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一切如何開始的呢海的起點無止無盡 //
艾略特詩獎、科斯塔詩獎得主‧
首位獲任牛津大學【牛津詩歌教授】榮譽職銜之女性詩人
愛莉絲.歐思華Alice Oswald
她不寫「非個人經歷」或「主題公園式」的詩。她筆下的大自然如夢似幻,卻來自清醒的現實觀察;重新詮釋的古典故事,則充滿了人道思索與無分別的不忍之心。──《無名人》譯者陳育虹
英國詩人愛莉絲‧歐思華曾獲艾略特詩獎、科斯塔詩獎及格瑞芬詩獎等多項詩歌大獎,於2019年獲任牛津大學【牛津詩歌教授】榮譽職銜,為三百多年來首位獲此殊榮之女性。
《無名人》這首長詩靈感源於荷馬史詩《奧德賽》,以無盡的海為中心,重新演繹神話,將自然與人類的內在體驗巧妙編織入裡。謊言與妒恨,孤寂與占有,時而洶湧時而靜謐暗流的詩句中,流動的意識大門已然敞開,靜候觀者徜徉其中。
本詩集由【聯合報文學大獎得主】詩人陳育虹翻譯,採中英對照。
//
但這就是海
依然背對著我
千變萬化的形貌一律面朝他方
而誰又能解讀
萬籟中這一聲響
你聽
★重磅推薦
吳敏嘉(譯者、臺灣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吳懷晨(詩人、臺北藝術大學文學所教授)
徐堰鈴(資深劇場導演、演員,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技副教授)
楊小濱(詩人、中研院研究員)
廖咸浩(詩人,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文系特聘教授)
__文壇、學界重量級推薦
★國際媒體推薦
一個革新者,生態詩人,她的構思活潑,帶著感官經驗。這些似乎矛盾的內容,創造出獨特的迴響與迫切感,昇華了詩本身……《無名人》是某種小說詩,它甚且抗拒以傳統方式說故事。──《衛報》費歐娜・桑普生
這是一首海的無名抒情詩。它帶著《俄瑞斯忒亞》與《斐洛克特底》兩部古希臘劇的暗流,徹底重新解讀、敘述了《奧德賽》……《無名人》對「甚麼是凡夫」有所省思;它打破了時空,感傷、聳人且氣勢磅礡。――羅珊娜・華倫,詩人
悸動人心……《無名人》如神話而寫實,既古典又現代……歐思華正處於她創作的高峰。――《觀察報》凱特・柯樂薇
這是一篇為水而寫,為語文的流動,也為人與故事的間隙而寫的詩……讀《無名人》的感受在事後仍縈繞心中。――《財經時報》瑪麗亞・柯若芙
出人意表的文字如湧,讓人驚異……這是音節與意象的快旋舞,技巧完美無缺。《無名人》是歐思華在形式上最自由的作品,一些零星低語集聚,是為尋覓一新耳目的創意。――《週日時報》傑瑞米・諾爾・陶德
作者簡介:
愛莉絲‧歐思華 Alice Oswald
愛莉絲‧歐思華著有八本詩集,包括《紀念碑》及《沉沉醒來》。她是2016年科斯塔詩獎及格瑞芬詩獎得主*,並得過愛瑞克・葛雷格里獎、藝術基金會詩獎、前行獎、泰德・休斯獎及英國最具權威的【艾略特詩獎】。目前與家人寓居英國布里斯托。
* 科斯塔圖書獎(Costa Book Awards)是英國最重要的文學獎之一,頒有最佳長篇小說、詩歌、兒童文學、傳記及新人獎等五項大獎。格瑞芬詩獎(Griffin Poetry Prize)則為加拿大極具盛名的詩歌獎。
譯者簡介:
陳育虹
著有詩集《霞光及其它》、《閃神》、《之間》、《魅》、《索隱》等八本;日記體散文《365度斜角》。作品已有日文,法文,荷文及瑞典文譯本出版。
譯有安‧達菲詩集《癡迷》、艾特伍詩選《吞火》、葛綠珂詩集《野鳶尾》、紀伯特詩集《烈火》、安‧卡森詩集《淺談》等。
2017年獲【聯合報文學大獎】。2022年獲【梁實秋翻譯大師獎優選】。2022年獲【瑞典蟬獎Cikada Prize】。
章節試閱
啟航特洛伊之前,阿加梅儂僱了一名詩人監視他的妻子,沒料到另一個男人用一艘船把那詩人送到一座岩石島,再誘拐了那人妻。阿加梅儂十年後返鄉,一進家門就命喪黃泉。
