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講述由黃巾之亂起義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的過程,以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及東吳、曹魏、蜀漢為主軸而發展出來的歷史故事。
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英雄典範深入人心,一方面是混亂的局面造就一個英才輩出、興衰聚散、多采多姿的大時代;一方面作者巧妙的編入忠孝節義的倫常,讓人讀了津津有味的緣故。
它巧妙的穿插忠孝節義的倫常觀念,深深刻畫大時代的有志之士如何興起與殞落,不但是戲劇和民間藝術文學的常見話題,它豐沛的歷史內涵也對鄰近國家造成很大的影響,從元朝寫成距今六、七百年間不曾被冷落過,是一部公認的歷史文藝巨著。
作者簡介:
羅貫中(約1330年—1400年)
一般認為《三國演義》由羅貫中所寫。羅貫中在歷史上留下的資料極少,他的好友賈仲名在《錄鬼簿續編》中記載:「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與予為忘年之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所終。」根據傳說,羅貫中在元朝末年曾參加反元革命運動,明朝建立之後,便淡出政治,致力於通俗文學的創作。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臺北市政府評選優良讀物
★97年度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百大好書
名人推薦:
導讀者簡介
林保淳
台灣新竹人,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於2021年退休,為兩岸三地研究武俠文學與文化的著名學者,曾在多所大學開設武俠小說及研究課程,著有《解構金庸》、《縱橫今古說武俠》、《武俠小說概論》等專書,並與葉洪生合著《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目前已獨立完成《台灣武俠小說史》。
得獎紀錄:★臺北市政府評選優良讀物
★97年度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希望閱讀百大好書
名人推薦:導讀者簡介
林保淳
台灣新竹人,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於2021年退休,為兩岸三地研究武俠文學與文化的著名學者,曾在多所大學開設武俠小說及研究課程,著有《解構金庸》、《縱橫今古說武俠》、《武俠小說概論》等專書,並與葉洪生合著《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目前已獨立完成《台灣武俠小說史》。
章節試閱
百萬軍中 趙子龍單騎救阿斗
