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已有一萬多年歷史的雍仲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神祕的苯教人物紀實報導。
★ 華文世界第一本深入西藏,親見苯教大師風範行誼、揭開苯教神祕面紗。
★ 窺看當代雍仲苯教成就者如何在歷史長河中歷經險難以生命應證佛法;如何在荒山僻壤中實現心靈解脫。
★ 探訪藏身西藏高山峻嶺的佛國淨土──雍仲苯教寺院。
本書簡介: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藏地遊記,而是一本追尋苯教大師的心靈之旅。隨著作者的探索足跡,我們爬到四、五千公尺高的深山寺院,一步步的認識這在藏地傳承萬年的神祕宗教,更窺見了當代的雍仲苯教傳承者,如何在歷史磨難中信心不墜,如何在艱苦卓絕的環境裡實現心靈解脫。
藏土高原土生土長的原始宗教,早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即在西藏廣為流傳。它不僅具備了顯教、密教、大圓滿等教法與特色,也如藏地星空的一輪明月,遍照大地,西藏傳統文學、歌舞、生活民俗、行為規範、曆算、醫學、政教制度……全都深受雍仲苯教影響。而雍仲苯教的教法,尤其是大圓滿修法在西藏影響很大,歷史上有無數的高僧大德證得無量果位,達到大虹化。
為了尋找雍仲苯教的法脈,作者耗費近十年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到西藏康巴、安多、嘉絨等深山老林裡,探訪住在荒山僻壤中為實現心靈解脫而苦苦修行的雍仲苯教高僧大德、瑜伽士和苦修者,及藏身在高山峻嶺中大大小小十幾座雍仲苯教寺院和閉關中心。
書中沒有生硬的大道理,只有一群趕上文革時期,東奔西躲,即使蒙受冤屈也沒有中斷修行的喇嘛,他們一生苦修的事蹟;還有弟子對上師的堅定信心、虔敬、孺慕之情;轉世成就者如何在斷壁殘垣中修建寺廟、復原各種法事、培育新生力量;大成就者不可思議的幻化故事、求法修行經驗;年輕一代的僧人如何在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中努力精進,以及藏民族強大的生命力。當你跟隨著作者的腳步,每翻越一座山就看到一個不平凡的世界;每前進一座寺廟,就發現一處佛的淨土,最後,你將不知不覺地也踏上解脫之道。
雍仲苯教簡介:
歷史
在佛教沒有傳入藏地之前,雍仲苯教是藏族惟我獨尊的正統宗教,已有一萬八千多年的歷史,是西藏的原生文化、藏族衣冠文明的先河。雍仲苯教與所有的宗教一樣,脫不開與世俗政權的關係。歷史上,雍仲苯教的傳揚既得到過世俗政權的大力支持,也遭受了王權發起的三次殘酷的迫害。
雍仲苯教的第一次法難發生於西元前六八Ο年直貢贊普執政期間。第二次法難發生於西元七四八年赤松德贊執政期間。第三次法難發生於西元九Ο一年達瑪吾東繼任吐蕃王位期間。在强大王權的威懾之下,雍仲苯教的三次法難,僧團雖然遭受了嚴重的迫害,但雍仲苯教的法脈並沒有消失在歷史舞臺,反而更深地扎根在藏人的心靈底處。
傳承
雍仲苯教的傳承法脈具備了顯教、密教、大圓滿等圓融無二的教法,以化身佛敦巴辛繞彌沃為傳承,立有部、經部、唯識部、中觀部等顯教課程;以報身佛辛拉沃噶為密教傳承,立有生起和圓滿次第為修行方法的四部瑜伽(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以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為大圓滿傳承,立有心識部、法界部、訣竅部。
據藏族史籍《經藏》記載,雍仲苯教創始人敦巴辛繞彌沃於木鼠年正月十五出生在美麗的大食俄莫隆仁,此地相當於今日的岡底斯山、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交界一帶。「雍仲」一詞的藏語字義是勝義無生,世俗不滅,降滅邪見。「苯」有播種和重複念誦之意。
雍仲苯教有自己的創世神話和神聖的家族傳承世襲,苯教經典記載,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為大圓滿傳承,普賢王如來幻化成一隻大鵬金翅鳥飛到雪域高原,下了四個不同顏色的蛋,分別是白色、黑色、黃色、花色。從蛋中走出四個美麗的少年,後稱「四聖賢」,這四位智者的後代被人們視為大鵬鳥的族系,而且形成苯教的四大傳承。
