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鏟除異姓諸王
劉邦平定天下以後,為了穩定局勢,確保自己的統治,便大封功臣,以一些財產、部分權力來安撫那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的人們。曾幾何時,「功高震主」猶如惡夢一般纏繞著他,令他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當年,自己那些手下為自己爭天下,大效犬馬之勞,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如今,倖存者被自己封為王爵,坐鎮一方。有誰能保證這些與自己一樣的「無賴」們不會對自己搗蛋,又有誰能料定這些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在自己死後不起來爭奪皇帝的寶座?
「怎麼辦?自己應該怎麼辦?」深深地困擾著當上西漢皇帝的劉邦。終於,他從「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古訓中受到了大大的啟示。
劉邦把他的「三尺劍」指向了他親封的那些手足般的異姓諸王。
首當其衝的是功勞最大的齊王韓信。
韓信是個奇才。劉邦之所以能統一天下,大半是韓信的功勞。韓信為劉邦制定了建功立業的大計,平定三秦,擒魏王豹,奪取代國,征服趙國,吞併燕國、齊國,最後垓下一戰滅了楚國。劉邦對韓信則是解衣衣之,推食食之,言聽計從,情過兄弟。兩人之間裂痕的產生,是在漢高祖四年(前二○三年),韓信率軍滅掉齊國之後。韓信俘虜了齊王田廣以後,派人給遠在滎陽,正與楚軍苦戰的劉邦送去一封信。韓信在信中說,齊國一向詭詐多變,是個有名的反復無常的國家。如今雖然已被攻下,但局勢不容樂觀。其南部邊界與楚國為鄰,請求批准自己為代理齊王,坐鎮這裡,否則難以安定齊國。從當時的全局看,韓信的這個主張沒有錯誤,如果說有點問題,就是韓信要求權位之心太急了一點,儘管如此,韓信也還是留有餘地的,他只要求當個代理齊王。
劉邦接到這封信時,正與張良、陳平研究如何突破楚軍的包圍,軍情很急,心情更急。劉邦一見韓信要當代理齊王,不由得把桌子一拍,怒沖沖地罵道:「老子被圍困在這裡,日夜盼望你小子來解圍,你小子卻要當什麼代理齊王!」
張良、陳平不約而同地踢了踢劉邦的腳尖,示意他不要再當著送信人的面說什麼了。劉邦立即止住了話頭,瞅了二人一眼。張良、陳平湊到劉邦的耳邊說:「目前我們陷入包圍,情況很不利,難道還有法子約束韓信嗎?不如送個順水人情,讓他當齊王,使他全心全意守住齊國,否則,他要叛亂的。」
劉邦一聽,不由得打了個冷顫。他急忙開口罵說:「他娘的,大丈夫平定諸侯就該當個正經的王,當什麼代理王!」
說罷,當場命令張良負責去鑄齊王大印,然後親給韓信送去。
隔年二月,張良趕到齊國,代表劉邦把齊王大印授與韓信,任命他為齊王,並命他調動軍隊去攻打楚軍。
