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首獎★★★
◆SDGs悅讀行動-好書系列◆
◎生命教育最佳選書◎
這是一本值得深思的繪本。
這是一本文圖都能引起共鳴的繪本。
這是一本有著溫柔文字和優雅色調的繪本。
這是一本讀完需要一點點時間發酵及反思的繪本。
這是一本適合自己讀、和親友分享、和孩子共讀……適合所有的人讀的繪本。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的生命之歌
這是一本關於北非白犀牛──蘇丹的繪本。
作者戴芸在書中以多於一般繪本的文字敘寫蘇丹的一生。
一開始的小犀牛連名字也沒有,後來他有了名字,還有了名牌。
一開始的小犀牛有著媽媽的陪伴與教導,後來陪伴在蘇丹身邊的是「人」。
一開始的小犀牛還沒長出犀角,後來的蘇丹也沒有了犀角。
……
書中的文字沒有浮誇的煽動力,卻令讀過的人皆為之感動。
繪者從書腰開始就以不一樣的畫面來「說」蘇丹的一生。
此外,繪者更在書中用三者不同的色調來表現蘇丹的一生跨越了三個地域:蘇丹(童年)、捷克(青壯年)、肯亞(老年)。
書中的畫面沒有駭人的血腥或濃烈的色彩,卻令看過的人皆為之觸動。
作者和繪者的文圖交織,創作出屬於地球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的一生。
這個故事敘說了一個物種滅絕的事實,但我們希望讀過這個故事的每個人都記得蘇丹的名字,記得「人」在蘇丹的一生中所扮演的「善」與「惡」。人類的進化、科技的進步……這些都賦予人類越來越多的力量,但我們並沒有權利去奪走任何物種的一切。
在《蜘蛛人》的電影中,班叔死前對著「初代蜘蛛人」說過的那句:「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當人類擁有更多能力的時候,不代表我們有權利奪走任何物種的生命和存在,而是更應該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正如本書的文字作者戴芸所寫:「蘇丹已逝,但是地球上仍有萬千物種,生生不息。一個故事種一顆種子。等到種子成蔭那一天,願地球上每一個生命的標誌都能夠與它所代表的生命同在。」願我們能和這萬千物種共享地球上所有的美好。
✽這本書的書腰有特殊的設計,讀者可以注意看看喔!
年輕和年老的蘇丹分別出現在封面和書腰上,封面上蘇丹的犀角完整,書腰上的犀角截斷了,背景分別在捷克和非洲,一邊是白天,一邊是夜晚,天空的白點既是雪花,也代表星星。
作者簡介:
文/戴芸
兒童繪本作者,生於浙江,長於南京,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畢業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代表作品包括《蘇丹的犀角》、《北極熊搬家》、《溜達雞》、《梧桐》、《臭襪子不見了》、《一到冬天就下雪》等。作品曾獲信誼圖畫書獎──文字組佳作獎,2018國家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小金獅杯──原創圖畫書年度排行榜Top 5,《父母必讀》&紅泥巴2019年優秀圖畫書排行榜──Top 3和Top 6,2019年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2019年第七屆中國童書榜──最佳童書,第十五屆國家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以及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等。作品曾被輸出到英國、法國、日本等多國。即將出版的作品有《你看見喜鵲了嗎?》(清明上河圖)。
圖/李星明