現況
近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及世界相關學術機構已對雍仲苯教設立國際研究課題,對藏族最早的衣冠文明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時,讓人們有機會真正了解藏地民族特有的本土宗教文化的源頭──雍仲苯教。
現在全球有三百七十多座戒律嚴謹的雍仲苯教寺院,有精進修行的僧人數萬, 他們遵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行皆苦、涅槃寂靜的祖訓,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責無旁貸地以解救天下有情眾生出離苦海為己任。
作者簡介:
寧艷娟
1952年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中央財政金融學院,供職於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現已退休。
1989年有緣接觸藏傳佛教,被神祕的雪域文化所吸引,之後經常深入藏區親身體驗那來自純真世界的美麗與愛……。
目前即將完成的新書還有與李西新嘉旦真活佛共同合作的《雍仲苯教法相寶典》,和正在創作中的《尋找第二佛陀──年美大師》等作品。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
【推薦序1】
雍仲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有關典籍記載已有一萬八千年的歷史。在吐蕃王赤松德贊時期,蓮花生大士將印度佛教引進西藏,並結合了藏地苯教創立了藏傳佛教。
雍仲苯教的教法是結合外顯宗、內密宗與菩提心一起來修練的一個殊勝的法門,尤其是大圓滿修法在西藏影響很大,歷史上有無數的高僧大德證得無量果位,達到大虹化。
覺悟的人稱為佛,堅持四法印的法為佛法,心外求法的為外道,由於歷史上西藏是政教合一,雍仲苯教很長時間處於祕密修行,由此很多人對雍仲苯教產生了誤解,認為它是敬天地祭鬼神的原始宗教,甚至認為是邪教。
本書作者寧艷娟女士是位實際接觸者又是實踐者,她花費近十年的時間深入雍仲苯教的寺廟和閉關中心,了解和體會這個教法,從而結識很多位尊貴的上師和優秀的修行者。書中內容豐富真實,沒有生硬的大道理,只有那感人的真人真事,讀起來膾炙人口,蘊意無窮。
在目前的時代,人們缺乏精神的追求,對物質生活汲汲營營,只考慮金錢和權力,人與人之間情感淡漠,不愛惜環境,對其他生命也不珍愛,大量開發珍貴的資源,地球氣候暖化,自然災害疾病頻頻發生,這是眾生的共業所形成的。了解佛法,珍愛生命,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該認識自己的時候了。此書是弘揚精神方面的智慧,樹立我們生活中的榜樣,會使讀者得到幫助,感受到喜悅。
十分感謝台灣橡實文化出版社的努力,使此書得以順利出版。祝福大家快樂!
澤旺吉美
塔德寺第十七世活佛、德格印經院院長
2009.9.3
【推薦序2】
以無比高興的心情衷心祝賀《雍仲苯教大師》一書順利出版。
作者寧艷娟女士耗費近十年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到西藏康巴、安多、嘉絨等荒山僻壤、深山老林裡,尋找雍仲苯教的法脈;她從皈依發心、九加行到正行的定心,結行的明心見性……逐一實踐著苯教教法,並因此接觸了多位雍仲苯教的高僧、大德、瑜伽士和苦修者。
這個旅程是修行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每個人都在不斷超越自己。而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生活就像一面明鏡,投射著所有幻化的點滴;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感恩的過程,作者用最真切的語言,記錄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以及當代雍仲苯教僧眾生活、學習、修練的現狀。作者用八年的時間蒐集、整理文稿,並細心求證,今天在台灣橡實文化出版社的大力幫助下,把西藏最古老的宗教如實地展現給讀者,功德無量!可喜可賀!
