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欣賞大自然的一本好指南
高文芳/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教授
辭典通常不是用來讀的,是用來查的;遇到疑問時,辭典就是好幫手。但是,《小學生圖解科學辭典》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除了要達成辭典的基本任務,同時還想扮演一個很不容易的角色——帶領學童認識大自然的啓蒙導師。
科普讀物,尤其是要給學童看的自然讀物,如何遣詞用字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一位文學家曾說過「板塊擠壓和地牛翻身」的故事,大意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童不能理解「板塊擠壓」,「地牛翻身」就是解釋地震成因的最好說法。
正因為年齡層、程度不同的讀者,需要的教材也不同,要作者寫一本所有人都可以讀得懂的科普書幾乎不可能。因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試著和作者一起來「寫」這本書。
要做到這件事其實並不難,家長或老師只要試著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們分享,和他們一起成長、一起體驗大自然的奧妙,當孩子們在閱讀中出現疑惑時,引導他們看到疑惑中的機會與挑戰;就算是年幼的孩子,也很有可能在努力解開心中的疑惑時,讓科學有機會展現另一種新鮮的風貌。
科普讀物除了無法顧及所有讀者的程度背景、理解能力,另一個容易讓人在閱讀時遇到障礙的原因,或許在於大自然的母語似乎是數學,但要用文字來傳達、解釋數學,其實非常困難。有人說「我們的語言很像一首詞義不夠精準的詩,因此讀詩的時候,要讀它的意境,而不是表面的字義」。這樣的提醒,在閱讀科普讀物時也適用。
或許有人會想問:沒有好的數學基礎,真的就學不好科學嗎?法拉第和高斯的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
有人說法拉第的數學不好,所以他在研究電磁現象時,無法和高斯、馬克士威這些大數學家一樣,靠高深的數學內功來欣賞、品味美麗的電磁世界。然而,法拉第開創了自己的路:利用過人的想像力,將磁力線圖像化,讓自然現象多了另一種精彩的詮釋方式。
雖然懂得愈多數學,就能夠看到愈多其他人無法看到、廣闊而深遠的視野;然而在你還無法理解這些數學之前,同樣也可以駕馭自己的想像力,飽覽許多數學很難觸及,像詩一樣浪漫的繽紛視界。
因此,像《小學生圖解科學辭典》這樣的一本科普讀物,目的不只是講解科學原理而已,最重要的,是要啟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去體會自己找尋答案的趣味、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不一樣的天賦。
這本書的作者企圖運用更精準、適齡的「詩」,來展現大自然的神奇與奧妙。無論是成人或孩子,如果可以帶著探索的心情來閱讀,一定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解讀這個世界萬事萬物的方法。
有人說「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大自然經過這麼多年的探索、演化,我們心中的任何疑問,應該都能在天涯海角的某個角落裡找到答案。
沒有任何一本書可以包含所有問題的解答、像大自然一樣包羅萬象。但《小學生圖解科學辭典》就像是一本簡單的指引,帶領你觀賞在大自然的神奇舞台上,正上演著什麼精彩的戲碼。如果我們可以細心的觀察、謙虛的思索,學會讚美大自然。或許有一天,從閱讀這些書頁獲得的小小體驗,可以讓孩子們也站上這個神奇的舞台,和大自然共舞、為人類開啟新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