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大夫oli杭士琁
是醫生也是創作歌手,為了夢想,
脫下醫生袍,從手術檯走向舞台。
●七歲隨父母移民澳洲的Oli 杭士琁,一位放棄眾人稱羨外科醫生身份的嬌小女生。
●帶著無比巨大的勇氣及熱情,飛越了幾千公里,從澳洲回到她出生地台灣。
●藉著她的音樂以及文字創作來觸動我們渴望健康與感動的靈魂。
就像要有健康的身體必須有均衡的飲食,音樂大夫相信要保持心靈健康也必須攝取各種不同的音樂。
音「樂」和快「樂」剛好是同一個字,而音樂不僅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更能為我們帶來健康!
不光只是聆聽,音樂的許多應用也可以實際改變我們的生活、改善我們的健康,Music Fitness就是其中一種方式,將音樂的好處融入心肺功能訓練以及肌肉訓練,不僅讓我們身體更健強,也讓我們的體型體態變得更漂亮。
你知道音樂與健康也會互相影響嗎?
■本書內容解釋音樂的原理、人體對音樂的生理反應、音樂與人類心理和文化之間的關係、以及各種將音樂應用於生活的方式。
■讓音樂大夫告訴你如何利用音樂從裡到外地改變自己,也因此改變生活,讓音樂為你帶來身心靈健康。
■音樂像一面鏡子,反映出聽者的感覺,因此同一首歌曲可以為同一位聽者在不同的情況下帶來不同的感觸與想法,這是音樂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讓它成為具有療癒性的特色。
隨書附贈作者創作演唱 向前Onwords EP
【向前 Onwards EP】,這張由Oli親自操刀製作的單曲,不僅大膽嘗試Triphop以及電子曲風,帶大家進入奇幻的音樂世界。
單曲取名為「向前」,除了意味著歌曲鼓勵正面思考,Oli在唱腔詮釋以及製作方面的成長也明顯可見。
此單曲搭配Oli的新書「音樂大夫的樂理」,大家可以依照書裡介紹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喜好和歌曲節奏搭配出屬於自己的運動、伸展、抒壓療程!
一本啟發生命健康與快樂因子的書,可以讓我們找到一些身體上的記憶,也讓我們探索一些生命中的想像,更者,讓我們建立一些集體的意識,把健康與快樂帶給更多人,一起分享生命中美好的時刻。
熱情相挺
★知名歌手製作人 姜道
★知名流行歌手 賴銘偉
★知名流行歌手 林曉培
★知名流行歌手 荒山亮
★知名歌手製作人 李恕權
音樂讓我們將快樂與健康實踐出來,「抓緊機會」、「製造機會」、「改變自己」,最後「分享出去」,能夠令我們活得更正面,更開心,改變我們的一生。
作者簡介:
Oli杭士琁
七歲隨父母移民澳洲的Oli杭士琁,一位放棄眾人稱羨外科醫生身份的嬌小女生,帶著無比巨大的勇氣及熱情,飛越了幾千公里,從澳洲回到她的出生地台灣,藉著她的音樂以及文字創作來觸動我們渴望健康與感動的靈魂。
畢業於南澳阿徳雷得大學醫學院,曾見習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南澳皇家阿徳雷得醫院擔任住院醫師,被稱為新生代「女羅大佑」的Oli脫下醫師袍,從手術台走向舞台,中天頻道「創作天團」比賽冠軍主唱的她更獲得101年文化局優秀樂團補助,發行首張全創作專輯。
曾經接觸過人生中生老病死階段的Oli,以獨特的角度去看待生命,造就源源不絕的創作動力,她要用生命來證明音樂是一種生活態度、思考哲學,也是身心靈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音樂如何幫助生理與心靈的健康,Oli 從醫學專業角度提供了最好的解說與方法!」
知名歌手製作人李恕權
「Oli 杭士琁歌聲的穿透力我從沒忘過,為她的聲音掉的眼淚也是發自真心的,而今她的書細膩講解音樂以及醫學,讓我也受到教育了,我想起一首歌 「你怎麼連話都說不清楚」,在Oli 的這本書裡,什麼都清楚了。」
知名流行歌手林曉培
「台北這樣的城市有了一個醫生市長來醫治這個社會,那麼在社會上更需要一個溫柔婉切的大夫用音符來療癒你的心靈,我正好就認識一個這樣的奇女子,她是Oli 杭士琁。」
