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帛系)密的網絲 小說家 沙究
閱讀戴君的文字創作是從散文開始,那是刊登在她所任教學校校刊上一篇悼念父親的文章。諸多生活瑣事敘述裡,看不到刻意舖陳宣揚,連一般文章常見的轉折技巧也化約掉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樸素心靈的純真映照,隔著不同時空和亡靈作輕柔的連繫和撫慰。這樣的文字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現在品讀她的詩作,那深刻的印象很自然又浮現上來。即使經歷了歲月,她仍舊保持以樸素心靈典視幻化無常的世間,正如「上妝」這首詩,她最後的獨白:
「我太平凡
不能上妝
紊亂了自然的容
我將一貧如洗」
從卷壹「Espresso」到卷六「使命」,作者依不同題材作了分類,但無論怎麼安排,「愛戀」的主題依然橫亙整部詩抄。前三卷寫作時間或許較早,作者渴望獨我兀立而獲得心靈自由的氣息摭拾可得,潛藏內心深處強烈的「愛戀」,逐漸轉化為「愛戀愛的本身」,隱約間便產生對愛戀境際的矛盾衝突。到了卷四「雲的童話」,母親的角色浮現,所有計較在稚顏輝映下變得沒有意義。憧憬或陷溺,美顏或歲月跡痕,自由或受制,佇立或遁逃,在這裡得到一種絕妙的平衡。
當人深情時都有受傷的經驗,個中滋味甜美或暗鬱,因人心靈歷境差異而有所不同。午後,靜下心捧持一杯充滿拉丁熱情的花式咖啡,配以戴君精緻的詩作,或許將有一番嶄新的感受。
品味人生,繁衍詩意--戴曉蘋詩集《Espresso》介讀 詩人 紀小樣
詩,像藏匿心靈幽微深處的一隻敏感的貓,帶著焦糖瑪卡(Caramel Macchiato∕Cappuccino)的香氣,對戴曉蘋而言,那是生命過往的濃縮,更是人生最美麗的一種「癮疾」——這個症狀由來已久,如今終於要公諸於世,「病名」就叫《Espresso》。
一如人生的五味雜陳、紛繁多樣,咖啡也有自己的性格、系譜——「苦、澀、酸、甘、焦」、「潤、滑、柔、軟」、「濃、醇、香」……經由本能的感官,我們的味覺、觸覺與嗅覺與咖啡邂逅交流,複雜的感官對位,集中在我們的頭顱(生命個體的「頂輪」部位),輕輕撩動情感的神經,昇華成「心覺」,從咖啡的「espresso」到詩集的《Espresso》——這是一場感官的位移,是視覺、聽覺的「詩」,對味覺、觸覺與嗅覺的「咖啡」的轉譯;讀者必須開放所有感官的通道,讓美感在心靈的深處盛大交響——靜心展讀、朗誦其中的詩作,當有一股柔軟與醇香,徐徐然向生命撲襲而來……
生命的紛繁高華濃縮成這本詩集,《Espresso》,以「愛戀深情」為主要基調(循著戴曉蘋心儀的詩人徐志摩、鄭愁予 的抒情軌道而下,謹守著詩的抒情傳統), 卷一到卷三,是作者對過往青春情懷的遙遠召喚,是「愛情的詠歎」、「戀人無邊的絮語」,紀錄著一個女子生命成長情愛的軌跡:「年少、青春、愛戀」的「經驗、思考、想像」,在現實與浪漫之間拉拔調味,成就出一杯「唯美卻疼痛的 espresso」 ,藏有歲月的緬懷、生命的惆悵與追悔。而詩正是生命的救贖——「石頭悲傷而成為玉,文字因為歡喜而成為詩」 ,因為有了詩意的想像,樸實的生命便多了一種不凡的幸福。展讀《Espresso》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在青春愛戀主題的前三卷,「十九歲」 是戴曉蘋生命的轉折,詩的通關密語,值得有心的讀者深究。