雍仲苯教是以六道一切有情眾生作為對象,為他們斷障除惑,破邪消災,解今生來世之苦,得暫時和究竟之福德。修顯、密、心三部,以見、修、行至覺悟三身境界,是一個具備基、道、果三大系統的教派。
雍仲苯教的「見」是大圓滿,「修」是密乘,「行」是戒律。宗教標誌是象徵顯密心三部的「雍仲恰祥」和雍仲符號(萬字符號)。
雍仲苯教顯密心三宗的主要理論有︰闡釋莊嚴法相的《法相五部》;記載清規戒律的《律部》;闡釋因果關係的《經部》;闡釋情世界的《俱舍論》;闡釋中觀的《中觀因明》;闡釋密咒的《三界宣誦總集》;闡釋心識部的《四類象雄耳傳續》等重要經典。
此書內容真實可靠,細細品來耐人尋味,能使讀者對這個在藏地土生土長的、集象雄、吐蕃、藏傳佛教所有積澱於一身的雍仲苯教有一個正面的了解和認識。
願天下有情眾生離苦得樂!
李西新嘉旦真
昌都寺第三十八世活佛
2009.9.5
【推薦序3】
雍仲苯教的始祖敦巴辛繞彌沃告訴我們,心是一切的種子,惡善業是從心而生,心善則順,心惡則厄。要學會調服自己的心,不要讓心跟隨煩惱走。不要把痛苦強加在自己和他人身上,我們的煩惱是來自無明,來自分別的心。
雍仲苯教在一萬八千多年的歷史中曾歷經三次法難,但因雍仲苯教是一個為解救眾生出離苦海的正法,是道德和哲學體系,是覺悟的唯一正道,所以沒有被滅絕。僧侶們住在荒山僻壤中為實現心靈解脫而苦苦修行,他們將自身導向佛的身口意,他們超越了世間,從世間得到解脫,從一切執著和黏附中得到自在,成為可親可敬的人,成為大圓滿成就者。
佛法是讓人學習的,更是讓人實踐的,不懂佛法的人如同盲人,走在佛法的路上,不要用身去完成,必須用心去行走。人身難得,知暇滿人身就是積德行善,就是放棄自己幫助別人,從小小的蟲子到人類都要無分別地給予幫助。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行動做起建立和諧,維護和平,就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本書作者寧艷娟女士,為了解和得到殊聖的雍仲苯教法脈,不辭辛苦,深入藏區荒僻的修行淨地尋找上師和成就者,她把動人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請讀者分享。這本書傳播的是愛是慈悲。越了解雍仲苯教,就會越敬愛他,越敬愛他,也就越想了解雍仲苯教。非常感謝台灣橡實文化出版社讓此書得以圓滿出版,歡迎讀者走進雍仲苯教。
時時不離菩提心,施行捨己為他人,
願隨雍仲勇士行,精進圓滿為眾生。
郭哇格西旦增朱扎
巴倉寺活佛和親教師
2009.9.6
媒體推薦:【推薦序1】
雍仲苯教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有關典籍記載已有一萬八千年的歷史。在吐蕃王赤松德贊時期,蓮花生大士將印度佛教引進西藏,並結合了藏地苯教創立了藏傳佛教。
雍仲苯教的教法是結合外顯宗、內密宗與菩提心一起來修練的一個殊勝的法門,尤其是大圓滿修法在西藏影響很大,歷史上有無數的高僧大德證得無量果位,達到大虹化。
覺悟的人稱為佛,堅持四法印的法為佛法,心外求法的為外道,由於歷史上西藏是政教合一,雍仲苯教很長時間處於祕密修行,由此很多人對雍仲苯教產生了誤解,認為它是敬天地祭鬼神的原始宗教,甚...
