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屍人──讓屍體翻山越嶺●
「湘西趕屍」是傳說?還是實錄?
天色泛起微黃晨光,遠處傳來陣陣鈴聲,伴隨著有節奏的敲鑼聲響。沒多久,聲響愈發靠近,一名身穿青色道袍的法師領著幾個頭戴高氊帽的「人」走向了客棧。
店小二聽見鈴聲便走出客棧,將設置在店外一間小屋的的門打開,沒等法師進門,店小二就趕緊迴避了。
法師一進入暗不見光的小屋裡,便將身後的「人」一字排開,搖了幾下手中的搖鈴,口中喃喃幾句,然後將「人」臉上的黃符撕掉,令人驚奇的是,他們馬上停止了跳動。
法師在安頓好這批「奇怪的人」之後,就會脫掉道袍,進店休息。進店後,法師第一件事就是要跟客棧老闆打聲招呼,喊聲「喜神打店」。老闆點點頭,很有默契地招呼法師進內投宿。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遇見有早起的客人,法師會略微低下頭,眼睛垂視地上,避免與對方打上照面。因為,這名法師不是別人,正是傳說中特別詭祕的趕屍人。而他所領的,顧名思義,自然也不是人,是「屍體」。
趕屍人投店的第一句話「喜神打店」,是句暗語,意思是告訴老闆,趕屍人來了,屍體們來投宿。因為白天趕屍,屍體會和活人相沖,所以趕屍人必須趕在天亮之前帶著屍體下榻客棧。
投店之後,這些屍體會被整齊地聚集在這些小店專門準備的房間裡,而趕屍人則如常人一般地休息。到了入黑之時,趕屍人又會重新給屍體臉部貼上黃符,再次敲鑼搖鈴,讓屍體動起來。
趕屍人就這樣晝伏夜行,將屍體從一個地方步行帶回他的家鄉下葬。
對於湘西的趕屍工作,很多人都無法具體說出實況,大多數人對此的認識都是道聽塗説而來,然後再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但是據考證,趕屍習俗在湘西沅陵、瀘溪、辰奚、敘浦一帶確實存在過。趕屍選在入夜時段,從中國玄學 上講,主要是為了避免屍體的陰氣和活人的陽氣相沖,而讓活人不適。除此之外,也有很多民族風俗及忌諱的雙重作用。不過,敢在大半夜外出觀看死人走路的活人,我想也不多。
正因為如此,大家親眼目睹的不多,多是口耳相傳,導致湘西趕屍這個職業,披上了一層神祕面紗。
在封建社會年代,人們的思想比較閉塞和迷信,趕屍因此顯得尤為神祕。趕屍人在當時也算是一個職業,他們一般會身穿道袍,無論屍體有多少,都只能由他一人趕。而且,按照實際情況來講,與其說是趕屍人,說是「領」屍人可能更為適切。因為趕屍人並不是站在屍體後面趕著屍體行動,而是在屍體前面帶路,一邊走一邊敲鑼搖鈴,警醒夜行的生人迴避,請沿路居民將家裡的狗關好或是拴好。
另一方面,敲鑼搖鈴也是在為屍體指引,讓屍體能循聲順利回到自己的家。如果屍體只有一個,那麼就直接跟在趕屍人的後面,但如果屍體比較多,趕屍人就會用草繩將屍體串聯起來,每隔六、七尺一個,一般是用草繩牽著他們的身體,或者用一根足夠長的竹篙,穿過各具屍體的壽衣袖子,讓它們的手撐直、並排前行,以免走丟。而且屍體都會戴上高筒氊帽 ,額頭貼上幾張畫著符的黃紙,低頭垂臉,盡量避免讓活人看到屍體的臉。
◄湘西的地理位置
©Wikipedia Common
到了二十世紀五○年代以後,不少學者開始研究為什麼會有「趕屍」這個職業的出現,而這個職業為什麼又以湘西地區別具盛名。後來,學者們研究得知,主要是因為湘西沅江上游一帶,地理位置不佳,地方貧瘠,那裡的老百姓因為貧窮,所以很多都到川東或黔東地區一帶,做小販、採藥或狩獵謀生,而這些地方崇山峻嶺,瘴氣 甚濃,瘧疾流行,生活環境壞到極點,除土生土長的苗族人之外,外人進入很容易生病甚至死亡。換句話說,湘西百姓到川東或黔東地區謀生的人,死亡率特別高。
在當時,如果富人死在異鄉,可以雇傭馬車或者馬夫將屍體搬運回故鄉,但是死在那些地方的湘西人,幾乎沒一個是有錢的。他們雇不起馬車,又想讓親人的屍體回家下葬,久而久之,趕屍人的行業也就應運而生了。趕屍比雇傭馬車運屍要便宜,還能將屍體運回故鄉下葬,因此湘西趕屍人這個職業便開始在湘西地區暗中滋長起來。
古怪的「湘西趕屍人」
