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疼痛的語言,撫慰受苦的心。
「痛」是一種無法形容、無從分享的概念。如同與世界之間的一堵高牆,不被理解的孤獨,無以傳達的難言之苦,更甚於生理上的折磨。
有人與你一樣受苦,必須尋找出路。猶如吳爾芙和狄金生寫詩論文,記述疼痛造成的疏離與懸置;維根斯坦和梅洛龐蒂以哲學辯證手法,思索疼痛的本質,而芙烈達卡蘿和孟克則以令人震撼的畫作,雋刻疼痛鮮烈的痕跡。
疼痛,此一生命磨難給了受苦的人一個非比尋常的機會,促使人們在極端時刻以強烈的方式回應,釋放並表達出自己。由此我們得以在疼痛中奮力不懈,轉疼痛的煎熬為心靈之眼;得以專注凝視他人的疼痛,體認其意義。而這種人我之間對苦難產生的共鳴,正是一劑寬慰痛苦的良方。
名人推薦
1.詹廖明義,台中大里仁愛醫院疼痛科醫師
2.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3.周志建,敘事治療心理諮商師
4.熊秉荃,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從「不可說」到「可說」,故事開啟了我的病痛經驗。痛,像一個探照燈,讓我重新照見自己——這是一個多麼痛的領悟啊!如今回頭凝視,我不禁懷疑,是我治療了「坐骨神經痛」,還是「坐骨神經痛」治療了我?這本「聆聽疼痛」的好書恰好是我自身經驗的寫照,寫得既真實又貼切,真心推薦給「痛」過的你。——周志建(心理諮商博士/敘事私塾主持人/故事療癒暢銷書作者)
◎本書闡釋當可供描述的日常語言力有未逮時,承受疼痛的人或許能利用隱喻的方式,來表達並緩解自身的痛苦和寂寞——這是你無法在藥局取得的止痛良方。——《出版人週刊》
◎畢羅為醫師和病患間一直存在的鴻溝架起橋樑。本書對醫療專業人員、心理醫師,以及承受長期或極度疼痛的人都有莫大助益。它幫助病患向醫師陳述所經歷的苦痛,從而獲得鼓勵和啟發。——《圖書館週刊》
◎旁徵博引、雄辯滔滔且極富企圖的一本書。書中論點迴盪疼痛與死亡的共通必然性,也反映出人類生命與話語無限延伸的個性。——《華盛頓郵報》
◎每一個精心挑選的案例,都幫助我們發現作者苦心尋覓的奇思妙語。透過親身經歷,畢羅創造了描繪疼痛的巨大圖像,敏銳解讀各種受苦者的身心經驗,他不但超越了單純的事件敘述,更轉化了讀者理解疼痛的方式。畢羅是真正的天才。——《美國醫療協會期刊》
◎這本充滿熱情與希望的著作,為疼痛和隱喻賦予豐富的哲學和文學意涵。書中引述令人信服的真實臨床案例故事,更展現偉大文藝作品中的體悟與洞見,值得高度讚賞。——PsycCritiques,美國心理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