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房子篇」
前言
現在的你,是無殼鍋牛,每個月得看房東的臉色度日,還是已經是個準有殼族,只是每個月沉重的房貸壓的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
還是很幸運的,你是完完全全的有殼一族,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裡,每個月不必替房事操煩的有屋階級。
或是,你一生下來父母就有好幾棟房子,其中有幾棟還是你的,你的職業職稱叫「房東」,每個月躺著給別人臉色看,過著盈盈美黛子的生活。
其實,房子左右著一個人的人生際遇,除了少部分幸運的人父母就留下房子給他們,終其一生不必品嘗房事的壓力外,大部分的人,每個月的收入有極大部分的比例都奉獻給房子,不論是繳房租或是揹房貸都是個很大的負擔。
再加上我們是以農立國,因此「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深植人心,房子的擁有與否成了非常重要的人生指標,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就象徵著有形的財富,讓人有安定的幸福感。
只是近年來隨著都市化的發展,房價越炒越高,都會區的房價更是的嚇人,有一份統計指出,一般薪水族要不吃不喝幾十年才能買一間房子,因此,買一間自己的房子對一般受薪階級還真是不可承受之重!
究竟,房子在我們的人生裡代表著什麼意義?
房子=家嗎?
有了房子才算一個完整的家嗎?
還是要有一個完整的家一定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
還是如古諺所說的:金窩銀窩都不如狗窩來的好!
接下來,邀請您用心閱讀「土石流淹沒下的兒時房間」短篇小說,然後再跟您一同分享我的獨到看法!
搞懂自己 為什麼想買一間房子呢?
【1-1】 為什麼想買一間是登記自己名子的房子呢?
(1)有土斯有財的根深蒂固觀念
人類文明的演進就是一部想要擁有房子的歷史-人類早期逐水草而居,然後演進到游牧、畜牧然後農業,當進步到農業階段就代表著「安定」的生活方式嚴然成形,於是有土斯有財的觀念就逐漸的植入人心,擁有土地等於擁有財富,就算二十世紀後工業化都市化後這樣的價值觀依舊存於一般人心中。
(2)「根」與「安全感」
有一間房子象徵著「根」的感覺,房子讓「根」有了具體呈現的樣貌,在自己的根有著完全屬於自己的空間,不容任何人侵犯。
而將「根」的感覺延伸解釋就是所謂的「安全感」!
常聽到女人對男人說:「我需要安全感」或是「我好沒有安全感」這類的話,男人聽了時常一頭霧水的反問:「妳的安全感指的到底是什麼?」
因為安全感很難具像化,甚至要具體的說出安全感是什麼太俗氣了,甚至也許說的人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但我這邊有個絕對的選項-「房子的擁有」一定是具體的「安全感」象徵。
(3)「有」的人性基本慾求
求「有」是人性裡的最基本需要,也許你會覺得說的太哲學但其實很好懂!
問每個人,就只能二選一,「有」與「無」你要選哪一樣,我想選無的人大概跟中樂透的人一樣多吧!因為人都害怕「無」,都覺得「有」的太少,因此追逐擁有就是一個執欲的過程。
我大致整理想「要」有房子的心理因素:
*想要多一點安全感
*想要有專屬自己的空間
*想要安定下來
*不想再幫房東繳房屋貸款
*不想再大費周章的不停搬家
*不想再不斷的認識新鄰居.攀關係
*是下班後會想要回去的地方
*是自己的成就感
*是一輩子的心血結晶
*是我落地生根的地方
*是讓父母安心的保證
*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城堡
執欲並非不好,因為這可以說是求生的本能,沒有執欲就不會有靈魂,只像是行屍走肉的稻草人。
因此想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是再自然不過的!
(4)成就感
剛剛談的是看的見的「有」,而看不見的擁有就是所謂的「成就感」!
