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界500大公司總裁和白宮智囊團爭相學習的溝通秘技!
4大溝通模式27種類型,65個對話案例分析,讓你打破溝通困境,
「揭穿」溝通中隱藏的含義以及潛臺詞。
創始於美國,風靡全球50年的「四大溝通模式」改變你的人際關係!
花旗集團總裁,福特汽車總裁,波音公司副總裁,蘭德公司CEO,美國「育兒之父」……都在學的一門學問。
「四大溝通模式」是人際溝通分析學(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稱TA)的核心理論,由享譽國際的心理學大師埃瑞克•伯恩(Eric Berne)於1957年創立後,立即轟動了整個美國!廣泛運用於美國總統競選辯論、外交談判、銷售管理、心理諮詢、情感對話、情報分析……
一個有關「說話」的革命性系統!
破解話外音、實現換位思考、挖出潛在需求,一舉打破溝通困局。
公開承認學過「四大溝通模式」的有:
白宮智庫蘭德公司CEO,美國助理國務卿 唐納德B.賴斯(Donald B. Rice)
世界500大企業──花旗集團總裁 休•克林(Hugh Crean)
世界500大企業──福特汽車總裁 蘇珊•西施克(Susan Cischke)
世界500大企業──波音公司副總裁 羅伯特J.帕斯特里克(Robert J. Pasterick)
《斯波克育兒經》作者,美國「育兒之父」 班傑明•斯波克(Benjamin Spock)
99%的勵志書痛點:
讀者看你的書,是想藉由閱讀改變自己的現狀,有的甚至希望改變命運。但是,即使寫得最好,讀的時候很興奮,看完很激動,然後返回到現實中還是不會用!這就是「讀者的損失」!
先聽懂TA要說什麼
聽懂客戶的溝通模式,你就能找到他的潛在需求;
聽懂上司的溝通模式,你就能瞭解他的真實意圖;
聽懂女神的溝通模式,你就能讓她愛上你;
聽懂孩子的溝通模式,你就能讓他好好學習。
……不懂溝通模式,你還敢說會溝通?
讓你尖叫的「好方法」
所有的溝通書都告訴你:一定要聽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問題是:怎麼聽?
所有的交際書都告訴你:必須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問題是:怎麼站?
所有的口才書都告訴你:找到對方的需求,才能把話說到心坎裡——問題是:怎麼找?
本書收錄夫妻、朋友、家族、職場等等,共4大類型27種溝通模式,65個對話現場案例逐句分析,一舉破解話外音、實現換位思考、挖出潛在需求——迅速打破溝通困局,真正實現有效溝通。
【本書特色】
★第一本以華人文化為基礎實證而延伸的「人際溝通分析學」
向來坊間各式心理學、說話術等等以西方理論為主,又或者以個人經驗為主。華人生活圈在長久的歷史及儒家思想影響,有著與西方人完全不同的價值觀,所以也無法完全套用在華人的日常生活當中。本書作者耗費六年的時間,從各種生活中、實際諮詢經驗中整理出華人生活上、職場上的對話模式,我們在閱讀的同時就可以立刻回想起曾經遇到的情境,進而思考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任何情境都能套用的「四種溝通潛臺詞」
在人際溝通分析學(TA)理論中,任何對話情境都能定位當事者的三種心理狀態之一,以其三種溝通類型從而轉化為四種溝通遊戲中的戲劇三角形。當我們了解這些溝通模式的變化,就可以反推並得知對方與自己的心理狀態,避免陷入無意義的爭論中或者「遊戲」之中。本書將複雜而抽象的心理、情緒用簡單可具體呈現的「OK圖」清楚劃分,讓我們在面對不同的情境,仍然可以很快地套用在當下情境,進而便利地應用TA。
★不只是了解理論,更教你如何活用TA和TA溝通
一般的心理學理論書籍所描述的,是專家學者整理、研究的結果。但是道理人人會說,做起來卻不是人人都行。閱讀本書時,一方面貼近生活的情境,讓人感到心有戚戚焉,另一方面卻思考,我要怎麼樣才能讓下次同樣的事情不再發生?本書透過言簡意賅的分析、解說,並附上應對、解決的方法,讓你了解如何在與人交談時能避免爭端,展開有效解決問題的討論。
★聽懂TA的潛臺詞,讓溝通更有效率
溝通要有效率,首先得學會傾聽。然而傾聽之後該怎麼說?這樣說好嗎?那樣說好嗎?這樣的疑問常常在心頭縈繞不去。本書則可以告訴你,對方在這個情境中,他的心理狀態是什麼?你應該如何去應對,甚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我們可以破解不良溝通中所產生的「遊戲」,也可以應用TA來挑起一個遊戲,試採對方的心理狀態,讓我們的溝通能夠更直接而有效。