這時,楚霸王項羽為了拉攏韓信,派武涉到齊國遊說。武涉見到韓信便說:「天下被暴秦折磨已經很久了,所以人們紛紛揭竿而起,聯合反秦。推翻秦朝以後,本該按功勞分封諸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可是,萬萬沒料到劉邦又挑起戰爭,打出函谷關,還要消滅楚國,他是不吞併天下決不會罷休的。劉邦是個無賴小人,項王本有許多機會可以輕而易舉地殺了他,每次他都花言巧語,甚至起誓發願,項王可憐他,給他一條活路。可是,他一脫離危險,立刻變卦,背信棄義地攻擊項王。將軍您與他交情很深,為了他,您出生入死,依我看,將來有一天,將軍您也要落在他的手中,沒有好下場。當前,他之所以不動您,是因為有項王在,他要依靠您攻打項王。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將軍您的作用是有決定性的,您偏向誰,誰就獲勝。我敢斷言,一旦項王失敗,劉邦獲勝,他馬上就會向您開刀。將軍您與項王是老相識了,為什麼此時不站出來與楚國聯合呢?這樣一來,天下就形成三分之勢,齊、楚、漢各自稱王又有什麼不好呢?如果將軍失去這個機會,仍像從前那樣站在劉邦一方,與楚國作對,我實在不敢首肯哪!以將軍的遠見卓識,肯定也不會如此吧?」
韓信聽罷,微笑著說:「從前我曾侍候過項王,在他部下當過執戟郎,人微言輕,進言不聽,獻計不納,所以我才離開項王投奔漢王。漢王授我上將軍大印,統率全軍,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脫下來給我披上,把自己吃的食物推到我面前叫我吃,對我是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漢王對我如此有恩,我怎能背叛他呢!我至死也不會對漢王有貳心,請您代我向項王表示歉意。」
武涉說不動韓信,只好灰心地走了。
武涉去後,謀士蒯徹以給韓信相面為由,勸說韓信獨立。蒯徹對韓信說:「看大王的臉,不過是個諸侯相貌,而且註定要遭到許多危險;看大王的背啊,那可是大貴之相,無法形容。」
韓信認真地問:「先生,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蒯徹認真地答:「當初天下英雄起兵反秦時,想的只是如何才能推翻秦朝。現在楚漢相爭,為時已久,天下百姓遭殃,生靈塗炭,屍骨遍地。楚霸王曾威震天下於一時,現在困在京縣和索邑之間,再也無力前進一步;漢王率數十萬大軍據守鞏縣和洛陽之間,一天數戰卻毫無戰功,連受挫折,無力自救。綜上所述,智者、勇者都已經陷入困境。百姓無以為生,怨聲載道。據我的看法,如果不是聖賢出世,天下是沒辦法了。當前,楚霸王和漢王兩個人的命運就懸在大王您一人手中。您為漢出力,漢就獲勝;您為楚出力,楚就獲勝。大王如果聽我的話,莫如讓楚漢兩家都存在,大王與他們三分天下。一旦出現鼎立局面,誰也不敢先動手。那時,憑大王的賢才聖德,文韜武略,以齊國之大,戰士之多,聯合燕國和趙國,占領楚漢的中間地帶,扼住薄弱環節,箝制他們的後方,順天應人呼籲楚漢停戰,天下各國誰能不聽從,誰敢違抗大王命令?然後,將大國領土分割,增加新的封國,眾諸侯得到封賞,哪個不感激大王?大王坐鎮齊國,控制膠河、泗水流域,交好各諸侯,則天下國君便都爭先恐後來齊國朝拜了。大王切記天意不可違,機會不可失啊!違背天意受懲,失卻機會遭殃呀!」
韓信說:「先生差矣。漢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麼能貪富貴而忘道義呢!」