章節試閱
第1章 塔德寺 澤旺吉美仁波切
記得「文革」剛開始時,整個社會都在「砸爛封資修」,家中有一些媽媽結婚時姥姥給的陪嫁古董,包括座鐘、帽瓶、印有「乾隆」二字官窯的果盆等,都被「革命」的媽媽砸了個粉碎,唯有一尊檀香木的觀音塑像被藏到了大衣櫃的頂部。媽媽說,觀音菩薩會保佑我們。「文革」十年,家人安然無恙。
尋找上師
我成年以後,每路過寺廟門口,都會忍不住張望那紅黃色建築和裊裊香煙,也會不知不覺就走了進去。佛教為什麼經久不衰?佛陀說了些什麼?什麼是佛?佛菩薩真能保佑我們嗎?……這些疑惑促使我二十餘年間,不停地想找人請教,雖然也接觸了很多知名的高僧大德,但不是因為他們事務繁忙,就是因為語言不通,總之因緣不俱足,總沒能更深入的請教。
一九九八年冬天,我在朋友生日宴會上認識了正在北京高級藏語佛學院學習的澤旺吉美仁波切。他是康巴人,皮膚不黑,濃眉大眼,身材高大魁梧,大尺寸的喇嘛僧裝更增添了他的寬厚和威嚴。看見他,就會想到佛。
兩個月後,我拜吉美仁波切為我學佛的上師。那一年,他廿七歲。
皈依那天,吉美仁波切穿著洗得很乾淨、熨燙得平平整整的袈裟,端坐在沙發上,頭髮也好像剛剛修整過,比我第一次見到他時,顯得更加莊嚴。我和另外四個師妹靜靜地坐在仁波切面前的小凳子上。
仁波切操著康巴漢子寬厚的嗓音,以不太流利的漢語說:「人世間的一切是多麼美好,有漂亮的房子、氣派的轎車、身輕體健、家庭美滿,但是,每個人都會生病、變老、死亡,然後帶不走一切財產,離開生命中摯愛的親人,無可奈何地又進入了六道輪迴。人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永遠幸福快樂?怎麼樣才使我們的生命更加燦爛多彩?那就是要學習佛法,佛法會給你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智慧和快樂,實踐心靈的解脫。」
之後,接著又說:「學佛,首先要修九加行,這是正式修法前的基礎功課,它關係到最終修法是否成就,如同樓房的地基。九加行由四皈依文、菩提願心文、祈禱上師文、瑪智真言、薩勒沃真言、嘟智四根除惡趣真言、消障的百字明、供曼紮(編按:即獻曼達)、磕大頭(編按:即大禮拜),共有九門功課所組成。每門功課要求各修十萬遍。同時還要做到懺悔以往的過失,把所做善事的功德迴向給有情眾生及無上菩提。」
啊!這麼多課程,我行嗎?
仁波切似乎看出我的疑慮,對著我笑笑說:「要持之以恆呀!」
他從黃色布包中取出一個黃銅法鈴和一個圓形的手鼓,又整理了一下袈裟,微閉雙眼大聲誦起經。清脆的鈴聲和咚咚的鼓聲,以及他鏗鏘有力的誦經聲,使我不由自主地雙手合十,全神貫注聽他誦經。大約五分鐘後,誦經停止。他教我們唸誦皈依文、增長智慧的文殊心咒、消除障礙的百字明心咒,培植積聚福慧二資糧的供曼紮文,還為我們示範如何磕大頭。
仁波切還說,唸經修法時,要做到身口意同步。誦皈依文時,要觀想自身的前方是自己不喜歡的仇敵,左邊是自己歷代的父親,右邊是自己歷代的母親,身後則是六道一切眾生,讓自己與這些人一起向佛菩薩虔誠頂禮、懺悔以往所做的過失、祈求佛菩薩賜予智慧。此外,如果實際修持曼紮時,要觀想曼紮盤代表四大洲與八小洲、香雪海、如意樹、如意寶、太陽、月亮等世界上最美好的物品,全部獻給諸佛菩薩,並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早日開發出自己的佛性。
臨別時,仁波切還囑咐我們:「世界上的一切有情眾生都曾經是自己的父母,要記得報答他們的恩情,要把自己唸經和做善事的功德迴向給眾生,願所有眾生都離苦得樂……」。
當時,我雖然還不懂吉美仁波切話中的含意,但還是認真地在事前準備的小本子上,把這些話一一記下。我想,仁波切是轉世活佛,一定有很深的佛學造詣,按照他所說的話去做,肯定不會有錯。
苯教?佛教?
