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確實地抓住方向
你的在開始邁向成功之前,
應先問你自己一個問題:
我的目標是什麼?
讓目標清晰可見
在開始邁向成功之前,應先問你自己一個問題:我的目標是什麼?
設定明確的目標,是所有成就的出發點。那些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從來都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且也從來沒有踏出他們的第一步。
研究那些已獲得永續成功的人物時,就會發現,他們每一個人都各有一套明確的目標,都已訂出達到目標的計畫,並且花費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來實現他們的目標。
明確目標已不只是一個願望而已,它已形成了一股強烈的欲望,只有發掘出你的強烈欲望才能使你獲得成功。認識願望和強烈欲望之間的差異是極為重要的。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東西—如金錢、名譽、尊重,但是大多數的人都僅把這些希望當做一種願望而已,如果你知道你希望得到的是什麼,如果你對達到自己的目標的堅定性已到了執著的程度,而且能以不斷的努力和穩健的計畫來支持這份執著的話,那你就已經是在發展你的明確目標。
一旦你學會如何駕馭內心裡的巨大潛能,以及如何組織已經擁有的知識的話,你就能把它們變成為達成明確目標所不可或缺的力量。
有句諺語說道:「如果你只想種植幾天,就種花;如果你只想種植幾年,就種樹;如果你想流傳千秋萬世,就種植觀念!」
就如愛迪生所說:「單一個觀念產生的力量,就可能超過一個世紀以來所有人、動物和引擎所產生的力量。」務必使你的觀念和明確目標發揮作用。
從明確目標中會發展出自力更生、個人進取心、想像力、熱忱、自律和全力以赴,這些全都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據美國勞工部統計,每一百個美國人當中只有三個人能在六十五歲時,可以獲得經濟上某種程度的無憂無慮。每一百個六十五歲(或以上)的美國人當中,九十七個人一定要依賴他們每個月的社會保險支票才能生存。
每十個從事高薪職業,例如律師、醫生的美國人當中,只有五個人活到六十五歲時,不必依賴社會保險金。你聽到這項統計數字之後,是否大吃一驚呢?不管人們在他們最具生命力的年齡中獲得怎樣的收入,但是只有如此少數的人能達到可觀的經濟成就。大多數人都幻想他們的生命是永恆不朽的。他們浪費金錢時間以及心力,從事所謂的「消除緊張情緒」的活動,而不是去從事「達到目標」的活動。大多數人每週辛勤工作,賺夠了錢,在週末把它們全部花掉。
大多數人希望命運之風把他們吹進某個富裕又神祕的港口。他們盼望在遙遠未來的「某一天」退休,在「某地」一個美麗的小島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倘若問他們將如何達到這個目標。他們回答說一定會有「某種」方法的。
如此多的人無法達到他們的理想,其原因在於: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定下生活的目標。拿破崙.希爾告訴我們有了目標才會成功。他說,正確的心態只是成功戰略的第一步,一旦打下了基礎,你就可以在上面建築了,而目標則是構築成功的磚石。
目標的作用不僅是界定追求的最終結果,它在整個人生旅途中都起作用,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
我們給自己定下目標之後,目標就在兩個方面發揮作用。它是努力的依據,也是對我們的鞭策。目標給了我們一個看得著的射擊標靶。隨著我們努力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就會有成就感。對許多人來說制定和實現目標就像一場比賽,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這時我們的思維邏輯和工作方式又會漸漸改變。
放棄不屬於自己的目標
人生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失敗有時並不是由於能力、學識的不足,而是由於你錯誤地選擇了目標。而失敗正是給予了你一個重新思考、從錯誤中解脫的良機。
美國著名的不動產經紀人安德魯最初是葡萄酒推銷員,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於是他認為自己的目標就是「賣葡萄酒」。最初他為一個賣葡萄酒的朋友幹活,接著為一名葡萄酒進口商工作,最後和另外兩個人合作辦起了自己的進口業務,這並非出自熱情,而是因為,正如他自己所說:「為什麼不?我過去一直在賣葡萄酒。」
生意越來越糟,可安德魯還是拚命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直到公司倒閉。他不改行,是因為他不知道還能幹什麼。