蒯徹接著說:「大王一定記得,當年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餘曾是布衣之交、換命的朋友,可是,後來常山王還不是殺了成安君?此二人的交情乃是最深厚的,為什麼最終反目成仇了呢?原因就在於欲望多而人心難測呀!現在,大王與漢王的交情肯定不會比當年張耳與陳餘的交情深,而大王與漢王之間將要出現的矛盾肯定比張耳、陳餘的矛盾大。因此大王認為漢王將來不會加害自己,肯定是錯的。從前,文種拯救越國,使勾踐成為霸主,功成之後,文種還不是被殺了。狡兔死,走狗烹啊,古今一理!大王與漢王之間,交情不如張耳、陳餘,忠誠不如文種對勾踐。歷史上的教訓可要借鑑啊!常言說功高震主,大功不封。現在,大王的處境就是如此,危險不請就要自到了。望大王三思。」
韓信對蒯徹說:「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請暫時回去,容我仔細考慮。」
蒯徹起身告辭走了。
幾天以後,蒯徹又來見韓信。一進門,蒯徹就說:「聽取正確的意見,是成功的預兆;周密的計畫,是成功的關鍵。聽取錯誤的意見,計畫失誤,想長治久安可太少了。做事果斷才算明智,猶豫遲疑難以成功。在小事上用盡心計,就會忽略天下大事。憑智慧知道事情該怎樣做,但決定之後又不實行,這是失敗的根源。成功很難,失敗卻很容易啊!時機得來不易,失去就不會再來呀!」
說罷,盯著韓信。韓信仍然猶豫不決,總以為自己功勞大,漢王不會虧待自己,下不了決心背叛漢王。蒯徹見狀,急忙告辭,連家也沒回就出逃了。
漢高祖五年(前二○二年)十月,劉邦率大軍追擊項羽至固陵(今河南淮陽縣),事前與齊王韓信和魏國丞相彭越約定,二人率軍前來會戰,可是到時卻不見二人前來。結果楚軍還擊,大敗劉邦。劉邦只得深溝高壘堅壁自衛。焦急萬分的劉邦向張良求計。張良建議劉邦增加韓信的封地,晉封彭越為王,明確封地,二人肯定領兵前來解圍。劉邦立即下令把淮陽以東直到海濱的大片土地劃歸韓信,把淮陽以北至東阿縣的土地劃給彭越並封他為梁王。
韓信、彭越聞訊後,立即提兵前來參加會戰,兩個月之後,在垓下消滅了項羽。
劉邦消滅項羽之後,感到必須解決功臣宿將尾大不掉的問題了。對韓信、彭越這樣的人,如果再遷就,後果就不堪設想了。因為韓信的影響最大,所以他選準了韓信下手。十二月,漢王在消滅項羽凱旋路過定陶(山東定陶縣)時,突然進入韓信的大營,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奪了韓信的兵權。不久,又下令把韓信改封為楚王,把他從山東遷到淮北,以下邳為楚國的都城。韓信被調離齊國心情自然不舒暢,但是,對劉邦的忠誠還沒有改變。
漢高祖六年(前二○一年)十月,有人向劉邦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立即召集眾將研究對策。眾將異口同聲地說:「立即出兵把韓信那小子宰了!」
劉邦又問陳平,陳平卻反問劉邦:「別人揭發韓信謀反,韓信知不知道?」
劉邦說:「他不知道。」
陳平又問:「陛下的兵力與韓信的兵力比較誰強誰弱?」
劉邦沉吟一會兒,說:「咱們的兵力恐怕抵不過。」
陳平還問:「陛下的領兵將領有超過韓信的嗎?」
劉邦說:「沒有。」
這時,陳平掃了大家一眼,才慢條斯理地說:「既然我們的兵不如韓信的兵,我們的將也不如韓信的將,如果現在去攻打韓信,這只能加速韓信造反。我深為陛下不安。」
劉邦急不可耐地問:「那你到底認為該怎麼辦呢?」