曹仁的攻勢雖然是擋住了,可是曹操仍不死心,親自率領大軍又繼續開向新野。單從兵力來說,劉備不到一萬的人馬,跟曹操率領的這百萬人馬相比,根本不成比例,因此劉備連夜將全部人馬撤退到樊城。 曹操知道劉備到了樊城,就下令分兵八路,要踏破樊城。可是有人向曹操建議,認為劉備帶了好幾萬的老百姓在樊城避難,如果真的攻進城,那些老百姓一定也活不成。不如先派人勸劉備投降,倘使劉備不肯,再殺進城,那時老百姓儘管死得冤枉,也就沒有怨言了。 曹操叫徐庶到樊城去勸劉備投降。徐庶沒有辦法拒絕,只好到樊城走一趟。 他一見孔明和劉備,說明曹操給他的任務以後,不但沒有勸降,反而說明曹操假仁假義,是為了收買民心。又說明曹操分兵八路,就要進攻樊城,勸劉備趕緊離開,免得吃虧。 徐庶的好意,劉備非常感激。因此送走了徐庶後,劉備馬上整備船隻,通告全城百姓,願意隨軍一起走的,趕緊到江邊集合,好渡江到襄陽。 老百姓看到布告,怕曹兵攻進城時會來個大屠殺,因此都願意跟著劉備。劉備從樊城撤出的部隊還不到一萬,老百姓卻將近有十萬人。軍民扶老攜幼,肩挑背負,浩浩蕩蕩的逃向襄陽去了。 曹操聽了徐庶的報告,知道劉備不肯投降,馬上出兵占領樊城,接著,未稍作停留,立刻準備船隻,渡江追擊劉備。 劉備帶領十多萬軍民到了襄陽,哪知道劉表的兒子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拒絕劉備進城。孔明臨時決定改到江陵。 可是那些老百姓有老有小,肩背又都負有重擔,哪裡能像行軍那樣迅速?一大群人走走停停,一天至多只能走上十多里路,這可真把孔明急壞了。 起初,孔明料到曹操會派兵追來,為了安全起見,他勸劉備忍痛拋下老百姓,帶軍隊先走。可是劉備不忍心拋棄這些跟他吃苦的老百姓,當下拒絕了孔明的建議。這樣緩緩前進,又走了兩天。 孔明不斷接到曹兵馬上就要追到的消息,不得不再勸劉備:「敵兵就在後面,情勢危急,不能不做決定了。我打算叫關雲長先帶五百人趕到江夏,請劉琦派兵來救援;指定趙子龍保護好主公老小;另外讓張飛在後面護衛,萬一敵兵追到時,他還可以應付。其餘官兵照顧老百姓趕路。」 劉備接受這個建議,就依照計畫重新分配工作,孔明立刻叫關雲長當天趕到江夏,向劉琦借兵救援。 劉備繼續率領十餘萬軍民趕往江陵。過了好幾天,算算路程,江夏劉琦的救兵早應該到了,關雲長卻毫無消息。劉備急了,就請孔明追到江夏,好催促劉琦趕緊出兵。於是孔明和劉封帶著五百人走了,他臨走時還再三叮囑劉備,加緊趕路。 這個大撤退的行列,始終像蝸牛搬家似的緩緩前進。曹操到了樊城,把各種準備工作做好以後,就派人搜索劉備這列人馬離開樊城以後的行蹤。最後,曹操終於知道劉備軍民的去向了。 曹操得知劉備正趕往江陵的路上,馬上派出五千鐵騎,限令一天一夜追上劉備,他親自率領大軍跟著前進。 這一夜,劉備的十餘萬軍民在當陽縣的景山上紮營。大家都累極了,儘管是秋末冬初的寒冷夜晚,卻都一躺下就進了夢鄉。可是,睡到四更的時候,一股震天價響的喊殺聲從西北角傳上山來。劉備也被這喊殺聲給驚醒了,他仔細一聽,知道是曹兵追到了,急忙披掛上馬,帶領二千精兵衝出去迎敵。 曹操這五千鐵騎,是經過特別挑選出來的精兵,劉備的二千人馬儘管拚命廝殺,哪擋得住這五千鐵騎的攻勢?終於陷入曹兵的層層包圍中。 幸而張飛率領一千多人馬加入戰鬥,才緩和了這千鈞一髮的危機。張飛一看敵人從四面包圍過來,形勢十分危急,他馬上挺起丈八蛇矛,直往敵人陣地衝去,逢人就刺,一口氣刺殺了幾十個敵兵。 曹兵一看這個鬍子將軍實在抵擋不了,才放下劉備,逐漸撤除包圍,張飛趁勢殺開一條血路,救出劉備。 這場混戰直到天亮,敵人在張飛瘋狂的衝殺下漸感不支,只好開始撤退。