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持續深化,亦引發美國與中國兩大霸權競合與對立。2018年美中貿易、科技戰啟動後,無論是供應鏈重構、科技管制與產業自主性提高,以及保護智慧財產權強化,皆將成為中長期趨勢,對兩岸經貿與美中臺地緣政治影響深遠。
作者簡介:
主編
陳德昇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專長為全球化、跨界治理與兩岸互動。
作者簡介(按姓氏筆畫)
吳佳勳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兼副所長。主要研究專長為國際貿易、農業經濟、中國經貿政策研究。
邱志昌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博士,現任鉅亨網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董事。主要研究專長為國際金融研究與情勢研究、全球主要股債匯市預測、財務金融理論與實務驗證。
徐遵慈
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兼臺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專長為國際經濟法、國際組織、東南亞研究。
高 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Binghamton)經濟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中國大陸經濟金融、臺灣與大陸經貿關係、區域經濟發展。
張儀潁
中興大學財金研究所碩士,時任資訊工業策進會分析師。主要研究專長為新興科技應用、新創與獨角獸、智慧城市。
許加政
文化大學資訊傳播所碩士,現任資訊工業策進會資深產業分析師。主要研究專長為中國大陸總體經濟、中國大陸新興產業、中國大陸工業互聯網。
陳華昇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及研究九所副所長。主要研究專長為兩岸關係、中共政經改革、區域經濟整合。
陳德昇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專長為政治經濟學、地方政府與治理、兩岸經貿關係。
黃健群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現任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大陸組組長及文化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專長為兩岸經貿研究、全球產業趨勢、國際政治經濟學。
楊欣倫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全球經濟碩士、國立嘉義大學企管碩士,現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研究員。主要研究專長為總體經濟、產業政策、通訊標準與產業發展。
劉孟俊
澳洲Monash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主要研究專長為中國經濟、中國科研體制與高科技產業、國際貿易投資。
羅懷家
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博士,現任財團法人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執行長。主要研究專長為國際經濟情勢、兩岸經貿關係、高科技產業發展趨勢。
譚瑾瑜
中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研究員兼所長、海基會顧問、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大陸事務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專長為區域經濟、兩岸經濟、中國大陸經濟。
章節試閱
中美貿易戰對全球化的影響、挑戰與因應
高 長
(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榮譽教授)
摘要
美國與中國大陸經貿摩擦不斷,川普執政後進一步爆發貿易戰。川普政府對大陸的貿易制裁,關稅與非關稅手段併舉;大陸不甘示弱,頻以關稅手段反制。美中爆發貿易戰,表面上是為解決雙邊貿易失衡擴大的問題,根本的原因在於,美國霸權地位受到大陸經濟崛起的威脅日增。川普政府制裁大陸,從貨品貿易延伸至科技領域,旨在遏制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拖累大陸經濟成長動能。不幸的是,貿易戰的後果不只兩敗俱傷,全球經濟也遭池魚之殃。
大陸拜全球化潮流之賜,逐漸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佔有一席之地;川普政府試圖透過貿易戰「去中國化」,迫使跨國企業撤離大陸,弱化大陸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貿易戰已演變成科技戰,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競奪科技主導權的結果,未來國際社會科技標準可能產生兩套制度,企業會不會被迫選邊站,還有待觀察,政府應積極協助企業在美中兩強「去中國化」和「去美國化」競奪中取得左右逢源的機會。