陳平說:「依臣愚見,陛下可學古代天子巡狩的樣子,宣布去雲夢澤巡視,在陳郡(今河南淮陽)會見各國王侯。陳郡在楚國北部邊界,韓信肯定應召前來,他以為陛下外出巡遊,不會存什麼戒心。陛下可趁他前來朝拜之時,用一名衛兵就可以把他活捉了。」
劉邦採納了陳平的建議,派使臣四處宣布自己出遊雲夢澤,在陳郡會見各地諸侯。使臣剛離京,劉邦也緊跟著動身了。
韓信得知劉邦出遊並會見諸侯的消息後,心裡也開始琢磨,懷疑劉邦可能對自己又要採取行動了,自己不知如何是好。他的謀士建議殺死項羽的降將鐘離昧,再去拜見劉邦,劉邦一定很高興,就可以免去一場是非了。韓信於是把鐘離昧叫來,問他對劉邦此行有何對策。鐘離昧已感到韓信要出賣自己了。於是,就對韓信說:「朝廷所以不出兵來攻打,是因為我在大王您這裡。我今天死了,明天大王也就垮了。」說罷,拔出佩刀抹了脖子。
第二天,韓信前往陳郡會見劉邦。劉邦一見韓信,立即命令武士把他綁上,拴在自己座車的後邊。韓信這時才感到自己又幹了一件蠢事,他仰天長歎:「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現在,天下已經平定,該我韓信掉腦袋了!」
劉邦扭過頭來向韓信喝道:「有人告你謀反!」
說罷,命令啟駕返回洛陽。回到洛陽後,劉邦沒有殺韓信,將他降為淮陰侯,軟禁在京。
被降了級的韓信心裡明白,這是劉邦猜疑畏懼自己所致。一想到現在自己與遠比自己低下的周勃、灌嬰等人為伍,心裡就悶悶不樂。因此,只在家中待坐,從不外出,就連朝拜皇帝的例行公事,他也不參與。
漢高祖十年(前一九七年),陽夏侯陳豨被劉邦封為丞相,離京去趙國、代國邊境。出發前,陳豨來向韓信告別。韓信拉著他的手,單獨與他在庭院中密談。韓信說:「你能和我談談心嗎?」
陳豨說:「任何時候我都聽從將軍的命令。」
韓信說:「你這次離京,責大任重,要監控趙國、代國的軍隊。燕趙之地是精兵屯聚之處,你又是陛下的寵臣,這可是如虎添翼呀!你可曾想過,一旦有人指控你造反,第一次,陛下決不相信,可是第二次再告,陛下就要懷疑在心了,等第三次再告,陛下一定要親自帶兵去討伐你了。如果發生這種事,你也別慌,我在京裡起兵策應你,天下的大局也就定了!」
陳豨一向崇拜韓信,如今經他這麼一分析,真有不寒而慄之感。於是,陳豨連忙說:「多虧明公點撥,我一定按您的吩咐辦。」
陳豨離京不久,果然有人上報劉邦說他要謀反,依據是他門下多養豪傑之士。劉邦聞報後就派人北上去調查,結果查出陳豨的門客有許多違法事件,且與陳豨有關涉。對此,陳豨很害怕。
投降匈奴的韓王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派部下來遊說陳豨,想乘機把陳豨拉過去。
不久,劉邦徵召陳豨返京。陳豨擔心有去無回,便謊稱有病,不能進京。在九月份,他便在韓王使者的策動下叛變了,自稱代王。
劉邦親率大軍討伐陳豨,很快便抵達邯鄲。命令趙國丞相周昌在當地選拔將領,有四個應徵者被選中。當這四位壯士來拜見劉邦時,一進門就挨了劉邦一頓臭罵:「就憑你們這幾個小子還想當將軍嗎?」
這四個人被羞辱得無地自容,只有不斷地叩頭。結果更出乎他們的意料,劉邦罵完之後,就封他們為將,而且每人還賞封邑一千戶。對此,劉邦的侍從們也很不理解,劉邦笑著指點侍從的官員:「陳豨的勢力很大,趙國、代國被他占了許多地方。現在,我雖然緊急徵調各地的軍隊,可是哪個封國也沒派兵來!我現在只得依靠趙國的人力物力了。重賞這四個小子,趙國的百姓就會踴躍出征,為我所用了!」
同時,劉邦還用重金拉攏、分化陳豨的部將,使之多數都叛離了陳豨,投向了劉邦。
