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弘揚長白山文化 打響吉林特色地域文化品牌
主編寄語
第一章.文化發展概述
014 歲月留痕話滄桑
022 群眾文化譜新篇
034 藝苑花開春滿園
038 丹心永鑄七彩虹
第二章.文化事件
042 引得名優到洮南
043 勝利報社遷移至洮南
044 讓農民文化翻身的冬學
045 洮安無線廣播電台落地
046 確立洮南市廣播電台、電視台呼號
048 全省首映《少林寺》
049 《沉默的榮譽》在洮南拍攝並在央視播放
050 洮南「草原之夏」系列活動連續開展二十八年
053 大型紀實性文學《話說洮南》
055 辣椒產業文化的盛舉
057 舉辦洮南市首屆農民文化藝術節
060 杏花時節舉行新聞採訪活動
062 洮南市博物館陳列陶鑄手跡
第三章.文化名人
064 西部墾荒牛—著名劇作家張國慶
067 為警察作傳—影視劇作家馬青山
070 古城小小說創作的領頭雁—劉萬平
072 警營小說家—李曉平
076 筆耕不輟 揮灑美文—洮南市作家協會主席賈東昇
078 妙筆華章情誼濃—洮南市文聯主席、報告文學作家王貴春
081 文官生涯 雲水襟懷—詩文作家劉煥成
084 夫妻從藝育桃李 精彩人生寫傳奇—二人轉表演藝術家高茹
088 青紗帳裡走出的明星—二人轉表演藝術家韓子平
090 觀眾稱道的「小韓子平」—二人轉表演藝術家徐振武
093 給老百姓帶來無限快樂的戲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張家勳
096 國家一級評劇演員孫淑琴
099 二度創作入妙奇—吉林省二人轉表演四大丑角之一毛樹森
101 戲劇文學闖天下—國家二級編劇于成和
104 「愛眾兼懷愛國心」—將忠骨埋在洮南的作曲家凌霞
107 古城走出的詞作家—知名音樂人魏玉武(寶玉)
112 妙笛神韻飄長空—國家一級長笛演奏員朱文瀛
114 留得清風滿乾坤—書法家張金隆
117 德藝雙馨福壽長—洮南市文聯藝術顧問劉繼先
120 玉汝於成翰墨香—洮南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康玉剛
123 熔古鑄今創新意 筆墨當隨時代風—洮南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劉璟紅
125 最憶故鄉行—中國優秀青年畫家梁長林
129 妙手丹青繪人生—中國著名書畫家陳開民
132 水墨丹青話伊凡—著名畫家姚伊凡
136 藝術點亮人生—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國畫系副教授繆肖俊
139 丹青繪雅趣 翰墨寫人生—洮南籍廣西北部灣書畫院院士李曉春
142 丹青不知老 品高畫境深—書畫家李光遠
146 用刻刀和畫筆譜寫傳奇—洮南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劉志深
149 書畫馨聲 源深至美—洮南市美術家協會、硬筆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劉忠孝
153 印海拓石者—洮南市書法家協會秘書長劉國安
155 寧靜的視界—洮南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中青年攝影家呂作成
158 吉林省攝影功臣趙志誠
161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國家一級攝影師邱會寧
164 軍徽下的新聞情—原中央電視台軍事部副主任、記者楊憲文
165 走出黑土地的電影人—集導與演於一身的李永田
第四章.文化景址
168 魚種場東崗遺址
169 狼牙壩遺址
170 哈森查干遺址
171 五家子東崗遺址
172 林兔場遺址
173 下三合堂遺址
174 河夾信子遺址
175 阿斯冷昭遺址
177 新德古戰場遺址
178 哈森查干西山遺址
179 洮南府城池
181 城四家子城址
182 天恩地局
185 德安禪寺
188 張善人橋碑
191 烈士陵園
192 西郊公園—休閒時光好去處
195 森林公園—難忘的風景
197 黑水西瓜園
200 風景秀麗的昂岱山
204 風景迷人的老道溝
206 創業湖
209 多彩的鬧牛山
212 洮兒河畔的明珠—四海明珠度假村
214 百萬畝山杏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山杏林基地
第五章.文化產品
220 《白城日報.洮南週刊》《瀚海風》
221 《洮南宣傳》
223 《府城文藝》
226 小說集—《萬平小小說》
228 散文集—《歲月流筆》
230 詩集—《夢裡飛歌》
233 報告文學集—《綠色的求索》
235 歌曲集—《綠野放歌》
237 蛋雕—蛋殼變成的藝術品
239 鋁箔書法藝術品
241 煙盒黏貼畫
244 手工縫繡畫
247 彰顯三維立體效果的手繡
249 彩繪葫蘆雕
252 夜光剪紙
第六章.文化風俗
256 節日影像
261 草原盛會—那達慕
264 扭秧歌
266 古城裡的少兒遊藝
269 流行的印記—洮南人的穿著
275 「民以食為天」—洮南人的飲食
281 餐桌上的特色
293 動人的故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