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心經》首刷限量贈品【精美心經隨身卡】 | 「心經」能帶來穩定人心的溫暖力量,隨時誦讀更能增添智慧與福報。本書特別精製【心經隨身卡】,設計典雅,展現心經的大智慧,大小適中,方便隨身攜帶,讓「心經」淨化你的心靈。
◎ 贈品尺寸 15* 10 cm / 全彩 / 重4公克 ◎ 贈送方式 首批隨書附贈,送完為止 |
◎ 世界最精煉佛經 ◎
◎ 亂世中,安定人心的寶典 ◎
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
大智慧
圖解心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60字參透人生真相
帶來溫暖力量的千古經典● 玄奘西天取經的護法心咒
● 濃縮260字《大般若經》精華,一字千金,字字珠璣
● 成佛的指南,利生的法寶,獲得人生解脫的真諦
本書特點
● 以圖解形式敘述心經背景及經文奧義
● 250張一目瞭然的佛理解析圖表,深刻了解經文的千古傳頌
● 300張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讓你更能體會經典的不朽
● 眾多版本的內文比較,透過了解佛經留傳的過程,更深刻體認經典的永恆
【內容簡介】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意遠旨深,千古傳頌的玄妙經句,即是出自《心經》。《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略稱《般若心經》,經文只有260個字,在佛界的地位卻舉足輕重。
心經是以般若為中心的自力解脫法門,不依賴佛的救贖,全仰賴自己修得的妙智慧,明心見性,超越人生痛苦,達到了脫生死、自在解脫的境界。
本書借鑒了古哲大德的真知灼見,並將圍繞《心經》的諸多問題一一呈現出來,以期撥開它的重重迷霧,讓人們更為真實地領悟和體會《心經》的真諦。
採用精美漂亮的圖解形式,運用現代手法,將250張一目了然的佛理解析圖表與300張生動有趣的手繪插圖,同簡單流暢、娓娓道來的文字相得益彰,讓人們在享受視覺美的過程中,真正獲得一次心靈上的淘洗與沉澱。
章節試閱
《心經》的精神──明白並破除執著
《心經》從「照見五蘊皆空」到「無苦集滅道」,都是針對我們對「有」的錯誤認識及執著,揭示世界存在的現象是無自性空,是假有的存在,其目的就是要我們放棄錯誤的認識,同時也放棄對它的執著。這是《心經》的精神。
人生的煩惱因執著而起
我們的生命是有情生命,因為對「有」的認識不足,因而總是在有所得的心態下生活,對於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能令我們生起執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執著財富、執著地位、執著情感、執著信仰、執著生存的環境、執著擁有的知識……由於執著,我們對人生的一切都產生了強烈占有、戀戀不捨的心態,也給人生帶來了各種煩惱。
我們執著自我和我所擁有及認識的一切,這時若要解決因為認識上的困惑和執著、欲望所帶來的痛苦,唯有修習六波羅蜜,依靠般若,明白並破除執著,且在自我修行之時,幫助他人進修,自利利他,最後達至解脫自在。當我們認識到所緣境空,就不會對有生起實在的執著,是無得;此時妄心也就自然熄滅不起,是無智。《大般若經》說:「一切法不生則般若生,一切法不現則般若現。」在妄心、妄境、妄執熄滅的情況下,此時顯現的清淨心、平常心就是般若的功用。
我們的有情生命會因為有執著、有牽掛,對擁有的一切產生恐怖,如一個人擁有財富,他會害怕失去財富;擁有地位,他會害怕別人窺視他的權位;擁有嬌妻,他會害怕被別人拐去或跟誰跑了;擁有色身,會害怕死亡的到來……而如果看破了世間的是非、得失、榮辱,無牽無掛,破除了執著,自然不會有任何恐怖。
把這個世界看透了,煩惱也就降伏了
所以「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顛倒夢想」,即是妄想,妄想一詞,淵源於佛教,它的內涵很廣泛,以佛教智慧來看,人類幾乎都生活在妄想中。妄想的產生,無明是根源,欲望是動力,對擁有的執著是助緣。十二因緣中無明緣行,就說明了人類行為的思想基礎是無明,無明是生命的迷惑狀態,在這狀態下出現的一切想法,都稱為妄想。
欲望是妄想的動力。人生存在世界上總是有許多想法,這些想法大多基於個人欲望的需要,人類有什麼欲望,就會有什麼妄想;有什麼妄想,這世界就會出現什麼現象。