半年以後,陳豨就垮了。
當劉邦離京討伐陳豨時,韓信以為時機已到,他裝病沒有跟劉邦上前線,積極策劃政變。他準備假傳聖旨赦免監獄中的犯人,解放京內的奴婢,依靠這些人襲擊皇宮及各衙門,殺死呂后和太子。準備就緒後就派人給陳豨送信,只等回信一到便開始行動。
正在這關鍵時刻,韓信的一個門客因得罪了韓信,被關起來並要處死。這個門客的弟弟為了搭救哥哥,便把韓信的政變計畫全盤報告了呂后。呂后就與丞相蕭何商議,如何除掉韓信。計議已定,便由蕭何出面去找韓信,說:「皇上已把陳豨處死了,報捷的使者剛到京城,呂后要接見群臣,以示慶賀。你雖然有病,也應勉強進宮打個照面,表表態度才好呀!」
韓信上了蕭何的當,毫無戒備便進宮去見呂后。萬萬沒料到,一見呂后的面,就被綁上了。呂后下令立即將他殺死。臨死前,韓信歎了一口氣,說:「我真後悔沒聽蒯徹的話,今天竟被一個女人算計了,這難道是天意嗎?」
韓信死後,呂后又下令剿滅了他的三族。
劉邦鎮壓了陳豨叛亂,返回洛陽,聽說韓信被處死,心情很矛盾,既高興又憐惜。他問呂后:「韓信臨死時留下了什麼話沒有?」
呂后說:「他說後悔沒聽蒯徹的話。」
劉邦把手一拍,說:「對啦,還有那個能言善辯的蒯徹!」說罷,立刻下令通緝蒯徹。
蒯徹離開韓信後,變裝流亡,靠相面算卦掩護。儘管如此,還是很快被捉住,押送到京城。劉邦親自提審他:「我問你,是你教韓信造反的嗎?」
蒯徹不慌不忙地答道:「是的,我給他獻過計,可惜這小子不聽,才送了命。如果當年聽我的話,陛下又怎能殺死他呢!」
劉邦一聽,氣得七竅生煙,連連拍著桌子喊道:「來呀,把這個王八蛋給我烹了!」
蒯徹也高聲喊道:「烹死我冤枉!」
劉邦瞪大了眼睛說:「不是你教唆他造反的嘛,你還有什麼冤枉?真他娘的!」
蒯徹慢條斯理地說:「亡秦無道,中原逐鹿,身手快的占先。古時盜蹠的狗對著堯也汪汪叫,不是堯不仁,而是盜蹠的狗忠實於主人。當年,我只知道韓信的才能,卻不知道陛下的才能,何況,天下英雄豪傑特別多,也都像陛下那樣爭天下,只不過能力有限才沒爭成,難道今天都要把他們烹死嗎?」
劉邦聽了這段話,沉吟一會兒,忽然噗哧一笑,對武士們說:「饒了這小子吧!」
劉邦在除掉了韓信以後,又接連除掉了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和燕王盧綰。
彭越在秦末為生活所迫為盜,劉邦起義後,他參加了義軍。因為屢立戰功,甚得劉邦的倚重。彭越當了梁王之後,劉邦對他也很不放心。當劉邦征伐陳豨向各王國調兵時,彭越與其他諸王一樣,沒有出兵。後來,勉強派出一些軍隊前去,自己卻稱病沒有率軍前往。劉邦對此很生氣,從邯鄲派使臣責備彭越。彭越很害怕,連連向使臣請罪,並表示立即去面見劉邦。但是,他的部下卻反對他去邯鄲,勸他道:「大王開始不率軍前去,而受了責備之後又要隻身前去,一到邯鄲肯定要被逮捕,不如乘此機會也起兵造反。」
當時,彭越並未採納部下的建議。但是,也沒有去面見劉邦。
劉邦鎮壓陳豨,回到了京城長安,一直想找機會懲治彭越。恰巧,彭越手下的一個官員犯了法,為逃避彭越的懲處,就跑到長安向朝廷檢舉彭越曾與部將密謀造反。
劉邦在洛陽聞報後,表面上未動聲色,暗中派人去梁國,乘彭越不備,突然逮捕了他。然後,將彭越押在洛陽。這時,才命大臣調查彭越造反的問題。結果,彭越以謀反罪被判死刑。但是,劉邦卻將他赦免了。彭越被削去王爵,流放蜀地。