知名流行歌手賴銘偉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首歌,這首歌,出現在你我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候大聲的喝采,出現在你我最傷心的時候溫暖的療癒,出現在你我最徬徨的時候加油打氣,這首歌讓你摸不到,看不著,也不覺得它特別需要,但它卻常常在我們生命中最剛好的時候出現,陪伴著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成長。而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音樂人,正在為你我寫著下一首歌。他們說:「哪怕只感動一個人也值得!! Oli 音樂大夫,就是這種音樂人!!」
知名流行歌手荒山亮
一本關於「音樂」與「生命」的書
當我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首要面對的問題一定會是如何「生存」下去,當然在現今這個時代中,人類的醫學技術以及生活必須條件已經大大超越了四百萬年前人類起源之時,我們無需再那麼擔心生存的問題,但進而面對的問題卻是如何在成長過程中與社會文化的共同議題進行妥協與競爭。
「文化」莫過於是人類生活的方式與經驗的累積,然而現代人更重視所謂的「養生」與「生活質量」的問題,至少目前這是我們社會的主流文化之一;我們自幼被培養教育的關念、應該是如何在現今自由競爭的社會中取得一席之地,讓生命得以延續,此種觀念的重點應是在於如何得到競爭的優勢;再者、當我們的經濟與生活條件逐漸安好之下,「藝術」議題則會變成大眾時常討論的時論之一;到底、藝術在我們生命中占有什麼樣的地位?
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莫過於我們怎麼去「想像」它的美好。藝術高尚之所在,是在創造出讓人們經常魂牽夢縈的「畫面」;我們用五感來探索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尋找每一份值得我們在短暫人生中留戀的時刻,當然每個人所追求的境界並不相同,有人尋找的是真實的表現、有人則是尋覓善良的存在、更不少人是在追求美麗的體現,這就是藝術核心的價值「真、善、美」;但在我們不足百的年壽中,又要如何達到我們應該要追求的境界呢?
在我們進行「追求」之前,必須先要「認知」,也就是對自身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瞭解,往往因為我們對自身的體認不夠,我們在「追求」之後卻無法「超越」;那麼在自我認知的意識中,我們該如何學習?我想透過藝術的想像與建構、可以在這一面如鏡如影的世界中找到一個更真實的自己。
音樂是人類文化中至高無上的產物,在聽覺的感知過程中,我們透過聲音可以學習與自我發掘、其目的在於取得自我意識中的「認同」;音樂代表一段時間的「過程」、簡言之便是時間的經過;而在一小段時間過程中,我們能夠跨越時空的建立一個正比的思考過程,簡言之它會類似「記憶」,而我們透過聲紋的記憶性可以建立身體的習慣,在此一過程中、我們大可把它稱之為「樂能」。
當樂能出現時,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1. 建立2. 進行3. 回復。每當我們聽到新的音樂時,我們會開始「建立」一個新的形象,這是在自我意識中以對於此聲音的感覺建立的一個影像或是思緒,也就像剛聽到一首沒聽過的歌,也還不會唱的時候,我們的聽覺會自動去建立一個存取區域給這首歌,讓你下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依然還有印象。再來是「進行」,也就是當我們建立好這個形象後,可以利用這個形象來導向一些思考模式,比較類似像是我們學會唱一首歌之後,可以自由的將這首歌的旋律哼唱出來、也或者我們從歌詞之中得到啟發、它將會影響你日後生命中對於事物的看法與想法;最後是「回復」,我們將聲音存取到腦中後,會建立一個自由觸發的開關,只要日後我們聽到類似的聲音、便可以用這個開關來開啟一種身體的記憶;比方說像我們聽到某一首歌時,會想到當初我們在聽這首歌時的情境、也或者跟這首歌有關係的舞蹈;這是我把樂能分成的三個過程。
在音樂與生命的互動之中、它們各自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樂能若可以建構思考與身體的模式、那生命在這樣的模式中又會變成如何?
