了。
終究,那份離婚證書沒有從我的抽屜拿出來。可以說,像本書作者艾瑞絲.柯拉斯諾所說的:「逃離的衝動被一段段共同的回憶拉扯,讓人幾乎不可能脫身。」
這就對了,我被拉扯的結果,像彈力球般地又彈回到原點。這是我的人生未完成的作業,這是我生命未了結的姻緣,我沒有理由說走就走,說斷就斷。
沒有現成的幸福
這次閱讀《妻子的幸福祕方》時,真是心有戚戚焉,我也明白編輯部為何找我寫推薦序,因為這些接受採訪的妻子們,從四十歲到九十歲,婚齡從十五年到七十年都有,多數是嬰兒潮世代的女性,她們一樣碰到和丈夫的溝通不良,一樣在婚姻關係中泅泳掙扎,一樣渴望家庭幸福。她們的感受、她們的背景跟我太相近了。
艾瑞絲說:「我們所有人都擁有改寫自己婚姻規則的權利。」她還提及本書所有受訪的妻子們,「她們的共同特性,就是她們全都想要維繫婚姻,而且至今都還是成功的。」
哈--看到「成功的」這三個字,不禁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多少年在報章媒體,藝人/名人的婚姻往往是吵吵鬧鬧,有些真正婚姻成功的神仙美眷又低調客氣,因此,當我看到「成功的」婚姻時,不禁好奇也渴盼起來。
多數的家庭都要經歷磨磨合合的過程,最後不是修成正果,就是離婚收場,幾乎少見那一對夫妻從結婚一開始就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可以說,人生沒有現成的幸福,多少是要經歷眼淚的洗滌,午夜夢迴的反省,還有收收放放的協調過程才有機會贏回「成功的」婚姻。
成功的妻子一樣有苦惱
本書中,我看出了妻子們碰到最大的共同困擾,就是「丈夫難以溝通」。
當初每位妻子和丈夫認識時,都充滿了浪漫,充滿了憧憬,然而當進入了現實生活時,奶瓶、尿布、學費、貸款、轉換工作頻道……,每位妻子不禁都要抓狂了。
讓妻子更氣惱的是--丈夫回話的速度越來越慢,擁抱的次數越來越少,離家的時間越來越長。
「老公不想和我溝通了。」當妻子們驚覺到事態嚴重時,霎時之間,就引爆了婚姻大戰。
書中的崔西,她提及結婚三十五年後,夫妻關係開始緊張,她就會主動和丈夫溝通:「嘿,來做點不一樣的事吧。牽起我的手。跟我走。」很奇妙,只要有一方主動伸出手,另一方也會伸出手,兩人又搭起了溝通的橋樑。
婕兒在慶祝結婚四十三週年紀念日時說:「新男人會變老男人,最好堅持跟第一個在一起。你還是可以在婚姻中重新改造自己,等孩子離家以後更是如此,等著吧!」
所以,不論是相處上的溝通不良、床笫上的性愛不協調、教養孩子的不同調,或是個人生涯發展的變化,在艾瑞絲筆下的這些成功妻子,都展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行為模式。
她們有的會安排個人旅行、有的回到職場、有的重拾少女時代的才藝活動、有的參加馬拉松比賽,還有的在「七十五歲生日當天剛開始跳騷莎舞」哩!
重新找回真實的自己
我知道了,原來這些成功婚姻的妻子們,都是把生命的重心從丈夫、從孩子拉回到個人的潛能發揮、個人的自我實現。逐漸地、逐漸地,信心回來了,喜樂回來了,家庭和工作之間,妻子和丈夫之間,許多狀況是可以理解,許多紛爭是可以弭平了。
艾瑞絲還發現鶼鰈情深的夫妻往往有四種重要的共同特質:
一、溝通無礙
二、良性爭執
三、相信白頭偕老的婚姻
四、公開表明自己比三、四十年前更愛對方
以上四項,除了「第四項」我沒有做到「公開表明」(我只有「私下表明」)之外,在多年夫妻共同成長的努力下,我確實已做到前三項。
原來婚姻是可以像「倒吃甘蔗」,先苦後甘;原來同樣一個男人,我是可以重新再愛上他。人生多奇妙,婚姻多可愛,艾瑞絲在這本《妻子的幸福祕方》給了我最完整的回顧,也提供我往後在婚姻中多元有趣的成長方向。
所以,此刻您如果問我:「婚姻,有這麼困難嗎?」
我的回答是:「確實困難,但──值得從中找回自己、做自己。」
祝福大家!