事業的失敗迫使他去上一門教人們如何開業的課,他的同學有銀行家、藝術家、汽車修理工,他逐漸認識到這些人並不認為他是個「賣葡萄酒的」,而認為他是個「有才能的人」、「高手」,他們對他的看法使他拋棄了原來的目標。
他恍然大悟,仔細分析,探索其他行業,檢查自己到底想幹什麼。最後,他選擇了和妻子一起開展不動產業務,使他取得了推銷葡萄酒永遠不能為他帶來的成功。許多職業專家認為,一個人一生中至少要經過兩三次變換,才能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特長的事業,而確定自己合理的目標,則需要同樣長的一段時間。
十八世紀英國的大政治家伯基(William Norman Birkett)說過:「無法付諸實現的事物,是不值得我們去追求的。在這個世界上,若是經過了解以及正確的追求而仍然無法得到的東西,那麼這種東西對我們毫無益處可言。」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永遠要有目標—屬於你自己的目標,不是別人強加在你身上的目標—是你自己的目標。
目標必須是你自己的,否則的話,你的努力便對你沒有好處了。身為一個人,你必須澄清你的思想,除去不相干的事件並深入你的內心,看清你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在我們擬定自己的目標時,不要讓慣常的思想奪走我們的決心。假如做一張桌子能使你感到滿足;那就是一個值得完成的目標—縱使除你以外的人都覺得沒有什麼價值,那也沒有什麼關係。如果寫一本五百頁的書使你感到厭倦,那就是一個不值一試的目標了,為什麼?因為它不能使你滿足,儘管別人認為那很重要,你也不必去管它。
凡是目標,不論大小,都有意義—只要它能使你得到成就感。目標本身沒有大小,大小全看你的想法。
英國詩人白朗寧(Robert Browning)在《一個數學家的葬禮》中寫道:實事求是的人要找一件小事做,找到事情就去做;心高氣傲的人要找一件大事做,沒有找到則已然身故。實事求是的人做了一件又一件,不久就做了一百件;心高氣傲的人一下就要做百萬件,結果一件也未實現。白朗寧的這首詩生動地說明了制定的目標必須「恰當」、「現實」的重要性。
蜘蛛猿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牠是生長在中南美洲、很難捕捉的一種小型動物。多年來,人們想盡方法,用裝有鎮靜劑的槍去射擊,或用陷阱捕捉牠們都無濟於事,因為牠們的動作實在太快了。後來,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在一個窄瓶口的透明玻璃瓶內放進一顆花生,然後等待蜘蛛猿走向玻璃瓶,伸手去拿花生。一旦牠拿到花生時,你就可以逮到牠了。
因為當時蜘蛛猿手握拳頭緊抓著那顆花生,所以牠的手抽不出玻璃瓶,而那個瓶子對牠來說又太大了,使牠無法托著瓶子走。但牠十分頑固—或者是太笨了—始終不願意放下那顆已經到手的花生。就算你在牠身旁倒下一大堆花生或香蕉,牠也不願意放開手中那顆花生,所以這時狩獵者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抓到牠。
生命中有些時候,為了追求更遠大的目標,你就必須先放下手中的那顆花生。這不是冒險;而是你願意改變一些習慣,使自己更有彈性,願意在嘗試新的方法之前,先放棄一些現有的利益。
羅賓的妻子請了一位調音師到家來給孩子的鋼琴調一調音,這位調音師還真是個能手,只見他很仔細地鎖緊了每一根琴弦,使它們都鎖得恰到好處,而能發出正確的音符。當他完成整個調音工作後,羅賓問他要付多少錢,他笑一笑地答道:「還不急,等我下次來的時候再付吧!」羅賓不解地問道:「下次?你這是什麼意思?」調音師說:「明天我還會再來,然後一連四個星期每週來一次,再接下來每三個月來一次,共來四次。」他的話弄得羅賓一頭霧水,不由得問道:「你說什麼?鋼琴不是已經調好音了嗎?難道還有問題?」調音師清了清喉嚨說道:「我是調好音了,可是那只是暫時的,如果琴弦要能保持在正確的音符上,就必須繼續『調正』,所以我得再來幾次,直到這些琴弦能始終維持在適當的繃緊程度。」
聽完他的話,羅賓不禁心裡嘆道:「原來還有這麼大的學問!」那天羅賓著實是上了重要的一課。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希望目標能維持長久直至實現,那就得像鋼琴的調音工作一樣。一旦我們有了什麼樣的進展就得立即強化,這種強化的工作不能只做一次,而得持續做到目標完成為止。
即使你建立了確定的理想和真心誠意要達到這個確定的目標,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你的目標切實可行嗎?許多人都有一種對自己要求過高的習慣,他們總是想做到最好,有時顯然是不可能的。一些對自己要求過高的人總是拿別人最好的優點與自己一般的特點相比。他們拿自己與著名的模特兒相比來評價自己的身材相貌;他們拿自己與所知道的最富有的人相比來判斷自己的財富。這種比較都是不切實際的,因此也不可避免地貶低自己的自尊心。我們無論如何不應該讓自己具有這種毛病。那是我們的人生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