我按照吉美仁波切的指點,每天都做早晚課。那些天,心情輕鬆愉快,朋友都說我變年輕了。但之後不久,我聽一位朋友說,吉美仁波切是雍仲苯教的轉世活佛,而雍仲苯教是祭天地、敬鬼神的西藏原始宗教,不是佛教。我心頭頓時感到一陣恐慌!
尤其看了《普賢上師言教》中說道:上師是生生世世的皈依處,也是開示取捨道理的導師……具有一切德像之上師,猶如大船,能救渡眾生脫離輪迴……猶如甘露,能熄滅業惑熾燃的烈火;猶如日月,能譴除重重的無明黑暗,現出正法的光明;猶如大地,能容忍弟子憂心勞身及一切邪行,並且廣泛容納一切見行,是利樂今生與來世一切功德之來源;猶如妙瓶,成為不可思量諸乘宗派一切意願的寶庫……。
怎麼辦?我本來是要找一位佛教上師學習佛法,為什麼沒有事前瞭解清楚?煩惱、後悔和鬱悶煩擾得我夜不能眠,早晚課自然也停止了。
一天夜裡,我夢見自己站在深夜的曠野裡,身旁站著一個人,他用手指著掛在天上的圓月說:「那就是你的師父澤旺吉美!」我望著那輪滿月想,哦!我的師父是月亮……忽然夢醒,睜開眼,房間內似乎還存有明月的餘暉,那輪明月也深深印在我腦海之中。
德格縣,藏族文化中心
一九九九年九月,吉美仁波切邀請我和兩位兄長到他管理的寺廟——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塔德寺參訪,這也是他到北京學習三年後的第一次返鄉。
我們沿著寬闊平靜的岷江和巨浪咆哮的大渡河疾車前進,爬過山道險峻的二郎山,越過白雪皚皚的雪寶頂和折多山,穿過神祕的香雪海和瑪尼干戈大草原,又翻過海拔六一六八公尺的雀兒山,第三天下午,才終於到達神祕的茶馬古道大驛——甘孜州德格縣城。
德格是藏民族文化的中心,也是格薩爾王 的誕生地,縣內更遍布了雍仲苯教、寧瑪派、薩迦派、格魯派、噶舉派等五大教派的五十七座寺廟。吉美仁波切帶我們參觀坐落在縣城歐譜龍山口的印經院。
土紅色建築群圍牆外,有二、三十位藏族男女正圍繞著大牆,一邊快步行走,一邊快速轉動著手中的經輪,還有兩位喇嘛也沿著印經院的紅牆在磕大頭。
德格印經院又稱吉祥聚慧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之稱,是由德格第四十二代土司卻吉登巴澤仁於一七二九年創建,歷經四代土司的努力,耗時廿七年才完成。這座紅牆平頂的藏式古建築群,占地約五千平方公尺,歷經兩百五十多年風風雨雨,至今依然莊嚴屹立。印經院現存有卅二萬塊超過千年歷史的經版和八百三十種各類經典,其中有印度早已失傳的《印度佛教源流》,以及藏文、梵文、轉寫文三文合璧的《般若八千頌》、《四部醫典》等稀世珍本;院內還有很多珍貴的壁畫和塑像,浩瀚的經版和經典對研究藏族歷史、政治、經濟、宗教、醫學、科技、文學、藝術等,具有極高的價值。
從德格縣城到塔德寺還需兩天路程,途中必須騎馬翻越十一座大山。陪同我們繼續前往寺廟的人,除了吉美仁波切之外,還有他的兩個弟弟和十幾位僧人。仁波切的大弟是寧瑪派埃王寺的住持仁真仁波切,小弟丁真也是雍仲苯教的轉世活佛。
九月的瑪尼干戈大草原還是綠油油一片,黃色格桑花在火辣辣的太陽照耀下,閃著金光;湛藍天空中飄動的白雲,好像白肚子海豚悠哉遊哉地擺動尾巴,正在欣賞自己俏麗的身影。
我從沒見過如此美麗的風光,「咔嚓!咔嚓!咔嚓!」無法控制不停地按下相機快門。突然,遠處山下冒出五、六股直上雲天的滾滾白煙,但見十幾位喇嘛和五、六十位身穿華麗藏裝的小夥子騎著高挺的大馬,一陣風似地向我們奔來。
