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不只是馬甲外穿
時勢造英雄,如果沒有瑪丹娜那身馬甲,是否眾人會認識高堤耶這號人物?對熱愛時尚的人來說,高堤耶代表著一個世代的經典與傳奇,而瑪丹娜在Blonde Ambition Tour演唱會上馬甲外穿所引爆的話題,只是恰好地將高堤耶的創作推向高峰。因為早在高堤耶之前,湯瑪斯(Chantal Thomass)便有內衣外穿的概念,而高堤耶卻運用他的前瞻性創意,融入英國街頭龐克、S M元素,讓性別跨越窠臼;一個敢跳脫傳統的設計師,一個不畏蜚言的前衛歌手,激盪出文化火花。假使真沒有瑪丹娜的驚人穿著,我敢論定,高堤耶在時裝的經典創舉,至今仍會令人豎起大拇指稱讚。
在一九八五年左右,以<上帝創造男人>為題,高堤耶讓T台上的男人全副裙裝,隨後倡導「雌雄同體」,認為男人也能跟女人穿裙子、穿中性服裝;服裝不應該分性別,男人女人同樣擁有陰與陽的特質,所以高堤耶跟著男模一起穿裙子,女模則是在伸展台前露半臀,和當時社會道德觀相抗衡,引起時尚界一片嘩然。或許聽在現代人耳裡,尤其知曉二○一二春夏男裝都在大秀裙裝概念後,會覺得這沒什麼多了不起。但高堤耶的理念卻是時尚潮流的先鋒表率。
而高堤耶的異想並不只有內衣外穿,在八○年代,幾乎每位搖滾客都會有件高堤耶的服裝,原因在於設計師本人曾在英國倫敦的生活經驗。他深受當地夜店與街頭文化影響,當時正好是龐克崛起的年代,金屬、皮革、刺青、龐克搖滾上身,鉚釘金屬釦充斥於服裝結構中,高堤耶轉換了另一場時裝嬉戲。男模穿著絲襪般的緊身圖騰刺青衣,鉤著鼻環走秀,很有S M情節,次文化再度攻佔了主流時裝版面。
不過,高堤耶最令人迷戀之處在於他很會玩噱頭,在服裝設計上的噱頭,在秀場上的創意噱頭。在服裝部分,他明知當時高級訂製服的時裝屋,講究的是好材質、華麗高質感,但對一個沒有經費的設計師來說,高單價布料是天方夜譚,所以他反其道而行,用便宜的布料,用好的工法,描繪出整體輪廓,然而該服裝結構卻跳出傳統框架,不僅充滿舞台戲服效果,更將馬甲外穿融入高級訂製服中。他的秀場創意,更是引人期待;首度發表雖是邀請朋友客串模特兒,但劇場式的演出受到好評,隨後,每次都會找不同場地設計不同主題,吸引更多媒評注意,高堤耶成功地擄獲人心。唯一可惜的是,高堤耶近期都在工作室同棟大樓辦秀,模式也漸趨一般,少了當年看秀圖新鮮的樂趣。
除了在秀場驚艷於設計師的表現外,之所以能對高堤耶記憶猶深,還有一個原因。二十多年前,我曾趁著巴黎看秀空檔,欣賞一齣由法國舞蹈家蕭畢諾(Regine Chopinot)編導的舞台劇《時裝秀》(Le Defile)。舞台劇將時裝伸展台的元素搬上檯面,劇中有名舞者穿著超大號內褲進行跳躍等大動作,誇大到不行的內褲竟然隨姿勢擺動,呈現不同角度下的垂墜感,是幽默也是一種意識型態傳遞。後來才得知原來這舞台劇的服裝設計是高堤耶,也莫怪整齣劇服充滿高堤耶的奇裝異想。他將性別意識符號操作得宜,不單有擅長的馬甲外穿橋段,同時大拿歐洲早期女裝蓬蓬裙束腰的裝扮做文章,把迪奧的New Look嘲諷一番,更利用萊卡、蕾絲、網紗突顯了男女的性特徵,就連女人性感代表之一的吊帶襪也一併運用上,隱約可見他個人極力跳脫常態思維。
不光是歷年的服裝設計以及舞台劇戲服,還有跨界為《愛慾情狂》、《第五元素》、《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等電影設計服裝,直到現今,仍不時將其經典一一反芻呈現,也讓我們不時感受高堤耶驚人的創作力。有人常說環境影響一個人,高堤耶所處的環境與大時代背景對其影響深遠。他的祖母在其創作發想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才會將阿嬤時代的內衣馬甲搬上伸展台;因為受到英國夜店文化啟發,所以才有龐克、S M情結。
與其去細數高堤耶做過哪些,倒不如回過頭審視創作者的生活經驗與大時代環境,才能更深刻了解一位當代大師風範。或許透過本書一些枝微細節,讓你更了解高堤耶為何在八○、九○年代叱吒一時,為何直到現在,仍受眾時尚迷崇拜,更讓你跳開既定的馬甲印象,發現大師不為人知的一面。