推薦序2
陳安儀
婚姻長壽的祕訣
我結婚十七年。
年方二五,就嫁給了大我半歲的阿宏,是我們大學同學中,前幾名結婚的女生,跌破老師同學們的眼鏡。因為我年少時貪玩,是隻追求者眾的花蝴蝶。在跟阿宏交往期間,還腳踏好幾條船,完全沒有要嫁作人婦、定下來的打算。
與阿宏交往一年多,我母親非常喜歡他,不停勸我結婚:
「能容忍你這種壞脾氣的男人要去哪裡找?」
「願意幫你洗衣服、做家事,你還挑什麼?」
被媽媽唸得煩了,我只好被迫答應她,樂天的心想:「結就結吧!反正到時候不爽再離婚就好了!」
所以,我一直到婚後四年才生小孩,因為一直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可以跟這個人一直走下去。
沒想到,一旦上了「賊船」,就再也脫不了身。十七年間,這艘「船」起起伏伏,有時遇到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幾乎滅頂;有時遇到海市蜃樓、人魚高歌,不免茫茫然迷失了方向;有時船上糧食不足,飢寒交迫,恨不得心一橫跳船逃生;有時候坐擁遼闊美景、海風輕拂,忍不住卻又覺得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因此,在看《妻子的幸福祕方》時,我真的深有所感,而且點頭如搗蒜。比如說,作者一直不停強調:
「好的婚姻,必須透過持續的努力。」
偶爾有很幽默的建議:
「新男人會變老男人,最好堅持跟第一個在一起。」
並提出非常中肯的看法:
「年輕的女孩注意了!那些令你屏息以待或從不現身的壞蛋也許能讓你充滿強烈的渴望,但長期來說,他們是很爛的伴侶。」
她更一針見血指出:
「避免離婚的方法:創造多軌運作的婚姻,與兩性都有融洽的友誼,做我們有熱情的工作,在每個年齡都有新的經驗和技巧讓我們持續成長。」
這不是一本教你化妝打扮、用烹飪或床上工夫抓住男人的心的書──天知道那些方法一點用也沒有!
這也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委屈自己、逢迎丈夫、埋進婚姻的亂葬崗還要安慰自己一切都很好的書──這些只會讓你覺得自己做不到、很糟糕,愈看愈想離婚!
相反地,《妻子的幸福祕方》訪問了多位結婚四、五十年,甚至更長久的妻子,談談她們婚姻長壽的祕訣。書中的妻子們透露了非常多的智慧、令人驚訝的內幕、震撼人心的祕密,讓我們重新反思「如何維繫婚姻」這個大哉問。
「對婚姻中的女性而言,自我的價值和動力來自於內在。她知道丈夫能給什麼,不會有額外的期待。」我非常喜歡這句話。
我也同意以下觀點:「婚姻確實讓人長壽──因為忠誠的配偶光是靠著彼此的照顧、催促彼此節食、運動,定期健康檢查,就會提高壽命的質與量。我們的伴侶有責任戒除惡習,例如酗酒、賭博和抽煙。」
真的!日前身邊才有兩位好友,都是因為另一半的提醒,而去做了一趟健康檢查,結果分別割除了腎臟和乳房的原位癌。
幸福婚姻中,每一位妻子一定都有自己的「出口」:有的與前任男友保持聯絡,讓自己維持對丈夫的耐性;有的固定單獨出門旅行,好好享受鬆一口氣的充電之旅;有的透過其他女性陪伴,分擔婚姻中的情緒;也有的藉由工作的成就,做為平衡婚姻的法寶。
聰明的她們,藉由種種方式讓自己的婚姻能夠長期維繫,直到人生的最後,得以擁有攜手相伴、共度晚年的美好婚姻。
而我的「出口」呢!呵呵,當然就是在部落格中以「阿宏」為諷刺咒罵的對象,用令人莞爾的文章,舒緩我在婚姻中所受的委屈囉!
親愛的妳,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精采的好書!
推薦序3
番紅花
婚姻,持續摸索、漸入佳境
對於正在多年婚姻裡載浮載沉、或對現下的婚姻狀況感到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女性來說,這本書《妻子的幸福祕方》毋寧是來自蒼茫大海的一聲清楚迴響,我經常想,這時代的婚姻是禁不起嚴苛考驗的,正如作者所說,我們與丈夫並沒有血緣關係,遇有衝突或挫折時我們可以索性掉頭就走,說分手就分手。但是,我們在被丈夫惹毛或冷落時,除了分手(或離婚),還有沒有別的選擇呢?如果暫時離開冷靜一會兒,是否會有什麼樣不同的婚姻局面或人生呢?