【本書重點】
●我們都在「兒童」、「父母」、「成人」三種角色中徘徊
當女孩向男朋友撒嬌的時候,她是「兒童」或是「成人」?當經理責問部屬的時候,他是「成人」或是「父母」?當千古難解的婆媳爭吵展開時,夾在其中的是「兒童」、「成人」還是「父母」呢?很多時候對方說出口的話讓我們很難受,接著我們又想反擊,但最後形成了無言的結局。這是因為任何人在情境中,都可能採取了「兒童」、「父母」、「成人」這三種心理狀態,而這三種心理狀態的對應,將決定本次的對話是否有效,並達到彼此的期待。
●爭端都形成「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的戲劇三角形
有時周遭的朋友向我們尋求協助,我們很熱心地想要伸出援手,但結果卻是不歡而散;有時我們在討論中發現了親友的問題,向他們真誠地提出,卻得到狗咬呂洞賓的回報;有時我們遇到事情真的不知所措的時候,詢問他人是否有更好的解決之道,卻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回應。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在對話情境中不斷地轉變我們的角色,一開始可能是「拯救者」,接收到對方「迫害者」的語言之後,又灰心喪志成了「受害者」,在戲劇三角形中不斷輪迴。
●「兒時經驗」的影響會使人容易發起「溝通遊戲」
每每面對上司的詢問,有時會令我們不知所措,可是別人卻可以應付自如,這是為什麼呢?在學校拚命的學習,出社會拚命的工作,幾乎沒有了私人的生活,即使達到了人人稱羨的地位,心靈還是空虛的,這是為什麼呢?面對親密關係時,我們常常用不適當的方式表達,和朋友相處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而被疏遠,這些都可能來自於兒時負面的經驗累積而成。透過本書,我們將了解過去如何影響我們,而未來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歷史記憶,並將之轉化為正面的溝通之道。
作者簡介:
徐麗麗
中國第一位國際人際溝通分析師。
國際溝通分析協會(ITAA)會員,中國溝通分析協會(CTAA)副會長,TA諮詢中心創辦人,中國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師,國家勞動部認證心理諮詢師培訓骨幹師資,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碩士。
從事企業EAP及心理諮詢工作九年,接待個案上千例,累計諮詢約4000小時,擅長領域為人際溝通、軀體化反應、親子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
受聘在北大、清華等高校授課,已為通用電氣、殼牌集團、建設銀行、中國移動、國家資訊產業部、外交部、國資委等機構講授一系列關於人際溝通、團隊建設、壓力管理的課程,如「團隊溝通模式」、「溝通中的心理遊戲」。同時舉辦溝通分析、自我成長、生涯規劃等不同主題的工作坊。
章節試閱
溝通遊戲一 我抓到你了
情境1:無效會議
出場人物:部門經理A及職員B、C、D、E
A:今天我們來討論兼職顧問的管理方式,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
B:我們在各區域的兼職顧問應該有個組織,加強相互的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增強凝聚力。
A:目前我們沒有精力做這個事情,這個先放放。
C:應該多給兼職顧問創造一些專業上提升和交流的機會,這樣他們才願意給我們提供長期的服務。
A:關於這點你有什麼具體的計畫嗎?前提是,不能增加公司的成本。
C:這個……
D:可以請一些初級的顧問,他們經驗不太豐富,但從業熱情高,對收入也不會太計較,有利於我們降低成本。
A:我們服務的都是世界500強公司,用這些初級顧問風險太大了。
E:可以找一些地方的小顧問公司作我們的掛牌服務商,這樣我們就不用每次再派人過去,可以大大降低差旅成本。
A:他們羽翼漸豐,會搶我們在地方的客戶。
(沉默……)
A:我就知道,沒有人認真動腦子想過這些問題。
A:既然這樣,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30分鐘過去了)對於這些,大家有什麼意見嗎?
