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9 項符合

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文明?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3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這本書雖然洋洋灑灑的寫了21章...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2/06/29
這本書雖然洋洋灑灑的寫了21章,但是很明確地按照起承轉合的流程分成3大部,最後再為這本書做一個結語。 我覺得這本書很厲害的地方,不只是用生動的言語,邀請讀者一起想像、探索的介紹全球各大洲、各文明的漁獵足跡與漁業故事,還按照年代,將各地區的漁業發展脈絡做很明確地歸納: 第...
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文明? 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文明?

作者:布萊恩.費根 / 譯者:黃楷君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3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文明?

人類首先成為漁夫,文明才會開始。

全球第一本涵蓋人類各文明的漁業全史!
台灣建立「海洋文明」的第一步。


沒有魚乾就沒有金字塔?中國人為何飼養鯉魚?紐芬蘭鱈魚漁場如何消亡?
兩百萬年來,討海捕魚壯大了人類、改寫了文明。
然而,以海為師、適應自然的智慧,竟讓人不自覺地掏空了海洋!

長期以來,捕魚與人類歷史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在人類開始耕作以前,採集、打獵與捕魚是人類從野外獲取食物的主要方法。但三者之中,只有捕魚在農業普及之後,仍然是人類重要的經濟活動,甚至商品化、產業化,歷經工業革命後,迅速成長為供應全球人口的國際產業。然而,我們長期以來關注農業對文明演進的影響,忽略漁業對人類的重要性其實不亞於農業,更是推動文明誕生、城市興起,以及現代世界的崛起的關鍵之力。

 古代人類之所以能在多種環境生存,貝類是最大功臣?
 最早前往美洲的人類,不是大型哺乳動物的獵人,而是漁民?
 魚才是蘇美及印加文明的經濟支柱?
 不只是中國人,羅馬人、夏威夷人都曾熱衷養魚?
 如果沒有洞里薩湖的水上人家及鯰魚,吳哥窟就建不成?
 是鹽漬魚與魚乾,讓人類足跡一路從地中海擴及波斯灣與印度洋?
 鱈魚產業在大西洋三角貿易中所累積的利潤,超過在美洲找到的所有黃金收益總和?

《漁的大歷史》作者布萊恩・費根是全球知名的考古學家,也是史前文化研究權威。藉由本書,他提醒我們,漁業作為人類至關重要的為生方式,長期以來被嚴重忽略,更缺乏全面的歷史研究。一萬五千年前,世界經歷全球暖化,海平面的上升促使食物豐足、樣貌多元的自然地景隨之出現,以捕魚為生的人口增長、展開定居生活,更與遠方社群建立長久的經濟與社會關係。但漁民向來生性隱密,很少在歷史紀錄上留下痕跡。他們對環境的知識與捕魚的技藝代代口傳,使用的漁具大多由易腐爛的材料製成,只留下魚骨、貝塚等遺存供考古學家深入研究。

然而,費根在本書指出,漁業是促成人類社會與文化複雜化的關鍵因素,賦予了民族、城市與國家繁榮發展、向外擴張的養分。從埃及的金字塔到柬埔寨的吳哥窟,人類歷史上的大型建設計畫都仰賴居住在城市邊緣、默默無名的漁民提供大量糧食給建設工人,才造就了文明的奇蹟。鯖魚製成的魚乾重量輕、便於攜帶,成為羅馬軍隊的理想糧食,而將魚血和魚腸泡在鹽水裡發酵製成的魚醬更是帝國經濟的重要貨品。此外,隨著不斷攀升的人口促使人對魚的需求高漲,水產養殖在西元前2500年首次出現於埃及與中國,以供應更多糧食,並且作為應對原有漁場遭過度捕撈的策略。

漁業不僅是人類適應自然的智慧的展現,更是人類與自然共生的結果。但在十九世紀過後,當工業革命帶動漁業科技的革新,人類面臨前所未有的海洋危機。各式各樣的漁具如海底拖網,雖然提升了捕魚的效率,卻破壞了海床。蒸汽引擎、柴油動力問世,雖讓漁民可以在遙遠的外海停留更久,卻使漁場資源迅速耗盡,導致漁場永久關閉。人類不能再假定海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日,氣候變遷的威脅壟罩漁場,人類不僅面臨在2050年需要餵養超過九十億人口的挑戰,也得思索在2014年,人類所消耗的魚肉中,養殖魚的數量首次超越野外的漁獲一事所標誌的意義。