劉備檢視一下軍中的人馬,竟然只剩下一百多名。十餘萬軍民在這場混戰中,失散的失散、被殺的被殺,損失慘重,劉備不禁痛哭了起來。 正當劉備傷心的捶胸頓足時,臉上還帶著箭傷的糜芳跑了過來,對劉備哭訴:「趙子龍投降曹操了!」 「不可能!趙子龍是個意志比鋼鐵還要堅強的硬漢,他不會屈服敵人的。」劉備不相信的猛搖頭。 「我親眼看他跑向西北方,投到敵人那邊去了。」 「讓我去尋找他,如果真的是那樣,碰上了,我就一槍刺死他。」張飛帶了二十多個騎兵飛馬衝向長坂橋,尋找趙子龍去了。 張飛到了長坂橋,才想到自己只帶二十多人,力量實在太單薄。趙子龍果真投降曹操的話,一定有曹兵來幫他,這二十多個人,怎能和他對抗?這時,他才感覺到危險。突然,他注意到橋東有一座樹林。 「對了,兄弟們,趕快去砍些樹枝,捆綁在馬尾巴上,然後你們騎上馬,在樹林子裡來回飛跑繞圈子,把沙塵揚起,製造人馬眾多的假象,嚇阻曹兵。我獨自在橋上觀察情勢,對付敵人。」 想不到莽張飛急中生智,竟也會想出這個疑兵計。 原來,趙子龍在黑夜裡的一場混戰中,他負責保護的劉備家眷走失了,他就發狂似的到處找尋。糜芳說他投降曹操,事實上是他感到無法向劉備交代,就冒著危險衝到敵營,找尋失散的眷屬。 趙子龍在敵陣裡找不到,只好回到長坂坡。當他走過坡邊的一堆枯草時,聽見有人叫他,回頭一看,原來是自己人簡雍。 「你可曾看到二位夫人?」趙子龍急忙打聽劉備夫人的下落。 「夫人們丟下車,抱著幼主阿斗徒步往南逃走了。我正飛馬追去,卻在這裡被一個敵將刺傷,還奪走了我的馬。」簡雍喘著氣回答。 「好,我分一匹馬給你,我先走了。」趙子龍說完,就叫他的隨從分出一匹馬給簡雍,他自己沒命的飛馬向南,追尋二位夫人。 他追了一程,碰到一群老百姓,果然在逃難的隊伍裡,找到了甘夫人。 「糜夫人到哪兒去了?」他看不見糜夫人,急著問。 「我們丟下車子,夾雜在老百姓的隊伍裡一起走路,半路上被一隊敵軍衝散了,我也在急著找她和阿斗呢!」 甘夫人的話才說完,老百姓的隊伍裡突然發出一陣慘叫。 趙子龍抬頭看,一個敵將帶著一批有千餘人的隊伍,像狂風似的正朝向這邊衝過來。那敵將身邊的一匹馬背上,還綁著一個人,竟是糜竺。 趙子龍大喝一聲,舉槍縱馬,直向那敵將刺去,一槍就結果了那敵將的性命。他趁勢救下糜竺,還奪到兩匹馬給甘夫人和糜竺騎,殺開一條血路,奔向長坂橋。 張飛躍馬上橋,一看到趙子龍飛馬衝向橋邊,大叫道:「子龍,你怎會投降敵人?」 「你說的是什麼話?我在尋找夫人和幼主呢!」趙子龍氣得滿臉發青。 「幸好簡雍在這裡,我已明白了一切,要不然事情可嚴重了。」張飛緩和的說。 「主公在哪裡?」趙子龍打聽劉備的下落。 「就在前面,離這兒不遠。」張飛轉身向前面指了指。 「好,我還是得先去尋找糜夫人和幼主,甘夫人就託你照顧了。」趙子龍單身匹馬,不帶一兵一卒又回原路去了。 趙子龍一路走去,到處都是敵人,他見了敵將就殺,看見老百姓就打聽糜夫人的下落。終於探聽到糜夫人受了傷,正在前面的牆腳邊休息。 他急忙走向前,看到一座已被燒毀的房屋,在牆腳一口荒廢的枯井旁邊,發現糜夫人正抱著阿斗低聲哭泣。 「好了,趙將軍來了,阿斗有救了!」糜夫人一見來的是趙子龍,立刻停止哭泣。 「敵軍就在眼前,請夫人趕快上馬吧!」趙子龍找到了糜夫人,既高興又著急。 「我實在動彈不得,沒有馬,遇到敵人怎麼殺得出去?你趕緊抱阿斗上馬走吧!不用管我了。」糜夫人把阿斗交給趙子龍後,一轉身,就投井自殺了。 「這太慘了!」