無論如何、音樂並不是一種物理性的產物,它頂多能影響的範圍只有心理而已,而心理與生理卻是相輔相成的,只看每個人怎麼去建立進行與回復這個樂能而已。
我們在「短暫」的生命中追求更「長久」的生命,這大概是人類自古以來最矛盾的一種想法,莊子曾在逍遙遊中提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或許對人類來說所謂的長壽並不是真正的長壽,而只是我們無法釋懷罷了。
換言之,那我們不需要追求「健康」了嗎?我們雖然不能長生不老,但我們可以在有限之年追求幸福與快樂;「健康」與「快樂」是一體兩面的事情,人們會因為快樂而健康、也會因為健康而更快樂,這應該是千古不變的定律;而在樂能的啟動下,我們也許可以釋放原本存在於自我意識中的快樂因子,進而讓自己得到健康;我們或許可以在這樣的生命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是如何讓生命的質量增加、讓生活的質感變好,我想利用樂能我們可以找到更深一層的答案。
一本啟發生命健康與快樂因子的書,可以讓我們找到一些身體上的記憶、也讓我們探索一些生命中的想像,更者、讓我們建立一些集體的意識,把健康與快樂帶給更多人,一起分享生命中美好的時刻。
知名歌手製作人姜道
名人推薦:「音樂如何幫助生理與心靈的健康,Oli 從醫學專業角度提供了最好的解說與方法!」
知名歌手製作人李恕權
「Oli 杭士琁歌聲的穿透力我從沒忘過,為她的聲音掉的眼淚也是發自真心的,而今她的書細膩講解音樂以及醫學,讓我也受到教育了,我想起一首歌 「你怎麼連話都說不清楚」,在Oli 的這本書裡,什麼都清楚了。」
知名流行歌手林曉培
「台北這樣的城市有了一個醫生市長來醫治這個社會,那麼在社會上更需要一個溫柔婉切的大夫用音符來療癒你的心靈,我正好就認識一個這樣的奇女子,她是Oli 杭士琁。」
知名流行歌手賴銘偉
...
章節試閱
聽音樂時,我們到底該聽到什麼?
每個人對音樂的喜好以及造詣不同,我們不需要都成為音樂家,但為了要讓音樂替生命帶來健康,必須瞭解音樂所包含的層次,然後學習去觀察聆聽這些細節,不但能提升音樂能力,也會讓聽音樂成為更加愉快的過程喔!
首先,我們聽Periodicity 週期性,週期性指的是某件事或某個東西規律的重複,一首歌裡面含有週期性的最小單位是節奏,通常這是我自己聽歌時會最先聆聽的,你不見得需要知道節奏的名稱(例如shuffle、swing⋯⋯等等),但是你可以感覺節奏的速度並試試跟著一起律動,每一個人與生具備屬於自己的節奏(比如心跳),若聽到的節奏是跟自己的節奏沒有衝突,那應該可以跟
隨音樂律動,這樣的音樂不管是純欣賞或是拿來做運動背景都比較能發揮效率,若你無法跟著該節奏律動的話,或許這樣的節奏並不適合運動使用。週期性裡面最大的單位則是段落,一般人能聽出的段落大致上有前奏、主歌、副歌、間奏,以及尾奏,若是對音樂更有興趣的話,可以試著尋找歌曲裡面的動機:有哪些音會常常重複?有哪些記憶點會重複?