吉美仁波切說:「老鄉來接我們了。」話才剛說完,我們的車子已被馬隊嚴嚴實實地包圍了。吉美仁波切推門下車,滿臉微笑地向他們打招呼,眾人迅速翻下馬背,蜂擁到仁波切面前,雙手捧著潔白的哈達 ,恭敬地獻上,他們黑裡透紅的臉上充滿了虔誠的喜悅。仁波切微笑著接過哈達,又一一回敬給眾人,嘴裡一邊唸經,一邊撫摸每個人的頭頂。
此時,瞬間又湧來很多老鄉,有的手捧著哈達,有的雙手高舉著黃橙橙的大塊酥油,喜氣洋洋地圍繞著仁波切。雄壯的法號聲、馬的嘶鳴、人們的笑聲、姑娘與小夥子們的歌聲,響徹整片草原。精彩的鏡頭太多了,我激動得連舉相機的手都有些發抖。
當最後一縷夕陽掉到了山背後,人們在臨時搭設的帳篷裡簇擁著吉美仁波切,聽他講述北京學習期間所看到的人和事。老鄉們屏住呼吸、伸長脖子、睜大眼睛,仔細地聽著,還不停地搖頭發出「咋!咋!咋!」的讚美聲和「哈!哈!哈!」的爽朗笑聲。吉美仁波切取出小錄影機,讓他們看看他在各地所拍攝記錄的影像。
好奇的鄉親們頭挨頭、臉蹭臉地擠成一團,爭看那醬豆腐塊大的錄影機螢幕。畫面的內容讓他們個個目瞪口呆,有個年輕人興奮地伸出食指,認真地對他背後的人們比劃說:「我看見了,北京人就這麼小」。
吉美仁波切手拿他前世用過的念珠和法鈴,在每一位老鄉頭頂上加持,他的大弟弟仁真仁波切也用他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蓮花生大士銅製佛像為大家祈福,共同祝願鄉親們身體健康,生活美滿。
康巴人根逗和切囊
第二天,天公不做美,下起了小雨,但我們還是揚鞭策馬,向寺廟前進。浩浩蕩蕩六十多匹剽悍的駿馬也和我們一樣激動,馱著我們,撒歡地齊奔起來。一時間,人馬攢動,達達的馬蹄聲、清脆的鈴聲、人們的嬉笑聲和騎士們的歌聲響徹在無際的草壩子上,大家放開嗓子大聲高唱:「嘿嘿嘿!嘿嘿嘿……」
我在馬背上,任馬兒快速奔馳,雖然劇烈的顛簸把五臟六腑都移了位置,但那種「天涯任我飛」的感覺,喚醒了隱藏在阿賴耶識深處的野性。正像一首康巴人歌中所寫的:
額頭上寫著祖先的故事,
血管裡響著馬蹄的聲音,
胸膛是野性愛的草原,
眼裡是聖潔的太陽,
雲彩托起微笑,
任女人恨我自由飛翔;
當青稞酒在心裡唱起的時候,
世界就在手上。
多麼豪爽的康巴人!
當我們穿過一條小河,一位渾身上下淌著水的牧民站在雨中,懇請仁波切一定要到他的帳篷裡避避雨。帳篷是用犛牛毛織的,坐在裡面,可以透過篷布上稀疏的織線望見天空。家裡雖然只有一個土爐灶和幾個裝得鼓鼓囊囊的皮口袋,但全家人臉上都堆滿笑容。那種笑是直接來自心裡,沒有半點應酬意味。
我們圍坐在土灶旁,喝著熱氣騰騰的酥油茶,嚼著沒有加工過的發麵餅。兩位仁波切和主人邊喝茶邊聊天,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村子裡有什麼變化……這時,從密集的雨簾中,鑽進來一位六十多歲,中等身材的長者。
看到這位長者的模樣,著實讓我大吃一驚:他頭上頂著一個草編的斗笠,肩上披了一件小羊羔皮披肩,寬鬆短小的藍色上衣、寬大的七分褲,以及腳下千層底黑布鞋,就像一位脫俗超凡的時裝模特兒。這長者氣喘吁吁地笑瞇著眼和仁波切打招呼,披肩上無數個小水珠在爐灶火苗的照躍下,閃著紅光,真像是山中之仙啊!
