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內的溫馨童年
蘊藏著生活智慧和時代俗語
跟著我們回到四十年代
重新思考世代關係
一起用愛的眼光理解世代差異
找到屬於童年與家庭中的幸福起點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吳塵老師的童年記趣,提供長輩回味童年,晚輩理解世代差異,每篇故事都能讀到當年生活習俗與文化背景。此外,文末還加上閩南語教室為鄉土教育貢獻心力。
第二部分則是戴秉珊老師透過其家庭教育的專業進行議題分析,並提供家庭教育的學習概念,嘗試用愛的眼光,看見差異,幫助世代之間更相愛、發展順利。
僅將這本書獻給即使在關係中受傷,仍願意因為愛,不斷學習、成長的各位。
葉澤山(臺南市文化局局長)
李義隆(臺南市大內區區長)
楊力州(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
一致推薦
作者簡介:
吳塵(本名吳靜琴)
1955年出生臺南市大內區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教師退休
熱情率真牡羊座
高工電子科
專科美工科
大學藝術人文
專長繪畫、喜花卉樹木
戴秉珊
1981年出生在屏東市,30歲前的人生峰迴路轉,跨了設計、商管、教育等學習領域,人生叛逆期非常長,2000年後開始斜槓人生,待過花店、書店、婚禮產業、大賣場,也擔任過臺灣索尼業務主任,開設網路花店。26歲才開始思考人生意義,30歲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大學曾休、退學,後取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專長為家庭教育,喜歡到處演講、旅行。
現於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擔任助理教授。
毛戎戎
生於高雄,現居古都臺南,臺藝大美術系畢。現職為插畫工作者,偶爾參加市集擺攤,與人們交流。喜好賦予作品溫暖且充滿想像力的世界,特別關注人與人、動物與環境之間的故事。
曾於臺北插畫藝術節參展,繪有《高都時光雞》,內政部營建署出版。
章節試閱
白河大地震:理解後重建關係
在〈白河大地震〉該篇的記述中,天花板塌下,瓦片掉落,第一時間和母親同房的曾祖母卻衝到隔壁房間,協助搶救二個弟弟,任房內兩姊妹自尋生機。
四十年代的女性長輩,就在這樣的時代下成長。母親總告訴我當年,需要刻意爭取,才能獲得食物和資源。在她成年育兒後,對我的要求較弟弟更嚴格些。回顧母親的童年,我想當年那個趴在地上獨自尋生路的女孩,也期待自己的女兒能堅強、獨立。
這些女性長輩對於這樣的差別待遇,有過埋怨,有過不平,但有一天她們為人父母後,是否仍複製著當年的行為和觀念?
根據研究,童年的經驗,確實可能影響成年後的家庭關係。長輩們,也許教導女兒要堅強爭取,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們仍期盼著女兒和媳婦,要擔起主要的家務或下廚的工作。她們夾在新舊世代的交替中,是維持傳統,亦或是改變?
這幾年家庭教育的世代議題(如:婆媳或老年父母的溝通與維繫等)總是大受歡迎,無論是現在進行式或未來式,不同世代總有他們的焦慮。
當年我也曾用強硬或相應不理的方式,面對父母、公婆,把負面情緒和難題丟給長輩或另一半處理。自己解決了情緒,但問題仍轉嫁到家人和伴侶關係當中,加深了爭執與怨懟。後來在家庭教育領域,學習了許多關係重建的知能,才得以改變。
重建關係中,有個重要環節,就是了解自己和父母的童年,透過理解和對話,幫助我們看見過去沒有想過的新角度和觀點,例如,幼年時,認為母親對我比較嚴厲是比較愛弟弟的表現,但看完母親的童年故事後,我明白,她希望女兒應培養更多能力,將來才能爭取更多資源和機會。這些理解讓我產生新觀點,母女之間的關係就有機會改變。
我們會將過去童年,家人對我們的情感表達或互動形式,套在未來的家庭關係中傳遞下去,這是代間傳遞。面對較負面的部分,我們不是責怪上一個世代。而是在看見世代之間的傳遞,保留正向的,勇敢斬斷負向連結和複製。透過自己與父母的童年回顧,讓我們有機會找到改善關係的觀點。讓世代更幸福,這是每個人和家庭很重要的責任和課題。
我們曾了解過長輩的童年嗎?
有機會試著和他們聊聊下列的議題:
1. 長輩的出生與排行
2. 長輩與家人的關係
3. 長輩的成長與求學過程
4. 童年重要正、負向經歷
5. 曾不斷提及的童年故事
6. 童年的夢想與期待
7. 你還可以自己增加議題……
也許從這些議題中,你也能和我一樣找到重建關係的新觀點。
白河大地震:理解後重建關係
在〈白河大地震〉該篇的記述中,天花板塌下,瓦片掉落,第一時間和母親同房的曾祖母卻衝到隔壁房間,協助搶救二個弟弟,任房內兩姊妹自尋生機。
四十年代的女性長輩,就在這樣的時代下成長。母親總告訴我當年,需要刻意爭取,才能獲得食物和資源。在她成年育兒後,對我的要求較弟弟更嚴格些。回顧母親的童年,我想當年那個趴在地上獨自尋生路的女孩,也期待自己的女兒能堅強、獨立。
這些女性長輩對於這樣的差別待遇,有過埋怨,有過不平,但有一天她們為人父母後,是否仍複製著當年的行為和觀念?
根據...
目錄
臺南市文化局局長推薦序
臺南市大內區區長推薦序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推薦序
作者序
PART1 回到四十年代,擁抱童年回憶
故鄉與童年
曾文溪畔話童年
母豬生了
動物一家親
白河大地震
風颱來了
改運
四十年代的家庭和家人關係
草蓆星夜
母親說故事
婚姻故事
龍伯公
吃在四十年代
雨天的零食
阿祖的麻油飯
跟牛車的女孩
幸油飯
吃大餅、煨菜尾、浮圓仔湯
撿蕃薯
穿在四十年代
赤跤仙上學
三分人七分妝
住在四十年代
小偷記
挑糞
衛生紙進化
行在四十年代
學生專車
育在四十年代
惡補
掏蟲抓蝨母
樂在四十年代
露天戲院
盲女說書
歌仔戲班來了
快樂𨑨迌王(遊戲王)
閱讀時空
第一台電視
節日與傳統
放馬草水
除夕夜
大年初一
奮鬥的年代
奮鬥的年代
PART 2世代、對話、學習愛
白河大地震:理解後重建關係
母親說故事:親子故事時間不分世代
老兵的婚姻故事:愛與婚姻的價值
幸油飯:社會支持是抗壓關鍵
快樂𨑨迌王:找回孩子遊戲的權力
衛生紙的進化:溝通、衝突讓我們更相愛
過年的媳婦:誰是我的家人?
臺南市文化局局長推薦序
臺南市大內區區長推薦序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推薦序
作者序
PART1 回到四十年代,擁抱童年回憶
故鄉與童年
曾文溪畔話童年
母豬生了
動物一家親
白河大地震
風颱來了
改運
四十年代的家庭和家人關係
草蓆星夜
母親說故事
婚姻故事
龍伯公
吃在四十年代
雨天的零食
阿祖的麻油飯
跟牛車的女孩
幸油飯
吃大餅、煨菜尾、浮圓仔湯
撿蕃薯
穿在四十年代
赤跤仙上學
三分人七分妝
住在四十年代
小偷記
挑糞
衛生紙進化
行在四十年代
學生專車
育在四十年代
惡補
掏蟲抓蝨母
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