再來,我們聽旋律,之前有提到,旋律其實就是不同音調的排列,通常這是一首歌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般人聽歌首先會注意到的部分,通常讓人決定自己喜不喜歡一首歌的關鍵就在於旋律。雖然喜好是很主觀的,但是好的旋律一定會有起伏與鋪陳。想像去爬山,若從開始到最後都只有激烈的上坡路,那豈不是累死人了?一樣的,只有飆高音的歌曲一開始令人覺得具有挑戰性,到最後卻覺得是疲勞轟炸,若只有簡單的低音,有令人無聊到睡著,旋律的拿捏是一門奧妙的學問,為了讓歌曲更加豐富,有時作者會加入多數的主副旋律。
聽完旋律之後,接着我們來聽合聲,這是很多人都會「自動忽略」的部分,但其實就像紅花需要綠葉陪襯,好的合聲能凸顯旋律的美並讓歌曲更加豐富。合聲通常會利用consonant 和諧與dissonant 不和諧性的音調來控制整首歌的氣氛與轉折。
剛才我們說過,若一首歌從頭到尾都是高音,會很不好聽,同樣的,若一首歌從頭到尾都一樣大聲,那也會令人感到煩躁。Dynamics 動態指的就是一首歌的大小聲變化,不同音調加上不同音量,才能形成不同的氣氛、急迫性、情感,這樣的歌曲才會令人覺得有趣難忘,也才能產生情緒的共鳴。
Timbre 音色,往往是音樂人很在意,但是一般人忽略的部分,之前有提到音色是不同配樂為歌曲帶來的感覺,實際來說就是一首歌裡面用了哪些聲音?(例如非洲手鼓、木箱鼓、爵士鼓聽起來都不一樣)這些聲音與其他的聲音組合呈現什麼樣的感覺?這個部分其實跟心理學非常有關聯,因為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無形地將聽過的聲音給予定義並且歸類,例如聽到溫柔的女聲就會聯想到媽媽並且接著聯想到媽媽的恩情,因此實際上一聽到溫柔的女聲就會想到愛。根據一個人的喜好、經驗、文化,不同的音色會有不同的含意,所帶給那個人的感覺也不同。
最後我們來聽聽Form 結構,結構其實就是前面提到的五點的綜合體,把一個想法或慨念的開頭、中間、結尾結合成一個完整的作品,一首完整的歌曲,才會是人類經歷、生/心理需要及生存動力的表現。
音樂是情感的語言
明明音樂就是一個跟人類生存無關聯的東西,為什麼卻往往能表達出單純文字表達不出的意義呢?之前我們稍微提到過語言文字屬於referential「參考性」,益於表達資訊和知識,音樂則是屬於pragmatic「務實性」,益於令人實際體驗情緒和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
曾經有研究顯示,年僅五歲的孩子已經能從音樂之中察覺出情感的表現,年紀越大對於音樂中的情感解讀會有更高的準確度和一致性,而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會對同一段音樂產生相似的情緒反應,這驗證了早期的音樂接觸、訓練,以及「特定文化」音樂接觸會影響並朔造情感的發展,例如在台灣幾乎每一個人聽到「魚兒魚兒水中游」這首兒歌時,通常都會聯想到童年時光,引發起某程度的懷念。
曾經有實驗設法探討不同的音樂對於人類情感表現有什麼影響,它們將音樂簡略分類為激發性、鎮定性、安撫性,以及厭惡性,並記錄人們聆聽後產生的感覺,實驗結果顯示,不見得每種類型的音樂都能令人產生同樣的情緒,但是不論哪一種類型的音樂都能成功地引發情緒的反應,另一個實驗顯示,音樂對於精神病患者具有安撫的作用,但是出乎想像的是,傳統上被認為最具有療效的古典樂,其實跟一般的流行音樂在作用上並沒有差別,該研究也顯示聆聽現場演奏音樂與預錄的音樂並沒有差別,不僅如此,聆聽別人(醫師)喜歡的音樂與自己喜歡的音樂對病人的病情來說都產生相同程度的改善,單純聆聽以及在治療課堂集體上課聆聽也都有相同程度的改善。