卷四「雲的童話」有身為少婦人母的悲喜與溫柔(在〈迷思〉與〈我是光〉中,隱約帶有某些感傷與陰影——「尚未完全開始∕就必須無奈結束的∕黑暗角落裡∕無法看清你的臉」、「失落距離的九月∕比思念更思念的思念在思念∕比淌血更痛楚的痛楚在淌血」、「生命在開始之初∕已醞釀矇昧與困頓」、「顛跛於無際的雪崩」〈/F〉(血崩)——可能隱藏著母性遭受剝奪、失去孩子的傷痛。)整體而言,此卷,喜悅蓋過悲傷,我們更多地看見「母性的幽光」。而如果說卷三,是親情向下一代子女的開花蔓延;那麼卷四中的四首詩作,則是親情向上一代的紮根延伸,穿越生死的契闊、死生的大海,展現人子的感恩與不捨——這兩卷是詩(親)情的上下串聯。而卷六題材則集中在校園生活;戴曉蘋老師在文學的創作與指導上迭有佳績 ,是一個關愛學子、克盡本職,普受學生、社會各界肯定的教育人員;我們可以在此輯中發現其身為一個教育者對自我角色與使命的深切期許。
《Espresso》是戴曉蘋詩的第一步,筆者是她這部詩集的先讀者之一,以一個年輪相當的詩友立場,對她當然也有深切的期許,如果要讓詩藝更精進,應該盡量減少詩中的虛詞,自可避免文字力道的消弱,另外可以避免國文老師的職業慣性——對陳詞套語的直用,盡可能轉化移用,讓人耳目一新,才是詩的創造。
筆者曾說「詩是我最美的病」,很高興在「諱疾忌醫」的過程中看到了戴曉蘋也有同樣的症狀,所謂「同病相憐」,在她的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深情的凝視「數盡池塘的每一條魚∕為繁花的姿態作筆記∕丈量苔深、細數石上 二月的綠」〈奇蹟〉;希望詩的下一步(部),戴曉蘋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更大的奇蹟。而此刻,且讓我們靜下心來,沉澱生活的忙碌紛繁,在一盞溫暖的檯燈下,沖一杯濃縮咖啡--
《Espresso》已經煮好,靠攏過來,咖啡杯是戴曉蘋帶領我們航向詩海的小船,請準備好眼睛的航道,划動睫毛的黑槳……
作者序
楔子
一隅。
封面故事,是女兒雨晴所繪--我家陽臺小小花園的一角。我喜歡在這個小巧而柔美的角落裡,或迎接晨曦,或翻開書卷,或享有一杯咖啡沉澱思慮的時光。許多詩篇,是在這裡靈光閃現而構思成形的。
記憶就像一杯espresso,在這杯濃縮的香醇裡,點點滴滴都是我認真生活過的縮影。是的,每天,也是這樣一杯沉澱思慮的美好時光,是我的,非常珍愛,非常期待。那使我在忙碌的生活中,還能停下腳步,回憶過去及展望未來,並勉勵自己,思索自我人生的意義與使命,現在該如何努力。
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因為自己的熱愛文學,以及曾經在國語日報社擔任作文教師的經歷,使得,在課堂引領學生走入文學創作的殿堂,成了我最快樂的教學方式,我也愛在課後,與學生進行作品的個別指導與討論,未料那些課堂間的隨興之作,在不斷的研討與交流中,一次次奔迸了火花,而學生在校內校外的各類文藝創作比賽中的屢次獲獎,也使我在作文指導的領域裡,分享了許多榮耀。
也許是對於學生的期望,已超越了對於自己的關心。一路行來,一管愛書寫的筆,走走停停。雖然在對學生的寫作指導上小有成果,但對自己作品的這個部分,我卻從未真正重視過。直到在和學生分享的網站上,與白象文化寫詩狂的專案不期而遇時,才點燃了我重新回顧作品並整理出書的念頭。
努力至今,這本詩集已即將出版,我的心中也充滿了喜悅與期待。期待分享這份美好的寫詩的心情。謹以這本小小的詩集,獻給在我成長的路上也曾經為我奉獻的師長及前輩,獻給支持我也讓我的生命有所奉獻的學生;獻給我摯愛的家人和朋友;獻給我四十六歲的自己,以及所有--愛詩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