凱渥總監 洪偉明
推薦序2
流行服飾也可以如此幽默搞笑
一位設計師要是能夠舉辦回顧展,則他的地位已經深獲肯定,例如薇薇安.薇斯伍德、三宅一生、高堤耶。自一九八○年代以來,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以及比利時六君子在巴黎相繼大放光采,相形之下,法國設計師則欲振乏力,幸好高堤耶能夠持續展現創作力,從而讓法國的服飾系譜得以延伸。顯然,高堤耶在西方服飾史的地位已經深受肯定,而這也吸引伊麗莎白.辜斯蘭運用生花妙筆為這位設計大師撰寫傳記。
法國設計師跟外國相比,的確比較幸運,究其原因,乃是受惠於老祖宗的時尚政策。十七世紀之前,宮廷主導流行,而國王路易十四是中心人物。他帶動流行文化,重修凡爾賽宮,閒來無事,便舉辦祭典和舞會,而宮中更經常上演戲碼。路易十四從小長髮披肩,經常受到眾人的稱羨。而且宮中大臣開始模仿他的穿著,每位貴族一亮相,總是穿上絲襪和高跟鞋,衣服更鑲上金鏈條。當時宮中貴族流行戴假髮,因為路易十四喜歡這種白色假髮,部下為了奉承,大家便群起效法。
法國皇室很有遠見,畢竟這種高雅的美學意識絕不能侷限於統治階級而已,因此開始大力發展時尚產業。路易十四任用柯爾貝(Colbert)擔任財政部長,並由他擬定時尚產業發展的政策。當時,柯爾貝指出:「對於法國而言,時尚產業發展起來,可以比美西班牙在中南美洲挖到的金礦銀礦。」這句名言到現在法國政府的產業發展中依然受用無窮。一開始,柯爾貝成立「皇家時尚會社」,皇室指定里昂為布料製造中心,聘請義大利師傅到法國教導工人織布技術,里昂便日漸成為絲織中心。同時為了學習刺繡技術,更邀請威尼斯跟法蘭德斯的師傅前來開課傳授。日後,彭芭杜夫人和瑪莉皇后也繼續推廣服飾美學,而法蘭西第二帝國一登場,歐仁妮皇后更將名牌商品推向全世界。從十九世紀末到美麗年代,法國的波瓦雷和香奈兒更延續了法國服飾設計的香火。顯然,高堤耶就是在這種深厚的時尚文化中成長。
高堤耶從小能夠吸取時尚的養分,則要歸功於外婆的熏陶。正如同作者指出,高堤耶每個禮拜四總會翹課,跑到外婆家去玩樂。外婆經常在客廳款待一群客人,而高堤耶總是靜靜觀察女人的世界。在這座充滿紫羅蘭香氣的穆斯林後宮裡,女人忙著聊天、大笑、以及照鏡子。他外婆在阿爾克伊市是個大人物,她可以幫人縫衣服、按摩、化妝,偶爾做做頭髮,也懂得心理諮商。偶爾,外婆也會打開衣櫥,讓他觀賞束腹內衣、絲綢、羽毛以及美麗年代的帽子。
除了觀察之外,高堤耶也會畫畫和演戲,因此,童年時代的生活元素和表現無疑為他未來的時尚生涯奠定基礎。每位服裝設計師的養成背景總是有所差別。例如,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和麥昆(Alexander McQueen)出身於聖馬丁藝術學院,而十九世紀高級訂製服之父沃斯(Woth)則受惠於美術館的名畫。但高堤耶比他們更早接觸到時尚,因為外婆家中簡直就是一間小型的「時尚展示室」。
高堤耶生性害羞,喜歡過著孤獨的生活,但邁入時尚業的意志力是十分堅強的。俗話說,世有伯樂,方有千里馬。幸運的是,當時的名設計師皮爾.卡登(Pierre Cardin)慧眼識人才。他十八歲時,將自己的作品集寄給二十七家服裝品牌,不久卡登打電話約他見面,此後便開始踏入時尚業。在任職期間,高堤耶盡情展露設計的才華,他指出:「卡登鼓勵標新立異。這裡沒有人會厭惡或大驚小怪。事實上,皮爾本身就讓人驚奇連連,獨特又開放,在他眼裡,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合邏輯或異想天開。他曾經是我的導師,帶我見識世界,讓我知道追尋的方向。他沒有法國中產階級那種可怕的狹隘世界。每個人,從最小的助理到最高階的設計師都夠自由表達意見。」
