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萊絲老師想插嘴,讓孩子們聽她說明下面要進行的事情時,她拍拍手:拍拍(暫停)拍,孩子知道接著要拍手,重複這種拍法:拍拍(暫停)拍。然後萊絲老師再次拍手:拍(暫停)拍拍拍,孩子再次重複這種拍手的順序。
那個時候孩子顯然正在集中注意力,於是她傳達了指示。我恍然大悟,原來教養孩
子,除了不斷呼喊他的名字,而且一次比一次大聲、一次比一次緊迫盯人,其實我
還有其他方法能讓他專心聽我說話。
二○○七年俄勒岡州最佳教師賈姬.庫克(Jackie Cooke)表示,她將簡單的標語貼在小的填充動物玩具上,幫助學生渡過有壓力的時刻。
聰明的幼教老師有許多神奇的法寶,有許多是不需要特別的用具、不需要訓練、不需要準備,只需要趣味感及樂意嘗試不一樣的東西。有兩個簡單又有趣的例子是「象耳朵」(Elephant ears)和「果汁軟糖腳」(Marshmallow Feet)。當你想要孩子聽從指示,應該停止說:「聽我說!」這類的話,而應該像這樣宣布:「戴上象耳朵的時間到了!」並且將手指放在耳朵上面彎起來,像大象耳朵一樣,並指導孩子怎麼做這件事情。這項簡單的動作(做點不一樣的事情的樂趣、真正自己完成的肢體動作),將會引導孩子乖巧進入「聆聽」的狀況中,因此你的下一個指示會真正被聽進去。(也可以稍作變化,只是問:「聽話的耳朵準備好了嗎?」並輕輕碰觸孩子的耳朵。)如果你希望孩子在家裡走動時能放輕腳步,以免吵醒正在睡午覺的弟妹,或當你只是想走出去到車子那邊,孩子卻抗拒時,告訴他用「果汁軟糖腳」走路,很神奇地,「小心走路」這個簡單的動作會變得趣味橫生而且驚險刺激。
了解孩子的發育,幫助他發揮所長
好的幼教老師在教室所使用的技巧,確實是適合孩子本身的;最好的技巧是用某項重要方法幫助孩子成長。
例如:我需要花幾分鐘時間在萊絲老師的教室裡聽她唱歌:唱打掃歌、唱指示歌、唱讚美孩子的歌。我認為唱歌這方法很好,因為唱歌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她唱歌時形成的韻腳,雖然沒有明顯的重要,可是押韻的詞有助於學生掌握學前閱讀技巧。我以前都不知道,原來認識韻腳的學習,是孩子學會閱讀的重要關鍵。玩遊戲也是一種技巧。托兒所和幼稚園老師是將每天工作變成有趣遊戲的專家。但是在教導三歲孩子時,絕對不能讓這種遊戲帶有競爭意味,或把焦點放在勝利上,為什麼呢?因為就成長發育而言,這個年齡的孩子多數會選擇寧可不要玩遊戲,只因不想經歷輸掉的風險。
成為好老師必須了解孩子一些事情。例如花幾年時間從畢生研究兒童發展的人那兒學習這門學問,最好的幼教老師應知道二至八歲孩子的心理狀態,了解能從孩子身上期待什麼、什麼又是不合理的期待、孩子的想法、怎麼玩遊戲,以及怎麼學習。
除了了解孩子成長發育的里程外,優秀的老師也要理解孩子腦部的成長,這樣才能引導學齡前的孩子如何學習布置教室環境,以及如何和學生互動。
• 孩子需要在有安全感的條件下學習
• 腦部喜歡重複活動
• 大腦渴望新事物
• 透過視覺學習新事物
•在安靜與活潑的動態時間達到平衡時,大腦的學習狀況最好
• 大腦喜愛音樂和節奏
• 透過感覺是促成幼兒大腦成長的好方法
• 幼兒對於故事的記憶特別深刻
了解兒童如何學習是構成最好的教師技巧的基礎,它說明了為什麼無聊的歌曲能夠鼓舞孩子;為什麼幼兒靜靜地坐著之後需要起來跑一跑;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期待孩子理應知道的技巧還需要練習。
不管你家裡有一個或三個學齡前小孩,或一個學齡前孩子與一個較大的學齡兒童及一個幼兒(或任何你想像得到的其他組合),都可以運用這些技巧。必要的時候,我們會修改一、兩句,使該技巧適合擁有多名子女的家庭。雖然這些技巧適合使用在二至八歲小孩,你所學到的這些事情對孩子終生都有所幫助:孩子能夠學到如何自己解決紛爭、學習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即使是「真正的遊戲」也具有意義,能夠加強及改變你和孩子的關係。
孩子以他們自己的步調成長
