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詩】
小羊
我們還要一條路
路不夠了
再開一條
儘管沒有更多的地方可去
儘管抵達不了更美好的所在
我們還要一條路
我們造路
我們的歸途也未有幸福
用齊全的道路
供養完善的車
終究我們將撞上一切
我們最心愛的人
我們造路
彷彿我們已無去路
我們任意佔據天空
更便捷地
前去地獄
我們造了路
以為此後康莊
用瀝青舖蓋土石
深林海角
家離水邊越來越遠
我們再造一條路
通往使我們都挫敗的地方
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停下來
即使所有的沿途都已經疲憊
最終
我們還要一條路
儘管我們都不知道它會通往何方
*《家裡水邊那麼近》為吳明益先生的著作。
【劇本選介】
陳炳釗
賣飛佛時代My Favourite Time
五一小黃金周前夕,一名男子乘坐MU505班機從上海返港。六年前,沙士結束後,他率先北上;六年後,當他選擇回流,準備在香港重新出發之際,卻恰巧遇上另一場世紀疫病的爆發。即將面臨被追蹤隔離的命運,男子再也按耐不住多年來壓在心頭的焦慮,離港的記憶洶湧而至……與此同時,一名十五歲少女在旺角行人專用區內賣帽創業,一炮而紅,網民熱捧,電台、電視台相繼追訪,女孩一次又一次回到現場演繹成功故事,當她逐漸步向時尚產業的大門之際,卻突然發現了一個深埋在身體裡的秘密……
《賣飛佛時代》根據2009年兩宗社會新聞事件為藍本──「甲型H1N1流感五月在香港爆發」及「行人專用區十五歲女孩創業故事」,以半紀實報導,半虛擬敍事的手法寫成。全劇將虛構的人物融入真實發生過的新聞事件以及香港市民熟識的社會環境,並置真實與想像。
本劇於2009年11月27-2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首演,由陳炳釗和李國威共同導演。這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探索消費文化的第二個作品,第一個作品為《哈奈馬仙》Hamletmaxhine。《賣飛佛》沿用了《哈》劇的二元結構形式,同時在人物、意象和語言運用上亦有部份設計借用了德國劇作家福克•李希特(Falk Richter)的作品《電子城市》Electronic City。劇本形式來自歐陸新文本作者如昆普(Martin Crimp)、李希特等的無角色書寫,以破折號(──)標示話語主體。其中「男子」和「女孩」的特定標示,亦不一定要遵守。台詞的分配,段落的停頓,情景的轉化等等,皆可由導演及演員因應設計需要重新設定。演員人數不定。在香港演出時,則選用了二男二女,共四人。
作者陳炳釗為香港劇場導演、編劇及教育劇場活動策劃。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畢業。曾先後創立實驗劇團「沙磚上」及「臨流鳥工作室」,現為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藝術總監。2001年,前進進遷入牛棚藝術村,逐步建立牛棚劇場,自主營運。陳炳釗近年的主要編導創作包括:《不(手)女N (魚)夫王》、《NSAD無異常發現》、《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哈奈馬仙》、《鯨魚背上的欲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