對擁有的執著是妄想的助緣,妄想的產生,執著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比如一個無知的小孩,在一堆乾柴上點火,燒著了房子,這時正好又刮起了風,火借風勢熊熊燃燒。小孩點火喻無明,乾柴房子如欲望,大風比執著。欲望的火是因為小孩的無明而生起,隨著大風而增大,因此,在欲望推動下才產生的妄想,是隨執著而不斷增強,執著有多深,妄想就有多大。
妄想使得我們生活在自己意識構造的世界中,無法正確地認識宇宙人生的真實。在佛教中,唯識宗曾把世界分為三個不同層次:一曰遍計執性,是我們意識構造的主觀錯覺世界;二曰依他起性,是客觀的現象世界;三曰圓成實性,是客觀的本質世界。我們通常生活在遍計執性中,因而無法認清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所以,人類不能夠正確地認識世界,是因為人類的認識自身。人類以妄想心去認識世界,所認識的也自然是妄境,就像我們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世界,所看到的也自然不是世界的真實。
妄想導致人生的各種過患,因此,《心經》中告訴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如何遠離呢?《心經》對付妄想的絕招是:從照見五蘊皆空認識到一切都如夢幻泡影,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相,無智無得,心無牽掛,妄想自然就不會有了。
有一首禪詩說的是:「南台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商量。」平常人打坐妄想很多,總要透過修觀、唸佛或誦咒來對治,而禪者的修行根本不要除妄想,他們已經把這個世界看透了,煩惱也就降伏了,世間沒有東西能讓他們特別感興趣,自然也就妄想不生了,沒有了什麼執著。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的正確唸法
雖然《心經》是我們最常見的佛經,也是最常被用作佛教的入門經典,但是卻有很多人不知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的正確唸法。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該怎麼唸呢?正確的唸法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它們所指的又是什麼意思呢?「般若」是梵語Prajna的音譯,意思是「智慧」。「波羅蜜多」是梵語Paramita的音譯,或譯成「波羅蜜」,意思是「度」或「到彼岸」。「般若波羅蜜多」則是指透過智慧到達彼岸。《心經》代表般若思想的核心,「心」一字,梵語是hrdaya,意思是「核心、精華」,是指這部經代表般若思想的扼要,精簡闡述五蘊、三科、四諦、十二因緣等,都是空性的佛教核心義理。最後歸於「無所得」(不可得),認為般若能度一切苦厄,達到究竟涅槃與證得菩提的境界。所以,這部經又簡稱為《心經》或《般若心經》。
《心經》是大乘般若思想中字數最少的經,此經現存梵文本,包括有尼泊爾發現的廣本與日本保存的各種摩刻小本。在中國、日本最廣泛流傳的是唐代玄奘大師的譯本,這個譯本總共只有二百六十字。《心經》的版本很多,但無論是略本還是廣本,都只有幾百個字來闡述佛教教義。
這部文辭優美、義理深遠,透著人生解脫真理的經典,不論是佛弟子作為讀誦、書寫的日課,還是一般人當做護佑平安的經咒,自產生以來,就為人們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般若波羅蜜多——透過智慧到達彼岸
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般若 波羅蜜多 心 經
【譯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意思】①波羅蜜多經的核心
②般若思想的核心
《心經》的目的
彼岸
佛陀解脫的另一端,不生不滅,永恆安樂的涅槃境界。
此岸
凡夫迷惑的這一端,輪迴生死,充滿煩惱。
「波羅蜜多」是梵語Paramita的音譯,或譯成「波羅蜜」,意思是「度」或「到彼岸」。透過智慧到達彼岸,就是經名上所說的「般若波羅蜜多」,這是《心經》的目的。
般若等於智慧
玄奘大師為何不直接翻譯
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的經名中,「般若」是「智慧」的意思,但玄奘為何不將「般若」直接翻譯成「智慧」呢?