琳達.迪米諾.杜菲(Linda DeMino Duffy)是聖安東尼奧幼稚園老師,也是二○○一年德州最佳教師,她注意到當孩子不會做某件事而同儕卻會做,例如:寫字母或加法,父母通常會很擔心這種問題,不過這些苦惱是可以理解的。「父母親偶爾會忘了這點。他們擔心地看著自己的孩子:『他不會做那件事。』或『他做這件事有困難。』事實上孩子的能力在這個年齡層是正常的。」她說道。「有時候你只需要順其自然,記住,他們只有四、五歲,給他們一點時間吧!」
杜菲老師注意到,教學標準同樣忽略了,並非所有兒童都以同樣速度發展同樣技巧這項事實。有時候父母需要幫助孩子了解他們特有的長處。
學習並發展自己的教育哲學
萊絲老師的教育哲學是:「我相信並推動多元化教育,孩子天生就有權利朝著智育、體育、群育、心靈、感情與文化等方面發展,而促進主動學習、批判性思考、從事健康冒險與終生學習這種環境,才能產生多元化教育。」肯德基州幼稚園老師派翠絲.麥克雷莉的教育哲學為:「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朝目標前進,而且將會快樂地學習。」
孩子需要透過方法來引導。我幫助我所教導的孩子重視內在的成功,不只是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從別人身上獲得益處。學習可以是有樂趣的,但有時候就是需要努力認真與決心才行。我們得幫助他們了解,如果能從錯誤中學到教訓,那麼失敗就是件好事情。
提供清楚一致的指示,有具體的肢體動作更好
好的幼教老師絕對不會走到一群正在做美勞作品的孩子那兒,說:「把東西收拾乾淨,好嗎?午餐時間到了。」但許多父母都可能這麼做。讓老師的技巧充分發揮效果的三個指導原則:
原則一 二至八歲的孩子需要知道下一件事情是什麼。他們所從事的活動需要有清楚的開始和清楚的結束。
原則二 這個年紀的孩子需要簡單的指示、被分解成可以處理的步驟。你所下的指示愈具體或愈多肢體動作,孩子愈能聽清楚並記住。
原則三 讓事情變得好玩。喜歡遊戲的天性使得孩子對於只要近似有趣的任何事情,都樂於敞開胸懷接受,但是有時間限制的較理想。
好的幼教老師提供清楚而一致的提示,讓孩子知道一個活動什麼時候結束,另一個活動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手勢和肢體提示來強調他們的意思,例如:指著裝玩具的箱子。在適當情況下,他們會使用有創意的技巧,讓每件工作都變得好玩。
如果你有一個以上的孩子-試著把這些技巧轉變成一種競賽或競爭—讚美每一個有進步的孩子,而非將每個孩子拿來比較一番。
吸引孩子注意的其他妙計
• 在鋼琴上彈幾個鍵
• 在吉他上隨意撥動幾條弦
• 吹笛子
• 關燈
• 關掉電視
• 搖鈴鐺
• 播放音樂盒
給孩子的指示要簡單、有趣、易了解且易達成
一旦你明顯得到孩子的注意,就是給與指示的時機。在麥克雷莉老師的教室中,她最喜歡使用的技巧是,先讓孩子安靜坐下來,然後才給與指示,告訴他們:「讓我看看魔法會不會成功。」「運用這種技巧時,我會遮住眼睛。」她解釋道(但是為了安全起見,她會小心地從指縫間偷瞄):「然後從一數到三。數完三後,打開眼睛,全部的孩子都像『被施了魔法般』盤著腿坐在地毯上,他們喜歡用『魔法』來令我感動。」
在你給與指示時,記住,應該清楚而且能夠達成。確實說出你希望發生的事情,並分解成幾個步驟,不要說:「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收一收。」應該說:
「把所有的車子放進這個箱子裡,然後把箱子放進你臥室的架子上。」
當你給與指示時,盡量不要提出問題。在麥克雷莉老師的教室裡,她常常注意到父母問孩子:「你現在要不要看書?」或「你現在想要做功課了嗎?」當你提出問題表示是在給孩子選擇的機會。
當你給孩子一項他必須完成的工作,應該使用陳述或命令:「我們準備要去商店,請穿上你的外套和鞋子。」會比「你可以穿上外套嗎?我們準備要去商店了。」來得清楚明確。
給與指示之前的專心小遊戲
• 一起玩歌唱遊戲—用非常安靜的聲音唱英文字母歌,或者唱快板的≪小蜘蛛≫(Itsy Bitsy Spider)。
• 一起做些伸展運動。坐在地板上將你的腿往外伸展,碰碰腳趾頭,往側邊靠。