音樂不僅能引發情緒,也能引發情緒驅動的行為,有一個實驗顯示,在聽了許多溫柔、安撫性音樂的研究對象比聽了厭惡性音樂的研究對象更會幫助人,聽了許多大聲、複雜旋律音樂的研究對象則比聽了比較小聲、簡單旋律音樂的研究對象更容易產生氣勢洶洶、咄咄逼人的行為,這些實驗證明,就算完全不考量歌詞,音樂具有足以改變人類行為的表達能力,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光是這些實驗還不能證實聽某種音樂就一定會有某種的情緒或行為表現,畢竟聽音樂的經驗是建立在個人的文化、生長環境上。
因為音樂是「務實性」的,它的重點不在要「告訴你」一件事,而是要「讓你體會」一件事,所以其實音樂是種具有雙向影響性的溝通方式,它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但是我們自己原有的情緒也可以影響我們對音樂的讀解,多項研究指出,原有的心情、態度,以及企圖不僅影響人們對音樂的接受、理解,也可以改變該音樂所引發的情緒,音樂像一面鏡子,反映出聽者的感覺,因此同一首歌曲可以為同一位聽者在不同的情況下帶來不同的感觸與想法,這是音樂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讓它成為具有療癒性的特色。
利用音樂改變自己
「音樂怎麼可能那麼神,我就是我,音樂不可能改變我,也不可能改變世界。」很多人可能會這麼想,畢竟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音樂確實可以一點一點改變我們,而當你的個性改變了,看事情的方式不一樣了,整個世界也自然不一樣了。
音樂治療的過程中,往往治療師會建議接受治療者學習一個新的樂器,這不是說要得到療癒的效果就一定要有音樂技巧,而是因為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在學習新的性格特色以及美德,透過學習過程來磨鍊和改變自己。學習樂器絕對沒有一步登天的撇步,要得到新的技能需要透過時間慢慢累積,所以第一件會學到的事就是:耐心。除了要有耐心以外,樂器要學得好, 需要大量的練習, 而且練習必須是持續每一天進行,而不是「今天我興致來了, 一下子練十小時」, 為了確保自己定期練習, 我們必須學會自律, 有多少樂手可以分享小時候眼看著別人都在玩,自己卻要乖乖練習,但是事隔多年,大家其實都很慶幸自己花了這種時間。練習過程當中,也會一直彈/ 吹/ 打錯,手/ 嘴/ 觸感還沒有到達一定成熟度前,也幾乎不太會有「好聽」這種事,而且越大聲的樂器越明顯。我記得我的妹妹剛開始學小提琴時,每一天她練習時,家裡的每一個角落就會充滿「殺雞」般的琴聲,雖然很受不了,但是越不練習越不會跨越「難聽」到「好聽」。練習中不斷受到的挫折會讓我們學會自省,我們學會面對自己,誠實找出自己的錯誤以及缺點,這樣才有辦法進步。學習一種樂器,也能提供一種新的宣洩方式,更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新能力,對一些人來說,甚至是可以發展出業餘或者第二個事業。
不學習樂器的話,是否還可以用音樂來改變自己?當然可以囉,音樂與聲音可以成為我們改變舉動的工具,在我們的大腦裡,處理音樂的部位跟處理學習、情緒的部位非常相近,因此音樂常常被拿來輔助某些習慣的培養 。
實際舉個例子:若我想要改變生活作息,早點上床睡覺,我會在新就寢時間前的一個小時開始播放一些令我放鬆、安心,甚至有一點無聊的聲音或音樂,我常常聽著有聲書裡配音員沉穩的讀書聲進入夢鄉, 每天如此「練習」下來,以後一旦時間到了,我就會自動開始覺得睏了,不需要音樂的幫助。
