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師如來:像綜合醫院一樣的佛
藥師佛人如其名,就是藥之佛,可以治療各種疾病、修復身體受傷部位,以現代用語來說,就像是綜合醫院一樣的佛。
每尊佛都有許多名稱,代表其氣質與特性。藥師如來在梵語中是Bhaiṣajya guru Vaidūrya prabharājah,中文譯為「藥師琉璃光王如來」,簡稱藥師如來,也稱做琉璃光王、醫王藥師如來、大醫王佛等,據說祂住在稱為「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淨土之國中。
據說藥師如來曾立下了十二個大願,記載於《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祂立誓治癒眾生所有的病痛,而且要把煩惱連同病痛一同消除。
藥師如來最大的特徵是左手(從我們的視線來看是右邊)拿著藥壺,是可以放在手掌上的球形小壺。其他如來手上都沒拿東西,所以分辨藥師如來的重點就是藥壺。藥師如來的藥壺,就像是心理諮商師對我們說:「讓我們來調理身體、調和心靈吧!」。
另外,藥師如來的眾多佛像中,也有像釋迦如來一樣手結施無畏印、與願印,或是拿著藥壺以外的寶珠、缽、念珠、錫杖等物,有時也會出現以日光菩薩、月光菩薩為左右謢法的情況。
(編按:台北圓山藥師寺、土城承天禪寺、台中的寶覺寺、台南的法華寺等,都是供奉藥師佛的名寺。)
◎ 阿彌陀如來: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
假如有死後的世界,請捫心自問:你比較想去樂園般的天國,還是到地獄受苦呢?據說,只要在死前口誦「南無阿彌陀佛」,就會被接引到西方極樂淨土,這就是阿彌陀如來的誓願。
據說極樂世界是由以黃金為首的七種寶石建造而成,池中蓮花盛開,能聽到阿彌陀佛說法,周圍流洩著美妙的音樂,是想要的東西通通俱備的「閃亮眩目的天堂」。
阿彌陀如來的名字是結合「無量壽(amitābha)--永遠的壽命」與「無量光明(amitāyus)--光明無限」二層意思而來的,所以阿彌陀如來同時具有這兩種性質。
阿彌陀如來的最大特色是各種手印,不同的手印代表不同的接引眾生前往極樂淨土的方式,其中拇指接觸食指是上等,拇指接觸中指是中等,拇指接觸無名指則是下等;而且上中下三等中,又各自分出上中下三等,共九品手印,如第五十三頁「阿彌陀如來的九品手印圖」所示,意指「九種迎接至極樂淨土的模式」,就像壽司可以分成特級壽司、上等壽司、普通壽司一樣。
據說若是非常虔誠的信徒,阿彌陀佛會親自帶著觀音菩薩、勢至菩薩等諸菩薩、諸天,動員無數的佛前來接引(上品上生);最差的情況則是見不到阿彌陀如來,只有觀音菩薩、勢至菩薩的聲音引導,和前往極樂世界的交通工具金色蓮花出現而已(「下品下生」)。
附帶一提,「變成釋迦」(在日文有「失敗」之意)這個詞似乎與「阿彌陀如來」有關。由於阿彌陀如來的手印共有九品,形狀非常複雜,因此在雕刻阿彌陀如來的佛像時,若是手指刻壞了,工匠便可改稱是在製作釋迦牟尼的佛像,「變成釋迦」就因此成了「失敗」的意思。
在佛教中,釋迦如來、藥師如來與阿彌陀如來合稱為「三寶佛」:中間的釋迦如來主管婆娑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有情世間),東方的藥師如來主消災延壽,西方的阿彌陀如來負責往生以後的事。也有一說認為三寶佛為同一佛,只是為了救渡眾生,而變為不同的化身。
(編按:高雄佛光山的大佛城,是由四百八十尊小型阿彌陀佛像,圍繞著一個高達一百二十公尺的金身接引大佛,是佛光山最知名的地標。)
◎ 文殊菩薩:金榜題名就靠祂了
日本有句俗話說:「三個人在一起,就會有文殊菩薩的智慧。」意思類似中國諺語「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但文殊的智慧不是世俗的智慧,而是稱為「佛之悟道」的心靈力量。
「文殊」的梵語是Mañjuśrī,Mañju是「妙」,śrī是「德」,中文譯為「妙德」或「妙吉祥」。祂是傳授智慧的佛,因此可以向祂祈求學業進步、金榜題名,也可以祈求安產、祈雨或讓豪雨停歇。
中國的文殊菩薩信仰,是唐代後期以五台山為中心興盛起來的。《華嚴經》記載文殊菩薩居處清涼山,可以對應到中國五台山。日本的文殊菩薩信仰,則是由到五台山求法的遣唐使天台僧圓仁,在平安時代初期傳回日本。
文殊菩薩雖然會單獨受到信奉(編按,如高雄田寮鄉觀音寺),但祂也是「釋迦三尊」的脅侍菩薩。釋迦三尊以釋迦如來為首,左脅侍是文殊,右脅侍是普賢。在《華嚴經》中,文殊以智慧、普賢以行動來輔佐釋迦如來,所以「釋迦三尊」又被稱為「華嚴三聖」。
一般我們熟知的文殊菩薩像都坐在獅背的蓮花座上,左手拿著經卷,右手拿著能斬斷煩惱的智慧力劍。此外,也有直接騎在獅子身上、修行僧模樣的聖僧文殊與稚兒文殊(孩童)等多種造型。
(編按:台灣供奉文殊菩薩的寺廟很多,台北萬華龍山寺、台中慈善寺、高雄觀音寺等,都有供奉。)
◎ 準提觀音:向祂求子,保證順產
準提觀音的手有十八隻,分別拿著斧、劍、念珠、蓮花等物品。此外,祂的額頭上還有一隻眼睛,因此「三目十八臂」是其基本特徵。
準提觀音,一名准胝觀音,「準提」是清淨之意,梵文caṇḍi被譯為佛母。佛母是指在過去生出了許多佛的母親,因此準提觀音是像母親般溫柔、擁有純淨心靈的觀音。
相較於其他觀音化身強烈地想實現眾生現世的利益,準提觀音的任務則是保護念誦「準提陀羅尼」神咒的修行者。不過,據說後來準提觀音也會實現消災、長壽、求子或順產等願望,在江戶時代相當受到婦女歡迎。當時的婦女會把準提觀音刻在香盒上面,並將香盒藏在懷裡。
准提神咒以靈驗而著稱,持誦者只要虔誠又具善心,就算不斷酒肉,也能得到福佑、實現願望。
(編按:台灣供奉準提觀音的寺廟很多,如屏東妙光寺、台中碧岸寺、台北聖觀寺、台南慈行寺等都有供奉。)
◎ 愛染明王:戀愛也是一種修行喔!