成就感也很難具象,但它是支撐你實現夢想的動力。舉個例子,如果問我們為什麼看書?我想比較不違背良心的答案就是要準備考試,要考上理想的學校,要考上公職,要當醫生,要當律師,所以才會努力的k書。
所以一定要有考試這個關卡讓你衝破它才會去讀書,也才有成就感。於是我們可以很現實的看到,當不再有考試擋在前面時,你有多久沒看書了?有多久沒看財經、電腦、旅遊、美容這類工具性以外的書了?
因為沒有了考試、不用交報告,沒有學分壓力下,讀書就失去了成就感,而所謂的讀書是為了充實知識、增進心靈成長的初衷似乎也就顯的有些遙遠了。
再舉一列,女性朋友一定有經驗為了參加宴會盛裝打扮,選衣服、上裝、吹頭髮,足足弄了兩個小時也不為奇,但是只要別人一句:「哇,你今天好漂亮啊」、「嗯,這樣打扮很優雅」諸如此類的話,就能獲得無窮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完全是非具象的,卻也能讓人心花怒放,並成為更愛漂亮的動力來源。
而擁「有」一間房子是最具體的成就感,也是對自己人生奮鬥的肯定,當別人一句:「買這麼大的房子,真是不簡單啊!」、「真厲害,買房子啦!」等話語,
這正是踏實的成就感。而房子它非常的具體,看的見、摸的到,所以這種成就感是最實際不過的!
【1-2】替自己做個心理測驗,看看自己適不適合把「買房子」當作一生中一定要達成的人生目標?
測測看你對「有」的慾求比重占多少 「心靈」與「物質」在你心中的重量?
(1) 便利商店的集點活動,我會因為大家都在蒐集而毫不考慮的加入。
(2) 我會為了達到便利商店的集點消費門檻而買一些暫時用不到的東西。
(3) 如果很多人都持有相同的產品,我就會對該產品感到有興趣。
(4) 手頭有250萬的預算買車,我會毫不考慮的選擇雙B的進口車,一定把Toyota排除在外。
(5) 一般的日常生活用品,只要有點舊我就會馬上去買新的,絕對不可能用到壞了才去買。
(6) 我很在意自己所代表社會經濟地位,並會因此選擇符合等級的產品。
(7) 購買價格昂貴的東西會讓我很有成就感。
(8) 買二十本書與買一隻i-phone,我會毫不考慮的選擇i-phone。
(9) 原本很想去看一部電影,我會因為別人說不好看而打消念頭。
(10) 去夜市吃東西會選擇大排長龍的攤子,因為我覺得會排隊的攤子一定比較好吃。
(11) 我會很想嘗試最新上市的產品。
以上這十一題,如果你勾選了六項以上,那麼代表你對「物質」的追求是高於精神層次的,也許您會說這種心理測驗準嗎?不過是好玩罷了!
沒錯,心理測驗以趣味的層次居多,但問問自己,我說的對不對呢?
我必須強調,對物質的追求高於精神並沒有任何的對錯在裡面,也不是說誰比較好,誰比較高尚而誰又比較膚淺,而是不要欺騙自己,你就是你,一定要聽自己心裡最底層的聲音。
我的解讀是,選了六個以上的人代表你比較在乎實體物的擁有,對別人的價值也比較在乎,也就是說追逐看的到、摸的到的物質能夠讓你得到滿足,而別人的眼光也會左右你對事情的判斷!
因此,房子的擁有是實體物的最高門檻,因此絕對適合你花一生的時間去追求!
【1-3】摸著你的良心回答,究竟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這是個大哉問,因為問題很大卻很難回答,尤其是,我們會被現實的磨難弄得早就忘記自己原本想做什麼,或是覺得機會已經錯過了,這輩子已經不可能達到了,當然也可能很多人真的沒有人生目標,隨波逐流的走到今天,但不管如何,問問自己原本的目標是什麼,想達到什麼?
追溯起小的時候,「我的志願」這個作文題目你寫了些什麼?