作者在書裡很誠實的揭示了:「婚姻不好對付,必須全心投入,才能維繫兩人的感情。」、「除非你的另一半有施虐傾向,把你折騰的不成人形,否則夫妻一定能找到方法白頭偕老。幾百年來婚姻象徵希望與穩定,但不保證快樂。」、「在婚姻中,甘願犧牲與保持彈性是必要特質。」
打破了公主與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一旦走入婚姻又養兒育女,各種帳單與家務纏身的一年又一年,我們才終於逐漸認清婚姻的面貌在激情過後,需要體諒、包容、互動的智慧,否則,婚姻終會成為一潭無氧、無生氣、無美麗生物的死水。
前幾天我和一位半年多未見的好友見面小敘,已經離婚兩年的她,神色因為有新戀情的撫慰而清爽明朗了些。這位好友年過四十,保養合宜、身材勻稱、面孔姣好、工作穩定、年薪百萬,和前夫育有二子,在她那一段十幾年的婚姻生活裡,套用社會上現在流行的話叫做「勝利組」,因為她的前夫甚喜愛陪伴孩子,且公司營運良好無虞,閒來喜歡做菜,不論是獅子頭或包水餃都人吃人誇,如此財務穩定又顧家疼妻包辦家事的丈夫,誰人不羨。
因此當她無意中發現前夫竟和一位相貌平庸、身材無奇的女人偷偷交往時,怒不可遏、甚受打擊,就在一時衝動中她把丈夫約到區公所火速辦妥離婚手續,從此相識二十年的緣分各走上各的路,兩個孩子也自此承受父母離異破碎的痛苦。半年後,我的好友咬著咖啡匙哽咽說,離婚也許是一個當時太意氣用事的選擇,因為日後的新男人也會變成舊男人,而其實她也還愛著這早已是家人的男人,回過頭反省自己,她也看到她多年來在這段婚姻裡的頤指氣使、氣勢凌人,和對公婆的冷漠。出軌的男人誠然可惡,但好友冷靜過後,亦看到婚姻中自己對前夫的付出,視之為理所當然,因此幾無表示過妻子的珍惜與謝意。
我想,走上離異的婚姻有各種原因無法一次道盡,而我做為一個在婚姻中持續摸索前進、漸入佳境的女人,我同意作者在本書裡強調的幸福婚姻三種最重要的守則:「互動頻繁,分享當天的生活、想法和經驗」、「解決可以解決的問題」、「克服僵局」,所以,晚上家人相聚時,關上電腦網路和電視,夫妻好好的聊半小時吧!如果雙方有意見分歧,打開心扉將衝突盡快解決吧!然後,請記住民間俗話夫妻床頭吵床尾和,夫妻之間,務必不將怒氣留到明日的天明!
我也樂於分享我的實踐之道,不論家務公事多麼繁忙,每天盡可能為丈夫做一件專屬於他的小小尊寵服務,例如,這兩年來我每晚為睡前的丈夫準備一杯溫開水在床頭櫃,並在他進臥室前為他撚亮閱讀燈、舒展好他的棉被。只是三分鐘的舉手之勞,卻大大有別於我為孩子們所做的,令丈夫感到妻子對他的重視與照顧。
這不是一本婚姻教戰手冊或幸福指南,它提供我們在各種婚姻泥沼中如何匍匐前進的成功實例去做引導思考,婚姻是否能長久圓滿的走下去,鑰匙在男女雙方的手上,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有意願內省的女性們,閱讀它、思索它、實踐它,則成為一個不孤單寂寞、不怨懟、喜悅、穩然的妻子,不遠矣。
作者序
從克里夫蘭飛往巴爾的摩的西北航空班機上,我正坐入機位並扣上安全帶時,注意到丹尼斯.庫辛尼奇(Dennis Kucinich)就坐在前排。
如果你想像不出他的樣子,請容我提示,這位俄亥俄州的民主黨參議員,也曾是二○○八年總統參選人,身形矮短,六十幾歲,有一對大耳朵跟小精靈似的臉孔。離起飛還有五分鐘,空服員正準備喋喋不休示範如何戴上氧氣罩的同時,一位遲到乘客飛奔上了班機。她有一百八十公分高,紅髮及腰,穿著緊身牛仔褲,用一條長腿跨過扶手,對著庫辛尼奇撒嬌,兩人近到她幾乎坐在他身上了。她是我見過的女人中最美的一個──這可不是誇飾法,而且看起來像個年輕的女大學生。
她吻著他的耳朵、臉頰,開始親熱起來,散發的熱力就像在汽車後座的青少年一樣。