趙子龍來不及阻止,不禁滴下淚水。轉念間他又想到曹兵可能會盜屍,就一手推倒了那座半倒的土牆,用土石掩蓋住枯井,然後解開衣甲,把阿斗裹在護心鏡內,提槍上馬,衝了出去。 趙子龍才衝出去,就碰上曹操手下出名的勇將張郃,因為他懷抱著阿斗不敢正面廝殺,只得且戰且走,一心只求衝出敵陣,好救幼主阿斗早些脫險。他憑著那股神勇,終於殺退了張郃,繼續趕路。 想不到剛擺脫張郃的糾纏,前後又出現了四個敵將,帶領大批人馬把他團團圍住。這時候,趙子龍拚盡全身的力量,勇敢的應付這場苦戰。他四面應敵,一槍一個,殺得敵人步步後退,可是他身上的衣甲也被敵人的血濺得斑斑點點。 趙子龍剛殺出敵人的包圍,又有一大股敵兵蜂擁過來。他一想到懷裡的阿斗,就勇氣百倍,片刻間殺得敵人抱頭鼠竄。 曹操正在山頭上督戰,看到趙子龍衝鋒陷陣,殺人就像捻螞蟻一樣,簡直嚇呆了。他雖然身經百戰,出生入死,可從沒看到過這樣所向無敵的人。
「你們可認識這個敵將是誰?」曹操問他身邊的人。
「不認識,讓我下去問他。」曹仁說著,就飛馬下山大叫:「戰將留下姓名來!」 「我是常山趙子龍。」 這一聲怒吼,把那曹軍嚇得倒退了幾十步。曹操急忙下令,只許活捉趙子龍,不許放冷箭傷害他,因為他打算收降趙子龍。 趙子龍終於殺出敵人的層層包圍,奔逃到長坂橋,一看到張飛橫刀跨馬站在橋上,就大聲嚷道:「翼德救我。」
「子龍,你只管走吧!敵兵來,有我在!」
趙子龍過橋急馳了二十多里路,才在一座樹林裡找到劉備。他急忙解開衣甲,把阿斗抱出來,還好平安無事,他這才雙手把阿斗交給劉備。 劉備早就知道趙子龍到敵營是去找尋阿斗,現在看到他渾身都被鮮血染溼了,知道趙子龍歷經一場生死戰。於是他接過阿斗,看也不看,就把那孩子往地上一放,說:「為了你這個孩子,幾乎喪失了我一員大將!」
「哎呀!主公這樣說,我怎對得起幼主呢?」趙子龍流著淚,又把阿斗抱了起來。
在場的官兵都很難過,一想起今天的慘敗,個個都摩拳擦掌,準備全力還擊,替死難的軍民報仇。
百萬軍中 趙子龍單騎救阿斗
曹仁的攻勢雖然是擋住了,可是曹操仍不死心,親自率領大軍又繼續開向新野。單從兵力來說,劉備不到一萬的人馬,跟曹操率領的這百萬人馬相比,根本不成比例,因此劉備連夜將全部人馬撤退到樊城。 曹操知道劉備到了樊城,就下令分兵八路,要踏破樊城。可是有人向曹操建議,認為劉備帶了好幾萬的老百姓在樊城避難,如果真的攻進城,那些老百姓一定也活不成。不如先派人勸劉備投降,倘使劉備不肯,再殺進城,那時老百姓儘管死得冤枉,也就沒有怨言了。 曹操叫徐庶到樊城去勸劉備投降。徐庶沒有辦法拒絕,只好到樊...
推薦序
時代的英雄,英雄的時代
林保淳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總之,那個時代和現在是如此的相像,以至於它最喧鬧的一些專家,不論說好說壞,都堅持只能用最高級的形容詞來描述它。——英‧狄更斯《雙城記》
從東漢末桓、靈二帝到西晉武帝司馬炎滅吳,是一百多年;東漢、魏、蜀、吳、西晉,是五個王朝。曹操、劉備、孫權,是三個雄材大略的領導者。這是個號稱為「三國」的時代,一口三足的巨鼎,將廣袤遼闊的中國山川、土地人民,燒炙得沸沸騰騰、薰薰蒸蒸的。干戈處處,戰火四起,鐵蹄縱橫,鼙鼓擂擊,村舍傾圮於烽煙之中,百姓倉皇於道路之上,這是怎樣的一個時代?當你看到劉皇叔領樊城十餘萬軍民倉皇逃逸,一路上扶老攜幼,偕男帶女,滾滾渡河,哭聲不絕時,你有沒有懷疑過?
