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分割:人生所需的百分之八十,來自所做的百分之二十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我比他做得多,付出多,可是為什麼他過得反而比我好?真是不公平!」是上帝不公平還是你個人出了問題?本章我們將會為你做出細緻分析,幫你找到如何正確做事,少付出多回報的突破口。
義大利有位著名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了一則應用廣泛的80/20原理,該原理的意思是,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約百分之二十,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約百分之八十,因此叫做80/20原理,又叫二八定律。根據二八定律,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數,就能控制全局。生活中二八定律普遍存在,比如百分之八十的銷售額來自百分之二十的顧客;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百分之八十的看電視時間花在百分之二十的節目上;百分之八十的飲食重複百分之二十的食譜……一系列現象如同黃金分割一樣常見!
所以我們看到,企業為了管理,往往會抓住百分之二十骨幹力量,再讓這些人去帶動百分之八十的多數;企業為了融資,往往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重點專案上,提高資金使用率;企業為了提高銷量,會抓住百分之二十的重點客戶與產品……等例子,二八定律展示的規律不容忽視,從此出發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抓住重要的少數,放棄瑣碎的多數,可以事半功倍;如果將這一原則放大到一生,那麼一個人所需的百分之八十,則來自他曾經做過的百分之二十。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對個體來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重要的百分之二十中去。事實證明,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他們收穫豐厚,人生成功;相反地,那些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百分之八十中去的人,他們只能取得百分之二十、甚至更少的成效。
一個表演大師在上臺表演前,他的弟子跑來告訴他,他的鞋帶鬆了。大師向弟子點頭致謝,蹲下來把鞋帶綁好。當弟子轉身離開後,他又蹲下來再把鞋帶鬆開。旁人不解,上前詢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微笑解釋:「我要飾演的是一個經過長途跋涉的旅客,要透過鞋帶鬆開這樣的細節表現出勞累和憔悴。」那人接著問:「那你為什麼不告訴你的弟子呢?」大師回答:「他能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跑來告訴我,我怎麼能阻斷他的這種積極性呢?我要給他鼓勵,而不是使他挫敗。至於表演,以後有的是機會教導他,為什麼要急於一時呢?」
很多人只知道不停地忙碌,卻抓不住問題的重點,圍繞著無關緊要的環節瞎忙、亂忙,結果既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事情變得糟糕。
提起村上春樹,大多數人都不陌生,他是日本著名作家,可是您知道嗎?村上春樹以寫作為生之前,曾經開過多年爵士酒吧,而且還有很深刻的經營體會。
在經營酒吧期間,村上春樹注意到,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前來酒吧的顧客中,十人只有一、兩人是真正喜歡自己的酒吧的,他們會再次光顧自己的酒吧!一開始,他想盡辦法希望多拉攏顧客,增加顧客回頭率,可是很難實現。當他改變了經營風格,吸引那些不肯回頭的顧客時,新問題出現了,原先肯回頭的顧客反而不再前來。