我違反了「手機關機」的飛安規定,立馬傳簡訊給我的朋友麥克斯:「上網搜尋丹尼斯.庫辛尼奇,告訴我他結婚了沒,如果有,結婚多久。『現在』就查。」不到一分鐘,飛機還沒開始在跑道上咻地移動之前,麥克斯就回報了(我愛死他了):這對外貌看來極不搭調的愛侶相差三十一歲,已經結婚六年。伊莉莎白.哈柏(Elizabeth Harper)是他第三任妻子,而他是她的第一任丈夫(給在讀本書的聯邦航空管理局官員:我接著就關掉手機了)。回到辦公室,我又到她的官方網站多挖掘一些資料,上面貼有一篇詳盡的文章,標題是〈庫辛尼奇如何覓得真愛〉,由艾芙琳.泰斯(Evelyn Theiss)執筆,二○○五年十月三十日他們婚後不久,即刊登在克里夫蘭《老實人報》上。
我發現哈柏來自英國北歐肯頓的小村落,在豌豆巷與丹尼斯巷交會的小屋裡長大,還是個十足的行動派。畢業後,她在芝加哥的美國貨幣學會工作。有一天,她代表學會前往國會大廈拜訪庫辛尼奇,認識了他。她在這位政治人物身上,看到兩人注定要在一起的徵兆──他一直都是班上最矮的男孩,還有她,一直都是班上最高的女孩。
哈柏說,他們第一次見面的「八分鐘」之內,就知道庫辛尼奇會是她的丈夫。她愛上眼前這個因提倡人道主義運動而聞名的男人,更愛上「他的一切」。十八歲就去過印度、跟著德蕾莎修女慈善團體工作的她,馬上就注意到庫辛尼奇書架上的甘地胸像:另一個靈魂伴侶的徵兆。幾個月之後,在克里夫蘭市政廳的圓頂大廳裡,他們倆在婚宴上翩翩起舞。新郎五十八歲,而新娘穿了舌環,才二十七歲。伊莉莎白對《老實人報》的記者泰斯這樣解釋,她用這個說法趕跑了所有不看好這對老少配的人:「這並非一個不經世事的小姑娘遇見個老古板的故事。他有老人的智慧和年輕人的精力令人景仰。」
婚禮結束沒多久,泰斯發表了以上這則第一手的消息。我很想過十年或三十年後再來採訪庫辛尼奇太太,那時她跟她的伴侶在一起的日子,已經跟《妻子的幸福祕方》這本書裡描述的其他女性一樣長了。這些妻子累積了許多長遠的智慧,瞭解長久的婚姻會是什麼模樣。她們之中沒有幾個會在飛機的走道飛奔,無視周圍的人跟丈夫耳鬢廝磨,沉醉在深吻之中。
我的受訪者中,許多人結婚的時間甚至比庫辛尼奇太太的歲數還長,她們大部分的婚姻生活都沒那麼浪漫。然而隨著日子一年年過去,關於心的問題,她們都能以更厚實的智慧面對。她們用真實的例子讓我看到,如果幸運的話,熱戀期的飛逝會帶來更深、更好的事物|兩顆心永恆的依附。
我希望庫辛尼奇先生和夫人有這樣的好運,最重要的是,在為永恆的婚姻鋪路的同時,能有毅力、勇氣和能力順服於婚姻。書中過來人的意見多少可以指引他們一點方向。我成為人妻不過二十三年,相較於你將在書中見到的幾位金婚女郎,我只是個新手。但我們這些有點年紀的賢妻都知道,狂熱的親密時刻,確實能為婚姻之火加油添柴──我們之中還是有許多人會跟丈夫親熱──不過還是得靠靈性層次的耐力,才能促進持久的關係。
經過兩年訪談研究愛、恨和堅持到底,我在其中學到太多寶貴的經驗和祕密,瞭解該怎麼維繫婚姻。有一點我很確定,就在這位俄亥俄州的議員跟他英國籍的美麗佳人身上體現了:情侶在一起是基於心靈上的奧祕,只有他們兩人能懂。然而要讓夫妻一直在一起的原因,卻沒有那麼神祕。
雖然美國人首次婚姻的離婚率已經到達大約百分之四十三,婚姻中其實有幾個非常基本的生存策略,肯定可以提高維繫長久婚姻的機率。我就是為此才寫這本書。我是個中年妻子,面對空巢,尋找答案,去達成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夢想:在我的餘生,跟同一個人,住在同一間房子裡,維持著熱情、許諾,還有我的心智健康。這兩年的研究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瞭解除了婚姻關係之外,一再體悟到自我必須不斷成長,這一點至關重要。
