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台灣長時間被稱為「福爾摩沙」,法文的「Ilha Formosa」,即「美麗之島」。這個名字是十六世紀末,第一個發現台灣的歐洲人──葡萄牙航海家所取的名字。
雖然1884至85年間,在印度支那殖民勢力強大的法國,曾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和晚清打了一場中法戰爭,但台灣仍不為大部分的法國人所熟知。此外,由於和觀光客眾多的泰國英文發音相近,也常令西方人混淆不清。
我呢,儘管出身日本,但在2005年來此居住之前,對台灣並沒有明確的概念。大概只知道台灣位於中國的外海、離沖繩不遠,被日本殖民長達五十年之久。我也還記得在童年之時,台灣給日本的印象,常與像是香蕉、鳳梨等熱帶水果連結在一起。稍微嚴肅地來說,如同多數的外國人一樣,我覺得台灣彷彿像是國際體系中的一個例外。為什麼一座擁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島嶼,具有所有國家應有特徵的她,不能被稱為一個「國家」?
曾經於八○年代在中國生活了3年的我,了解許多中國人對日本的看法。帶著些許的憂慮,想知道我在台灣將被如何看待。此外,我還保留了在北京那幾年對中文的認識,但這還不足以跨越日常生活所需以外的基本溝通。
在我抵達台北之後,沒想到卻是一連串的驚喜。首先,我驚訝地發現,只會講英語、日語的我,居然也可以在此生存,沒有任何問題!第二個驚奇發現是,大多數的台灣人不僅對日本沒有敵意,甚至還很喜愛我的祖國,每年都有一百多萬人去觀光。我又很快地發現,日本並不是唯一被台灣人溫馨接待的對象,所有外國遊客都對台灣人的熱忱、善良和友好態度印象深刻。
我在此適應得非常好,有幸認識許多親切有趣的台灣人。多虧了他們,讓我有很多新發現,並且樂意將這些新發現與讀者們分享。這本書沒有成為旅遊指南的壯志,也無意囊括每個層面或所有好地方。相反地,這只是一個日裔法國人在台灣的私人手札。
依我個人的喜好和經驗,我對探索台灣豐富的文化與生活藝術特別感興趣,而不是島嶼的自然美景。然而,她的美景絕對不負「福爾摩沙」的美名。只要我們稍微遠離市中心,就可以在東亞最高的山岳間探險;台灣植物的種類也頗驚人(在相當於比利時大小的領土上,有超過六千種的各類植物),這也使得受邀為國家音樂廳大理石牆做裝飾的植物牆設計師派屈克.布朗克(Patrick Blanc)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少人知道,台灣是世界上最大、超越泰國的蘭花出口國。若你想說服自己,就到位於台北東北端的內湖花卉市場,那是這個城市裡我最喜歡的地方之一。
本書著眼在「台灣最能吸引我的地方」,相信這些地方也能引起過客旅者、暫居此地的國際居民,甚至是搞不清楚台灣有什麼可吸引外國人的台灣人的注意。我還記得,台灣某家大型旅行社的負責人很驚訝我竟然可以建議遠從法國或日本來訪的朋友們,參訪一些連他們也沒有列入參觀名單的地方。這些旅行業的行家們對巴黎、倫敦或羅馬的景點如數家珍,卻覺得台北除了故宮博物院、世界最高的101大樓及夜市以外,就沒有什麼好看的了。
因此,我建議各位不妨來分享我的探索與際遇。儘管書中所提出的都是非常個人且主觀的路線,朋友們都對我的舉動,依然給予大力支持。甚至在地的朋友,也驚喜地發現台灣有著連他們都想像不到的豐富內涵。我指的當然不是這個小島在物質上的財富,而是那些可貴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讓我們真正愛上一個地方及其居民,還有他們的文化與生活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