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堂堂溪水出前村
將生命歷程比喻為一條從高山之處奔流而下的溪水,流到山腳到了平緩的大地,那溪水的奔騰變成壯闊、平穩與安靜的河道,緩緩地流向大海;青蓉用了南宋楊萬里的這首詩為這本書的文首,我覺得再適切不過了!
我是青蓉的學生和好友,能意會她從青壯年到即將進入老年的這段過程,那最為真實的生命感受。正如她在〈教與學〉篇首上下半場的心情與感悟,上半場身為講台上教師的慷慨激昂與期待,到下半場的同理、順應牽引與智慧,就像那條溪河,在高山上涓滴形成,激越挑戰山峭落差,當穩定匯聚成為堂堂之河,已抵平原自然之處,撫慰人心、滋養眾多,自是這個階段最讓人安心與歡喜之境,而我有幸其中,也沾得恩惠,無限感恩!
這本書的內容雖說不是學術性文章,但成人教育者的教學自省,對成人教育核心脈絡梳理與對應時代處境與變遷的自陳躍然其中,讀起來深有觸動,相較於學術文章,不僅更加真誠,也深具滋味。〈教與學〉篇章從成人教育中「成人」的定義開始,擺脫學術陳述,直指「人性化發展」作為成人意涵的重要性,「成為完整的人」為成人教育的目標,將成人教育者的信念敘明得非常清楚。
作為成人教育者,要將學生帶到那裡去?帶著信念和學生一起航向彼岸,自身必須先成為信念者,無此信念,教與學者都將淪陷於價值觀與趨勢快速遞變的社會之流中失去方向。「成為完整的人」作為核心目標,在我過去向青蓉學習的印象中,隱藏在諸多課程教學設計裡,例如:對我極具啟發的教學哲學與教學系統建立,釐清自身的教學信念、目標、策略與方法,藉由課堂實作練習,有了自我澄清的機會,幫助當時在大學任教的我,更認識自己以及作為教師的信念,先在教「人」這件事上有所確認,並能清楚了解與同理學生的處境,在教學目標下發展適合的教學設計。從那以後,我的師生關係親和很多,對教學亦更具信心!
除了成人教學者自身的信念與實踐之外,世界的開展也是重要的領略,〈悅讀〉此一篇章源自青蓉認為經典之作的書籍,她一一為這些書籍寫上介紹文。曾經在青蓉的課堂上結起因緣的幾本書,也收錄在篇章中。很喜歡帕默(Palmer)教授寫的《教學的勇氣》這本書,青蓉引書中「好的教師會將自我、授課內容和學生織入生命的經緯當中,並引導學生如何在自己的世界也編織這樣的網」作為說明,教師自我認同與人格統整,能自我認識,對自我的能與不能有透徹的了解,才有機會在學習者面前坦然以對,教學者的信心與權威便建立在此,此權威是教與學相互間的喚醒及共振。這本書對我鼓勵甚大,也常以此書分享給同行,作為具機緣者的相互連結。還有一本書是《面臨十字路口的成人教育—學尋出路》,作者很有脈絡,且簡潔的鋪陳成人教育發展流派與趨勢,讓初入成人教育領域的我,對領域認識有了大體的輪廓,但更重要的是作者群也針貶當代成人教育發展,提出領域衝擊與反思。因為這本書的啟發,於我投入社區大學運動產生了很大的支撐力。第三本重要的書籍便是《受壓迫者教育學》,但說是一本書,不如說是透過這本書認識了弗雷勒(P. Freire)完整的教育哲學,啟發了我對人的教育與社會改革路線的認識。有心人也許透過這些書的介紹,也可尋得自身在成人教育路徑上的認識。
面向成人教學專業與自身,青蓉同時發展世界的涉入與對話。我和她的認識始於讀書會流行的1990年代,她初進高雄師大任教,對於讀書會的推動有很多想法與行動,那時的她精進、嚴謹和專注。社區大學運動啟動之後,我們有機緣成為同道,在不同的角度上參與推動社區大學,從創會到建置社區大學,青蓉的成人教育理念奠下社區大學建置的基礎,從無到有,一路發展到現在的規模。中期基於生命經驗的反思,釐清社會參與方式,青蓉選擇專注於教育以改變社會,正如她貼於研究室的座右銘:「教育不能改變政治,但可以改變從政的人」,以教育成人教育者為路徑,持續參與社會行動。
與其說青蓉以教育改變社會,倒不如說她以身為成人教育者的角色,參與「人」的世界,藉之發展對人類生命與生活的關照、反思與實證,這其中有著她自己的修練,但更多的是在這樣的修練過程中牽引出的漣漪與機緣與創造,正影響著更多的人。「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正是這樣的作用,引領著時代!
再過幾個月,青蓉即將卸下教職,進入人生黃金階段,「堂堂溪水出前村」作為此刻的寫照,隱含著為已完成的經驗進行整理、為現在定錨,為未來舒展。其中不僅是自身的梳理,也意涵與眾好友、學生共振,因這川溪水的滋養,交織為美好的生命田園與風景!
高雄市第一社區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