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絢麗豐富的質感和繽紛的色彩……機智又幽默的情節,訴說『聯結』與『家人』帶來的快樂。藍史密斯在關於追尋、相遇、歸屬的主題中悠游自得,是一部閃閃發光的作品。」——《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流動的情緒和變幻的色彩是本書亮點。彷彿管弦樂曲的音符在空中飛揚,優美流暢,活潑明亮,充滿生命力。」——《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將孩子的想像世界化為圖像,像是一場白日夢,也是一段情感豐沛的旅程。」——《號角雜誌》(The Horn Book)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 殷切的渴望—「歸屬感」(Sense of Belonging)
「歸屬感」是渴望被群體了解、尊重,彼此互相理解,建立具安全感的互信關係。欲獲得「歸屬感」需付出情感與時間,除真實表達自身想法與情緒外,還需懂得傾聽他人,給予真誠回饋。關注彼此的「同」而非「異」,進而「歸屬於」彼此。「歸屬感」對身心有極大影響,其重要性遠大於我們的想像,多項研究指出,擁有「歸屬感」能避免憂鬱與焦慮,進而延長壽命。倘若缺乏「歸屬感」,少了心靈支持,甚者可能被孤獨感所吞噬,無法維持日常生活。但是,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卻鮮少有機會學習關於「歸屬感」的課題。好在這個有點嚴肅的主題在《一個部落的孩子》中以輕鬆、溫暖、幽默的情節呈現,能在小讀者心中埋下一顆種子。故事中精靈般的主角,徜徉奇幻的自然景色中,展開追尋、相遇、歸屬的旅程;如詩的文字,溫柔訴說「耐心等待」的重要,提醒讀者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多方嘗試、多方探索。迷了夠多的路,便能找到回家的路。
❖ 歷經時間醞釀,走出蚌殼,化為獨一無二的珍珠
《一個部落的孩子》封面上,男孩穿著樹葉做成的衣服與小鞋子,趴在地上,面對面模仿著山羊。跟隨他的腳步,我們來到住滿山羊的高山,走進雪白極地擁抱企鵝;「噗通」潛入深海,被發光的水母包圍;接著被浮上海面的大鯨魚往上推!水柱將小男孩噴向天空,壞心渡鴉飛過啣起他,沒想到飛到一半,小男孩跌落巨石堆,一個重心不穩,又落入草叢間。一路上男孩模仿巨石的型態,跟隨大象踩著沉穩步伐,在喧鬧森林樂隊中和猩猩一起演奏。多變的自然中,他嘗試著融入不同群體,卻總是格格不入。最終,他脫下上衣,不再假裝是山羊、企鵝還是大象,不是水母也不是烏龜,而是做回真正的人類小男孩。他以最赤裸的樣貌,找到了人類部落,那裡有「一個部落的孩子」!
這是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男孩在追尋「歸屬感」的過程中可能為了融入他人,慌了手腳,遺忘最初的自己。然而,他不放棄希望,持續嘗試。歷經無數的相遇與時間的醞釀,一開始由砂礫層層包裹著的男孩,最終得以化為獨一無二的珍珠,走出蚌殼,尋得真正的歸屬,真正的「家」。
❖ 補述:對異材質拼貼的迷戀,來自古董商母親
藍史密斯曾提及自己作品的共通點是多元的「質地」(Texture):「結合不同材質,是創作新書時最令我興奮的事。我會用不同的顏料、墨水和材質做很多實驗,讓畫面看起來有趣。」這種對異材質拼貼的迷戀,是受母親所影響。「她是一個古董商,我從小就在擺滿洋娃娃和木偶的房子裡長大。他們身上的油漆剝落,臉部龜裂,坐在來自另一個時代的褪色家具上。」這些年代、材質各異的物件,被擺放在櫥櫃裡彼此對話,獨特的視覺印象,深植於藍史密斯的童年記憶中,也直接影響了他的創作方式。其作品除了放入剪報、不同材質的紙張和各式顏料外,有時甚至還會出現泥土或小石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