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這是我於2001年出版的一套叢書,中間還有多次印刷。近些年,我連續應邀給中國安徽人民出版社和江蘇人民出版社出了幾套思想家的傳記—《世界十大思想家》《千年十大思想家》《現代世界十大思想家》叢書,影響和銷路還很不錯。從影響上看,有的還榮獲了中國華東地區優秀圖書政治理論圖書一等獎,第五屆全國圖書“金鑰匙”獎二等獎。有的出版後,中國《北京晚報》、中國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還以“《世界十大思想家》風靡海內外為題”報導了它受社會歡迎的情況。就銷路看,有的出版後,臺灣買了它的版權。新疆人民出版社還以蒙古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文字出版。
為什麼一套思想家的叢書能一而再地多次再版呢?這可能因為我國人民認識到“一個民族要想站到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正如人類的創新巨匠愛因斯坦在總結自己作出重大科研成果時所講的,“創立一門理論,僅僅收集一下記錄在案的現象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深人事物本質的大膽的、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因此,“不應該僅僅滿足於研究那些從屬於事物現象的表面原因,相反,他應該進而採取推理的方法,探討事物的根本實質”。還說,“如果我們探討得愈是深入,我們的理論所包含的範圍愈是廣大”。我們之所以科技創新少、發展慢,與我們這個民族的思維特徵有關。
我們這個民族是很聰明的,但這種聰明和智慧主要表現在具有很強的感性直觀的能力上,表現在憑直覺正確地把握事物的能力上。之所以這樣,是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根源的。
第一,從中西文化奠基人不同的出身背景看他們怎樣造成了中西文化的根本不同。
西方文化奠基人與後續者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都有兩個異常明顯的特點:一是基本上都是貴族出身,可以無生計之憂而潛心於思辨的探究;除蘇格拉底外,他們都是大科學家,他們可以以學術為樂趣,以求真為旨歸,把人生的意義就歸結為求知,把求知當道路,把是否在知識的大海洋中為人類作出貢獻看作是人生的最大幸福。這實際上說明兩個問題:只有吃飽、穿暖了,才能討論玄而又玄的哲學。二是,古希臘哲學是在當時科學技術達到人類頂峰時產生的。他們不滿足於宗教神話,想探討天地萬物的根源。這說明西言哲學從一開始就是與科學融為一體的。
還有一個問題,古希臘實行奴隸制民主,特別是雅典政制時期,在奴隸主內部,可以有相當民主,尤其討論內容相當抽象的問題。
而我們再來看看中國文化奠基人的出身及其創立文化的背景。
我們中國的文化創始人為士人出身,家中鮮有恆產。孔子少賤,莊周家貧。他們生活在下層,看到的是人們勞苦一生,還是吃不飽穿不暖。所以,他們比一般人多學了一些東西,又不願受苦受難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脅,於是提出了“學而優則仕”。學好了,就去當官。實在當不了官,就做人家的幕僚、食客。這不僅可以溫飽,還可以光宗耀祖。這種傾向,在“廢拙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就達到了極致。而中國歷史上幾次有可能使我們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的機會又白白錯過了。
有人說我們不是出了屠呦呦嗎?有國人得了諾貝爾獎,這確是值得大家驕傲的事。但我們如果實求是地看,這畢竟是屬於實踐科學的發明,而且它是很長時間的艱苦努力的結果,與愛因斯坦所作的科學發現是不同的。
說我們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並不是說我們就沒有抽象思維能力強的人,如陳景潤等。還有很多到過西方學成歸來的人,他們不僅在西方學到了人家先進的科學技術,還學會了西方學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超的抽象思維方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認識到,歸根結底科學技術創新才是國家進步的根本。於是派出大量的學生出國學習。現在不少入學成歸國,他們不僅業務拔尖,而且抽象思維能力也特別強。這就為我國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市場經濟機制在中國歷史上未能形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根本沒有、也不可能向人們提出具有很高的、很複雜的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而西方有些國家之所以整個民族抽象思維能力都比較好,與他們在經濟領域早就有了比較發達的、幹變萬化的、需要通過非常複雜的思維才能把握其規律和趨勢的市場有關。
第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生產力發展水準比較低,對於包括主要肩負發展抽象思維能力的知識份子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來講,要解決的還是溫飽問題。亞里斯多德曾十分正確地指出過:“只有一切必須的東西都具備以後-人們才開始談哲學。”這也是中華民族哲學素養提高不快的原因。
當然,影響中國人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的方面還很多,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
努力提高國民的抽象思維能力,是提高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中國社會飛速發展的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一項基礎性工作。
思想家生活中那些最具魅力、最激動人心的事件,就是他們頭腦中湧現出來的、形形色色的,使你為之傾折的思想。除了科學探.素、新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及其在社會上產生影響的過程外,可以說,他們沒有別的傳記。思想家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是理論思維能力特別強的人。他們的傳記對提高讀者的理論興趣和抽象思維能力無疑是有助益的。何況傳記本身較之於專門的理論著作可讀性強,這對於不是專門從事理論工作或對理論接觸不多的人,尤其是如此。我們要盡可能地挖掘他們是如何發現這些思想的過程,這就可以使讀者比直接讀他的理論著作在理論思維訓練方面更能受到啟迪。
