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探討現代詩中關於圖象詩的音樂性,包含文字與符號所組成的圖象其所代表的意涵,與其中所涵蓋的節奏、旋律以及整體的音樂性,跳脫以往研究圖象詩的意象表徵,而是找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式去連結圖象詩中的情緒與內容起伏。
作者簡介
江依錚
臺灣彰化人,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畢業。喜歡透過詩的語言來紀錄生活中的小確幸。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現代圖象詩中的音樂性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165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174 |
誠品網路書店 |
詩 |
$ 194 |
iRead灰熊愛讀書 |
現代詩 |
$ 198 |
博客來 |
文學史 |
$ 198 |
三民網路書店 |
文學作品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旨在探討現代詩中關於圖象詩的音樂性,包含文字與符號所組成的圖象其所代表的意涵,與其中所涵蓋的節奏、旋律以及整體的音樂性,跳脫以往研究圖象詩的意象表徵,而是找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式去連結圖象詩中的情緒與內容起伏。
作者簡介
江依錚
臺灣彰化人,國立臺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畢業。喜歡透過詩的語言來紀錄生活中的小確幸。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其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現代圖象詩
第二節 現代圖象詩的特性
第三章 現代圖象詩中的圖象性及其餘韻
第一節 模象式的圖象性
第二節 造象式的圖象性
第三節 語言遊戲式的圖象性
第四節 現代圖象詩連帶音樂性的關照
第四章 現代圖象詩中的節奏與旋律表徵
第一節 可以比擬交響樂
第二節 類似抒情樂
第三節 基進處有如熱門樂
第五章 現代圖象詩中的整體音樂美感類型
第一節 崇高∕優美∕悲壯
第二節 滑稽∕怪誕
第三節 諧擬∕拼貼
第六章 現代圖象詩的發展限制及其改進途徑
第一節 現代圖象詩發展限制課題的緣起
第二節 現代圖象詩的限制情況
第三節 現代圖象詩介入音樂性的改進方向
第七章 相關理論建構的應用途徑
第一節 為新詩閱讀教學上開啟新局面
第二節 為創作教學上提供新資源
第三節 為傳播交流教學上建議新方向
第八章 結論
第一節 要點的回顧
第二節 未來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
序
現代詩圖象詩的音樂性,包含文字與符號所組成的圖象其所代表的意涵,與其中所涵蓋的節奏、旋律以及整體的音樂性,跳脫以往研究圖象詩的意象表徵,而是找到另一個不同的方式去連結圖象詩中的情緒與內容起伏。
關於圖象詩的研究,學者多半討論其圖象的表徵與意象的研究,對於其文字的音樂性較沒有提及。由於詩的結構中存在著時空特性,所以本研究將由現代圖象詩的圖象技巧開始分析,再從文字的排列與組合當中找到其節奏與旋律,最後藉由節奏與旋律的研究而找出其整體的音樂美感。
完成這個研究,最感謝的就是我的指導教授周慶華老師。很感謝老師對我的幫助與照顧,如果沒有老師的督促與提攜,便無法順利的完成論文,老師不僅是一個學者,也是一位情感富有的詩人,東海岸的景色,在你詩意的描繪後,更加的迷人。也感謝王萬象老師、楊秀宮老師的幫忙,給我許多建議與改進方向。
感謝我的家人,支持我的每個決定,讓我有勇氣地完成每個決定與目標,不論是讀書、求學、工作,總給我最大的發揮空間,讓我開拓許多視野。
感謝簡齊儒老師這些日子的照顧,因為有您,我獲得很多正面的能量,也學習了很多處理事情的能力與智慧。透過齊儒老師牽線辦的兩屆臺東詩歌節,使我對詩的感受又更多了。感受過陳黎老師當場念〈而蜜蜂也對你歌唱〉的震撼,周慶華老師念〈一九四七〉營造出的白色恐怖氛圍,碩班同學在詩作寫作課朗讀〈杉的過程〉,「當絲杉倒下……」那怪音怪調的創意真是永遠難忘。也因此,我開始了我的圖象詩音樂性的研究。
感謝研究所一路相挺的同學們:文正、尚祐、晏綾、雅音、評凱、詩惠、瑞昌、裴翎,謝謝你們給我的支持與鼓勵。小蘭姐、從大學開始就互相扶持的梅欣、柏甫、王大哥、若涵、佳蓉、玨青、雅琳,謝謝你們成為我最強大的後盾。
感謝總是很照顧我的彩伶跟姐姐們、陪我哭也陪我笑的珮珮、每天督促我寫論文的欣倫和珊珊、用最特別的關心方式關心我的宣瑾,以及每個愛我、關心我的人,我終於完成論文了。
最後,要勉勵自己的是,不管是否可以在這世界的狂瀾中站得住腳,至少要當個生活的實踐者,用最純粹的的心去接納並學習,達成每個想做的事情,永遠保有活力去面對接下來的每個挑戰。
江依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