(沉默……)
A:好,那就這樣,散會。
這是職場中常見的會議情境。因為承擔壓力、感覺不滿的人是經理,所以我們從經理的角度分析。
從表面的事實來看,這是一個思考周全的經理和一群不敬業的員工,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經理內心裡隱藏著一種不安全感,他這樣的溝通方式是為了讓自己的方案不受到攻擊。這個例子裡的經理,可能是帶著這樣一種想法來到會議室的:「我知道你們一直瞧不起我,認為我不夠專業。別想否定我,我會讓你們嘗嘗我的厲害。」這就是一種「我好,你不好」的心理定位,也可以說是一種深層的「潛臺詞」。
在這個溝通中,從表面上看,經理A提出問題:「今天我們來討論兼職顧問的管理方式,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這好像是一種成人與成人之間的正常溝通,是一個成年人在向另幾個成年人徵求意見。但是當職員B、C、D、E都提出自己的意見後,他們的意見都被經理A以各種理由立即否決,而且A還會批評說:「我就知道,沒有人認真動腦子想過這些問題。」因此,在表面之下隱藏著另一種溝通,這就是經理A的「父母狀態」針對職員們的「兒童狀態」的溝通。經理A心理層面的真實狀況是一個挑剔的父親處處指責不負責任的孩子。
溝通中的自我心理狀態
表面上的溝通是經理與員工都像成人一樣在討論問題,就事論事。
但心理層面的真實狀況卻是經理並沒有給出確切的標準,然後別人怎麼做他都苛責。他鑽的牛角尖就是他對自己的心理定位:「我就知道你們瞧不起我」。他的做法可能源於小時候他的父母總是批評他,使他無所適從:「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成了管理人員後,他扮演了一個批評式的父親的角色,處處挑剔在他看來像不負責任的兒童一樣的員工。這是一種童年經歷的影響,他的父母也許對他的限制過嚴,也許完全放任不管,導致了他反抗的心理。
在溝通中什麼被漠視了
發起遊戲的人都會存在一種「漠視現象」。主要表現為漠視存在的問題、漠視問題改變的可能性、漠視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此情境中,遊戲的發起人——經理A,漠視的是自己的能力。按正常的溝通,他應該提出自己的計畫,讓大家提出不足之處,共同完善。如果他對自己的方案有自信,即使大家提出不同意見,自己也有能力服眾。正是因為擔心這一點,所以他先否定每個人,等大家接受到他隱藏的潛臺詞(你們說的都不對,說了也沒用),才提出自己的方案。經理A心理層面真實的感覺是自己平時沒有得到足夠的尊重,認為員工不認同自己,內心深處也在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坐在這個位置上。
經理A如何調整
如果這個經理A希望與員工實現正常的溝通,希望大家一起來完善自己的方案,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經理A應從內心深處接納自己,即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欠缺,但坐在這個位置是事實。真實地接納自己首先要正視自己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方案,也提出自己的困難,明白指出哪些方面需要大家的説明,這樣的會議將會有效得多。
2)調整心理定位,沒有人想否定你或取代你。
下屬如何應對
面對不自信的經理,下屬要在平時的細節中注意去尊重並認可他。首先,無論領導的能力、為人如何,下屬都不能說三道四,散佈領導的「流言飛語」,要管住自己的「口」。其次,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這種主管比較麻煩,所以下屬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第三,就是總結看看主管比較關注哪些方面,這種主管可能既關心過程又關心結果,但是他總有些更為關注的方面,你每次可以在這些方面事先準備一下。第四,工作要做到位,把事情整整齊齊地,一條條列出來,依據和資料及結論都要很清晰,他有的時候想不起來就可以去看檔,不用來找你問一遍又一遍。
將經理方案中的不足之處在執行中自然地修訂,儘量不要事先在言語上反駁他或強調他的失誤。
與不自信的經理相處,還有一點最難的,就是如何不受他的情緒困擾。由於經理的焦慮,所以他可能經常處在負面的情緒下,而他的主管角色又讓他有權力表達這種情緒。作為下屬首先要不斷地告訴自己,他的情緒與你無關,他的評價也並非全部客觀。只有這樣,才能在和他發生衝突時,保持冷靜,就像睜開了第三隻眼睛,能跳出來看他為什麼發脾氣。
溝通遊戲一 我抓到你了
情境1:無效會議
出場人物:部門經理A及職員B、C、D、E
A:今天我們來討論兼職顧問的管理方式,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
B:我們在各區域的兼職顧問應該有個組織,加強相互的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增強凝聚力。
A:目前我們沒有精力做這個事情,這個先放放。
C:應該多給兼職顧問創造一些專業上提升和交流的機會,這樣他們才願意給我們提供長期的服務。
A:關於這點你有什麼具體的計畫嗎?前提是,不能增加公司的成本。
C:這個……
D:可以請一些初級的顧問,他們經驗不太豐富,但從業熱情高,對收入也不會太...