• 玩回音遊戲,讓孩子重複你說的語詞,或你拍拍手,然後孩子必須跟著你的節拍拍手。
• 玩鏡子遊戲,孩子必須模仿你的動作。
• 拿出手電筒,讓孩子追著手電筒的光線從房子的一頭跑到另一個地方,然後你在那個地方安靜地告訴孩子事情。
• 只需要愉快地宣布:「過來坐在這兒,我要告訴你們下一件要做的事情。」(按照你的指示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這個簡單的動作能夠幫助孩子的心境進入專心聽講的狀態。)
• 使用逗趣的聲音來傳達你的指示,例如:慢慢慢慢∼∼得像蝸牛的聲音,獅子的吼叫聲,小貓咪的喵喵叫聲。
在家裡,我宣布要打掃前也沒有確定女兒是否注意我說話,我當時應該告訴她:「我需要看看妳的棕色眼珠。」作為要她看著我的提示,或摸她的手臂以吸引她的注意。
此外,我傳達指示時,還需要堅守清楚、能被了解這個原則,對我而言打掃是很明顯的事:收拾顏料、撿起圖畫紙、清除亂七八糟的東西,可是對幼兒來說,打掃卻不是件那麼明顯的事情;將傳達的指示增加肢體元素可以讓他們較容易記憶,所以在「打掃」時,我可以舉起三根手指頭。「我們將要撿起顏料(碰一根手指),收拾紙張(碰第二根手指),擦桌子(碰第三根手指)。」或是在傳達指示時,把手放在我女兒的肩膀上,或比著(摸著)每一件我想要她完成的東西(先是顏料、然後是圖畫紙、接著是桌子)。要妥善處理生活中活動變換的時刻,應該找到最適合你或最吸引你的技巧。
給與指示的錦囊妙計(一)
傀儡玩偶
材料: 襪子、膠水、釦子、會轉動的眼睛、毛氈或針織布塊、煙斗通條、馬克筆。
準備: 和孩子一起把會轉動的眼睛貼在襪子閉合的一端,再用煙斗通條做成鬍鬚、毛氈布做耳朵,畫出一張嘴巴。
做法: 讓玩偶爬出去,用安靜的聲音發出指示。
製作屬於自己的教養白皮書
所以應樂於嘗試新事物,坦然以不同的方法做事情,但是要知道,父母所使用的方法不應該對本身有巨幅改變;應該找出最適合你的工具與技巧,然後加以練習和使用,直到感覺舒適而且對你和孩子有效果為止。如果某件事情沒有發揮效果,儘管加以調整或把它忘了。
設計專屬的「聽我說」指示,以吸引孩子的注意
首先要記住吸引孩子的注意,然後在下達指示時跟孩子說話。身為父母親,我們往往為了要孩子注意,而在他們玩耍或看電視時,在房子裡大聲呼叫孩子,甚至為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而背對著孩子跟他們說話。相反地,當孩子想要獲得我們的注意時,他們會抱著我們,爬到我們膝蓋上,不管我們在做什麼,他們總是喜歡夾在中間,他們認真專注地直視著我們的眼睛。(想想看當你在接聽電話,孩子想要獲取你的注意時。)
跟著孩子的引導走,在說話之前先用肢體來表示。直接面對著孩子說話,確定彼此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的時候碰觸他的肩膀,或握著他的手。有些老師會把電燈關掉一會兒。你可以準備一個鈴鐺或風鈴,也可以只是用持續的口語提示:「聽我說話的時間到了。」這是關乎孩子如何學習的事情,老師們要在教室練習像這樣的過程,直到變得自然為止,你同樣也需要在家裡練習。
幫助孩子建立「心情字彙」,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就能夠學習了解情緒,並說出不同的情緒。為了幫助孩子做到這一點,每天和孩子相處時,你可以開始說出自己的心情並加以解釋。在進一步幫助孩子了解及說出他自己的情緒前,應該先確定他對於情緒有基本的認識,有時候幼稚園老師稱之為「建立心情字彙」,一旦孩子對於心情似乎已經大致了解,你們可以談談關於孩子自己的情緒。同樣地在家裡不要說:「你很失望。」或:「你很悲傷。」可以說:「我看起來覺得你︙︙」或:「我在想你是否覺得︙︙」,而不要用斬釘截鐵的口吻說:「沒有理由那麼傷心。」只要反應出那種感覺即可:「你看起來好傷心啊。」
了解與說出情緒的錦囊妙計(一)
用情緒來唱歌
材料:不用
準備:不用
做法: 用不同的情緒唱出一首你和孩子都很熟的歌曲,例如:<小星星>或<黑羊歌>(Baa, Baa Black Sheep),第一次用快樂的聲音唱,然後用傷心的聲音。你也可以用挫敗的聲音、受傷的聲音、害羞的聲音讓孩子辨別感覺。