明王中除了不動明王和五大明王,還有其他可以透過咒語實現信眾願望的明王,小至個人的戀愛問題,大至國家存亡,都能交給祂們。其中,連釋迦牟尼佛都無法治癒的疾病就是相思病,而可以實現戀愛願望的明王,就是愛染明王。
愛染明王就像西方的邱比特。愛染的梵文rāga,是愛情、愛欲的意思。祂希望信眾在染愛情欲的基礎上去修習淨菩提心,希望眾生能從愛欲中悟道。據說不動明王代表金剛界的智慧,而愛染明王則是展現胎藏界的慈悲。
愛染明王的外貌是全身赤紅,代表太陽無限的恩惠;眼睛有三隻,可以看透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亦即所有世界;六隻手意味著拯救「生而有死、死而轉世重生」六道輪迴的六個世界。
愛染明王法力非常大,據說求姻緣、家庭和合或是人際關係上的圓滿,感應非常迅速。
前面提到明王都有專屬的真言(咒語),念誦真言便可實現心中願望。愛染明王的真言擁有高人氣,祂的真言是:「唵 摩賀羅嘎 伐日囉 瑟抳灑 伐日囉 薩埵哇 若吽 榜霍」(oM mahAraga vajroSHISa vajrasatva jaH hUM vaM hoH);想快速唸時可以只唸:「吽 咤 枳 吽 惹」(hUMtaki huMjaH)。
(編按:台灣少有寺廟供奉愛染明王,較多私人請回家裡供奉。)
◎ 歡喜天:保佑夫妻性愛圓滿
歡喜天的梵名有:葛那缽底(Gaṇapati)、格涅沙(Gaṇeśa)、毘那夜迦(Vināyaka)等,葛那缽底指「集團首腦」,格涅沙則是指「引起障難之人」。歡喜天是大自在天的長子,負責統領父親的軍隊,所以才會有這些稱號,也有人說歡喜天是象頭人身的毘那夜迦。
毘那夜迦的傳說為: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非常喜歡吃牛肉,牛隻被殺光後,他只好改吃死人的肉;當死人也不夠他吃之後,他就開始吃活人。百姓因此紛紛起義反抗,結果國王變身大鬼王毘那夜迦逃走了。
可是因為毘那夜迦作祟,讓民間惡疾流行,人民只好去求助十一面觀音。十一面觀音化為女身去誘惑國王,國王禁不住誘惑,答應十一面觀音兩個條件——遵守佛法,並守護佛教,才得以擁抱十一面觀音。因為感到歡喜,所以叫作歡喜天。
歡喜天的佛像多為象頭人身、男女合抱。但男女合抱像中,如何分辨哪一個是毘那夜迦?哪一個是十一面觀音呢?踩住對方腳趾、頭戴寶冠的那位,便是十一面觀音了。
歡喜天會保佑男女和合圓滿,也會賜予兒女。另外在密宗裡,歡喜天又叫作象頭財神,可以向祂求財富、聰明與高官。
◎ 鬼子母神:婦女和兒童的守護神
如果將鬼子母神與前面三位並列為四大女天王,雖無可厚非,卻不太妥當。因為鬼子母神有「如聖母瑪麗亞般溫柔美麗」和「臉像鬼一樣」兩種佛像。
鬼子母神的梵名為Hārītī,音譯過來便是訶利帝母,意譯為歡喜母、愛子母、功德天。
據說很久以前,印度的王舍城有一位靠養牛維生的女子。有一天,一位尊者的弘法會結束後,她忘了自己身懷六甲跳起了舞,結果流產了。當時城內沒有人對她伸出援手,她因此懷恨在心並發誓:「來世我要轉生王舍城,把城裡所有小孩吃光光。」
後來,她果然轉世到王舍城,並生下五百個孩子。但她帶著前世的恨,每天都到城裡吃小孩。釋迦牟尼知道後,用神通把她最小的兒子藏起來。訶利帝母發現孩子不見後幾乎發狂,在外面尋找了七天七夜,最後終於向釋迦牟尼求助。
「妳有五百個小孩,少一個有什麼關係呢?」釋迦牟尼這麼問訶利帝母。她流著淚說每一個孩子都無可取代,於是釋迦牟尼對她曉以大義:「妳有五百個孩子,少一個就這麼傷心,那些被妳吃掉小孩的父母,又會有多難過呢?世上有許多父母,都只有一個孩子啊。」
於是訶利帝母改過自新,從此專門保護孤兒、保佑孕婦順產。後世便將鬼子母神視為安胎及養育子女的守護神,地位猶如道教中的註生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