一個個劃時代的大思想家,就猶如立在人類歷史上的一盞盞航燈,是他們指明了人類歷史的航程。所以,他們公正地受到了人類永久的銘記。
大思想家,不管他本人意識到與否,他的思想成就都是前人思想成果的合理的繼承與發展,是根據他所處的時代的要求對當時現實所作的正確的概括與抽象。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本人都是時代的產兒,他們的思想成果都是他們所處時代的精神的精華。按順序系統地記錄人類思想的大聖們的思想傳記,就可以使我們懂得人類的思想認識是怎樣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發展到今天的。從而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在我們今天應該考慮什麼,走怎樣的歷史必由之路。
大思想家,都有自己的特有的思想體系。這個思想體系都是由前人所有的方法都不能完全解決當時所面臨的問題才產生出來的。它本身總是為適應需要提供了新的方法。儘管當時所解決的問題早已成為過去,這些方法也難免有其局限性,有的因新的、更有生命力的方法的出現也會被淘汰,但是新的方法並不是完全拋棄它們,而是以揚棄的形式把它們包含在自身中,就像高等數學並不排斥初等數學一樣。因此,讀思想家的傳記、掌握他們為人類社會前進提供的各種新的工具,對於我們也是一項意義極為重大的事情。
大思想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那些社會責任心很強的、極富進取精神和犧牲精神、道德品質高尚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熱愛人類,關心人類灼命運,希望人類能生活得更好。他們之中不少人既不追求功名,也不攫取權力,更不貪圖錢財,甚至連愛情都不能使他們受到無端的干擾。他們一輩子都在為人類的解放專心致志、孜孜不倦地研究學問。他們的一生,就是探索的一生、精神世界不斷發展的一生。我們讀他們的傳記,就會被他們氣吞山河的淩雲壯志、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和感人肺腑的高尚情操所感染,從而在怎樣做人方面得到有益的啟示。
大思想家,無一例外都是他那個時代最博學、最深刻、最優秀的人。他們的著作,是他們對人類思想成果和自己人生的總結,是歷史的積澱和時代的精華,是由閃光的思想和珠璣的詞句凝練成的世界文化的瑰寶。根據他們的著作和生平寫出的他們的學術傳記,更是他們一生的思想珍品的集萃。它能使你豐富感情,淨化靈魂,增加知識,深化思想。你可由它明確方向,增強信心,獲得力量,受到鼓舞。你遇到挫折的時候讀它,聖哲們會耐心地安慰你,給你出主意,幫助你擺脫困境;你成功時讀它,聖哲們會勸你謙虛謹慎,引導你避開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暗礁,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每當你讀它的時候,就會感到自己身處在一個個偉大學者面前,仰望著他們的丰采,沐浴著他們的深情,聽著他們的教誨,分享著他們成功的歡樂,並與他們分擔著失敗的痛苦,吸取著他們的人生經驗,從而感到一種最好的人生享受。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著名思想家也不例外。他們每個人也都有他們各自的時代的、階級的局限,有他們自己的弱點、缺點和不足,有些缺陷還像他們的傑出的思想成就那樣嚴重。就是他們的思想成就本身也難免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為了全面介紹思想家的思想,我們也秉持必要的態度,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作分析性的論述的。儘管所有這些分析不可能盡如人意,不過我們相信,長期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廣大讀者的理論修養一定能彌補我們的不足。
這些大思想家都對人類思想發展過程發生過而且還在繼續發揮著重大的影響。他們整個思想體系和總的思想傾向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是如此,他們的大量一反傳統的、脫離常規的、幾乎是人們意料之外的具體觀點也是如此。當時在人們看來是那麼荒誕不經,因而遭到了社會的普遍反對,他們本人甚至因此受到孤立、政治上的迫害乃至人格侮辱,而這些認識後來卻被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甚至成了人們行為的準則和判別事物的標準。有些看法,我們今天看來,儘管仍有片面性,但其中確實又包含著具有重大意義的合理思想,而在思考問題的角度上也給我們以啟迪。所以,比較系統地瞭解他們所想所做的,同樣是對掌握人類文化遺產不可缺少的,對於我們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同樣重要。
天才本身就孕育著妒賢嫉能者的敵意與庸碌之輩的難於理解和接受。縱觀人類思想發展史,幾乎沒有一個大思想家的生活是很順當的。生前,由於他們提出了驚世駭俗、空前深邃的思想,總是不斷遭到人們的非議、攻擊或故意的冷淡。當他們逐步受到社會的認同、得到崇高威望後,人們又往往出於對自身利益需要,或詆毀他們的為人、千方百計把他們搞成仿佛是與社會相對立的怪物,或把他們捧為至尊至聖、不容有不同看法的神。我們在寫作過程中,注意盡可能地排除偏見,遵循客觀主義原則,在對他們的闡述和分析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地還他們的本來面目。實踐證明,這樣的做法,讀者是歡迎的。不用說,書中也到處體現著作者們的態度和看法。作為主編,我認為這對嚴肅的科學著作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必要的、值得稱道的。所以我並不強求與我本人的看法完全一致。同樣,對此,讀者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寫作過程中,我們堅持貫徹介紹思想歷程與豐富的人生的其他方面相結合,以介紹他們的思想歷程為主;堅持科學性、準確性和可讀性相結合,以科學性、準確性為主;在寫他們的思想歷程時,又堅持他們的思想形成過程與思想成就相結合,在保證重大思想成就不遺漏的前提下以介紹他們的創造思想是怎樣產生、形成和發展的為主。我們希望這套叢書的再版,能一如既往地對提高我國人民,特別是提高廣大青年讀者對理論的興趣、抽象思維能力、思想史方面的知識以及道德修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