吉美仁波切見到他也十分高興,嗓門似乎也高了幾度。雖然聽不懂他們所說的藏語,但從說話的速度和表情看來,他們肯定是久未重逢的好友。老人的名字叫根逗,當地人視他為神仙,因為他心地善良,且具有神通,誰家的牛走丟了,他掐掐手指,就能算出牛的去向;哪家的馬生了病,他就用長滿老繭的手摸摸馬的頭,撫摸馬的肚子,再自言自語說幾句誰也聽不懂的話之後,馬就立刻恢復了精氣神。真的很神奇!
在我們長長的馬隊中,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夥子也與眾不同。從隊伍一出發,他就一直拉著韁繩,跟在一匹毛色棗紅的馬旁一瘸一拐地走,我們爬過了五座山,也始終沒見他騎上馬背。他的個頭很高,腦袋似乎也是常人的兩倍大,鼻高眼大寬嘴,兩隻手像兩把小蒲扇;腳上一雙特大號的解放鞋,鞋尖處露出了五個小弟弟,一身藍色的舊便服緊緊地綁在身上。
當他發現我舉起相機要拍他時,馬上紅著臉躲到馬的後面,忽又悄悄地露出半張臉,朝著我笑。他名叫切囊,當地人說他是山神的兒子,力大無比,能一人扛起一棵大樹。他對佛十分虔誠,只要寺廟裡有法事活動或需要出力氣幹活,他都是第一個到達。他家中只有一位年邁的老母親,生活極其簡單。但切囊很知足,整天樂呵呵的。後來我才知道,他不騎馬的原因,是怕馬累著了。
苯教祖寺—古老的塔德寺
馬隊呈縱列行走在陡而狹小的山道上,就像一條長長的彩帶纏繞在蔥綠之中。我坐在淌著雨水和汗水的濕馬背上,雖然有點「山間鈴響馬幫來」的興奮,但心中還是對馬有些歉意。
我們剛爬上海拔五二○○公尺的藥王山,密集的大雨忽然變成了鵝毛大雪,凜冽的山風裹著大片的雪花撲面而來,打得我們睜不開眼睛,只好趴在馬背上。馬兒也停住了腳步,大口大口地喘著氣,馬兒的睫毛上頓時掛滿了雪花。雪愈下愈大,舉目四望,天地一片潔白。
當我們走下銀色的大山,穿出參天大樹的原始森林時,一座絳紅色的藏式方形建築進入了我的視線。我心裡忽然一陣心酸,好像見到了久別又重逢的家園。頓時,號鼓齊鳴,震耳欲聾;黃色的寶傘、白色的哈達、紫色的袈裟,以及奔跑的人群,匯成一股翻動的海浪向我們潮湧而來——塔德寺到了。
塔德寺的藏語意思是「解脫林」,坐落在德格縣海拔四○○○公尺的俄南鄉,洶湧的金沙江從寺廟腳下咆哮而過。俄南鄉有五個村子,總人數約一千多人,擁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和十幾座長滿珍貴藥材的神山。這裡的春、夏、秋三季比較短,冬季則達半年以上,不長糧食和蔬菜,但水草不錯,所以村民們以放牧為生。此地方圓百里的老百姓都虔誠信佛,不論是走路、放牧、擠牛奶、看牛打架,還是幹其他活兒的時候,嘴裡總不停地唸誦瑪智真言。
據說八百多年前,密乘修行者美系根嘎南迦大喇嘛在禪定中,看見了茫茫山野中,有一個閃閃發光的寶幢把山川照得如同白晝。於是,大師從吐蕃出發,順著金沙江找到這裡,認出這就是自己要弘法利生的地方。後來就在當地百姓的幫助下,創建了塔德寺。