我在接下來的章節裡不斷強調,婚姻沒有所謂的成功黃金法則,每對伴侶都能寫出符合個人接受度和容忍度的規則──也就是說,你們的婚姻真的完全不關別人的事。事實上,許多提供我資料的人選擇匿名並使用假名。這些實例不會寫出當事人及相關人士的姓,能辨識身分的細節也經過變動。如果提供資料的人能在訪談中暢所欲言,才會提及他們的真實姓名。
儘管身分受到保護,所有口述歷史的基本部分都是來自數小時、大多是數日的冗長晤談,如假包換。而所有的人物、姓名、情節如果跟未受採訪的人有雷同之處,純屬巧合。
泰麗與派特.亞特里治是長久婚姻的典範,讓人瞭解少了當年墜入愛河的迷濛幻想之後,婚姻的真實過程有多艱辛。他們兩人都是愛爾蘭移民,在布魯克林的天主教區長大,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交往,結婚已經五十八年了。現在,派特是退休的學校老師,泰麗是退休的聯邦地方法院法官,他們遭遇過任何伴侶都難以承受的嚴重打擊,兩人的婚姻卻仍屹立不搖。
他們訂婚後三個月,派特就被徵召從軍,加入韓戰。一九五三年他被派上戰場,第四個月就受到迫擊砲砲火重傷,毀掉了半張臉,造成他右眼失去視力,右耳失去聽力。一個新娘應該最期待、最幸福的時刻,泰麗卻在病榻旁陪著因傷毀容的未婚夫,走過多次重建手術康復之路。
「我可能反應大了點,可是派特去韓國的時候,我真的好怕他會被殺,」八十一歲的泰麗精神矍鑠,穿著海軍藍的慢跑裝,綴有青綠色的滾邊。她的雙眼是天藍色,頭髮則是金棕色。「所以就算他的傷勢非常嚴重,我還是沒有被憂愁擊倒,因為我想『至少他還活著,他要回家了』。」在華特里德陸軍醫學中心接受治療的空檔,泰麗和派特結婚了。
「我一下子失去了好多,」泰麗溫柔地說。「我失去了我父親和我母親,還有跟我很親的兄弟。我們失去了一個孫子,我因為癌症失去了一邊的乳房。我是很能處理挑戰的人。因為我看到的是我們所擁有的東西!」
泰麗站起身,帶我去看門廳牆上的一張大照片,她稱之為「亞特里治國」,成員為他們的四個子女,以及十一個孫子,他們車上的保險桿全都貼有「亞特里治國」字樣的貼紙。
「我知道我們一起經歷過許多事,但比起別人經歷過的事,我算是很容易就走出來了,」她說。「說實話,只要活得夠久,壞事終究會發生在我們所有人身上。我差不多什麼事都處理得來,因為我知道我的丈夫會守候著我,而我會守候著他。」
「你們一起度過驚濤駭浪。」
臨走前,泰麗送我離開時,我看到八十二歲、臉部有些麻痺卻始終精力旺盛的派特,正在花園裡跪著種石楠花。泰麗緊緊牽著我的手,對我說,她希望我的婚姻跟她一樣長久,這樣我才能體驗到「為人祖母的喜悅」。二○一○年夏天,她見證了孫子輩的第一場婚禮:「那是我這輩子最快樂的一天,」泰麗強忍著淚水說道。「我們兩個從沒想過可以活得這麼久,共創這個王朝,還有幸看到這一幕。我們這一對一直好幸運,有這麼長的人生跟同一個人度過。我還是可以在我的老派特身上看到從布魯克林來的那個男孩。」
「日子不好過的時候,我總是相信好事馬上就要發生了。父母把我養大,要我堅信我的信仰,還有婚姻是永恆的。所以我就堅持到底。而回報就是,堅持了這麼久以後,我成為亞特里治國的皇后!」
回到家後,我把車停上車道,走向家門,經過我先生跟我一同種下的萊蘭氏柏,當初還是棵小樹苗,我們的四個兒子還在學走路,現在已經長到十公尺高了。我們的孩子──從十七歲到二十一歲──個頭有一百八十到一百九十公分高,他們這輩子泰半時間都跟同一對父母住在同一間房子裡。等他們外出冒險建立自己的家族時,我就會成為皇后,等著他們再次回家,這樣我就可以在這棟老房子裡,在我們久遠的婚姻中,在高聳的林木之間,為安東尼國而手忙腳亂。
在我為這本談長久婚姻的作品寫下最後幾個字的同時,世界還有很多地方正因為地震、海嘯和許多的戰爭而混亂不安,起伏不定。對於能夠給予孩子和彼此一個安全而穩定的避風港,我和我的先生都很感激。
真讓人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