同一時間奧德修斯也啟航,被風吹離航道,又多漂泊了十年才返抵家門。和阿加梅儂不同的是,他的妻子,忠貞地,等著他。
這首詩就游移在這些故事的灰色地帶。詩的聲調被風吹散被水漬損,彷彿有個人剛要開口吟唱《奧德賽》,卻被一艘船帶去岩石島,再無法探知詩的結局。
●
啟航特洛伊之前,阿加梅儂當場交代
一名詩人監守他的妻子
但既然命運之神要那妻子出軌
埃吉斯特斯就將那詩人載到一座荒島,拋下
像一頓美食給鳥兒加餐,如此他的戀人
便滿心歡喜順勢進了他屋裡……
《奧德賽》3 267
●
那曾經四海雲遊的男人心如驚鳥
眼如飛翅隨處著陸想著
但願我是在那邊或在那邊他的意念
瞬間
像光束通過電纜
閃過整片水域和陸地短短不到
一分鐘後降落地平線
有人用望遠鏡就能看到他的思維具體而微
漂浮海面困惑著然後呢
●
這些故事迅如火炬
四處煽動
甚至在這兒在這水質過分清澈
沉溺其中便能感受水色流動
像冷感的數學次方難道你甚至
在這兒也沒聽到這些故事嗎那女人
如何在銀器閃閃浴池深深的屋裡
開始做夢她開始醒來
她的心在衣衫裡翻攪感覺受傷
像是一隻手正在捏擠它
●
她說我的朋友啊有人正在監視我們
你贏不了的你沒法輕易獲得我
像輕易跨過一個淺灘但命運
那意志的摧毀者那偉大的女神
偽裝出微微顫抖的聲音帶著笑
披上她情夫的白浴袍說
最最親密的人啊那盯梢的已經被我解決了
已經被我丟棄到一座小島那小小一角
隆起的石肩凸出海面
他乾得像菸灰缸在那兒踱步
虛構幾首拼湊不齊的關於我們的詩
而海鴉無精打采來回走動乜眼瞄他
誰管他咕噥些甚麼呢
他和我們隔著漲滿的水
水是盲目的某種藍色盲眼
它是活的是死的水幾乎不理會我們
看看這四周陰影深處水波蕩漾
這麼說吧我不以為一個人
溺死或從這無垠的馬賽克再浮起來
我不以為他能
聽到我們
啟航特洛伊之前,阿加梅儂僱了一名詩人監視他的妻子,沒料到另一個男人用一艘船把那詩人送到一座岩石島,再誘拐了那人妻。阿加梅儂十年後返鄉,一進家門就命喪黃泉。
同一時間奧德修斯也啟航,被風吹離航道,又多漂泊了十年才返抵家門。和阿加梅儂不同的是,他的妻子,忠貞地,等著他。
這首詩就游移在這些故事的灰色地帶。詩的聲調被風吹散被水漬損,彷彿有個人剛要開口吟唱《奧德賽》,卻被一艘船帶去岩石島,再無法探知詩的結局。
●
啟航特洛伊之前,阿加梅儂當場交代
一名詩人監守他的妻子
但既然命運之神要那妻子出軌
埃吉斯特斯...
作者序
【譯序.節錄】詩的深海 ◎陳育虹
[…]2018年歐思華與英國前輩畫家威廉.提利爾(William Tillyer)攜手創作詩畫集,在畫家八十歲畫展時出版。那些詩作之後經歐思華重編、增補、修改,在2019年結集,成為她第八本,也是最神祕的一本詩集,《無名人》。這是繼《紀念碑》之後,歐思華再次以荷馬史詩為靈感完成的長詩集。
如果說《紀念碑》是一座陣亡將士紀念碑,見證《伊里亞德》戰爭的血腥,將烽火的烙印留在大地;《無名人》描寫的則是《奧德賽》英雄渡海返鄉的遭遇:一些流動的,斷續的,未成形的,痕跡無處可尋的故事。詩人像是藉著海洋訴說「空無」,世間一切勢必被遺忘、湮滅的命運。
詩集名「Nobody」一字的希臘文Outis有幾種解釋:「無人」(沒有人),「無名小卒」或「無形體的匿名者」。這書名當然讓人聯想到狄金遜名句:「我是無名小卒/你是誰?」但它其實源自《奧德賽》中一段插曲:特洛伊戰爭結束,奧德修斯在回航綺色佳途中,與屬下在塞弗洛斯島被獨眼巨怪拘禁山洞。獨眼巨怪命令奧德修斯報上姓名,奧德修斯答:「我是Nobody」。在屬下陸續遭巨怪吞食後,奧德修斯設計以木樁刺瞎了巨怪。巨怪的慘叫引來同夥關切,卻因他一再大喊「沒有人在洞裡,沒有人刺瞎了我」而紛紛離去,奧德修斯與手下便順利脫逃。
「Nobody」這一簡單卻多義的字,也暗示了《無名人》這本詩集的撲朔迷離。長詩採多角敘事。敘事者包括返抵家門即遭妻刺殺的邁錫尼國王阿加梅儂;為丈夫殺女以祭海神而懷恨,之後移情別戀的王后克呂泰涅斯特拉;與王后相戀並密謀弒君,以報殺父之仇再奪回王位的國王堂兄埃吉斯特斯;以及受國王之託監視王后,卻被放逐荒島的宮廷詩人。除此,許多希臘神話人物也如幽靈飄忽出入,比如:海神之子普洛特斯、日神海利歐斯、命運女神、奧菲斯、赫密士、殉情投海變成翠鳥的阿賽歐妮、愛上奧德修斯的海精靈卡莉普綬、想插翅飛離小島而墜海的伊卡洛斯等。敘述的語氣隨敘事者的身分而變化,起伏跌宕如多聲部複調。長詩開篇這樣寫:
……這首詩就游移在這些故事的灰色地帶。
詩的聲調被風吹散被水漬損,彷彿有個人
剛要開口吟唱《奧德賽》,卻被一艘船
帶去岩石島……
詩人描寫阿加梅儂在浴池遇刺:
命運之神割斷了他的咽喉
他就像水滴晃悠在這
潮汐
填滿的
蝕洞
在垂死掙扎中,阿加梅儂仍覺自己「並非無名小卒也許值得/比我命定的輝煌稍微光彩些的境遇……」。
詩裡形容那孤島上的宮廷詩人「乾得像菸灰缸在那兒踱步/虛構幾首拼湊不齊的關於我們的詩」。而對翅膀已經融化,往海裡快速墜落的伊卡洛斯,歐思華寫:
他的暈眩感攀升攀升
將他專注而疑惑的目光
直直帶到視野最高處他忽然就看清
他的命運已昭然揭示他撲動雙臂
驚飛
幾乎樂於就此放棄
他開始
墜落
就這樣,歐思華以不聚焦的半透明筆法,帶領二十一世紀的讀者進入史詩虛實難辨的氛圍;而詩集裡那些全然空白,或只有一行文字的書頁,更開啟了我們詩的想像……
一切是如何開始的呢海的起點無止無盡
●
《紐約客》評論《無名人》,說歐思華戲劇化的語言彷彿Mercury(海神,或水銀)滑溜、多變,是大膽的實驗,像一首前衛音樂,催眠著讀者在似懂非懂中接受它,其中的距離感時時考驗讀者的「迷航忍受力」。
距離感,前衛,大膽的實驗。這些評論,我想,歐思華應該會欣然接受。她曾說多數人以為詩是為了撫慰人心,但對她,詩是偉大的攪亂者:「詩的本質是激進的,它質疑思維的既有秩序……可以在思想的根源起作用。」
2019年在「牛津詩歌教授」任上第一場演講,詩人的主題是「The Art of Erosion」,剝蝕的藝術。她說詩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增建法(添加),一種是剝蝕法(削減)。她的詩試圖呈現大自然與時間的力量,其中的無常與殘缺,一種「剝蝕」的過程:剝蝕,是時間的印記,時間的藝術。
《無名人》似乎也透露出詩人無以名之的生存,或創作,的焦慮:《奧德賽》寫荒島上的英雄因自稱「無人」而得救;《無名人》裡荒島上的詩人一再狂喊「有人在嗎?有人在嗎?」卻無人回應。──回應他的,是潮浪,是烈日,是風;無人拯救他於孤獨與消失。在詩集前後,歐思華多次提到「流動」兩字:Fluid,Liquid。詩是流動的,她說。是否這部詩集,一如書封最底處那一行小字「一首海的讚美詩」所示,最終是為了讚美海,海的特質,及它所象徵的一切:神祕,不確定,流動……遺忘?
綜觀歐思華的創作,她不寫「非個人經歷」或「主題公園式」的詩。她筆下的大自然如夢似幻,卻來自清醒的現實觀察;重新詮釋的古典故事,則充滿了人道思索與無分別的不忍之心。另一特點是:她極重視詩的口述傳統,認為詩除了文字,也是聲音的雕塑。她強調朗誦之重要,以為朗讀的當下性與文字的流傳性,應該並存;因為讀詩的語調、聲音變化,會帶給詩不同的生命力。「詩是一種古老的記憶系統,需要被大聲聽到,或至少用讀樂譜的方式去讀,以激發想像的,有別於理性的,對詩的了解。」她說……
但這就是海
依然背對著我
千變萬化的形貌一律朝向他方
而誰又能解讀
萬籟中這一聲響
你聽
【譯序.節錄】詩的深海 ◎陳育虹
[…]2018年歐思華與英國前輩畫家威廉.提利爾(William Tillyer)攜手創作詩畫集,在畫家八十歲畫展時出版。那些詩作之後經歐思華重編、增補、修改,在2019年結集,成為她第八本,也是最神祕的一本詩集,《無名人》。這是繼《紀念碑》之後,歐思華再次以荷馬史詩為靈感完成的長詩集。
如果說《紀念碑》是一座陣亡將士紀念碑,見證《伊里亞德》戰爭的血腥,將烽火的烙印留在大地;《無名人》描寫的則是《奧德賽》英雄渡海返鄉的遭遇:一些流動的,斷續的,未成形的,痕跡無處可尋的故事。詩人像是藉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