插畫師,繪本創作者。1993年出生於廣東,201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本創作工作室。曾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現居北京。繪本代表作有《水獺先生的新鄰居》、《蘇丹的犀角》(戴芸/文)《水獺先生的婚禮》、《消滅病毒重案組》等。其中《水獺先生的新鄰居》曾獲中央美術學院畢業設計一等獎和“天鶴獎”國際創新設計大賽金獎等,《蘇丹的犀角》獲得第七屆豐子愷圖畫書獎首獎,《水獺先生的婚禮》入選《父母必讀》&紅泥巴2021年優秀圖畫書排行榜──Top 10。作品曾被輸出到英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多國。即將出版的作品有《我要自己來》嬰幼自主感繪本系列和《小石匠》(暫定名)。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家攜手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山夢嫻(臺北市珍古德實驗教育機構顧問)
江珮瑾(孩好書屋店主)
宋珮(圖像藝術研究者)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柯倩華(童書評論家)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兒童節目主持人)
推薦資訊
「童書編輯Ursula Nordstrom曾說:「圖畫的意象不僅要和文字聯繫在一起,還要和故事的本質聯繫在一起。」《蘇丹的犀角》裡的圖畫不僅伴隨著文字的感性筆調,帶領讀者走進蘇丹的生活,陪伴牠度過一生,更透過一組組互相呼應的畫面,讓讀者由蘇丹的角度,反思人類在動物身上、在大自然之間的作為,以及應該扮演的角色。」──宋珮(圖像藝術研究者)
「故事的走文,在虛構與紀實間,將生命的經歷,歲月的流轉,環境與季節的變遷轉換,有節奏地娓娓道出,不失真,亦有情。全書以文帶圖,以圖應文,有默契地共舞著!
就繪圖表現,如何將肢體語言相對較不豐富的犀牛,其年歲與情緒變化生動顯出?而對空間與時間的線性發展,又應採何種方式來交叉呼應?無論拿捏與選擇皆是挑戰。然而繪者透過運鏡手法與色彩巧思,把這些問題迎刃解了。」──葉青華(豐子愷兒童圖書獎評審評語)
「故事文字沒有高分貝的控訴,也沒有沉痛和悲情,而是揣摩著犀牛的情緒與情感靜靜緩緩地說,讓讀者有機會貼近一個生命的心去感受其中的滋味,故事也收得極有餘韻,已成事實的雖無法扭轉,仍可盼望未來朝更溫柔、共榮的方向展開。」──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全書以犀牛角的價值與意義貫穿。作者以北非白犀牛蘇丹的角度描寫犀牛角賦予他的生存力量、成長驕傲和身分認定。然而這自然造物的美好禮物,因為人類的貪婪與殘酷使蘇丹成為獵殺的目標,甚至滅絕。」──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這本書宛如一部微電影,將最後一隻北非白犀牛傳奇的一生,描繪得精采,動人又充滿藝術性,令人掩卷長嘆,不勝唏噓。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兒童節目主持人)
名人推薦:★專家攜手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山夢嫻(臺北市珍古德實驗教育機構顧問)
江珮瑾(孩好書屋店主)
宋珮(圖像藝術研究者)
林大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柯倩華(童書評論家)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劉清彥(童書作家與兒童節目主持人)
推薦資訊
「童書編輯Ursula Nordstrom曾說:「圖畫的意象不僅要和文字聯繫在一起,還要和故事的本質聯繫在一起。」《蘇丹的犀角》裡的圖畫不僅伴隨著文字的感性筆調,帶領讀者走進蘇丹的生活,陪伴牠度...
推薦序
豐子愷兒童圖書獎-評審評語
葉青華(閱讀推廣人)
這是一個關於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名叫「蘇丹」的生命故事。2016年,作者與繪者應出版社之邀至非洲肯亞Ol Pejeta自然保護區,探望當時已年邁的「蘇丹」,欲以其故事,帶出對「北非白犀牛」物種消逝與滅絕問題的關注。或許因親見過蘇丹,對這真實的殘酷悲歌,兩位創作者不忍直視,而選擇以抒情的回眸,述說那40餘年的生命寂寞。
故事的走文,在虛構與紀實間,將生命的經歷,歲月的流轉,環境與季節的變遷轉換,有節奏地娓娓道出,不失真,亦有情。全書以文帶圖,以圖應文,有默契地共舞著!