許多元素都讓湘西趕屍人變得神祕而詭異。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會加入這個神祕的職業,當趕屍人呢?事實上,要當個趕屍人還真不簡單。
在湘西趕屍人的內行術語中,流行著一句話,那就是「過三關才可當徒弟」。意思是,想要當趕屍人的徒弟,必須先過三關。
趕屍人在湘西當地,又叫「趕屍匠」或「老司」 。在湘西,很久以前就已經有趕屍這一行業。當地人都知道,要想進入這個行業,年輕人首先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膽子大,第二個是身體好。這些想學趕屍的年輕人,還必須拜師,因為趕屍匠從來都不亂收徒弟,年輕人們必須要由家長先立字據,並由家長領過來親自向趕屍匠道明意願,還得通過面試,才能拜師成功。一般而言,基本條件是年滿十六歲,男孩,身高一百七十公分以上。還有一個非常另類的條件,就是這個男孩的相貌要長得醜一點。
只要符合這樣的條件,這些徒弟候選人算是過了成為趕屍徒弟的第一關。
接下來,趕屍人會讓應試者抬頭看著當空的太陽,看幾秒鐘,之後就讓徒弟候選人旋轉,接著趕屍人會突然間用手把徒弟候選人的身體停下,目的是要測試徒弟候選人在突發狀況下,也能立即分辨出東西南北,如果無法精確地分辨出方向,這個徒弟候選人就會被淘汰。因為趕屍人都是晝伏夜出,在黑暗的環境下,對於東西南北的敏銳視覺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徒弟候選人旋轉後分不出東南西北,也就意味著他在夜晚趕屍會分不出方向,將會無法勝任趕屍工作。
接著,進入第二關,趕屍人會讓徒弟候選人找東西、挑擔子。主要是因為屍體畢竟不是活人,是一個死物,在平整的地面,它們能跳動,但是萬一遇上較陡的高坡時,屍體自己跳不上去,趕屍人就得將屍體一具具地往高坡上背和扛。所以,對於死物所需的負擔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力氣不足,扛不住屍體,就容易給師父造成麻煩。
最後一項測試,是趕屍人將一片桐樹葉放在深山的墳墓上,讓徒弟候選人在黑夜裡一個人去將這片桐樹葉取回來。主要是測試徒弟候選人的膽量,因為獨自一人深入深山叢林,已經是讓年輕人挺害怕的一件事了,還得大半夜去找不同的墳墓,如此更能進一步測試徒弟候選人的膽量,也才能說明這個徒弟候選人有勝任趕屍匠的心理素質。
如果以上三關測試都順利通過了,他們才可能當趕屍匠徒弟。
趕屍本身就是一個神祕而複雜、程序繁多的工種,因此徒弟們在測試錄取之後,還必須邊做邊學,學會「三十六種功」,之後才能真正地去趕屍。
「三十六種功」,只是一個行業術語,實際上要學的功夫,不止三十六種之多,但是最基本的,有三種。首先,第一種功是死屍的「站立功」,也就是要透過自己的口令和施法,讓死屍能站起來。第二種功是「行走功」,顧名思義,就是要讓屍體停走自如,你叫屍體走,它就走,你讓屍體停,它就停。最後,第三種功是「轉彎功」,就是要學會讓屍體走路的時候能轉彎。
此外,還有「啞狗功」、「下坡功」、「過橋功」等眾多在趕屍過程中,時常要用到的一些小技巧。所謂的「啞狗功」就是可以讓沿途的狗看見屍體而不叫。因為,死屍怕狗叫,狗一叫,死屍會驚倒,特別是狗來咬時,死屍沒有反抗能力,就會被咬得體無完膚。當然,後來有人研究過,屍體和狗的關係,主要不是狗叫會驚醒屍體,而是因為屍體的腐屍味會吸引狗來撕咬。一旦如此,屍體就會被狗咬傷,趕屍人就沒辦法將屍體這件「商品」完好無損地送回他的家人那裡。因此,「啞狗功」是趕屍人必備的一種謀生本領,否則徒步行走那麼長的趕屍路,沿途吸引了狗、狼等肉食性動物,導致屍體受到損傷,趕屍人就會血本無歸。
最後一種功是「還魂功」,據湘西趕屍人的後人說,趕屍人的還魂功愈好,死屍的魂還得愈多,趕屍的過程就會愈輕鬆自如。這種「還魂功」,其實是用一種湘西特產的草藥撒在屍體上,這種還魂散是趕屍人自己調製的。當然,調製的功力如何,就決定了整個還魂的程度如何,所以這也是趕屍人必須學好的基礎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