在一方銅牆鐵壁的巨鼎裹繞之中,滾燙沸揚的水波之上,舒展軍旗、鞭策戰馬、指揮巨艦、奮揚弓矢,爭城爭地而戰,殺人盈城盈野,鋒穎的刀劍,映漾著妖異的血光,殘破的堡壘,籠蓋起悽慘的霧氣。石火電光,蝸角蠻觸,司馬炎最終是將三分歸一統了,可西晉王朝,只不過就持續了短短的五十年。仰望宇宙,漫漫悠悠,這是智慧還是愚昧?
滾滾長江東逝水,一個時代緊接著一個時代,一朵浪花伴隨著一朵浪花,就這樣流逝而去了。青山還在,夕陽仍紅,站在江渚,翻開史冊,你會以怎樣的心情來看這些浪花、這個時代?
一百多年分分合合,鮮明的旗幟,輪番豎起,又依次仆偃。我們的眼光,總不自覺的矚目於那些擎著大旗、威風凜凜的帝王、名將,看他們如何叱吒這個時代的風雲,看他們如何搖撼這個時代的山河。但,百姓呢?分,百姓苦;合的時候,百姓又真的能「爰得其所」嗎?英雄的天堂,往往是百姓的地獄,熬得過黑暗的冬天,迎得來光明的春天嗎?
如果你正巧生長在這個時代,你認為你可能會是哪一種人?是自以為智慧而其實不免愚昧的英雄?還是跟隨著劉皇叔一路流離失所的百姓?很多人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那麼,當你翻開史書,注視這面鏡子的時候,你會看到什麼?
我想,每個人會看到的形象都不一樣。有些人像杜甫,看到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萬古雲霄一羽毛」的諸葛亮;有些人像蘇軾,看到的是雄姿英發的周瑜;日本人大概最常見到的是「當陽誰敢與爭鋒」的趙子龍;中國人最津津樂道的則是「忠義千秋在」的關雲長。晚近有許多人會看到亂世之奸臣的曹操、騎赤兔持畫戟的「人中呂布」,或者是不讓鬚眉的孫尚香、嬌婉可人的江東二喬。無論是名臣、名將,巾幗、英雄,不一而足,但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色,那就是「曾經」或者「可能」在這個時代中迸散出光與熱的人物。儘管《三國演義》開宗明義就提醒我們:「是非成敗轉頭空」,但我們還是不免以一己的是非、英雄的成敗,讓這面鏡子出現形形色色的人物。原因很簡單,因為是我們在照這面鏡子,因此鏡中出現的人影,也正是我們自己。我們想要在時代中扮演英雄,我們想要凸顯自己、完成自己、說服自己,所以看見的無非是那個符合於自己內心想望的「自己」。我們不會看到亡國的阿斗與孫皓,不會看到被張飛喝嚇而死的夏侯傑、失街亭而被斬首的馬謖,不會看到在滾滾江水中那些不起眼的漣漪,更不會去正視那群被江水激撞衝蕩、顛沛流離的老百姓。
這是個英雄的時代,我們也想做時代的英雄。但我們是否真的對這個時代有真確的認識?對我們自己有真切的了解?三國時代的歷史、據歷史改寫的《三國演義》,所描繪的人物,都是英明特達的俊彥,所傳述的事跡,也都是驚神泣鬼的大事。這面鏡子,是經過特殊處理加工過,混融著凸透、凹視、三稜、多邊的鏡面,透過這面鏡子,我們看到的其實是歷史成見與文學想像交錯凝結的假象。我們常自我膨脹,誤以為自己是多傑出、多優秀、多不可一世的,而不肯自甘於平凡,自甘於庸碌。我們常希冀一個屬於我們的時代,能像髯客一樣,在群雄競起的時代,風雲際會一番,做我們想做的英雄。其實我們都忘了,即便有這樣的時代,能當曹操劉備孫權、關張趙馬黃、臥龍鳳雛司馬懿,迸現美麗的浪花,引領一代風騷的,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多數人不過是滾滾江濤中不由自主、被席捲而下的細沙碎壤而已。
