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323年
亞歷山大大帝之死
偉大王者的
死因並非熱病,
而是被「毒女」
暗殺身亡!?
MAP 巴比倫
*建立起東西巨大帝國的征服者
亞歷山大大帝是世界史上最偉大的征服者。他在短短30年的生涯中,建立起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國,這份豐功偉業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
亞歷山大是稱霸全希臘的馬其頓王腓力二世之子,他因為父王遭逢暗殺而繼承王位。當時他雖然只是個20歲的青年,但就能運用剛柔並濟的戰術,在短時間內壓制希臘周遭的都市國家,並在西元前334年率領著馬其頓與希臘聯合軍遠征波斯。
他先在該年的格拉尼庫斯河戰役中擊敗波斯軍,接著在西元前333年的伊蘇斯戰役中,大敗大流士三世親自領軍的波斯軍,而在西元前331年的高加米拉戰役中,他又再度擊退波斯軍,攻下波斯王國的波斯波利斯神殿。
在這之後,亞歷山大仍繼續遠征,並在開始遠征的8年內,打下版圖擴展至印度的巨大帝國,也因此博得「大帝」的稱號。
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結束遠征返回巴比倫,並在計畫征服北非時猝死,享年32歲,是一段相當短暫的人生。
然而,沒有人知道亞歷山大猝死的真正原因。也因此世間流傳著各種臆測,也有人提出他可能捲入某種陰謀的說法。
*是臣子的報復,還是劇毒美人下的毒手!?
亞歷山大臨終時的是什麼樣的場面?據說在某天夜裡的宴席上,他突然身體不適倒下,趴在地板上久久無法恢復。一般有識之士大多支持他感染瘧疾的熱病說。但基於亞歷山大身邊的人際關係,世間上也流傳著他其實是遭到暗殺的說法。
亞歷山大從征服波斯之後就開始實施專制統治,引起諸多臣子的反感。而他將屬於批判派的13名中心人物逮捕處刑的行徑,讓代替大帝留守馬其頓的臣子安提帕特相當憤怒。
親人與朋友都遭到殺害的安提帕特,指派兒子卡山德攜帶毒藥前往巴比倫。擔任亞歷山大大帝近身護衛官的卡山德,開始拉攏自家兄弟伊奧拉斯與批判派的臣子們,在大帝的葡萄酒中下毒……藉此葬送亞歷山大。
除了這個臣子們進行暗殺的說法外,還有印度國王下手暗殺的說法。印度國王對亞歷山大不斷東征感到危機,因此派遣作為刺客的毒女到他身邊。
據傳,印度國王會將剛出生的女嬰栽培成為毒女。在女嬰的搖籃或被褥底下放毒草,讓她漸漸習慣毒性,並在奶水或飲品當中摻進毒藥,以毒為食來養育女嬰。如此一來,長大成人的少女就會渾身是毒。
印度國王將毒女獻給亞歷山大。據說該名少女有著淡褐色肌膚及漆黑秀髮與眼眸,是個絕世美女。亞歷山大一眼就喜歡上這名少女,於是便把她帶進自己的臥房裡、親吻了她。然而他在親吻的瞬間感到劇烈痛苦,在數日之後身亡。
但這終究只是傳說,毒女是否真的存在也還不得而知。不過13世紀的伊朗地理學家也在其著作中提到印度的劇毒美人,因此這些傳說似乎也不是完全沒有可信度。
但無論如何,亞歷山大死後遺留的廣闊帝國領土,完全淪為臣子與將軍們爭奪的目標,在歷經約40年的抗爭後四分五裂。亞歷山大大帝之死,讓當時的地圖大幅地修改了。
【在這之後的世界……】
亞歷山大大帝死去後留下兩樣重要建設。其一是埃及境內亞歷山卓市的建設。根據《希臘羅馬名人傳》記載,這些城市將近有70座之多;其二則是佛教文化。亞歷山大本身或許無從得知這件事,但佛教與希臘文化的結合,導致了後世佛像的誕生。