關鍵字:美中貿易戰、去中國化、去美國化、全球供應鏈
壹、 前言
長期以來,美國與中國大陸(以下簡稱大陸)的經貿摩擦不斷,川普執政後的美國與大陸的對峙進一步升高,兩大經濟體貿易爭端的新聞,幾乎天天佔據了國內外主要媒體的版面。美中兩國相互較勁的結果,不只演變成貿易戰爭,甚至已經陷入科技冷戰。
美中貿易大戰堪稱空前,導火線是源於雙邊貿易失衡擴大。川普在競選總統大位期間,即一再發表對大陸不友善的言論,譬如,宣稱將對來自大陸的貨品加徵45%的進口關稅,以減少鉅額貿易逆差;並誓言要把大陸列為貨幣操縱國。川普還表示,上任後將指示美國貿易代表署對大陸提起貿易訴訟,並依法行使總統權力對中美兩國貿易爭端採取補救行動,其中包括根據美國相關法規徵收懲罰性進口關稅。
不過,掀起這一場貿易大戰的川普絕不只為了改善雙邊貿易失衡問題,因為雙邊貿易失衡的問題相對單純,解決該問題的難度也不大,何況依過去經驗,雙方都可以透過談判很快地取得共識,因此,貿易紛爭初始,各界咸認為應該不會持續太久。然而,整個事件的發展卻出乎各界意料之外。
川普政府對大陸發動貿易制裁,表面上是為了平衡雙邊貿易,實質上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也就是說,掀起兩國貿易戰的始作俑者川普另有居心。川普真正在意的是造成貿易失衡背後的因素,試圖藉貿易制裁促使跨國企業(含美資企業)撤離大陸,逼迫大陸徹底進行結構性改革。
川普一再公開指責大陸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破壞公平貿易、違反WTO規則的主要貿易壁壘、政府補貼等不當行為,並認為大陸在市場准入、強制要求美國在大陸的企業研發本土化等存在不正當手段,因而要求大陸徹底改革相關制度。因此,川普對大陸祭出貿易戰,除了對進口貨品施加懲罰性關稅,另將大陸部分科技產業列為「實體清單」,實施禁售令和禁購令,也就是要求美國企業與實體清單內的大陸企業進行商業活動時,必須先獲得美國政府的批准。
川普政府對大陸掀起的貿易戰,基本上是一種保護貿易行為,且違反全球化潮流,受到傷害的絕對不只中美兩國,與中美兩國經貿關係密切的國家,尤其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所有國家都將受到衝擊。中美貿易博弈未來將如何發展?是否導致全球化潮流難以持續?面對這些不確定性,產業界該如何因應?政府又該如何運籌帷幄,籌謀應對政策?是各界關注也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
貳、川普掀起貿易戰端的戰略意圖
長期以來,美國與大陸之間經貿摩擦一直不斷,川普執政後的美國,與大陸的貿易爭端更加惡化,除了針對貨品進口課徵懲罰性關稅,甚至臚列「實體清單」實施禁售、禁購措施,遂行科技制裁,這些舉動無異於貿易保護,與全球化潮流背道而馳。
早在競逐總統大位期間,川普即曾一再批判大陸官方非法補貼出口、匯率操控、脅迫技術移轉、偷竊智慧財產等行為,進行不公平競爭,造成美國製造業衰落,數以百萬的美國人喪失工作機會,因此,揚言未來將對來自大陸的貨品加徵45%的進口關稅,並將大陸列為貨幣操縱國。
川普登上總統大位之後,隨即於2017年3、4月間,先後發布《2017年度國別貿易壁壘評估報告》和《特別301報告》,列舉大陸對美存在的破壞公平貿易或違反WTO規則的主要貿易壁壘,涉及知識產權、產業政策、服務貿易、數位貿易、農業、政策透明度、法律框架等;更指出大陸存在大量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在市場准入、強制要求美國在大陸的企業研發本土化等方面存在不正當手段。
2017年8月中旬,川普進一步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署,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大陸啟動「301調查」,並於次年3月公布調查結果,認定大陸的技術轉讓制度不公平,指控大陸利用行政許可和審批程序,強迫美國企業技術轉移;竊取美國企業智慧財產;政府主導、企業和相關單位高度配合,惡意併購美國高科技企業,不正當獲取美國企業先進技術;歧視性的許可註冊限制,偏袒國內本土企業,嚴重傷害美國的商業利益。
該調查報告提到,今後將對大陸採取三大措施,一是對大陸製品進口加徵關稅,涉及的產品涵蓋1,333個稅項、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二是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也就是向WTO就歧視性技術許可方面的問題起訴中國;三是限制大陸企業對美投資,由美國財政部在60天內,制定限制大陸企業投資和併購美國企業的方案。
川普政府依「301調查」提出大規模的貿易制裁清單,對大陸的貿易戰火一觸即發。究其背景原因,表面上是川普對雙邊貿易失衡不斷擴大表示不滿,要求大陸改善雙邊貿易失衡,並進一步對美開放市場;其實骨子裡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大陸經濟崛起對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已構成威脅,川普深覺芒刺在背。