作者序
【前言】
我與TA的親密之旅
學習TA(人際溝通分析學)(Transactional Analysis)9年了,有空總在朋友圈裡分享相關的理論,所以大家都學會說:「你的TA(他)理論。」其實想想,人的一生,無一不在和「他她它」打交道。
但我們和「他她它」溝通的感覺卻是如此不同。
有時,不用語言,我們便知彼此心意;有時,滿懷真誠,卻誤會重重;有時,明明想靠近,卻口出惡言,讓對方遠離;有時,我們沉默相對,再也不想開口。
記得還在讀研究生時,因為論文的問題去和導師溝通。我一見學術方面的權威就會緊張,所以談話進行得很沉悶,感覺老師都快睡著了。這時,我的另一位同學進來,她一進屋馬上就和老師開起了玩笑。就像有什麼照亮了屋子,我感覺三個人都放鬆下來,老師也精神了,談話變得異常輕鬆。從那時起,我開始對溝通方面的理論流派產生興趣,直到我發現TA,才明白,原來是那位同學的「自由兒童狀態」感染了老師,也感染了我。而我,在權威面前,一直是個只知道順從,甚至膽怯的「兒童」。當一個成年人仍用這樣的「順從兒童狀態」出現在別人面前時,別人也會感到困惑和不自在,不知道如何回應。
在學習TA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很多時候,在溝通之前我們已經預設了固定的結局,這是「溝通遊戲」或「溝通模式」;有時,我們總讓自己扮演可憐的「受害者」,這是「戲劇三角形」;有時,我們不知道對方認為這個問題很嚴重,所以完全忽略對方的感受,這是「漠視」;有時,我們明明心中有愛,卻不知如何表達出來,這是不能給予「安撫」;有時我們用刻板的態度去看待對方,溝通之前就認為對方會「不好」,這是錯誤的「心理定位」;有時,我們話裡有話,卻怪對方聽不懂,這是「隱藏溝通」。
從沒有一個理論像TA這樣,把溝通中出現的問題解釋得如此具體,讓看不見、摸不到的溝通過程變得那麼清晰。
每當我們遇到溝通方面的問題,得到的建議總是「要傾聽」、「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說話要有技巧」。但怎麼做到這些呢?沒人清楚地告訴我們。所以在諮詢室裡,深受溝通問題困擾的來訪者,常常誠惶誠恐地問「這句話該怎麼說」,恨不得有個人把自己應該說的每個字寫出來,而TA幫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
選擇TA作為自己諮詢中主要的技術,不僅因為它對溝通問題的簡明有效,還因為它的風格:溫暖、樸實、包容、堅定。任何一種流派的風格無一不帶著創始人的烙印。我們已無緣見到創始人埃瑞克•伯恩,但從TA的老師們身上我看到了這一點。
我的導師,是來自瑞典的Thomas Ohlsson,中文名字歐嘉瑞,但我還是喜歡叫他「湯瑪斯」,有時我們私下叫他「老湯」。
2006年1月我到首都師範大學參加TA培訓時正在讀研究所。當時我想用TA來研究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巧需要用到一篇發表在國際TA雜誌上的論文。我心懷忐忑地求助湯瑪斯老師。培訓結束後不久,我收到了他從瑞典寄來的論文影本。由此我聯繫上了論文的作者,並且寫郵件詢問他,能否使用他的論文作這個研究,他很快回信並發來了論文中的問卷。後來,我的導師和同學們知道我是用這樣的方法得到問卷時都覺得驚訝。TA學者們的熱情和在學術方面的無私讓我感受到了溫暖。
作為一個60多歲的人(我無法把他稱為老人,因為他是那麼有活力,像兒童般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並且孜孜不倦地探索),湯瑪斯在北京出行一般是坐公車或地鐵,現在他對北京地鐵的熟悉還超過了我。