彭越在被押送到四川的途中,於陜西華縣碰上了由長安去洛陽的呂后。彭越見到呂后,痛哭流涕,表白自己確實沒有反心,哀求呂后把他送往故鄉昌邑為民,不去四川。呂后聽罷,滿口答應,並命令彭越跟隨自己一同去洛陽。彭越懷著希望跟呂后向洛陽前進。
呂后一到洛陽,便迫不及待地對劉邦說:「彭越是天下有名的壯士,陛下今天把他流放到四川,這不是留下個後患嘛!依我看,不如找個藉口把他殺了。因此,我把他帶回洛陽來了。」
劉邦聽後不住點頭稱是。於是,呂后就指使彭越的一個門客告發彭越又要謀反。彭越立即被送審,很快被斬首,家人也都被殺。他的頭還被掛在洛陽城頭示眾。劉邦還發布詔令:「誰敢為彭越收屍,與他同罪。」
不久,彭越被捕前派往齊國公出的大夫欒布回來了。他匆忙趕到洛陽,跪在懸掛彭越人頭的城樓下,大聲報告自己出使齊國的情形,報告完後,又痛哭流涕地祭奠彭越。欒布的這一舉動,轟動了洛陽城。他被逮捕,劉邦親自審訊他。劉邦一見欒布,就破口大罵,下令把他扔到滾油鍋裡烹了。當武士們把欒布拖到翻開的油鍋前時,欒布回過頭掙扎著說:「我要說一句話,然後再死。」
劉邦說:「你還有什麼話講?」
欒布平靜地說:「陛下可記得,當年被項羽困在彭城時,在滎陽、成皋間吃了敗仗,項羽他為什麼不能西進?就是因為彭越在梁地打擊項羽部隊,支持了漢軍的緣故。當時,彭越如倒向項羽,漢軍就必敗無疑;如果支持漢軍,項羽就必滅亡。再說,垓下會戰時,彭越如不參加,項羽也就不會一敗塗地。陛下平定天下,彭越被封為梁王,他也想世世代代地傳下去呀!萬萬沒想到,陛下一次徵調,他因病不能率軍前往,就被認為是謀反。究其實,他根本就沒有一點造反的跡象!陛下苛求,以小過斬大將,還滅了他的三族。我真擔心所有的功臣都會因此而寒心,人人自危呀!現在,梁王已經屈死了,我還活著幹什麼?我說完了,請陛下把我烹了吧!」
說罷,欒布扭過身去,朝油鍋大步走去。
「慢!」劉邦大喊了一聲。人們立刻靜了下來,只聽得鍋中的油在嘟嘟地響。「欒布,真有你的。朕免你一死,封你為都尉!今後好好效忠朝廷。」劉邦一字一板地大聲說。
欒布與在場的群臣都跪下來高呼萬歲。
韓信、彭越之死,嚴重地刺激了淮南王黥布。黥布,本姓英,在秦末因犯法被處以黥刑,在驪山服苦役。他率領犯人暴動,淪為江湖盜賊。後來,參加了農民起義軍,在項梁部下為將。項梁死後,他又在項羽部下。黥布擅長以少勝多,屢戰屢勝。後來,他因不滿項羽而投降了劉邦。漢高祖四年(前二○三年)黥布因戰功卓著被封為淮南王。呂后殺死韓信,黥布內心就感到恐懼了。不久,彭越又被劉邦處死,黥布感到下個就要輪到自己被殺,終日惴惴不安。七月間,劉邦把彭越的屍體剁成肉醬送給各地諸侯,意在警戒他們。黥布正在打獵時,朝廷的使臣把彭越的肉醬送到了。黥布見狀,汗如雨下。當即就決心造反。他暗中調兵譴將,偵察鄰近郡縣的動態,只等部署好軍隊就公開扯旗
造反。
正在這千鈞一髮之時,黥布家中發生了一件「醜聞」,打亂了他整個計畫。黥布有一個漂亮的姬妾,很得他的寵愛,因病常到一位名醫家中就診。而黥布的下屬中大夫賁赫正好住在這位醫生的對面。賁赫想巴結黥布的寵妾,以便她在黥布面前提拔自己,企圖以此達到升官的目的。賁赫既存此心,便留意寵妾的行蹤。一天,看到寵妾又來醫生家時,賁赫便帶著厚禮去見寵妾。寵妾收下了禮物,賁赫還陪她吃了一頓飯。寵妾認為賁赫這個人很熱情,很忠厚,便答應替他疏通關係。
一次,寵妾趁黥布高興的時候,便說:「中大夫賁赫這個人不錯,是個忠厚長者,有機會該提拔重用。」
黥布感到很奇怪,就追問了一句:「你怎麼認識賁赫?」
