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有謂:「君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藝文」可以怡情、可以悅性、可以修道、也可以治學。因從小就興趣文物、文學,後來寫散文、寫詩詞,包括硏究著書立説,就常以文物為題材,也算是君子志道游藝,自得其樂。
雖然「詠物詩」比「詠情寫景詩」難寫難工,但興之所在,累計日久,發現在詠物詩作,也可以成篇輯集。這樣「專以詠物」的文學方式,是《臺灣詩薈》,甚至《大陸詩薈」所少見的。
本書以「古玉詠文史系列」為第一單元,蓋「玉為石之美者」,又「君子比德如玉」,愛玉是中華特殊文化,且源遠流長;從「古玉詠文史」,更可具體見證臺灣的史蹟源流。
「石雕詠文史系列」為第二單元,臺灣是「中華文化」與「南島語系文化圈」之首播站;石器古老,也是淵源久長,且與先民生活相關密切!
「陶瓷磚」是火土運用的工藝,也是中國China的象徵。臺灣在大陸文革之後,流入頗多古老陶瓷器,而受日本花磚影響,也存在不少花磚在民間建築、家具,值得關注。
語云:「佛要金裝 ,人要衣裝」,傳統男耕女織的分工,不論原住民與漢人,河洛與客家,都有特殊的服飾,在艷麗多采之外,文化意義深厚!
而「木工藝與竹籐工藝文文物」,是本書第五、六單元,先民的利用厚生,更展現了工藝之美。
至於「傳統印模版畫」,表現先民為了「民俗信仰、資訊傳播、喜慶年節」的雕版,是那麼細致而耐人尋味!
「金屬文物珠寶珍賞」,有傳統民間在金屬冶煉、捶揲、雕刻、模壓、灌鑄的工藝,而那是用詩歌寫來提供欣賞的。
「牙角骨貝甲羽工藝」,從文物可以看到先民善用動物牙角貝殻,製作令人驚喜的生活用品,而貝羽的晶瑩剔透,鮮艷亮麗,器物也是耐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