有一次我帶他參觀北大。中午吃飯時他一再強調我們要吃得簡單些,於是我就在北大的餃子館花了十幾塊錢招待我的導師。後來因為教學的關係,他曾在北京的很多大學就餐,還饒有興趣地跟我分享哪個大學的飯好吃。他生活的樸實和簡單與我們現在的浪費奢靡之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我時時反省自己。
從湯瑪斯開始在臺灣講授TA到現在已經30多年。這些年裡,他一直堅持學習中文、瞭解中國的歷史。每去一個不同的城市,他都會去探訪當地的古跡。他去了周口店,他在北京和西安看古城牆,他去了故宮6次。他堅信所有的歷史都是相通的。他認同瑞典倫德大學的老師艾爾夫•尼爾森的觀點:當前的人類應該叫「心理人」。跨越不同的種族和文化,我們同屬於「心理人」,所以我們有能力相互溝通,我們有能力瞭解我們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去年末,結束培訓後我們坐地鐵,我說今年我不回家過年,要去一個好朋友家,他很敏銳地問我:「這是你第一次不跟家人一起過年嗎?」我說:「是的。」他說:「春節對一些人來說是快樂的節日,對有些人來說,未必是。」那一刻,我明白他跨越文化的隔閡,讀懂了我面對春節的複雜情感。就是因為這種包容的態度,湯瑪斯把TA與中國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30多年來,湯瑪斯在中國文化的氛圍裡傳授TA已達10000個小時,僅花費在飛機上的時間就超過1000小時。他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和在中國推廣TA的那份堅持,讓我深深感動,也讓我體會到了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內心的堅定和強大。
在我看來,這就是TA的精髓。
9年來,對TA的學習讓我的內心變得輕鬆,同時也變得強大。在心理諮詢師這條職業之路上,我走得越來越從容、堅定。
最後,請允許我向陪伴我一路走來的人們表示感謝:
感謝我的家人,你們無私的付出與支持讓我的內心永遠充滿溫暖。尤其要感謝張浩溥和徐崢航兩位小朋友,你們曾帶給我那麼多的快樂!
都說愛人是最好的治療師,感謝我的周老師,這麼多年來,你的陪伴是我最溫暖的依靠,是你的支援和理解讓我在北京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感謝我的督導湯瑪斯,無論我的拖延症多麼嚴重,你都沒有放棄對我的信心。
感謝TA小組的成員,9年如一日的堅持讓我們日益親密,每次的小組活動都讓我如沐春風。
感謝我的閨蜜們,潔琳、丹丹、季靜、程靜、馬雯、聰慧、改改、君妍、亞芬、王蕾、楊穎、秀坤、煜蕾、飛飛、娟兒,每每我遇到困難,是你們像父母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呵護讓我振作,勇往直前。
感謝陳蕾,你對TA的熱情讓我們聚到一起,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透過學習TA獲得幸福!
感謝編輯吳慶,沒有你的堅持和信心,就不會有這本書。
寫《四大溝通模式》,是為了有一天,我們不再用「潛臺詞」對話。我們可以更真誠、更勇敢地表達心中的愛!因為,在你我他她的心中,愛,一直都在!