「般若」所代表的智慧是指證悟一切現象的真實性智力。但由於找不到適當的中文來表達,所以多數的漢譯佛經直接將其音譯為「般若」。
其實「般若」Prajna這個梵語詞匯,約在東漢時期(西元2世紀),就已隨佛教傳入中國了,當時就有西域高僧支婁迦讖(Lokak Shema)譯出《道行般若經》(西元179年),這是最早傳譯入中國的般若經。後來「般若」學說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元3世紀~6世紀)的顯學,而現今佛教大乘經典重要的一大類「般若部」,即是由般若波羅蜜多為中心的經典所集成。所以在玄奘大師譯《心經》(西元644年)時,「般若」一詞在中國早已經流傳近五百年了。
除了最常見的「般若」譯法,Prajna還有「波若」、「缽羅若」等不同的音譯,佛教經典中的一般意譯則為「智慧」、「智」、「慧」、「明」等。般若雖意指「智慧」,但與一般的智慧在意義上卻並不完全相同。「般若」所表達的智慧是「圓滿的知識」,是證悟空性的智慧。
此外,「般若」並不是單純的分析、判斷、創造、思考的能力,也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聰明才智,它是一種從比較超越的角度來看事情的智慧,是證悟一切現象真實性的智力。因為找不到適當的中國文字來進行表述,所以很多的漢譯佛經乾脆不譯,而直接音譯為「般若」。而為了將這種智慧與一般的智慧區別開來,佛經稱「般若」為通達真理的「妙智慧」,這個「妙」字將與世俗認定的智慧概念區別開來。
般若所代表的智慧
般若—Prajna—證悟空性的智慧
世俗的智慧
分析、判斷、創造、思考的能力,也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聰明才智。
般若=通達真理的妙智慧
從比較超越的角度來看事情的智慧,是證悟一切現象真實性的智力。
佛經裡的「妙」
佛經裡的「妙」是超越世俗無法形容的意思。
妙智慧
用來說明般若,是「圓滿的知識」,不同於一般理解或辨認能力的智慧。
妙吉祥
無法用人類文字語言描述的吉祥。
妙樂
殊妙之歡樂,無法用人類文字語言表達的喜樂,不是人類心理或身體的喜樂。
妙有
非有之有,表面像是有,實際卻是空,是特殊的存在狀態等。
《心經》的精神──明白並破除執著
《心經》從「照見五蘊皆空」到「無苦集滅道」,都是針對我們對「有」的錯誤認識及執著,揭示世界存在的現象是無自性空,是假有的存在,其目的就是要我們放棄錯誤的認識,同時也放棄對它的執著。這是《心經》的精神。
人生的煩惱因執著而起
我們的生命是有情生命,因為對「有」的認識不足,因而總是在有所得的心態下生活,對於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能令我們生起執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執著財富、執著地位、執著情感、執著信仰、執著生存的環境、執著擁有的知識……由於執著,我們對人生的一切都產...
目錄
法界源流圖/4
《心經》結構分析圖/14
第1章 心經的由來與主旨
1. 《心經》的起源:260字來源初探/ 20
2. 《心經》與《大般若經》:二者之間什麼關係/ 22
3. 《心經》第一個漢譯本的譯者:鳩摩羅什/ 24
4. 流傳最廣的漢譯本:玄奘法師與《心經》的因緣/ 28
5. 《心經》的七個漢譯本:兩個略本和五個廣本/ 32
6. 兩種《心經》:「廣本」和「略本」的區別/ 34
7. 《心經》般若思想的核心要義:空/ 38
8. 《心經》的精神:明白並破除執著/ 42
9. 《心經》的佛法道理:因緣所生法/ 46
10. 《心經》的人生觀:人生是苦/ 48
第2章 與《心經》相關的一些問題
1. 探討《心經》人物:佛陀在《心經》中的角色/ 52
2. 《心經》說法盛會:有哪些人參加/ 56
3. 《心經》的說法地點:佛陀與觀自在菩薩在哪裡開示/ 58
4. 王舍城:在佛教史上為什麼如此重要/ 60
5. 《心經》的聽眾:三種對象/ 62
6. 《心經》的性質:是「經」還是「咒」/ 64
7. 密教的般若佛母與心經女神:可否同屬一人/ 66
8. 甚深禪定觀修狀態:觀自在菩薩說法/ 68
9. 人們喜歡《心經》的原因:字句簡短,涵義深遠/ 70
10.《心經》的應用:找回自己的心/ 72
11. 《心經》的文字:《大般若經》的精髓/ 74
12. 《心經》流通分:與一般經典有何不同/ 76
13.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心經》咒語出自何處/ 78
14. 《大般若經》的說法地:四處/ 82
第3章 如何讀懂《心經》
1. 掌握關鍵佛法辭彙:體會《心經》世界/ 88
2. 瞭解佛法辭彙梵語原意:
解開《心經》經文真義/ 90
3. 讀略本,也要讀廣本:更全面、正確地認識《心經》/ 92
4. 掌握《心經》的修學次第:
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和實相般若/ 94
5.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八個字的正確唸法/ 98
6. 般若等於智慧:玄奘大師為何不直接翻譯/ 100
7. 《心經》淺解:從字面上初知《心經》梗概/ 102
8. 密教《般若心經》的修持法:日日唸,經常唸/ 106
9. 密教《般若心經》的數珠法:隨身使用不染一切諸惡/ 108
10. 密教《般若心經》的唸誦法:唱真言的規定/ 110
11. 密教《般若心經》的供養法:置神壇的標準/ 114
12. 密教《般若心經》的抄寫:開發自我的妙法/ 118
第4章 《心經》經文詳解
1. 經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124
2. 般若智慧已達自在之境:觀自在菩薩/ 128
3. 處在修習般若波羅蜜多的狀態: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132
4. 照見五蘊是空無實體:照見五蘊皆空/ 134
5. 利他、救世、利益眾生:度一切苦厄/ 136
6. 智慧第一的佛弟子:舍利子/ 140
7. 色與空兩者相互依存: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142
8. 物質現象為空,空也為物質現象: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46