高堤耶在卡登旗下擔任助理,必然是無名小子,因此要成為設計師,就要思考如何走出第一步。一九七六年十月,他以極低的租金,租下了巴黎發現宮的天文館當作秀場。有趣的是,他在作品中加入許多不同的元素,如便宜的布料、印度雪紡紗、拉菲草桌墊、愛人佛朗西斯設計的怪異電子首飾、只縫了一半的針織作品等。至於模特兒則是業餘的,整場幽默搞笑的服裝秀,說穿了就是實驗和隨機應變而已。幸運的是,當晚火紅設計師艾曼紐.坎發表新裝,那些被拒於門外的時尚編輯竟然來到高堤耶的秀場,結果她們跟現場觀眾都拍手叫好!《世界報》和《費加洛報》特地為他撰寫一篇報導。顯然,高堤耶顛覆服裝秀的既定成規,代之以辛辣而諧仿的調調來演出這場「搗亂秀」。此後,他開始嶄露頭角,並於一九七八年開設服飾公司,創立自己的品牌。
高堤耶的服裝秀,總是讓人驚艷。有時候,他親自擔任模特兒,身著一件條紋T恤,並套上一件蘇格蘭裙和一雙長筒馬鞋,充分顯示不同文化的再組合。條紋裝,早期是一些社會邊緣人特有的「記號」,如精神病患、走唱藝人、囚犯、娼婦等,但十八世紀末期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開始流行這種服飾。十九世紀末,歐洲熱衷於海邊休閒活動,民眾更穿著這種條紋裝到海邊一遊。至於二十世紀一登場,流亡到巴黎的俄國芭蕾舞團和設計師香奈兒也大加推廣這種服飾。二戰後,高堤耶的這件作品則將條紋裝推到極致。
他的創作確實呈現顛覆的美學,例如,他也推出褲裙,嘲諷男裝∕女裝的二分法。接著,他又再度發揮創意,以翻修性別的意義。在他看來,許多設計師往往將女體鎖定在固定色形式和線條中,因此從一九八零年代後期以來,他的作品刻意要解放女體,如女性的胸罩、腰帶、束腹內衣全部外露。例如,在歌星瑪丹娜演唱會時,他特地為她設計內衣外穿的秀服,其中竟然有三角錐型的胸罩,真是令人大為爆笑。他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靈感,例如,街頭、跳蚤市場、S M俱樂部、刺青和穿耳洞的文化。
高堤耶之所以深受尊敬,在於不時展現大師風範,大力提拔後進。例如,出身於比利時安特衛普的名設計師馬丁.馬吉拉(Martin Margiela)就是受到他的鼓勵。馬吉拉是時尚界的異類,作品充滿實驗風格。在他的作品中,裙子也可以用西裝布拼貼,而毛衣套到頭頂,頭部和脖子便能結合為一。對此,馬吉拉曾發表服飾宣言:女人的美不在於臉部,而是透過身體與服裝產生新的辯證關係。顯然,他以超前衛技巧將服飾推向極限,其結果是呈現二十一世紀服裝發展的可能性。
馬吉拉畢業後,曾經參加一項由高堤耶擔任評審的服飾設計比賽,結果獲得第二名,後來,有幸進入他旗下的公司擔任助手。馬吉拉設計的作品未必讓高堤耶每次都很滿意。某日,高堤耶對他說:「馬丁,你的點子都很好,但這不是高堤耶,是馬吉拉!」看來,這一語倒是驚醒馬吉拉這位夢中人!換言之,高堤耶就是鼓勵他走出前輩設計師的陰影,開創自己的風格。等到馬吉拉自行創業,高堤耶拍手肯定,即使後來接掌愛馬仕的設計總監,依然大力讚揚。值得一提的是,馬吉拉是位隱形人,拒絕入鏡、不接受採訪,因此要了解這位前衛設計師,只能夠依賴狗仔隊繪聲繪影,但本書能夠透露高堤耶和馬吉拉的互動關係,足以成為服飾史的一段重要的文獻。
高堤耶的影響力可謂無遠弗屆,他非但影響英國設計師薇薇安.薇斯伍德,而且擴及一般民眾的日常服飾。正如同作者強調,高堤耶是天生的教育家,他教育路人的眼光,也重新教育時尚界人士。他證明舊物可以創造出新東西,男性可以變成女性,長與短可以互相搭配,內衣可以外穿,而銅鏽色跟孔雀藍能夠搭在一起。他把時尚大眾化,服裝秀民主化,還引發一股新的淘金熱。巴黎聖圖安的跳蚤市場、聖皮耶市場以及各區的雜貨店裡都可以看到一批新的時尚顧客出現,他們依照直覺,打扮出高堤耶的風格。大家回收舊貨、買二手衣,風靡復古造型。
每個人親炙時尚,其方法不一:有人沉迷於血拚名牌商品,有人喜好觀賞,有人則雅好閱讀有關時尚的書籍,以了解設計師的創意。這幾十年年來,歐美國家相繼推出服裝設計師的傳記和自傳,如迪奧、聖羅蘭、薇薇安.薇斯伍德。而辜斯蘭推出這位感性龐克設計師高堤耶的傳記,文中沒有艱深的術語,更沒有難以理解的理論,行文之間,只有散發出生動活潑的語言,其目的就是要讓讀者一點一滴地了解他的創作歷程。相信本書不但適合設計師閱讀,同時也可以吸引一般讀者埋首進入高堤耶的世界!
辜振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