就繪圖表現,如何將肢體語言相對較不豐富的犀牛,其年歲與情緒變化生動顯出?而對空間與時間的線性發展,又應採何種方式來交叉呼應?無論拿捏與選擇皆是挑戰。然而繪者透過運鏡手法與色彩巧思,把這些問題迎刃解了!
首先以拉開封面書腰的設計,將蘇丹衰老落寞的模樣,切換成仰頭遙想的神情,一個二維畫面的轉換,即讓黯淡的眼神,瞬間回光。而眼神的表現,也成了詮釋蘇丹歲月與情緒變化的重點所在。續翻內頁,則以一幕幕紅綠橘褐、黃藍灰黑的對比手法,呈現出豔陽烈日下,隱藏殺機的情境張力;冰天雪地裡,寂寥卻又深具暖意的領受反差。暖色系與冷色調的交叉運用,仰、俯、遠、近的多元視角,既豐富了視覺,也豐厚了內涵。
近尾聲時,以青草喚醒重返非洲的蘇丹,對原生環境視覺、嗅覺與味覺的記憶;藉覆於水澤綠地的淡綠身影,讓躺臥草地、安歇水邊、翱翔天際的萬物生靈,不再驚慌匱乏……以相寓意的細膩表述,帶出重返後的生命轉折。
最後,畫面落在蘇丹雲淡風輕地漫步於夕陽下的身影,彷彿縮時攝影般的將少年到老年,從原鄉到他鄉的生命飄移,拉回到那沒有戕害殺戮的兒時記憶與夢境……悲而不淒的結尾,將這「非物競天擇;而因人為貪婪」所引發的生命與生態議題,溫柔卻深刻的留予讀者沉澱……深思……
*本文取自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官方網站
《蘇丹的犀角》導讀
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常務理事)
這本優美,令人動容的作品透過實際的田野調查和詩意的擬人化筆法,呈現世界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的生命故事。喚起了讀者的生態保育意識,並激起同理心,學習尊重與珍惜自然界的不同物種。
全書以犀牛角的價值與意義貫穿。作者以北非白犀牛蘇丹的角度描寫犀牛角賦予他的生存力量、成長驕傲和身分認定。然而這自然造物的美好禮物,因為人類的貪婪與殘酷使蘇丹成為獵殺的目標,甚至滅絕。諷刺的是,另一群試圖阻止稀有生物絕種的人類,卻因為保護的理由,硬是將代表蘇丹身分的角鋸斷。面對前者或後者,蘇丹都沒有任何選擇的自由,只能任人宰割或擺布,如此令人震撼的事實,喚起讀者對於人道精神的審視。思考人類有無權利剝奪或決定其他生物的生命?自然野生的自由與人工圈養的限制到底哪樣適合蘇丹?
《蘇丹的犀角》風格典雅、設計精巧,從書腰處蘇丹外型的轉換就開始講故事。隨著蘇丹的經歷和生命的消長,背景從橙紅色轉為灰藍、黃綠,營造出戲劇性的氛圍,故事最後以粉色烘托蘇丹臨終前的夢想,化解了死亡造成的絕望,以富希望的結局再次溫柔的提醒讀者正視生態的保育和人道的精神。
豐子愷兒童圖書獎-評審評語
葉青華(閱讀推廣人)
這是一個關於世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非白犀牛,名叫「蘇丹」的生命故事。2016年,作者與繪者應出版社之邀至非洲肯亞Ol Pejeta自然保護區,探望當時已年邁的「蘇丹」,欲以其故事,帶出對「北非白犀牛」物種消逝與滅絕問題的關注。或許因親見過蘇丹,對這真實的殘酷悲歌,兩位創作者不忍直視,而選擇以抒情的回眸,述說那40餘年的生命寂寞。
故事的走文,在虛構與紀實間,將生命的經歷,歲月的流轉,環境與季節的變遷轉換,有節奏地娓娓道出,不失真,亦有情。全書以文帶圖,以圖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