叱吒風雲的英雄,人人都想做,此所以《三國演義》中會迸躍出一長串英雄的名字。但英雄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做的。天下有多少人有諸葛亮的智慧、關雲長的忠義、趙子龍的膽識、曹孟德的雄心、周公瑾的謀略?即便有了,別忘了,一個英雄事業的完成,一將功成萬骨枯,是要奠基在多少人的慘烈犧牲之下?《三國演義》的讀者,很少人喜歡劉備,魯迅說他「長厚而似偽」,溫吞、柔弱、守禮、謙和,如若不是軍師諸葛亮、猛將關張趙的扶持,簡直就是阿斗的前身。但是,義救北海、三顧草蘆,惜勇將而摔子、復弟仇而興兵,這真的只是「偽」嗎?在芸芸三國之際,徵名逐利,機關算盡,能看到百姓流離之苦、體會到百姓生計之艱的,卻只有「長厚」的劉皇叔一個人!試看他面對樊城父老流離道路時所說的:「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想當英雄的人,請先深思這句話。
我一直以為,英雄是不得已的。不得已,是不能不做,是惻隱之心,是不忍人之心。這才是大丈夫,這才是「有為者應若是」。
《三國演義》描繪的是一個動亂的時代、一群在動亂時代中崛起的英雄。時代是大環境不可趨避的潮流,生於斯時,就不得不接受斯時的考驗,無論它會是個怎樣的時代,好的、壞的,智慧的、愚昧的,信仰的、懷疑的,光明的、黑暗的,每個時代都會有乘運而起的英雄;但真英雄的境界,不在為自己製造舞臺,而在為百姓開創時代。讀《三國演義》,我們會引領嚮往其中的某位英雄;身居當代,我們也會盼望自己可成為時代的英雄。如果我們的盼望真的幸運或不幸的來臨了,請別忘了,英雄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時代的英雄,英雄的時代
林保淳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總之,那個時代和現在是如此的相像,以至於它最喧鬧的一些專家,不論說好說壞,都堅持只能用最高級的形容詞來描述它。——英‧狄更斯《雙城記》
從東漢末桓、靈二帝到西晉武帝司馬炎滅吳,是一百多年;東漢、魏、蜀、吳、西晉,是五個王朝。曹操、劉備...
目錄
●桃園結義眾英雄投軍討黃巾
●旗開得勝立戰功劉玄德封官
●除奸慘敗中牟縣曹孟德入獄
●假傳聖旨眾諸侯洛陽大會師
●虎牢關前劉關張三雄戰呂布
●遷都長安慶功宴董卓殺忠臣
●苦心謀國老忠臣巧使連環計
●百媚千嬌呂奉先難過美人關
●二雄爭美太師府平地起風波
●鳳儀亭前飛畫戟董太師洩憤
●虎去狼來新奸雄曹孟德專權
●有勇無謀白門樓呂奉先喪生
●游魚入海劉皇叔半路拒追兵
●被困土山三條件關雲長投誠
●守信立功雲長展顏良誅文醜
●萬里尋兄雲長過五關斬六將
●久別重逢三兄弟古城敘離情
●兵敗汝南劉皇叔窮途奔荊州
●臨別贈言徐元直走馬荐諸葛
●風寒雪凍劉關張三進臥龍岡
●隆中高臥諸葛亮決策定三分
●料敵如神博望坡軍師用奇兵
●百萬軍中趙子龍單騎救阿斗
●急中生智張翼德退敵長坂坡
●桃園結義眾英雄投軍討黃巾
●旗開得勝立戰功劉玄德封官
●除奸慘敗中牟縣曹孟德入獄
●假傳聖旨眾諸侯洛陽大會師
●虎牢關前劉關張三雄戰呂布
●遷都長安慶功宴董卓殺忠臣
●苦心謀國老忠臣巧使連環計
●百媚千嬌呂奉先難過美人關
●二雄爭美太師府平地起風波
●鳳儀亭前飛畫戟董太師洩憤
●虎去狼來新奸雄曹孟德專權
●有勇無謀白門樓呂奉先喪生
●游魚入海劉皇叔半路拒追兵
●被困土山三條件關雲長投誠
●守信立功雲長展顏良誅文醜
●萬里尋兄雲長過五關斬六將
●久別重逢三兄弟古城敘離情
●兵敗汝南劉皇叔窮途奔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