【前言】
我與TA的親密之旅
學習TA(人際溝通分析學)(Transactional Analysis)9年了,有空總在朋友圈裡分享相關的理論,所以大家都學會說:「你的TA(他)理論。」其實想想,人的一生,無一不在和「他她它」打交道。
但我們和「他她它」溝通的感覺卻是如此不同。
有時,不用語言,我們便知彼此心意;有時,滿懷真誠,卻誤會重重;有時,明明想靠近,卻口出惡言,讓對方遠離;有時,我們沉默相對,再也不想開口。
記得還在讀研究生時,因為論文的問題去和導師溝通。我一見學術方面的權威就會緊張,所以談話進行得很沉悶,感覺老師都...
目錄
推薦序 湯瑪斯•歐嘉瑞 瑞典心理學家 國際溝通分析督導師
自序 我與TA的親密之旅
第一章 溝通分析的常識
一、自我心理狀態
二、心理定位
三、溝通類型
四、漠視
五、特殊的溝通模式——溝通遊戲
六、親密
第二章 「我好,你不好」式的溝通
溝通遊戲一 我抓到你了
情境1:無效會議
情境2:年會噩夢
情境3:跳槽就是背叛
溝通遊戲二 要不是為了你
溝通遊戲三 看我多努力啊
情境1:努力的經理人
情境2:抱怨的丈夫
溝通遊戲四 都是你的錯
情境1:妻子購物歸來
情境2:老公出軌了
情境3:項目搞砸了
情境4:誰來管孩子
溝通遊戲五 摔門而去
情境1:晚歸的女兒
情境2:報告寫砸
溝通遊戲六 「現如今」和 「想當初」
溝通遊戲七 我只是試著幫你
情境1:生病求醫
情境2:大齡剩女
溝通遊戲八 虛情假意
溝通遊戲九 讓他們打起來
情境1:《老友記》
情境2:分權制衡
第三章 「我不好,你好」式的溝通
溝通遊戲一 毛手毛腳的人
情境1:調皮的小孩
情境2:故意遲到
溝通遊戲二 我都這樣了還能幹什麼
情境1:宅在家裡的男人
情境2:久病的親人
第四章 「我不好,你也不好」式的溝通
溝通遊戲一 「是的,但是」
情境1:論文完不成了
情境2:最近累死了
情境3:其實領導只想讓我「聽」
情境4:一個想出家的人
溝通遊戲二 酗酒的丈夫
溝通遊戲三 踢我吧!
溝通遊戲四 法官遊戲
情境1:婆婆充當裁判
情境2:老公充當裁判
情境3:上司充當裁判
溝通遊戲五 家庭中的困境——怎麼做都不對
溝通遊戲六 看,你把我害成什麼樣子了
情境1:委曲的助手
情境2:頑皮的孩子
情境3:冤枉的秘書
溝通遊戲七 瑕疵
情境1:不想結婚的男人
情境2:挑剔的行政總監
第五章 「我好,你也好」式的溝通
溝通遊戲一 做平凡的智者
溝通遊戲二 做個紳士
溝通遊戲三 我本孩童
第六章:其他基於兒童狀態的溝通模式
溝通遊戲一 我不行
情境1:笨兒子
情境2:我不能結婚
溝通遊戲二 事情糟透了!
情境1:追求完美的經理
情境2:家庭主婦的煩惱
情境3:超人主管 130
情境4:挑剔者和批評家
溝通遊戲三 差一點就成功了……
情境1:努力奮鬥的公務員
情境2:勤奮的珍妮
溝通遊戲四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情境1:《甄嬛傳》
情境2:老闆的煩惱
溝通遊戲五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情境1:像我爸一樣
情境2:媽媽的超級版
情境3:乖乖女
溝通遊戲六 生病住院
編者後記 是你在玩遊戲?遊戲在玩你?
推薦序 湯瑪斯•歐嘉瑞 瑞典心理學家 國際溝通分析督導師
自序 我與TA的親密之旅
第一章 溝通分析的常識
一、自我心理狀態
二、心理定位
三、溝通類型
四、漠視
五、特殊的溝通模式——溝通遊戲
六、親密
第二章 「我好,你不好」式的溝通
溝通遊戲一 我抓到你了
情境1:無效會議
情境2:年會噩夢
情境3:跳槽就是背叛
溝通遊戲二 要不是為了你
溝通遊戲三 看我多努力啊
情境1:努力的經理人
情境2:抱怨的丈夫
溝通遊戲四 都是你的錯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