────
西元前264年
布匿戰爭
對擊破羅馬大軍的
英雄漢尼拔設下陰謀
而自掘墳墓的
元老院議員
MAP 羅馬 迦太基
*震撼羅馬的奇策——跨越阿爾卑斯
西元前三世紀,羅馬帝國曾與商業國家迦太基展開一場爭奪地中海霸權的鬥爭。羅馬帝國在第一次布匿戰爭(西元前264年~西元前241年)中獲勝,取得地中海的制海權,奠定下偉大繁榮的基礎。在第二次布匿戰爭(西元前219年~西元前201年),為了報復羅馬這一箭之仇,一位迦太基名將挺身而出。那位名將正是漢尼拔.巴卡。
第一次布匿戰爭後,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巴卡將據點遷往西班牙,從那裡運送資金回本國,靜待反擊的時機。兒子漢尼拔也繼承父親的遺志,在25歲時決意攻打羅馬。
當時漢尼拔採取的即是著名的「跨越阿爾卑斯」策略。由於制海權掌握在羅馬手中,軍隊無法從海路進軍,於是漢尼拔軍就走歐洲大陸的陸路前進,跨越險峻的山脈攻打義大利半島。
跨越阿爾卑斯之策,讓一心以為漢尼拔會從海路攻來的羅馬軍嚇得驚慌失措。只是漢尼拔到頭來還是沒能攻略羅馬,讓羅馬奪走伊比利半島而敗退。戰後返回祖國的漢尼拔被迫負起戰敗的責任。
當時迦太基的元老院掌握在過去漢尼拔父親的勁敵——漢諾.波米爾卡手中,他出乎意料地對漢尼拔下達死刑的判決。
但死刑因為迦太基市民強烈的反對而未能執行,漢尼拔也當上行政官,他為了重振戰敗後緊迫的財政而實施的內政改革,剝奪貴族們的既得權益,是導致之後他在元老院內敵人持續增加的主因。
*遭元老院議員疏遠的漢尼拔
在這之後,反漢尼拔派的元老院議員就更進一步對漢尼拔設下陰謀。
反漢尼拔派的元老院議員們與成為羅馬俘虜的迦太基貴族們取得聯繫,讓他們向親近的羅馬元老院議員做出虛偽的密告。密告的內容直指漢尼拔與對羅馬不滿的敘利亞安條克三世暗中勾結,意圖要報復羅馬。
羅馬雖然曾一度擊敗漢尼拔,但他運用跨越阿爾卑斯這種驚人戰術進攻義大利半島時的恐怖仍歷歷在目。
要是就這樣放著漢尼拔不管,也不知道他何時會再度攻來——於是羅馬就打著調查非洲現況的名義,派遣視察團前往迦太基。
當時51歲的漢尼拔理解到這批視察團等同於「刺客」,於是獨自逃離迦太基前往敘利亞。然而敘利亞的安條克三世卻拒絕接納漢尼拔,他別無他法,只能四處流亡。
漢尼拔最後來到比提尼亞這個小國,比提尼亞的國王與曾是迦太基同盟國的馬其頓有婚姻關係,不過追兵仍追逐他到此地。
是要讓羅馬帶走自己?還是喝下毒酒自盡?事到如今,漢尼拔只剩下一條路可走。最後他一口氣喝下毒酒,結束自己的生命。這就是被譽為迦太基英雄的男人最後的下場。
迦太基的元老院議員向羅馬出賣了自己國家的英雄。他們漂亮地實現策略,守住自身的利益。然而在漢尼拔死後,迦太基就在第三次布匿戰爭(西元前149年~西元前146年)被羅馬寸草不留地燃燒殆盡,生存下來的五萬名男女也全數被賣做奴隸,真是相當諷刺。
【在這之後的世界……】
世界知名畫家大衛的著名作品當中,有一幅《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畫中騎著白馬的拿破崙腳邊,寫著點綴古代、中世紀與近代歷史的人物名稱,他們分別是拿破崙、查理大帝,以及漢尼拔。漢尼拔雖是敗者,但他成功跨越阿爾卑斯山的偉業也讓他名留青史。
────
西元前44年
凱撒暗殺事件
將羅馬史上最偉大
英雄逼上死路的,
是對親人的愛!!