寵妾就把在醫生家見到賁赫的情況一五一十都對黥布講了。黥布一聽,大犯疑惑,認為自己的寵妾與賁赫肯定有了姦情。於是把寵妾臭罵了一頓,還要逮捕賁赫。賁赫聞訊後,連夜逃奔京城長安。一到長安,就向朝廷揭發黥布的造反陰謀,並建言朝廷先發制人,立即殺黥布。
劉邦看過賁赫的奏章後,就和丞相蕭何研究對策。蕭何說:「黥布不可能造反,這大概是仇人誣陷他。最好先把賁赫囚禁起來,然後派官員到淮南去調查核實。」
劉邦採納了蕭何的辦法,把賁赫關押起來。正在考慮派誰去淮南調查時,從淮南送來了黥布造反的報告。
原來,黥布發現賁赫逃跑後,感到問題嚴重,立刻把賁赫的家屬全殺了,當即出兵造反。劉邦接到黥布造反的報告後,立即釋放了賁赫,並升他為將軍。
同時,劉邦還召集諸將研究征討黥布的方略。眾將異口同聲地要求立即出兵,殺死黥布。但是,卻沒有什麼具體安排。汝陰侯滕公對劉邦說:「陛下,臣有一個門客叫薛公,是從前楚國的令尹,他很有頭腦,不妨叫他來談談。」
劉邦把薛公召來,向他問計。薛公說:「黥布造反是必然的。」
劉邦表示不解。薛公解釋道:「黥布、韓信、彭越是三位一體的人物,論功勞、論地位都是一樣的。他見韓、彭二人被殺,就懷疑自己也好不了。因此之故,他造反是必然的。」
劉邦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講下去。薛公說:「黥布造反後,有三種選擇。如果他採用上策,崤山以東可就全歸他了;如果他採用中策,朝廷與他的勝負還不能確定;如果他採用下策,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邦被弄糊塗了,連聲問:「什麼是上策?什麼是中策?什麼是下策?快快講來!」
薛公不疾不徐地說:「所謂上策,黥布應向東攻占吳國,向西攻占楚國,向北吞併齊國,奪取山東,然後再發布文告命令燕國、趙國不要輕舉妄動,固守邊境,保證互不侵犯。這樣一來,崤山以東的廣大地方就不再屬於朝廷了。」
劉邦急忙插話:「中策又如何呢?」
薛公說:「黥布的中策,是東攻吳,西攻楚,向北攻占韓國、魏國,奪取敖倉的存糧,封鎖成皋的交通。這樣一來,朝廷能否獲勝在兩可之間。」
劉邦又追問:「那下策呢?」
薛公說:「黥布的下策,是向東攻吳,向西攻占下蔡,然後,把重要物資運到越地去,而他自己則在長沙。這樣,陛下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劉邦問:「據你看,黥布將會選擇哪種呢?」
薛公斬釘截鐵地說:「臣以為,黥布肯定選擇下策!」
劉邦問:「黥布為什麼不採用上策、中策,非要下策呢?你給老子說說!」
薛公竭力忍住笑,答道:「黥布是個苦役犯出身,突然間變成了王爺,他目光短淺,一心為己而不顧及百姓,也不為子孫後代著想,所以他一定採用下策!」
劉邦把手一拍,說:「有理,說的好!」說罷就封薛公為千戶侯。
之後,劉邦決定出兵征伐黥布,因自己的身體不好,準備叫太子劉盈掛帥出征。於是,封太子劉盈為淮南王,取代了黥布的爵位。
太子的幾個門客出於維護太子的利益,就一起去找太子的舅舅、呂后的弟弟建成侯呂釋之,他們異口同聲地說:「皇上命太子領兵出征,打勝了,太子也無法升官;萬一失敗了,可就遭殃了。請您見見皇后,把我等的意見轉報,為了太子著想,可別讓皇帝派他掛帥出征啊!」