演奏或者聆聽音樂可以加強我們整理、處理資訊的能力,這是因為音樂本身有組織性,就算我們並沒有意識性的去將音樂分段、分析每一個關於旋律或節奏的小細節,但不管是純聆聽還是演奏音樂,我們潜意識裡都在接收、感受、並且回應音樂中所帶來的訊息以及情緒。若能坐下來好好分析這些音樂帶來的效應,我們可以學習更深入地察覺自己的情感,這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因為就像我之前提到過的,改變的第一個步驟必須是瞭解自己,看到自己的問題,才會想要有所改變,這樣才可能會有真正的決心、動力、毅力來完成改變過程。
不僅是察覺自己的感覺,分享音樂的過程也能讓我們學會對他人的感覺更加敏感,尤其是與他人一起演奏音樂時,一定專心聆聽團隊裡面每一個人所發出的聲音,這種聲音與自己的聲音是否和諧?整個團隊的聲音是否都和諧?當發現有不和諧情況發生時,怎麼去溝通改善?在獨立音樂圈裡,有多少樂團聚聚又散散,其實很多人都是優秀的音樂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跟別人一起做音樂,有時音樂對,但人不對的話,這個團體終究會分散,我自己也不例外,而就算樂團不散,團員也不見得都是一樣共進退。人,是複雜的動物,而在音樂的練習當中,很多時候我們練的不只是樂團,我們也是練習如何過團體生活,基本上我們就是練習做人。察覺他人的感覺也不是光只是針對團員,站在舞台上的音樂人必須對觀眾的感受、需求,以及反應敏銳,同樣的,單純的音樂分享(例如一起聽一場表演、一起聆聽廣播節目,甚至是在不同時間點閱同一個音樂連結)也會因為音樂而產生交流,我們要學習應對彼此、包容各種不同於自己觀點的意見,好的意見或建議欣然接受,不好的也要仔細分析自我檢討,才知道到底是否是自己的問題,而最終我們學到的是建立自我形象、自我信心,唯有這樣的過程才能令我們邁向快樂與健康。
聽音樂時,我們到底該聽到什麼?
每個人對音樂的喜好以及造詣不同,我們不需要都成為音樂家,但為了要讓音樂替生命帶來健康,必須瞭解音樂所包含的層次,然後學習去觀察聆聽這些細節,不但能提升音樂能力,也會讓聽音樂成為更加愉快的過程喔!
首先,我們聽Periodicity 週期性,週期性指的是某件事或某個東西規律的重複,一首歌裡面含有週期性的最小單位是節奏,通常這是我自己聽歌時會最先聆聽的,你不見得需要知道節奏的名稱(例如shuffle、swing⋯⋯等等),但是你可以感覺節奏的速度並試試跟著一起律動,每一個人與生具備屬於自己的節...
作者序
從小,寫作就是我的興趣之一,是的,遠遠在對音樂產生熱情之前我就對寫作很有興趣,還沒有離開台灣之前,小學一年級國語程度的我就已經開始寫很爆笑但當時很認真的一些劇本還有故事。離開台灣後,沒有正式學中文,只靠著自己閱讀及寫信來維持中文程度,所以雖然我也有寫寫部落格,當然也有不斷地寫中文歌詞,我一直覺得中文寫作對我來說會是不可能的。
想嚐試中文寫作,主要是因為我一直很想把我的兩個專業—醫學以及音樂—結合在一起,但是怎麼樣的結合呢?寫些關於醫學的歌曲嗎?雖然我自認為我的第一張專輯裡面的歌曲挺俱有安撫作用的,但是我真的寫不出「認真不搞笑關於人體醫學」的歌曲,事實上應該也不會有人想聽吧???琢磨了很久,我能想到可以同時呈現醫學以及音樂的方式,就是寫一本書。
所以,我就開始寫了。