根據統計,自2000年起,大陸取代日本成為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來源國,2018年貨物貿易逆差高達4,190億美元,占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總額的47%,較2007年的32%增加許多(高長 2019b,63-64)。川普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大陸不信守加入WTO之承諾,未充分踐行市場法則,採取國家主導、重商主義政策;主要表現在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政府補貼國企,「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等不公平競爭,強制技術轉讓,在金融、通訊、能源、農業、交通等領域的市場對外開放不足,對經濟造成扭曲的必然。
其實,美國對大陸挑起貿易爭端,主要是因大陸綜合國力快速提升,已對美國的霸權地位造成威脅。美國指控大陸的種種「不公平」、「不對等」的行為並不是最近才出現,在過去中美兩國經濟實力差距很大的時候,美國大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大陸經濟崛起,美國已感受到國家利益遭到威脅,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視而不見。
中美兩國經濟實力對比的消長,以GDP指標來看,一目了然。1980年代,美國的GDP平均約相當於中國大陸的13.2倍;進入21世紀,中美兩國GDP的規模差距大幅縮小,2011-2017年平均,美國只超過大陸70%左右(表1)。未來美國和大陸經濟成長率若每年分別以6%、2.3%的速度持續成長,則大約在2027年左右,大陸即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已感受到大陸的強勁威脅,試圖複製1980年代美日貿易戰的經驗,牽制大陸發展,以維護自身在全球的政治、經濟領導地位。
此外,大陸高新科技產業快速發展,觸動了美國「國家安全」的敏感神經,是讓川普一再祭出「301調查」殺手鐧的重要原因。近幾年,除了BAT這樣的軟體和服務供應商之外,華為、中興等通訊基礎設施供應商,甚至像小米這樣的硬體製造商,都逐漸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佔有一席之地。美國認為,這些領域的大陸企業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是大陸政府的「市場換技術」政策,強迫外國企業轉讓所擁有的專利和技術;而大陸政府以行政資源強力介入後,這些行業的產能激增,進一步導致國際市場供需失衡。
在川普政府的如意算盤中,挑起對大陸的貿易爭端,除了有經濟利益考量,更有政治利益的訴求,一方面配合「再工業化」政策,吸引跨國美資製造業回流,強化產業技術方面的領先優勢與價值鏈上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試圖藉此事件激起國內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風潮,兌現「美國優先」的競選承諾,爭取更多民意,累積政治籌碼。
川普政府在2017年12月提出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中,將大陸列為戰略競爭對手,並稱大陸對美國「經濟侵略」。同時,公開拒絕承認大陸的「市場經濟」地位,又對大陸揮起「301調查」大棒,並以安全為由否決中資企業在美國的併購投資、對大陸的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徵收懲罰性關稅、對進口自大陸的鋼鐵和鋁製品展開安全調查,顯示美國與大陸雙邊經貿關係現存的矛盾問題,川普已將之列為優先施政的議題。
中美貿易戰對全球化的影響、挑戰與因應
高 長
(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榮譽教授)
摘要
美國與中國大陸經貿摩擦不斷,川普執政後進一步爆發貿易戰。川普政府對大陸的貿易制裁,關稅與非關稅手段併舉;大陸不甘示弱,頻以關稅手段反制。美中爆發貿易戰,表面上是為解決雙邊貿易失衡擴大的問題,根本的原因在於,美國霸權地位受到大陸經濟崛起的威脅日增。川普政府制裁大陸,從貨品貿易延伸至科技領域,旨在遏制大陸高科技產業發展,拖累大陸經濟成長動能。不幸的是,貿易戰的後果不只兩敗俱傷,全球經濟也遭池魚之殃。
大陸拜...
目錄
序
作者簡介
(一)全球化反思與再全球化思路
再全球化與投資臺灣:機遇與挑戰 譚瑾瑜
中美貿易戰對全球化的影響、挑戰與因應 高 長
全球化、貿易戰與兩岸產業鏈重構 楊欣倫
經濟與金融衝擊對全球化的影響 邱志昌
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變遷、機遇與挑戰—中美貿易戰與新冠肺炎案例分析 陳德昇
(二)疫情衝擊與臺商全球生產網絡重構、變遷
臺商全球布局:大陸臺商投資動向與趨勢 劉孟俊、吳佳勳
移轉的困境,內需的希冀:中美貿易戰與疫情衝擊對臺商投資之影響 黃健群
全球化變遷下的臺灣產業南向布局:美中貿易衝突下的臺商投資動向與選擇 徐遵慈
中國大陸推動「新基建」對台灣資通訊產業的新契機 許加政、張儀潁
(三)全球化變遷與投資臺灣:案例分享與實務
全球化與臺商投資變遷 陳華昇
臺商面對全球產業變遷與投資臺灣之選擇 羅懷家
序
作者簡介
(一)全球化反思與再全球化思路
再全球化與投資臺灣:機遇與挑戰 譚瑾瑜
中美貿易戰對全球化的影響、挑戰與因應 高 長
全球化、貿易戰與兩岸產業鏈重構 楊欣倫
經濟與金融衝擊對全球化的影響 邱志昌
經濟全球化與全球治理:變遷、機遇與挑戰—中美貿易戰與新冠肺炎案例分析 陳德昇
(二)疫情衝擊與臺商全球生產網絡重構、變遷
臺商全球布局:大陸臺商投資動向與趨勢 劉孟俊、吳佳勳
移轉的困境,內需的希冀:中美貿易戰與疫情衝擊對臺商投資之影響 黃健群
全球化變遷下的臺灣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