吉美仁波切說,歷代的塔德活佛都是聞思修的成就者,例如十五世塔德活佛雍仲朋措大師,一生戒行謹嚴,精通所有的苯波經典和密法,被土司封為國師。雍仲朋措大師的弟子德青林巴是有名的伏藏 大師,取出了三十多尊佛像、六十二部經典和許多法器。
第十六世塔德活佛雍仲旦嘉,從小跟隨苯波高僧修習密法,十二歲進入寺廟的密室閉關,接受本尊和空行母傳授的密法、修練大圓滿,為百姓作法驅趕瘟疫和災荒,連續閉關六十年。七十三歲出關後,舉行多次法會,向弟子和鄉民傳授佛法。在最後一次法會上,他把一生所得到的供養,連同自己的飯碗全部分給了僧人和百姓,並叮囑弟子要好好修習,以後還會再見面。之後,就獨自坐進自己親手做的土木結構壇城內,「嘿!嘿!嘿!」三聲破瓦 後,就圓寂了。當地百姓說,大師圓寂時面帶微笑,還有很多雄鷹在天空中環伺排列,從左向右靜靜地盤旋。大師的法體火化後,頭蓋骨上出現了一個清晰的藏文「阿」字,還有一堆雪白的舍利。
塔德寺的建築很簡單,只有一座土木結構的經堂和一間隨時都可能倒塌的護法殿。占地約三百平方公尺的經堂,第一層是大殿,供奉著祖師敦巴辛繞彌沃、尊勝佛和大悲佛母土杰強瑪三尊泥塑像;塑像顏色鮮亮,線條流暢,雖比不上大寺廟鍍金的佛像耀眼,但顯得親切古樸而不失莊嚴。第二層是吉美仁波切的寢室、管家的住房和雜物間。因沒有通電,所以即使是晴天,房內光線也很昏暗。
第1章 塔德寺 澤旺吉美仁波切記得「文革」剛開始時,整個社會都在「砸爛封資修」,家中有一些媽媽結婚時姥姥給的陪嫁古董,包括座鐘、帽瓶、印有「乾隆」二字官窯的果盆等,都被「革命」的媽媽砸了個粉碎,唯有一尊檀香木的觀音塑像被藏到了大衣櫃的頂部。媽媽說,觀音菩薩會保佑我們。「文革」十年,家人安然無恙。尋找上師我成年以後,每路過寺廟門口,都會忍不住張望那紅黃色建築和裊裊香煙,也會不知不覺就走了進去。佛教為什麼經久不衰?佛陀說了些什麼?什麼是佛?佛菩薩真能保佑我們嗎?……這些疑惑促使我二十餘年間,不停地想找...
目錄
推薦序1 澤旺吉美活佛
推薦序2 李西新嘉旦真活佛
推薦序3 格西旦增朱扎活佛
導 言 尋本溯源
第1章 塔德寺 澤旺吉美仁波切
第2章 昌都寺 李西新嘉旦真仁波切
第3章 孜珠寺 丁真俄色仁波切
第4章 朗依寺 格桑洛珠嘉措法王
第5章 作海寺 澤秀喜饒丹貝達哇仁波切
第6章 夏紮日出成就者──土登藍傑仁波切、南卡堅贊仁波切
第7章 曼日寺 雍仲苯教法王──隆度丹貝尼瑪仁波切
致謝
參考書目
推薦序1 澤旺吉美活佛
推薦序2 李西新嘉旦真活佛
推薦序3 格西旦增朱扎活佛
導 言 尋本溯源
第1章 塔德寺 澤旺吉美仁波切
第2章 昌都寺 李西新嘉旦真仁波切
第3章 孜珠寺 丁真俄色仁波切
第4章 朗依寺 格桑洛珠嘉措法王
第5章 作海寺 澤秀喜饒丹貝達哇仁波切
第6章 夏紮日出成就者──土登藍傑仁波切、南卡堅贊仁波切
第7章 曼日寺 雍仲苯教法王──隆度丹貝尼瑪仁波切
致謝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