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 項符合

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35冊〉

的圖書
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共35冊〉 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共35冊〉

作者:王明蓀 主編 
出版社:花木蘭文化
出版日期:2013-09-01
規格:初版
圖書選購
型式價格供應商所屬目錄
 
$ 55800
三民網路書店 三民網路書店
社會人文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三民網路書店   評分:
圖書名稱: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35冊〉
  • 圖書簡介

    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研究有其新的發展。約自晚清百餘年來政治社會的變動,時代環境之邅遞,影響及思想學術的演變;歷史的研究、史學的發展也不能外於這演變之中。稍早,顧頡剛以為除去考據補證的傳統外,在金石器物、邊疆史地、今文經學、外國史地等方面的學術興起,都影響到歷史研究的新方向。而後,考古學、中外交通史、新史料的發現,俗文學及社會史的研究,更開展了歷史學的新發展。這種新方向、新發展是受到時代變遷與西學傳入而逐漸形成的。因時代變遷,轉而注意到與時勢需要、時局相關的課題,這也本是經世致用的傳統態度。因西學的傳入,帶來新的史學方法與史觀,加上歐美、日本對中國研究的學術刺激,以及成果的參考,乃至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波助瀾,使傳統歷史學的研究、討論,因而注入大量新血,於是有近代史學新面貌的開展。「銅山西崩,洛鐘東響」,當可以說明新史學與傳統史學在近代以來的關係。
    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幾年裡,梁啟超、嚴復、譚嗣同、徐仁鑄、羅振玉、劉師培、陳黻宸等人都不約而同地展開對傳統舊史的批評;而提倡社會大眾的民史之餘,同時也致力於鼓吹新的治史、著史的方法及觀念。不論王國維以歷史學為一科學的提法,或章太炎以史學為但問求真、不問致用;都說明那些年代裡對傳統史學的焦慮以及急欲求得新史學的出現。以高唱史學革命的梁啟超為例,他博學才高,與同時許多學者都引介了不少西方學術,而他頗受日本浮田和民的影響,提出新史學的理論及方法。但他的思想時在進取與保守間有著矛盾,又帶有相當的政治色彩,這些在那一代學者的身上多少都可以發現;似乎急於尋求一帖萬靈丹,將時局國勢能畢其功於一役。在學術上因之也不免出現類似的影子,以致於使晚清思想界部份地方看來粗率淺薄,而努力引介的西學,也多非其本來面目,至於籠統而欠該詳,這應是那一時代的局限。新史學的高唱,畢竟造成不小的破壞力,然則對史學的建設卻並不多。
    新史學運動不論在為文唱導或著作新史書、翻譯國外史學來看,不容諱言地對歷史教學及反省傳統史學產生相當的影響。現代大學的歷史研究專業,學術刊物發行都應運而起,而學術討論的風氣也能持續不斷;如古史辯論、社會史論戰等都是著名的例子。筆者以為西學的傳入對於近代史學的發展有著主導的作用,而至今仍在持續之中。西方史學傳入的百年來,不止是個歷史的過程,也應當注意到中國史學的反應與回響,相關的論著如杜維運、陳啟能、張廣智、于沛、瞿林東、羅志田、林甘泉、李長林、俞旦初、李孝遷等人都有所論述,此處且不多言。筆者在此僅提出幾點值得注意的地方:
    其一,是西學東漸的歷史發展中,初期並未有什麼文史之學,自十九世紀晚期突然廣受有識之士的熱切關懷,應是受到時局的影響。洋務運動的西學暫且不談,而後持續傳入的是政治、社會、經濟等社會科學,屬於人文學的是哲學較受重視,文史之學恐怕是稍後才受到注意,而且其中是以對外國歷史的興趣為主,尚談不到多少史學。換言之,西學傳入是由科技而社會科學、哲學思想,文史之學是較後受到關注的。
    其二,史學方面有幾個較早的例子可作參考,一是道光十五年(1835)《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中,刊載出希臘羅馬時代史家五人,他們是希羅多德、修昔底里、色諾芬、李維、塔西陀。二是光緒五年(1879)郭嵩燾於《倫敦巴黎日記》中,言及希羅多德的古亞述帝國歷史。三是英國傳教士艾約瑟於光緒六年的《萬國公報》中,介紹希羅多德及其《歷史》書,他又有《西學述略》,介紹西方古典史家。其後,嚴復、許守徵都曾介紹希臘、羅馬史家。這些都是簡略地引介古代西方的史家。