《漁的大歷史》闡述了人類、海洋與海產漫長的互動歷史。費根從兩百萬年前,巧人徒手捉住第一隻鯰魚開始,以重大考古發現談論埃及、羅馬、中國、日本、地中海與波羅的海、中南半島、安地斯山脈、大洋洲等各個文明社會如何在不同的地理與氣候條件下,藉由掌握海洋與各種魚類的特性而生存下來。同時,他深入當代,完整爬梳冰島海域、北海、紐芬蘭島及新英格蘭漁場的興盛、危機與衰亡。藉由爬梳漁業的歷史與當代危機,費根揭示了另一種了解自身歷史的可能,而陸地與大海從不是兩個各自獨立的世界。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提供了我們豐沛的飲食資源,也豐富了我們的文化。台灣漁業實力雄厚,但從魚類的濫捕、海洋的污染,到遠洋漁業對外籍漁民的剝削,台灣人如何從靠海為生走向與海共生,仍需要我們持續探究。這本《漁的大歷史》所提供的文明視角將對我們有所啟發。

專文推薦
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推薦人
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
李毓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
邵廣昭|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
洪伯邑|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臧振華|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所長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各界讚譽
「這是一部極具啟發性、深刻的漁業與海洋搜食全球史。我們已經等待許久,就是在等待像布萊恩.費根這樣的考古學家來告訴我們:在人類的故事中,漁業和農業一樣重要。」──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反穀》作者

「布萊恩.費根引人入勝的論述揭示了魚類與貝類在人類文明崛起之時的關鍵作用。這是一項驚人的成就。」──威廉.馬夸特(William H. Marquardt),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漁的大歷史》是一本難能可貴又有趣的書,生動地展現了人類文明如何依賴海洋的豐饒……費根成功地為海洋愛好者提供了一本令人敬佩的入門書,也為歷史學家提供了工具。」──《經濟學人》(Economist)

「費根承認他並非高明的漁夫,但他是一流的考古學家,寫作了四十六本書……費根的著作提醒我們,有時候即便是最講究的考古研究也可能會錯過非常重要的東西。」──《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一本對於漁場獨一無二的全面調查。」──《自然史》期刊(Natural History)

「透過優雅的學術考察,《漁的大歷史》令人信服地呈現漁業何以在不同社會的發展上都不可或缺──這是一本對世界各地、橫跨千年的捕魚社會多層次且細微的探索。」──《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在文明發展過程中,漁業始終沒有像打獵和耕作那樣被賦予歷史地位……強烈推薦本書給那些對考古學、人類學、生態學及環境科學感興趣的讀者。」──《圖書館學刊》( Library Journal)

作者簡介:

布萊恩‧費根(Brian Fagan)

1936年生於英國。世界知名考古學作家,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人類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曾於1959至1965年於尚比亞的李文斯頓博物館(Livingstone Museum)擔任史前文化研究員,在此期間潛心投入田野調查,專注於非洲史的跨領域研究及遺址保存。1967年開始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直至2004年退休。現與妻女居於加州。

費根致力透過演講和寫作,向一般大眾推廣考古學知識,編有《牛津考古學指南》(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rchaeology),是進入考古學的最佳讀物。費根的著作等身,更有多部著作已在台灣出版,包含《聖嬰與文明興衰》、《法老王朝》、《古文明七十發明》等,其中《漫長的夏天》和《歷史上的大暖化》結合了考古學知識與費根對氣候變遷的關注,更是暢銷經典。

長期以來,費根探索氣候對於人類文明與歷史進程的影響,另著有《小冰河時代》(The Little Ice Age)、《星期五的魚》(Fish on Friday)、《長生不老的關鍵:人類與水的歷史》(Elixir: A History of Water and Humankind)等。此外,他從八歲開始練習駕船,至今已是專業好手,其著作《中南加州巡航指南》(Cruising Guide to Central and Southern California)自1979年出版以來不斷再版,是被廣泛參考的航海指南。

譯者簡介:

黃楷君

政大阿拉伯語文學系、廣播電視學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文字工作者、譯者、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譯有《手寫時代》、《穆罕默德:宣揚謙卑、寬容與和平的先知》、《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合譯)、《時光出土:考古學的故事》、《原始富足:布希曼族的生存之道,以及他們能教給我們什麼?》、《征服的時代:從亞歷山大到哈德良的希臘世界》等書,及合著《吹過島嶼的歌》。

章節試閱
引言:豐足的水域
多年前,我在中非一座擁有長達一千年歷史的農村找到一些魚骨時,我的同事把它們給丟了。「這些毫無用處,」他說,「我們沒辦法鑑定魚骨。」我當時正在協助他考古挖掘。身為菜鳥的我無力反駁。我肯定他當下就將那些魚骨碎片拋諸腦後,但他的話在近六十年後的今天,對我仍言猶在耳。我對古代捕魚歷史的興趣可以追溯到那場早已完工的考古發掘。
我自己在一九六〇年代初主導的非洲農村挖掘,沒有尋獲任何魚類的遺存。那些村莊的居民是種植穀類的農夫和飼養牛隻的牧人,另外也會狩獵和採集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只有一個挖掘地...
顯示全部內容
目錄
推薦序 依海為生/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推薦序 魚骨告訴我們的事/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作者序
作者附註