其實,一開始我心裡有點懷疑,我真的可以寫出一本書嗎?音樂的領域那麼廣,我到底要寫些什麼呢?市場上已經有許多別的醫生所寫的書籍,我的作品會不一樣嗎?面對無法掌控的未知數,我總是從我懂的部分開始進行,所以我開始寫我知道的事、關於我自己的經驗。音樂的確為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熱情、和希望,音樂是我發洩的管道也是我自省的方式,在我艱苦傷心的時候音樂是我安慰的良藥,讓我漸漸調整自己的心情與態度。因為音樂,我得到一些機會,而一些機會給了我更多的音樂。音樂帶給我想法,而我也用音樂來表達我的想法,它是工具也是藝術,是理性也是感性,是科學也是抽象。對我來說,音樂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音樂是找回快樂的路途,音樂就是健康。當我想通這一點後,這本書就開始完成它自己,每一天好多好多字透過我的指尖爬上白白的word檔案,最後變成一本書,令我自己也覺得很不可思議。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音樂家,也不是每一個人都熱愛音樂,但是我希望我的書能提供一些不同的觀點,讓大家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音樂、享受音樂、運用音樂,並讓音樂為生活帶來健康與快樂。
從小,寫作就是我的興趣之一,是的,遠遠在對音樂產生熱情之前我就對寫作很有興趣,還沒有離開台灣之前,小學一年級國語程度的我就已經開始寫很爆笑但當時很認真的一些劇本還有故事。離開台灣後,沒有正式學中文,只靠著自己閱讀及寫信來維持中文程度,所以雖然我也有寫寫部落格,當然也有不斷地寫中文歌詞,我一直覺得中文寫作對我來說會是不可能的。
想嚐試中文寫作,主要是因為我一直很想把我的兩個專業—醫學以及音樂—結合在一起,但是怎麼樣的結合呢?寫些關於醫學的歌曲嗎?雖然我自認為我的第一張專輯裡面的歌曲挺俱有安撫作用的...
目錄
推薦序
一本關於「音樂」與「生命」的書
自序
CH1 什麼是健康?
數據的意義
醫生不會教你的健康論
CH2 什麼是音樂?
「聽」話真不簡單
聲音的解剖學
聲音vs. 語言vs. 音樂
聽音樂時,我們到底該聽到什麼?
詮釋音樂中的意義
音樂是情感的語言
音樂是「象徵性」的語言
音樂能加強別種類藝術的溝通能力
音樂與身體的關聯
CH3 音樂是心靈的保健品
所以我們的下一個問題是:那什麼是快樂呢?
Oli 的故事
快樂vs. 成就
暫時vs. 持久
CH4 藉著音樂改變你的想法,因此改變你的一生
認識自己
轉變看事情的眼光
凡事都要感恩
饒恕自己與他人
CH5 用音樂實踐你的快樂與健康
抓緊健康與快樂的機會
製造健康與快樂的機會
分享健康與快樂的機會
利用音樂改變自己
CH6 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與難題
難題一:吃
難題二:減肥
難題三:壓力
難題四:過敏
難題五:現代人的天敵
CH7 音樂應用治療:應用篇
利用音樂放鬆
利用音樂面對恐懼
利用音樂擺脫疼痛
利用音樂調整呼吸
利用音樂加強專注力
利用音樂發展想像力
CH8 跟著我一起「Music Fitness」
暖身:腹部呼吸
用音樂提升心肺功能
用音樂改變體態
CH9 結尾:音樂帶來的健康與快樂
推薦序
一本關於「音樂」與「生命」的書
自序
CH1 什麼是健康?
數據的意義
醫生不會教你的健康論
CH2 什麼是音樂?
「聽」話真不簡單
聲音的解剖學
聲音vs. 語言vs. 音樂
聽音樂時,我們到底該聽到什麼?
詮釋音樂中的意義
音樂是情感的語言
音樂是「象徵性」的語言
音樂能加強別種類藝術的溝通能力
音樂與身體的關聯
CH3 音樂是心靈的保健品
所以我們的下一個問題是:那什麼是快樂呢?
Oli 的故事
快樂vs. 成就
暫時vs. 持久
CH4 藉著音樂改變你的想法,因此改變你的一生
認識自己
轉變看事情的眼光
凡事都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