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大清帝國歷經三十餘年的「洋務運動」看似有逐漸強盛的趨勢,然而一場海戰卻把自認亞洲無敵的北洋水師打得全軍覆沒,也把中華民族推向無底的深淵。但對於列強而言,除了對中國的軍力嗤之以鼻外,就是對日本與清朝所簽訂的「馬關條約」表示強烈的不滿,尤其是割讓遼東半島一事,使得原本對清朝滿州地區早已垂涎三尺的俄羅斯帝國,認為日本過份的擴張已嚴重影響到其在華利益。隨後在俄、法、德三國的強力干預下,日本被迫將煮熟的鴉子─遼東半島歸還清廷(史稱「三國干涉還遼」)。以當時日本的實力尚無法與俄國和其他列強平起平坐,只好忍氣吞聲,從此俄羅斯變成日本的頭號假想敵,日本同時也開始了十年臥薪嘗膽的階段。
就在與日本交涉歸還遼東半島的同時,俄國仍然不忘藉此勒索中國,要求簽署「中俄密約」其中最大的濫觴就是興建一條從西伯利亞鐵路分出來的支線,這條西起滿州里經哈爾濱,一直到海參崴的鐵路被稱為「東清鐵路」,除此之外又另外建了一條由哈爾濱經長春到大連的南滿支線,加上強租旅順及大連港,這些動作皆使得已將東北視為禁臠的日本更加地芒刺在背。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利用清帝國的巨額賠款(2.3億兩白銀)以及和西方國家的貸款開始大力擴充軍備,著名的六六艦隊(六艘主力艦及六艘裝甲巡洋艦)建軍也在此時開始啟動,日俄開戰前陸軍也從七個師團擴充至十三個師團。1900年扶清滅洋的義和團事件導致了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其中最不像洋人的日本卻表現的不遺於力,而俄國則直接派了十幾萬大軍進入東北,企圖藉此擴張版圖,尤其表現了對朝鮮半島的野心,此舉引起了其他列強的不滿,因而導致日英同盟共同制衡俄國。
1903年日本的兩根芒刺(東清鐵路及南滿支線)相繼完工通車,此時日本和俄國已面臨攤牌的時刻,談判只不過是戰前的心理建設及爭取備戰時間的手段而已,雙方陸海兩軍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1904年2月8日,日本偷襲旅順口,為時一年七個月的日俄戰爭至此展開。
戰後日本成為近代第一個透過大規模戰爭打敗歐洲強權的亞洲國家,影響所及除了讓日本在東北亞取得軍事優勢外,並獲得在朝鮮、滿洲駐軍的權利,大幅擴張其侵略亞洲的基礎與企圖。俄國的失敗,則導致了發生於1905年的俄國革命,使俄國在遠東地區的擴張計劃遭受阻撓,亦對中國、朝鮮之未來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同時由於美國介入日俄戰爭的調停,美方一向堅持滿州「開放門戶」的主張與日本在韓國和南滿推行的「閉門」政策相違,美日兩國因利益衝突而齟齬日益加深,日本開始了以美國為假想敵的時代,並擴充其海軍力量改六六艦隊造艦計劃為八八艦隊。雙方終因交惡加劇而步上了對抗的道路,導致1941年爆發「珍珠港事件」,開啟美日對決的太平洋戰爭。
本書於《突擊》月刊連載時,作者從《黃海海戰》開始寫起,陸續發表了《蔚山、對馬之戰》再將開戰的旅順口到仁川灣的作戰經過逐一敘述,最後詳述了日俄戰爭的背景,對日、俄、朝鮮等國的發展背景與當時國際外交政治角力,及雙方戰略部署、戰役過程皆有詳述。書中大都以海戰為主,陸戰部份並無詳細作戰經過。原本考慮等作者將陸戰部分寫完再集結成書,但因上述文章已逾四十餘萬字,接近一本書的極限,況且這些文章從發表至今已歷時三年,所以毅然決定推出,日後作者若能陸續將陸戰部分補足的話,本社將另出一本日俄戰爭的陸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