村上春樹很善於動腦,他想,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顧客回頭率始終不能提高?就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際,他又發現一個現象,儘管十人中只有一、兩人願意再次光顧自己的小店,可是生意卻比較順利。
經過多次試驗,村上春樹得出經驗:做生意,就要學會創造狂熱的少數。
村上春樹的發現恰好實踐了二八定律。千方百計培養忠誠的百分之二十,是精明商人通用的手法。當然,培養忠誠的百分之二十需要設定計畫,比如實行會員制,與老顧客建立牢固的感情等等。
與經商相同,人們做其他事情時,也要根據二八定律進行黃金分割,從紛繁複雜的問題中找出重要的百分之二十,投入百分之八十的精力,去完成、去實踐。
找到重要的百分之二十,需要和相親一樣投入感情和誠意。百分之二十關乎未來和事業成敗,必須用心相待,比如尋找重要的客戶,首先需要對所有客戶進行調查,然後分類,從銷量多少確定哪些是重要客戶。
找到重要的百分之二十,還需要快刀斬亂麻,善於從紛亂中抓住主題。為什麼百分之八十都是次要的?因為它們對事情的發展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卻會干擾我們的正常思維,阻礙事情順利進展。
北宋末年,皇帝徽宗最喜歡琴、棋、書、畫,有一天他心血來潮,決定舉行一次全國性棋王大賽,選拔最厲害的高手陪著自己下棋。這個消息傳出後,立即引起轟動,街頭巷尾都在議論棋王爭霸賽的事。
行空寺住持元修是當時圍棋界頂尖高手,此時也動了凡心,他想:「我苦學圍棋三十多年,棋藝精湛,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元修對當時全國圍棋界的情況比較熟悉,他知道全國棋藝高超的人非常多,其中有一位叫陳敬之的,據說從來沒有輸過棋。在他眼裡,這位陳敬之絕對是自己通往冠軍路上的最大敵手。
為了取勝,元修命小和尚們到處尋找陳敬之的棋譜,然後潛心研究,尋找破解之道。
皇天不負苦心人,元修經過鑽研,發現了陳敬之的棋風特色,那就是出手嚴謹,每次落子之前必須深思熟慮,而且棋風凌厲,能夠捕捉到對手的任何小失誤。從陳敬之的棋譜中,元修考慮到,自己與他的棋藝不相上下,要想保證勝利,還必須要進一步尋找對方破綻。
這天,元修拿著陳敬之的棋譜再次研究,忽然有了重大發現,原來陳敬之每次下棋,開始時總要落後對方,然後從捕捉對方失誤中反敗為勝。就是說,陳敬之不注重開局時的佈局,而是擅長中局決鬥。元修非常高興,他想:「如果我在佈局方面下足工夫,牢牢掌控局面,不給陳敬之機會,勝算肯定大增。」
比賽開始了,元修一路過關斬將,殺進了決賽。出乎他所料的是,陳敬之沒有進入決賽,與元修最後爭奪「棋王」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名叫陳琰。元修與他過招後,發現這位年輕人不簡單,尤其擅長佈局,在這方面絲毫不讓自己沾光,反而漸漸處於優勢。
到了中局,陳琰殺招頻頻,滴水不漏。元修有些支撐不住了,他眼前不斷地出現陳敬之的棋譜,怪了,這個年輕人的棋風與陳敬之類似,卻比陳敬之還要犀利。最後元修無力抵擋,只好認輸。
賽後,元修問陳琰:「貧僧輸了,但是貧僧有個疑問,還請不吝賜教。」
陳琰拱手說:「大師請說,不必客氣。」
元修問:「請問你與陳敬之是什麼關係?」
陳琰回答:「正是家父。」原來他是陳敬之的兒子。他對元修講了父親為這次比賽做準備的事。陳敬之知道皇帝下詔後,想到自己的棋譜已經傳遍天下,很多人都會下苦功鑽研,尋找其中破綻。因此他決定重點培養自己的小兒子陳琰,讓陳琰的四個哥哥天天與陳琰下棋,將兄弟們的優勢集中到陳琰一人身上。然後陳敬之每天跟陳琰下棋,並講解自己的弱點,分解破解招數,結果陳琰終於戰勝了父親。
元修明白了,感嘆道:「陳敬之不僅棋藝高超,為人也聰明過人啊!」
沸沸揚揚的棋王爭霸賽,可謂熱鬧激烈,如何從中取勝,獲取「棋王」稱號,牽動著每位參賽者的心。在這種紛亂的局面面前,陳敬之不為名爭,果斷地犧牲自己和四個兒子的機會,將所有優勢集中到小兒子一人身上,最終讓小兒子戰勝了元修,保住了家族和自己的榮耀。這種在紛亂中理智地取捨,正是二八定律的體現。
所以,事情越複雜,越沒有頭緒,就越該快速地抽出寶刀,像亞歷山大大帝一樣,一刀斬斷戈爾迪繩結。俗話說打蛇打七吋,在出手時不要被次要的矛盾牽扯,只要抓住主要矛盾,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迎刃而解?
你要記得:
1.任何一件事情,重要的只佔百分之二十,次要的卻佔到百分之八十。
2.抓住百分之二十,需要像相親一樣去努力。
3.快刀斬亂麻,紛亂中抓住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