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序 言
作者簡介
前 言
出版说明
第一章 武式太极拳溯源及与道、儒、佛
一、武式太极拳溯源
二、《武式太极拳拳书》之“太极拳与道”
三、《武式太极拳拳书》之“太极拳与儒”
四、《武式太极拳拳书》之“太极拳与佛”
第二章 武式太极拳源流概述
1.武禹襄
2.李亦畲
3.李启轩
4.郝为真
5.李宝琛
6.郝月如
7.武毓荃
8.陈敬亭
9.郝砚耕
10.张振宗
11.韩钦贤
12.李香远
13.闫志高
14.李福荫
15.李裳萌
16.顾胤珂
17.王其和
18.郝中天
19.孙禄堂
20.郝少如
21.郝振铎
22.张士珩
23.张慎珩
24.祁从周
25.贾 朴
26.李政藩
27.吴文翰
28.浦公达
29.刘积顺
30.孙懋岭-郝向荣等
31.李逊之
32.魏佩林
33.姚继祖
34.胡金山
第三章 传统武式太极拳理论、要领及体用解
一、“手眼身法步”解
二、释“先在心,后在身”
三、释“节节贯穿”
四、释“动牵往来气贴背”
五、释“练拳三部曲”
六、释“有心求柔,无意成刚”
七、释“接劲打劲 ”
八、释“随意机能”
九、释“如皮燃火”“如泉涌出”
十、释恩师姚继祖先生解“沾即是走,走即是沾”
十一、练武式太极拳须知
十二、析“双重”区分
十三、“整劲和散劲”的区别
十四、武式太极拳的内功心法
十五、武式太极拳的概念
十六、谈“腹内松静气腾然”
十七、谈太极拳的“动与静”
十八、浅谈“擎引松放”
十九、浅谈太极剑的攻防意识和健身自强体会
二十、武式太极拳起势谈
二十一、武式太极拳经诀谈
二十二、再谈擎引松放
二十三、“再释”十三总势歌
二十四、释郝月如宗师“裹裆护肫须下势,松肩沉肘气丹田”
二十五、释李亦畲先师的“发人一刻定军诀”
二十六、释郝为真宗师“十字路口认军诀”
二十七、郝月如宗师的“三才歌”
二十八、释郝为真宗师“练拳三部曲”
二十九、郝为真宗师“不丢不顶”教学
三十、释郝月如宗师的“提顶吊裆心中悬,涵胸拔背气丹田”
三十一、释李逊之先生的“接力打力”
三十二、释恩师姚继祖先生的“神意导气行百络,腰腿换劲应万端”
三十三、忆先父的“练功如揉面”
三十四、释先父的“断根劲”和佩林师伯的“摸散气”
三十五、武式太极拳的学与练及功用说略
三十六、太极拳与哲学及冠名时间
三十七、武式太极拳在五个方面的实用价值
三十八、武式太极拳意气圈
三十九、开合手的应用
四十、恩师姚继祖先生的一次教学
四十一、家父胡金山先生的“推浪”教学
四十二、练武式太极拳十二点须知事项
四十三、“太极拳颂”
四十四、再谈郝月如宗师“太极拳在内不在外,在下不在上,不在样势而在气势”和郝少如宗师的“空、松、圆、活”有机的结合
第四章 武式太极拳传统教学
108式传统武式太极拳套路、名称及顺序
108式传统武式太极拳图片教学
第五章 四十二式(古三十七式)传统武式太极拳太极拳套路名称及顺序及图片教学
武式传统四十二式太极拳名称及顺序
武式太极拳42式图解及要领
第六章 武式太极连环十三剑
武式太极连环十三剑套路、名称及顺序
武式太极十三剑图解及要领
第七章 武式太极十三刀
武式太极十三刀套路、名称及顺序
武式太极十三刀图解及要领
第八章 武式传统十三枪
武式传统十三枪套路、名称及顺序
武式太极十三枪图解及要领
第九章 武式传统十三刀动作示范图
第十章 武式四十二式开合太极剑
武式四十二式开合太极剑套路、名称及顺序
武式太极四十二剑图解及要领
第十一章 武式传统三十六路凝禅太极剑
三十六路凝禅太极剑套路、名称及顺序
武式太极三十六剑图解及要领
第十二章 武式太极推手打手散打
第十三章 武式太极四枪图解及要领
第十四章 武式太极对刀图解及要领
第十五章 郝为真三十六路一时短打教学
第十六章 附录:古典拳论
一、武秋瀛拳论
(一)释原论
(二)打手论
(三)打手歌
二、武禹襄拳论
(一)打手要言行功心解
(二)身法
(三)武禹襄先师四字不传秘诀
(四)武禹襄先师十三总势歌
三、李亦畲先师拳论
(一)五字诀
(二)走架打手行功要言
(三)撒放密诀
(四)太极拳小序
四、李启轩拳论
(一)敷字诀解
(二)各势白话歌
五、郝为真先生拳论
(一)练拳三个阶段
(二)郝为真十三势体用歌
(三)郝为真练功铭句
六、郝月如宗师拳论
(一)武式太极拳的走架与打手
(二)武式太极拳要点
七、陈敬亭“郝氏太极拳单鞭歌”
八、郝少如“关于教法和练法的一些体会”
九、武(郝)氏太极拳“五弓图”
十、郝式太极拳表解图
十一、附录:马序
十二、附录:武延绪先生“先王父”行略
十三、武禹襄先师以下等九人轶事
鸣 谢
传承表
编后记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