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世界洪流中的室町時代
自足利尊氏於一三三六年(建武三年)開室町幕府,至一五七三年(天正元年)織田信長將足利義昭驅逐,幕府宣告滅亡的這兩百三十七年之間,稱為「室町時代」。一般多半會將這個時代區分為自室町幕府成立到天皇家分成南.北朝對抗(一三九二年之前)的「南北朝時代」,以及應仁.文明之亂發生後幕府失去權力,全國持續戰亂(一四六七∼一五七三年)的「戰國時代」,不過,本書將包括室町幕府存在的南北朝時代及戰國時代都視為「室町時代」。
那麼,各位在聽到「室町時代」時所想像的是什麼呢?或許沒辦法立刻回答吧!室町時代的歷史在日本國民義務教育中也學過,足利義滿、足利義政這幾個名字大家應該都有印象,但與戰國時代相較,在大河劇或其他媒體上較少被提及,知名度似乎略遜一籌。
在背景上,室町時代有種「人際關係與勢力分布等一言難盡」的狀況。尊氏建立室町幕府的時期,正是稱為南北朝的時代。一三九二年(明德三年),足利義滿一度統一了南北朝,之後卻無法壓制包括守護大名等各方勢力,最終爆發出種種內鬥,像是應仁.文明之亂,以及由管領細川政元之手廢立將軍的明應政變等。
另一項特色則是京都的政變與地方有著密切相關性。從關東開始,延伸到各地,引發同時多起包括幕府對守護、守護對國人等等架構下的各種內鬥與戰爭,且各自都有深入的連動關係。
此外,像是「鐮倉府」這類地方政權,或是一揆等對抗幕府的地方勢力出現,不但顯示各地的發展,這一點也助長了情勢的複雜程度。平民百姓自行聯合成立的「惣村」,以及工商界打造的同業組織「座」,這些都讓自主、自立的風潮愈來愈強。
另一方面,當時日本社會對世界開放也是時代的特徵。透過日明貿易、日朝貿易、南蠻貿易,進行活絡的國際交流。要了解室町時代,就必須依循當時的國際情勢,探討「世界洪流中的室町時代」。
在歐洲,這個時期英國與法國之間開啟了百年戰爭,黑死病大流行,種種事態都讓社會陷入不安。神聖羅馬帝國內部諸侯鬥爭,伊比利半島上則進行著由天主教徒向伊斯蘭勢力討回土地的「收復失地運動」。另一方面,過去握有絕對權力的羅馬教宗勢力逐漸衰弱,復興古典文明及找回人文精神的「文藝復興運動」也出現在這個時代。其後,教宗權勢不復以往,也連帶影響由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發起的「宗教改革」,致使基督宗教世界出現重大變化。
除了歐洲之外,這個時代也有許多帝國成立。一三○○年左右,鄂圖曼帝國(現今土耳其一帶)建立,打倒了原先統治從東歐到西亞地區的東羅馬帝國。在印度,以德里為根據地的五個王朝成立了德里蘇丹國,然而最終遭到成長為大帝國的蒙兀兒帝國所滅。
中國與朝鮮半島在室町時代初期也陷入戰亂,直到明國與朝鮮王國建立之後,與日本也有深入的互動。
到了室町時代的後半,一群天主教傳教士來到日本,其中以出身西班牙的方濟.沙勿略(Francisco Javier)為代表人物。他們來到日本的背景,就是以哥倫布、麥哲倫這些航行者聞名的「大航海時代」來臨。
隨著科技進步、對亞洲大陸的濃厚興趣,以及收復失土運動成功後天主教積極往海外傳教等,因著各式各樣的目的,葡萄牙與西班牙爭相派遣船隻出海。美洲大陸的阿茲特克帝國、印加帝國等,都遭到西班牙以侵略或虐殺的殘忍方式征服。一路南下的葡萄牙則在非洲大陸以黑奴貿易大大獲利。另一方面,日本透過傳教士獲得了以「鐵炮」(槍械)為代表的歐洲工具與知識,並納入一般社會。戰國大名之中也有人信奉天主教,成為「切支丹大名」。作戰時各陣營是否擁有鐵炮左右了勝敗,由此可知,接觸西方文化成了改變時代的契機。
總而言之,日本在室町時代迅速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交流。當時的權力人士無不積極與「世界」接軌,試圖順利度過這個動亂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