    其三,西學傳入的歷史性書籍或西方歷史知識較多,但大多是在於歷史知識的吸收,以歷史的興亡作為史鑑的目的,尚不及於史學。
    其四,梁啟超引進的史學,前期以由日本轉介為主,後期遊歐後則以歐洲史家為主。他的後期引進西方史學與五四運動時期約略在同一時段,此後引進或翻譯西方史學漸盛,如胡適、何炳松、傅斯年、姚從吾、賀麟、李大釗、林同濟、雷海宗等人。
    其五,西方史學傳入之中,漸產生以理論或學派為基礎的史學方法或史觀,如進化論、實驗主義、歷史語言學、馬克思主義等等,也就是社會科學、哲學等進入了史學的研究。
    從上面簡略的說明,約略可以看出近代史學受到西學的影響以及發展的趨勢。大體來說西學的傳入對中國史學的影響有幾個方面:一是研究的課題與範圍,二是史料的性質與範圍,三是歷史論述編纂方法,四是歷史研究法,五是歷史思想與理論。然而筆者無意說中國傳統史學在這些方面似無用武之地,相反地,傳統史學在這些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且有豐厚的底蘊,但是需要研讀與發掘,此處暫不多說。
    錢賓四先生早在1939年《國史大綱》緒論中指出民國以來史學研究的傳統、革新、科學三派,並對之有所評論,提出寫新通史的主張,要在於文化演進的真相,由舊史中映照複雜難以解決之問題,以為歷史的事態在於政治制度、學術思想、社會經濟三者;治史的方向是求異同來看歷史的變動,由客觀中求實證。同時用了不少篇幅論述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與演變,而又以治中國史的要務在於由國家民族內部自身,求取獨特精神的所在。賓四師所說的歷史三事態,都是後來歷史研究的三大領域,其他的觀點也都是由高處的考察及其獨到的思考而來。至於史學研究三派的說法,流衍甚久,迄今論及近代史學者都多少仍要言及。如四十年後余英時先生在《史學評論》發刊詞中所作的反省與展望,除評論史料、史觀派之外,他提出史學方法在於不斷吸收其他有關學科之方法,但並無捷徑可走;要靠努力訓練自己形成切己之法。對於史學工作的方向及意義亦如同賓四師之大意,以疏通歷史、文化意義為要。他又指出西方史學不全歸功於新方法、新觀念,而在於基本功力的長期累積;史學作品不在於論題或性質偏於綜合、分析等,而在於學術的品質。以錢、余二先生為例,約略可以看出現代歷史的研究已有深沈的檢討反思為基礎,又有對前途發展的憧憬及期許。
    台灣歷史的研究及史學的發展,既承襲了1949年以前的史學發展之緒,又漸有開新之局,詳略不同的論述已有多種相關論文可供參考,較近的專著如彭明輝《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論五四時期的史學方法到台灣歷史研究機構、博碩士論文分析、歷史教育、教科書等。由於歷史研究的主要專業在於大學的研究所,而其成果顯現以學位論文較為具體,對台灣現代史學的發展頗具參考的指標性。他以歷史研究所成立較早的五所大學為範例,指出研究的大範圍以中國史佔的73%為最多,台灣史佔的15.9%居次,外國史佔的11.1%居後。而專史的分類上,依序為政治軍事史(20.4%)、社會史(19.8%)、思想文化史(18.5%)、經濟史(11.9%)。若由明清以來到近現代史這一大段的研究而言,則佔了中國史研究近一半的比例。台灣史的研究在近十餘年來漸成為顯學,社會史研究也漸超過了政治軍事史的研究。另外,王晴佳的《台灣史學五十年》,是以台灣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為主的台灣史學發展史,他由史料學派的影響,到科學史學、民族認同為主軸的論述,又特別注意文學及社會學者的議題對史學的影響,書中專論的《思與言》、《食貨》、《新史學》等刊物,是可以作為台灣史學發展的重要刊物,雖然論述所及在對象與取材方面似稍有所偏集,但大體上已對台灣史學反應到現代的情形有所了解,此處就暫不多言。
    從百年前傳統史學的承續及西學的傳入,其間的因革損益既複雜多端,又爭論未止,決非一篇短文所能窺全。西學為新知,舊學未必為陳腐,但陳寅恪說不中不西、不新不舊之學確有其可玩味之處。若要推陳出新,先得辨別何者為陳?哪些是新?是形成新瓶裝舊酒?或是轉為舊瓶裝新酒?甚或是瓶酒皆新?新舊的取捨及搏成不但是過去史學界努力的目標,也應是未來歷史研究精進向前的選項。以歷史研究的博、碩士論文而言,在其專業的領域裡,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出重要的研究成果;良否或人言言殊,但品質應有相當水準。我們取此原則,發印出版,一則使學術能廣為流通至於海內外,一則亦顯示台灣學術研究的「業績」與價值。再者,各論文雖以歷史文化研究為範圍,但仍包羅甚廣;以舊學蘧密、新知深沈為期許,毋寧也是值得參考之作品。