了解心情改變的錦囊妙計(一)
臉孔與心情
材料: 白色信封、索引卡、馬克筆、剪刀,膠水
準備: 將信封的邊剪掉形成口袋,在索引卡的上半部畫上臉孔—可以包括快樂、傷心、困惑、想睡覺或逗趣。
舒緩孩子挫折感的錦囊妙計(一)
舒適的角落
材料:大絨被、小毯子或枕頭
準備: 和孩子一起找個安靜、遠離令人心煩的地方,例如:房間角落、沙發後面或桌子底下。在這塊地方放一條小毯子或枕頭,也可以增加一台CD,播放輕鬆的音樂。
做法:跟孩子解釋這個地方的目的,讓他看看這裡有多麼平靜。建議孩子哪些時候可以使用這個地方(絕對不能強迫孩子去使用這個地方,也不可以把那裡當成處罰的地方。)
放鬆/紓解焦慮的錦囊妙計
吹氣球
材料:不用
準備:不用
做法: 如果孩子緊張、生氣,或覺得情緒快要失控,跟他說現在是吹氣球的時候,然後假裝抓住氣球在嘴巴吹氣。讓孩子做同樣的動作,讓氣球愈來愈大、愈來愈大。每次在假裝氣球愈吹愈大時,吸氣並用力吹,然後「啪」一聲,氣球掉到地上。需要的話可以重複再做一次。
其他變化:選一瓶氣味令人平靜(例如:薰衣草)的乳液當作是「鎮靜霜」或「放鬆乳液」,教孩子在他覺得沮喪的時候,如何把這瓶乳液塗抹在雙臂或雙腿上,讓他在享受鎮靜氣味的同時幫自己稍加按摩。
孩子一天的開始
早晨醒來準備開始進行一天的活動,可能是一天當中起伏最劇烈的時刻。如果你每天早上都得喚醒孩子,應該慎重思考你的方式。或許你可以考慮用輕輕按摩、摩擦他的肩膀或輕輕撫摸背部叫醒他,或是幫他打開窗簾,道聲早安,告訴他現在是幾點鐘,並說:「等你醒來的時候過來找我,告訴我一聲。」然後離開房間,讓他用自己的方式起來。
在派翠絲.麥克雷莉的幼稚園教室裡,她每天早上在門口用擁抱和個人化的打招呼迎接每個小朋友。(在學年開始,她會讓每個小朋友選擇是要擊掌、揮手或擁抱作為早晨的招呼方式,今年每個小朋友都選擇擁抱。)誠如她說:「我強烈感受到孩子在早上第一件需要的事情就是個別的互動。當你走到某個地方,有人對你微笑招呼,你不覺得心情比較好嗎?」
發揮幽默感,將出門、等待、上床變有趣
首先思考一下,是否有什們問題使你無法以輕鬆或生氣勃勃的方式出門。我了解而且模仿了學校鐘聲的魔法。學校鐘聲有個非常明顯的目的,它只有唯一一項工作,而且值得信賴、具有意義。這項工具有個額外的好處:我女兒在早上變得比較不會那麼焦慮,因為知道當她抵達學校時,再也不用像從前一樣,聽到學校鐘聲響起時急急忙忙進入教室。
練習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以激發創意思考和自信
幼稚園老師每天都會整合孩子的問題並引導孩子找到解決的技巧,這裡有兩個重點必須牢記:⑴你必須幫助孩子了解,他可能有辦法自己解決的問題,以及需要別人幫忙的問題,這兩者之間是有差別,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需要引導孩子,幫助他說出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案。
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去碰觸實際解決糾紛的事,而是讓他們進行腦力激盪,在家裡你可以要求年紀小的孩子想出使用空鞋盒的五種辦法(他們可能決定在盒子裡儲藏玩具、將盒子鑿洞放在沙坑裡玩耍、當成餅乾盒、在裡面放舊鞋子,然後扔掉或用來裝禮物),答案並不是重點—這個辦法主要是要訓練孩子善於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事情,並且激發孩子的創意思考和自信心。
• 說再見
• 把濺出來的水擦掉
• 愛護小狗
• 使用空的奶粉罐
• 使用空的衛生紙捲筒
一旦孩子漸漸善於腦力激盪,你可以和他談談可能面對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孩子就是不聽話怎麼辦?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當中這種情況真的讓人很為難。當孩子不肯聽你的話,你知道自己需要堅守規則,可是該怎麼做呢?孩子就是把你的話當耳邊風,你該如何繼續保持掌控的地位?