呂釋之立即去見呂后,按太子的賓客教他的話說:「黥布,眾人皆知是天下有名的猛將,皇上命太子出征,這不是像用羊趕狼一樣嘛!再說,出征諸將都是與皇帝一起打天下的人,哪一個也不是安分的人,他們自恃是開國功臣,有誰會服從太子的調遣呢!叫太子出征,後果實在不堪設想啊!只有皇后出面去求皇上,才能改變皇上的決定,太子是國本,怎麼能冒險去呢?皇上雖說身體欠安,但是,可以躺在車上指揮。只有皇上去,諸將才能聽命令呀!」
呂后聽罷,感到很有道理,連夜向劉邦哭訴,要他關心兒子,為了老婆、孩子,必須親征。劉邦被呂后糾纏得無法可想,只得答應了。劉邦把劉盈喊來罵道:「我就知道你小子當不了重任,把你娘又抬了出來,得了,拼上我這把老骨頭,你老子替你去打黥布!」
黥布起兵後,對手下眾將說:「皇上歲數大了,身體又不好,打仗也打膩了,他肯定不能親自出馬。他不來,咱就不用怕。朝中諸將除了韓信和彭越,沒有抵得過我的。如今,韓信和彭越早變成了屈死鬼兒,你們就放心大膽地跟著老子幹吧!」
眾將一聽,個個磨拳擦掌,歡呼雀躍。
果然不出薛公之所料,黥布採用了下策,出兵打跑了荊王劉賈,吞併了荊國,然後渡過淮河打敗了楚國,一路西進。
漢高祖十二年(前一九五年)十月,劉邦統率的大軍與黥布的叛軍在蘄縣(今安徽宿縣東南)遭遇。黥布的軍隊兵精將勇,劉邦避其鋒芒堅守庸城暫不交兵。劉邦在樓頭上瞭望敵軍,只見叛軍在黥布的指揮下,布下的陣勢與當年項羽的陣法非常相似。突然,城下一陣鼓聲過後,黥布騎著高頭大馬,在眾將的簇擁下,衝出陣來。劉邦在城頭上,指著黥布,遙相問道:「你小子為什麼要造反?老子哪點對不住人?」
黥布哈哈大笑,高聲說道:「我想當皇帝!」
劉邦聽罷,破口大罵:「你這個驪山的苦刑犯,也不看看你的德行,就憑你還能當皇帝!」罵罷,下令兵士放箭。飛蝗般的箭齊向黥布射去。黥布退後了一段,劉邦便指揮軍隊衝出城去,與黥布的軍隊開始混戰。
兩軍廝殺,喊聲震天,煙塵蔽日,刀光劍影纏身,人仰馬翻,血流遍地。最後,黥布的軍隊不支,逃過了淮河。黥布指揮部隊幾次反撲,都被劉邦打退。黥布率領親兵百餘名逃往長江以南。劉邦派兵隨後緊追不捨。黥布逃奔越地,企圖向番君吳芮求援。在路過番陽(今江西鄱陽縣)時,被吳芮的兒子吳臣派人殺死。
與此同時,在北方,陳豨的殘部也被肅清。陳豨的一個副將被俘後供稱燕王盧綰與陳豨有勾結,曾派人參與陳豨叛亂。
劉邦在平定了黥布之後,派人徵召燕王盧綰。盧綰沒敢應召前來,謊稱有病拒絕進京。劉邦派辟陽侯審食其和御史大夫趙堯去燕國迎接燕王並順便調查。結果,查清了燕王盧綰從前上報朝廷處死的部下張勝,沒有被處死,而恰恰是這個張勝,充當了燕王與陳豨的聯絡員。
盧綰得知審食其、趙堯的調查結果後,嚇得躲藏起來。他對親信說:「外姓人現在封王的,只剩下我和長沙王兩個了。韓信、彭越接連被殺,都是呂后的主張。現在皇上患病,呂后專權,她是不會放過我的!」不久,劉邦派樊噲領兵攻打盧綰。盧綰藏身不住,投降了匈奴。
至此,異姓諸王全被清洗掉了。空出的王位,劉邦派自己的子侄出任。他滿心以為,除掉了異姓諸王,全由劉氏子孫當王,肯定會效忠朝廷,成為自己及未來繼自己當皇帝的兒孫們忠誠又得力的屏障,劉氏王朝便可無憂了。他萬萬沒有料到,他親口封的同姓諸王在他死後,便挺身而出,與他的子孫爭奪皇帝寶座。而他的子孫倒是在一些異姓大臣們的維護下保住了皇位。
歷史給劉邦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可是又給劉邦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