引言:豐足的水域
第一部、 伺機而動的漁民
第一章、 最早的漁夫
第二章、 尼安德塔人與現代智人的挑戰
第三章、 貝塚與食貝之人
第四章、 波羅的海與多瑙河的漁人
第五章、 日本繩紋漁人的移動
第六章、 前進美洲大陸的旅程
第七章、 鮭魚洄游與美洲西北海岸的民族
第八章、 楚馬仕人的天堂
第九章、 濕地上的卡盧薩人
第十章、 大洋洲的捕魚之道
第二部、 默默付出的漁民
第十一章...
顯示全部內容
圖書評論 -   評分:
 這本書雖然洋洋灑灑的寫了21章...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2/06/29
這本書雖然洋洋灑灑的寫了21章,但是很明確地按照起承轉合的流程分成3大部,最後再為這本書做一個結語。

我覺得這本書很厲害的地方,不只是用生動的言語,邀請讀者一起想像、探索的介紹全球各大洲、各文明的漁獵足跡與漁業故事,還按照年代,將各地區的漁業發展脈絡做很明確地歸納: 
第1部介紹史前漁獵時代的研究;第2部偏文明興起後漁業活動與養殖的興起;第3部屬於黑暗時代之後中世紀與近代隨著新發現、航海科技的發達與新的商業模式下,漁業的變遷,並帶出海洋資源其實逐漸的枯竭的現況。

結語即為海洋資源越來越少的現況,提出一些警訊與省思。

我也很喜歡各部的標題(不論是英文元標題還是中譯標題),闡明不同時代漁業活動與人類文化的關聯,也暗示著漁夫的社會地位與性質。

這本書我會建議與<馴化:改變世界的10個物種>一起探討(雖然中譯本評價不佳),因為這兩本書都是從長遠的人類歷史尺度探討我們既原始又習以為常的生存之道。

一本涉及人類向陸地索取資源、一本探討人類向海洋發展,我想能夠激發有興趣的讀者更多元的思考方向看待人類發展史。
 整合全球性的漁業資料,作者對於...
轉載自博客來  尚可  2022/04/28
整合全球性的漁業資料,作者對於地理位置描述
精確,用字遣詞略顯生硬,敘述方式直接,是本
研究工具書,適合能耐著性子的人就讀,書中圖像充分營造當時的環境。
 當紀錄片《海洋陰謀》(cons...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04/26
當紀錄片《海洋陰謀》(conspiracy)在網路上掀起廣泛討論的此時,很開心能看到《漁的大歷史》一書上市,用考古資料,帶我們用前所未有的角度看待漁業與人類社會之間的關係。或許在盡信紀錄片的所有資訊與畫面,做出任何決定之前,也可以讀讀這本書,用更加宏觀的視野,理解漁業。

可能是受限於作業地點(海上)或是漁獲的腥味,漁業社群總是遠離人們的關注;相較於其他產業/行業,漁業在台灣似乎較不受到關注,台灣明明四面環海,有著世界數一數二的船隊,人們吃魚,卻常常對其背後的生物生態或是產業生態一問三不知,著實令人可惜也感到難過。如果我們可以把對這塊的知識空白補起來,當政府制訂新的漁業相關政策或是環保團體出來號召相關行動時,我想公共討論的內容可以更加全面而不單一。

整本書讀完,其中最讓我驚奇的發現是,漁業的作業型態或是使用的工具,在歷史的發展上並沒有太大的改變,或許科技進步使得人們可以更容易事半功倍,但漁撈作業背後運作的原理其實還是一樣。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黃泉使者 7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11-05
$ 13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懂生,才懂死
作者:佩瑪.丘卓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6-07
$ 30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抄寫英語的奇蹟:1天10分鐘,英語和人生都起飛
作者:林熙 Brett Lindsay
出版社:如何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魔都精兵的奴隸 (首刷限定版) 16
作者:竹村洋平/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5
$ 16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滿洲鴉片小隊(06)網路限定版
作者:門馬司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4-11-20
$ 17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愛睡覺的小baby
作者:劉旭恭
出版社:水滴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1
$ 38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PAYBACK 改過遷善1+2特裝版
作者:fujoking
出版社:平心出版(欣燦連)
出版日期:2024-11-28
$ 118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