MAP 羅馬
*被兇刀擊倒的羅馬支配者
尤利烏斯.凱撒是古羅馬代表性的政治家與軍人,是能夠被後世給予「羅馬皇帝」稱號的英雄人物。
凱撒出身名門貴族。西元前60年,他與軍人龐培、富豪克拉蘇一起組成前三頭同盟,並在西元前58年發動高盧戰爭。他在征服高盧返回羅馬後,擊敗在元老院支持下掌權的龐培,在西元前45年就任終身獨裁官。
大權在握的凱撒陸續推動改革,諸如給予殖民市居民羅馬市民權、增加元老院席位並任用大量人才等等。如此豪放磊落、行事慷慨大方的庶民派凱撒,獲得羅馬市民壓倒性的支持。然而在這之後沒多久,凱薩卻在神聖的元老院議場遭到暗殺。
殺害羅馬英雄凱撒的,是元老院議員一派。在以貴族階級為中心的議員們的陰謀之下,凱撒被多達23個暗殺者刺中23刀,當場喪命。
他們為什麼非殺掉凱撒不可呢?
羅馬在凱撒掌權之前,長年實施由元老院掌控政治大權的共和制。
然而凱撒當上終身獨裁官後,隨即反對過去的政治系統,將一切權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宛如古代帝王般行使獨裁政治。
凱撒該不會是想成為專制君王吧?再這樣下去,羅馬維持近450年的共和制恐怕會消失——掌控元老院的貴族階級基於這樣的想法,決定暗殺凱撒。
雖然不清楚凱撒是否想成為獨裁者,不過他在獲得終身獨裁官的地位時曾發表過「君權神授」的宣言。據說貴族階級就是在看到這一幕後,才萌生不能再讓他活下去的想法。
*「布魯圖斯,你也有份嗎!?」的意思
西元前44年3月15日,凱撒一坐上元老院的座位,就被暗殺者們團團包圍。其中一人把手放在他的雙肩上,其餘23人就以此為訊一齊刺出短刀。
據說這時凱撒大聲呼喊著:「布魯圖斯,你也有份嗎!?」這是在莎士比亞的戲劇當中也相當有名的一句話。
他所呼喊的布魯圖斯,指的是凱撒情婦的兒子——馬爾庫斯.布魯圖斯。
凱撒一生中有過三段婚姻,並有為數眾多的情婦,但據傳布魯圖斯的母親塞薇利婭是他心中的最愛。塞薇利婭的丈夫馬爾庫斯.尤利烏斯.布魯圖斯是名軍人,經常征戰沙場,讓她獨守空閨。就在這時,她與年紀相仿的凱撒相遇並且相戀。她在丈夫過世成為寡婦後,就帶著兒子布魯圖斯與其他男人再婚,但她在婚後似乎也持續與凱撒保持著關係。
凱撒非常疼愛布魯圖斯。當凱撒與勁敵龐培對立時,布魯圖斯曾背叛凱撒,反而站在龐培那一邊。雖然如此,凱撒也仍舊命令麾下士兵「不准攻擊布魯圖斯」。
之後,龐培敗給凱撒、布魯圖斯淪為俘虜之時,凱撒也從寬發落地釋放布魯圖斯。
之後凱撒還讓布魯圖斯與他的結拜兄弟卡西烏斯一起擔任副執政官。
對凱撒而言,布魯圖斯是他最心愛女性的兒子,就有如親生兒子般地讓人疼愛。
*兒女不知父母心……
不過,看來凱撒並不清楚布魯圖斯內心真正的想法。在凱撒眼中,他期許堪稱親人的布魯圖斯未來能有所發展,為了讓自己安心,還把他安置在自己身邊,但布魯圖斯似乎不怎麼喜歡與母親有不倫關係的凱撒。
而且布魯圖斯的家族是在創世紀中,竭力將伊特魯里亞人征服者驅離羅馬的名門,布魯圖斯十分重視他的祖先與祖先辛苦獲勝才得來的共和制度。
所以當周遭的貴族階級紛紛對凱撒表示不滿時,布魯圖斯也激動地參與了。也有人認為正是因為出身名門的布魯圖斯站出來,才讓原本只是抱怨的不滿情緒正式結晶為陰謀。
凱撒在人生的最後一刻,看到自己視如己出的布魯圖斯站在暗殺者集團中,他心中究竟會有多麼驚訝啊。一想到他當時絕望的心理,即可體會到「布魯圖斯,你也有份嗎 !?」這句話有多麼沉重了。
【在這之後的世界……】
凱撒之名在後世成為代表「皇帝」的一般名詞,是Kaiser(德文中的皇帝)與Tsar(俄文中的皇帝)的語源。然而凱撒對於自己是「支持共和制的市民代表」的意識比任何人更強烈。凱撒本人並不認為自己是君主或皇帝。這樣看來,成為「皇帝」這件事,或許比遭到暗殺還更出乎他的意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