請記住,在你指示孩子去遵守你所期望的規定時,不要以徵詢的口吻:「我要你去刷牙,好嗎?」同樣的道理,不要讓孩子去爭辯為什麼應該按照你的指示去做。如果孩子不肯聽話,應該冷靜、堅定地重述你的指示:「現在是刷牙的時間。」蹲下來和孩子保持同樣的高度,眼睛直視著他。
抑制住自己想要大吼、表現出較強烈或更激烈的反應(我數到三之前你最好乖乖進浴室刷牙,否則你就得罰站!)這種方式使你看起來軟弱、失控,而且顯然給孩子一種選擇「聽我的話去做,否則」但你的用意並不在於要孩子從聽你的指示去做或接受處罰這兩者之間做選擇,你希望的是孩子按照你的話去做。這種方法或許可以當成「破紀錄的技巧」,因為你將重複說明你的指示,直到孩子遵守為止。
另一種解決方法(特別是在爭吵期間,孩子的情緒已經失去控制的情況下特別有用)是,暫時改變原來的指示,給孩子能成功達成的相關工作。「把桌子上的衛生紙盒給我,謝謝。讓我們把你的眼睛擦一擦,這樣會舒服些。好了,現在我們去刷刷牙,上床睡覺之前還可以讀一個故事。」
避免使獎勵淪為賄賂,應該讓孩子認識好的行為
好的幼稚園老師須提防給與獎勵的基本危機:孩子會變得太過依戀獎勵,例如,他們可能會依賴慷慨的讚美或他們喜歡的貼紙來判斷事情做得好不好,而非學習如何靠自己來評價。或者他們可能認定良好行為本身沒有價值,只有獎勵夠好,努力才有價值。
發生激烈爭吵時,應讓孩子學習如何找出解決的辦法
把二十幾個年紀幼小的孩子混雜在一間教室裡,他們相處的這段時間裡,不論是哪一天,多少都可能發生一些事情。有的孩子一定會哭,有的孩子會為了玩具或朋友而激烈爭吵,而且至少有幾個學生會衝到老師那兒打別人的小報告,尋求老師協調。
事實上,一位優秀的幼稚園老師花很多時間幫助幼小學生學習處理情緒,以及解決他們自己的衝突,最後,她會避免介入解決學生的問題,而是給與他們技巧與工具,讓他們自己找出解決的辦法。
• 學習了解情緒,並將它說出來。
• 明白心情變化。
• 知道心情和行動之間的不同。
教導解決衝突的基本原則
我們也應該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或許可以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使用這種技巧。在萊絲老師的教室裡,她將教室角落一張小點心桌定為「和平桌」,孩子可以在這張桌子上,使用解決衝突的技巧。解決衝突的過程張貼在那裡:
1.描述問題。
2.想出解決的法子。
3.決定一個你們雙方都喜歡的辦法。
4.試試看這個辦法。
讓孩子明白,一次只能由一個人說話,另一個人應該專心聽,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在家裡,你可以將解決衝突的技巧,運用在鬥嘴的兄弟姊妹身上,或用在玩耍時各不相容的玩伴上。記住,當孩子運用解決衝突的技巧,之後務必要有一個成人追蹤他們,看這個辦法是否奏效。
身為孩子的引導者,你應該幫助他了解,什麼情況下的問題是他能解決的,什麼情況下這個問題應該讓大人注意,又什麼情況下大可不必理會那種行為,繼續做自己的事情。有時候孩子碰到問題來找你,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或權威自己解決問題;有時候他們會跟你發一些牢騷,他們只是需要有個講話的對象而已,對於這些需求應該予以尊重。「問題—解決」技巧必須經過教導、練習及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