9. 心理層面的四蘊: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150
10. 一切法都是空性: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152
11. 佛的宇宙觀: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154
12. 「空」無五蘊: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158
13. 六根為空,六塵也不會影響自身:無眼耳鼻舌身意/ 162
14. 一切世間現象皆為空無: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166
15. 十二因緣也是空性: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170
16. 超越四諦:無苦集滅道/ 176
17. 去除對概念名相的執著:無智亦無得/ 184
18. 依據般若甚深智慧證得空性: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190
19. 不畏生死,自然沒有任何恐怖: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194
20. 遠離不合理的思想行為:遠離顛倒夢想/ 196
21. 一切煩惱都已止息:究竟涅槃/ 204
22. 出現於三世的一切佛:三世諸佛/ 208
23. 以般若波羅蜜多為前導: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210
24. 無法超越的完全正覺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12
25. 讚嘆般若有極大的力量: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 216
26. 般若波羅蜜多是偉大的神咒:
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220
27. 離苦得樂,達到涅槃: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222
28. 咒語與經文的分水嶺: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224
29. 前往、到達:揭諦揭諦/ 226
30. 直接無任何媒介地證悟空性:波羅揭諦/ 228
31. 一起向彼岸前行吧:波羅僧揭諦/ 230
32. 成就圓滿的智慧:菩提薩婆訶/ 232
第5章 讀《心經》還需瞭解的佛法概念
1. 法:一切事物,宇宙萬有/ 236
2. 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238
3. 三寶:佛、法、僧/ 242
4. 涅槃:不生不滅,永恆安樂的境界/ 244
5. 緣起:諸法由因緣而起/ 246
6. 十二緣起:探求人生痛苦的根源/ 248
7. 心性:心識本來所具的不變不改體性/ 250
8. 無我:沒有眾生所執為實常的自我/ 252
9. 無常:沒有恆常的存在/ 254
10. 因果相續:因因果果,沒有間斷/ 256
11. 有漏皆苦:佛教對苦的緣起解釋/ 260
12. 三界唯心:一切現象不離「心」/ 262
13. 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度眾生的誓願/ 264
14. 大乘:著重利益大眾的行為/ 266
15. 五乘教法:佛教修行的五種教義體系/ 268
16. 菩薩:將自己和眾生一起解脫出來/ 270
17. 四攝:攝引眾生歸向佛道的四個條件/ 272
18. 八宗:中國佛教的八大宗派/ 274
附錄一
1. 藏文版與玄奘版《心經》咒語的差異/ 280
2. 《心經》密教化的證據/ 284
3. 不同根器運用三科的修行方法/ 288
4. 鳩摩羅什《大品般若》與玄奘《心經》比較分析表/ 290
附錄二
1.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292
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292
3.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292
4.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賓國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 292
5.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敦煌石室本 唐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293
6.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上都大興善寺三藏沙門智慧輪奉詔譯)/ 293
7.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宋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
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293
法界源流圖/4
《心經》結構分析圖/14
第1章 心經的由來與主旨
1. 《心經》的起源:260字來源初探/ 20
2. 《心經》與《大般若經》:二者之間什麼關係/ 22
3. 《心經》第一個漢譯本的譯者:鳩摩羅什/ 24
4. 流傳最廣的漢譯本:玄奘法師與《心經》的因緣/ 28
5. 《心經》的七個漢譯本:兩個略本和五個廣本/ 32
6. 兩種《心經》:「廣本」和「略本」的區別/ 34
7. 《心經》般若思想的核心要義:空/ 38
8. 《心經》的精神:明白並破除執著/ 42
9. 《心經》的佛法道理:因緣所生法/ 46
10. 《心經》的人生觀:人生是苦/ 48
第2章 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