記得當時年紀小,不外乎是當總統、科學家、醫生…因為那時懵懵懂懂,大概是看到什麼然後自我想像的就把它當成我的志願了。但隨著年齡漸長,人格漸漸的成熟後,到了國中時期再問你的志願是什麼?如果你毫不思索的回答:當然是考上好的高中!
而上了高中後再問同樣的問題,你一樣不加思索的回答:考上台大!
填志願時輪到你反問什麼科系是最有前途,然後就把那個科系當第一志願。
接著人生的劇幕繼續拉開,結束學生生涯進入社會,再問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你的回答仍然毫不猶豫的是:升官發財、開名車、結婚、買房子、生兒子的話,那就代表你對人生的目標沒有太多奇奇怪怪的「出軌」想法,非常迎合「正常」的社會價值。
如果你是這種人,那恭喜你,你的個性絕對適合把買房子當做一生中非得達成的目標不可。因為人生總是要有目標橫在前面才有生活的動力,否則就會感覺空虛,那麼買房子絕對是不知道下一個目標是什麼的最佳目標,而且門檻高戰線又長,有了這個目標,包你可以生活的充實踏實。
而且這樣的人生設定非常「安全」,也符合多數人的期待,如果你也能樂在其中得到滿滿的成就感的話,那就努力去做吧!這樣命運絕對不會虧待你的!
但是談到這裡你一定起了疑惑?那另一種是什麼人?什麼人的人生觀可以不把房子當做人生奮鬥的目標?
剛剛我用了「出軌」、「安全」、「正常」這幾個反差的詞來做對比,我的用意在於你必須誠實的審視自己的內心,對於目前所追求的目標是不是真的自己所想要的,還是為了迎合別人的希冀,其實心底早就有「出軌」的念頭了,只是這個念頭一直壓抑著,因為只要壓抑的好,就能夠一步步的邁向所謂成功的人生,贏得一般人的掌聲,但是那個心底的聲音你仍舊聽的到,而且你不確定能夠掩飾多久。
美國知名作家julia cameron在她的一本探討心靈療癒的著作中對此有精闢見解,她稱這種壓抑叫做「美德陷阱」。也就是說人們必須設法要當個社會上認可的「成功者」,要無私忘我,要食人間煙火,要為了滿足他人的需要而掩飾了自身的需求。這像是剩下完整自我的虛殼,如同馬戲團裡表演的動物一樣,照規矩做完把戲而贏得掌聲,但耳朵裡卻對掌聲沒什麼反應,甚至感到空虛無奈!
困在美德陷阱裡的人無法讓自己贊同真我,不敢向外界表明真我,唯恐這麼做會惹得外界非議不斷!
所以對前者來說,功名利祿就是會讓他們覺得有安全感,但現在討論的是,功名利祿的趨同化追求反而會讓你有空虛感的話,那就代表你困在美德陷阱裡與自己痛苦的掙扎拔河!
舉例來說你可能是還想去學畫畫、學攝影、玩音樂、想去做宗教體驗、想去南極旅行等等的,心底認同的成功價值並不是王永慶郭台銘,只是在別人的眼光下不得不以他們的價值當做人生目標罷了!
問問自己的內心深處究竟有沒有這個部分,這是個必須抽離表象的自己來剖白深層自我的過程,如果你發現有,而且確認自己是陷在「美德陷阱」中,
那麼你就要慎重的考慮看看,自己是不是該花一輩子的時間精力去追求房子這個代價高又實體的東西,因為被房子的壓力綁著你反而會不快樂的生活而導致成天抱怨懊悔。
其實人生要活的快樂就是一個「空虛」與「踏實」的選擇,有的人是被迫追求「空虛」來得到「踏實」,有的人則在看似「踏實」裡覺得「虛無」,因此什麼是你內心深處所真正感知的踏實與空虛,該如何選擇就必須誠實的問自己了。
【四】看清眼前的現實,千萬不要過分膨脹的「透支未來」
這個部分非常的重要,而且是非常現實的,因為如果理智透徹的分析,其實需要為房事擔心的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