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導讀
傲慢的原因是無知,至少是對歷史、規律、否定、競爭、變化、聯繫、代謝、發展等一些關鍵概念的內涵存在誤解。與此同時也顯露出對環境的無知,對自我的無知,對環境和自身、小我和大我關係狀況的曲解。從理論層次上看,傲慢者還沒有從永恆和瞬間、小我和大我、有和無、本和末的層次,打通思維認識和理解能力的障礙,還沒有達到中國道家「以理化情」和儒家「窮達兼濟」的境界。傲慢不是某一領域、某一種類和某一級別人群的專利,其外在的顯著表現是:頭頂上長眼睛,居高臨下,橫著走路。
謙虛是一種氣度和能力,是一種能夠不偏不倚評價、認識和把握自我、環境乃至時代的能力。哲學層次上的謙虛,是一種樂知天命又奮發圖強、看淡成敗和追求真我的品質和人生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發自本心的謙虛者早已超越人生的初級境界,達到合理的功利境界,一些精英階層已超然功利境界,達到人生的道德境界和物我境界,臻於化境。
尼采認為,作為一個傑出的人,「不僅要學會忍人所不能忍,而且要勇於迎接這種挑戰」。一些社會學家以前對許多身體有缺陷的成功者做過研究,最後得出結論:這些成功者,都是在克服自己缺陷之後,才激發了他們的潛能。威廉.詹姆士曾說:「我們最大的缺陷,有時會給我們提供一種超乎尋常的助力。」這就是說,自身的弱點有時不僅不是障礙,還有可能成為激發事業成功的動力。
不管我們承認與否,事實上這個社會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完美,我們置身於這個世界,不管有多麼的讓人無奈,其中有一點是我們能夠確定的,那就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真、善、美,這些美好的願望,形成了我們前進的動力,也是人們不斷突破現狀、追求幸福的源泉。所以,無論美貌與醜陋、善良與邪惡、不公與公平……所有的一切好與壞,我們都必須去平靜地面對。
正因為一些邪惡、不公的存在,讓我們知道世界並不完美;而善與愛的存在,則給我們以無限的希望,讓我們對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充滿信心。
每個人都是從天而降的天使,有可能一些是折翼的天使,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儘管你不是個完美的人,但你仍然要喜歡接納自己,不要因為自己有很小的缺陷就自怨自艾,進而走入心靈的誤區。自我崇拜是人健康成長的前提。一個人如果不理解自己,連自己的問題都不敢接納,那他怎麼能讓自己不斷前進呢?況且,在生活中,不能正視自己的人,常會把很多能量用在自我貶低和否認上,帶著那麼多對自己的絕望與不滿意,甚至否認和拒絕,又怎麼可能成長?
前言
哈佛大學作為全世界學子嚮往的名校,它以其獨特的人文精神,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哈佛人。美國人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合眾國,足見哈佛的古老歷史與重要地位。哈佛大學是常青藤盟校之一,美國東海岸最負盛名的大學。創辦於1636年的哈佛大學,至今已經走過了近四百年的歷程,對真理的追求和不斷創新的教育理念,使久負盛名的哈佛,依舊煥發著青春與活力,成為世界各國莘莘學子心中恆久不變的神聖殿堂。哈佛的校訓是「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它是拉丁文,中文意思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它是哈佛學生學習和為人的準則。
到目前為止,哈佛大學先後培養了八位美國總統,三十四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三十二名普立茲獎獲得者。此外,還培養出了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及享譽全球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它的輝煌成就,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大學教育的巔峰和榮耀的象徵。
「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有大師之謂也。」此話對哈佛大學來說,可謂恰到好處。確實是大師成就了哈佛,哈佛也成就了大師。這群思想深刻、學術頂尖的大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為哈佛學子們帶來了修養心靈的心理故事。哈佛作為全美乃至全世界高等學府綜合排名第一的名校,它的心理學專業也是令哈佛人驕傲的學科。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在全美綜合排名一直是在前五,遙遙領先的地位,也為它培養了出色的學子與教授。比如,賽德茲教授與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而後者更是被人們尊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
正是在這樣一所精英輩出的名校中,哈佛學子們的心靈,得到了有益而健康的滋養。
正如心理學教授喬治.斯格密所言:「如果人生的成功,是珍藏在寶塔頂層的桂冠,那麼健康的心理就是握在我們手中的一柄利劍。只有磨礪好這柄利劍,才能一路披荊斬棘,最終奪取成功的桂冠。」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節奏加快,各種壓力紛至遝來,許多隱性的心理問題,隨之悄然潛入我們的心靈。外表看起來很健康的人,內心卻盤踞著不良心理的「毒蛇」。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加劇了心理疾病對人們的威脅,心理疾病的危害,將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一幕幕人間悲劇,不斷在我們周圍上演:因嫉妒生恨,因貪婪致禍,因自卑而愚蠢,因虛榮而悔恨……太多的事例向我們昭示,心理問題正逐漸成為阻礙現代人獲得幸福的「攔路虎」。而心理學的出現,則為我們的內心世界點燃了一盞不滅的明燈,正如心理學教授哈吉.威爾遜所言:「心理學絕不是為了研究而設立的,研究心理學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造福人類。」
生活在這個紛擾的世界,我們的心靈當似高山,屹然不動。身處鬧市,不必關閉門窗,任嘈雜的聲音縈繞於耳,也能保持一個寧靜之心。人在紅塵,心在白雲之間,又何必「入山唯恐不深」呢?
煩惱皆由心生。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對挫折、苦難,難免會有所思,有所感,有所不適。如果你感到痛苦,證明你的心還不夠強大。怎樣才能保持一分豁達開朗的情懷,一分非凡的氣度,這對個人很重要。其實,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運。越在困難的環境中,就越能磨煉出你堅強的意志,不用去計較一時的成敗悲歡、得失榮辱。「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應該追求長久的精神內涵。忍受寂寞,修養自己的心靈,這才是最有價值的收穫,如蚌體內含砂石,在傷痛中孕育著璀璨的珍珠。
人生的不愉快來自於過分膨脹的欲望,各種誘惑使你內心的明鏡蒙塵。淡泊於名利,寧靜以致遠,既不惆悵貧困卑微,又不敵視榮華富貴。對生活,不隨波逐流;遇見權貴,如雪松保持自己的高潔。這是勇敢,也是氣量,一切源於本心。
心靈是一個人的智力之源,要用知識去充盈。胸中自有書萬卷,人前賣弄非君子。「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將知識真正化為心靈的成員之一,轉化為個人的涵養,成為席捲寰宇、吐納萬物的大氣魄,方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才有指揮不動如山的瀟灑,像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如諸葛亮怡然撫琴退強兵。心靈的力量從來都是整個世界中最具威懾力的力量。我們如果能嫻熟地運用這種力量,就可以在逆境中持續前進,持續完善自我,持續改善我們的世界。
領悟了心靈的力量,就會讓你的人格更偉大、更優秀,潛能也將得到激發,也會讓你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去改變現狀,拓寬視野,豐富內涵,實現理想,書寫人生的燦爛華章!
那麼要怎樣把握這種力量?怎樣合理地運用,怎樣建設性、創造性地利用它呢?那就需要開啟我們修養心靈的行程。修養心靈,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用你的一生去實踐。
本書根據心理學相關常識,結合哈佛教授及課堂授課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故事入手,逐步洞悉個人的心理問題,並給予適當的解答。書中的結尾部分附有心理健康測試問答,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後,做一下自測題,以便更精確地瞭解自己是否有心理困惑,以及有哪些心理困惑,然後再一次閱讀本書,以助自己排除心理垃圾,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