    2009年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王 明 蓀

    本套書包含下列35冊

    1 趙東升 青銅時代江淮、鄂東南和贛鄱地區中原化進程研究(上)(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冊)
    2 趙東升 青銅時代江淮、鄂東南和贛鄱地區中原化進程研究(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冊)
    3 馮卓慧 商周鎛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3冊)
    4 王清雷 西周樂懸制度的音樂考古學研究(修訂版)(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4冊)
    5 尉博博 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象剖析——以晉國爲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5冊)
    6 王偉雄 秦倉制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6冊)
    7 葉大松 漢代長安與洛陽都城宮室規制──以兩都二京賦為主軸(上)(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7冊)
    8 葉大松 漢代長安與洛陽都城宮室規制──以兩都二京賦為主軸(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8冊)
    9 劉嘯 魏晉南北朝九卿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9冊)
    10 李椿浩 中國中古時期五胡王朝的建國體系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0冊)
    11 王萌 北朝時期釀酒、飲酒及對社會的影響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1冊)
    12 戴麗琴 《世說新語》與佛教(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2冊)
    13 陳翔 陳翔唐史研究文存(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3冊)
    14 朱祖德 唐五代時期淮南地區經濟發展之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4冊)
    15 曾國富 五代史研究(上)(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5冊)
    16 曾國富 五代史研究(中)(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6冊)
    17 曾國富 五代史研究(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7冊)
    18 吳世英 晤恩法師的行實與天台分宗之研究(上)(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8冊)
    19 吳世英 晤恩法師的行實與天台分宗之研究(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19冊)
    20 蔣武雄 遼金夏元史研究/遼與五代外交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0冊)
    21 申友良 馬可波羅與元初社會(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1冊)
    22 荀鐵軍 何夢瑤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2冊)
    23 郭艷波 清末東北新政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3冊)
    24 劉冬梅 晚清政府以東北問題為中心運作的聯美制日政策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4冊)
    25 郭劍鳴 晚清紳士與政治整合研究:以知識權利化整合模式為路徑(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5冊)
    26 湯苑芳 分合與互動:清代廣東墟市經濟地理(1644-1911)(上)(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6冊)
    27 湯苑芳 分合與互動:清代廣東墟市經濟地理(1644-1911)(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7冊)
    28 孔繁嶺 南京政府時期留學教育研究(上)(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8冊)
    29 孔繁嶺 南京政府時期留學教育研究(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29冊)
    30 洪德先 民國初期的無政府主義運動(1912~1931)(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30冊)
    31 晉鈺琪 司馬遷《史記》義利觀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31冊)
    32 劉毅鳴 王船山史論研究──以政治為核心的探索(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32冊)
    33 周建剛 章學誠的歷史哲學與文本詮釋思想(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33冊)
    34 路則權 余英時史學思想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34冊)
    35 陳喜波 歷史時期京津地區城市體系演變研究(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輯刊‧十編‧第35冊)

贊助商廣告
 
城邦讀書花園 - 今日66折
「躺平」是一種生活態度:擁抱不完美,在爛泥中留下空間給別人……以及自己
出版社:紅樹林
出版日期:2023-12-26
66折: $ 304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我的第一本觀光・遊學日語課本:沉浸式學習!從日本生活學好對話、文法、單字;教學有效率,自學最實用
作者:藤井麻里
出版社:國際學村
出版日期:2022-11-10
66折: $ 363 
博客來 - 今日66折
12經絡人格解密:身心共振的中醫之道【附:經絡人格速查表】
作者:沈邑穎
出版社:地平線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08
66折: $ 51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作者:草薙龍瞬
出版社:究竟出版
出版日期:2024-06-01
$ 25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室內 interior 6月號/2024 第369期
出版社:創新書報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06
$ 20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性癖全開童貞吞噬者
作者:ねいさん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31
$ 33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深井:案簿錄.浮生 卷六
出版日期:2024-06-13
$ 252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從恐龍環伺到荒野逃生的生存挑戰
作者:久保田克博
出版社:親子天下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5-30
$ 25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排球少年社團活動!! 5
作者:宮島京平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05-23
$ 9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不良少年小華令人寵溺的男友(全)
$ 11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