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充滿驚喜的英國味覺之旅
英國,英國?
那是有女王和黛安娜王妃的地方吧!彬彬有禮的紳士,陰雨綿綿的抑鬱氣候,足球金童大衛貝克漢,還有呢?
噢!還有!
是個有糟食物的地方!
英國有句老話說:「在英國你如果要吃得好,就得吃三頓早餐。」
這麼聽起來,英國在許多方面似乎都讓人有著輝煌的印象,唯獨食物卻令人滿是失望!
英國食物感覺起來確實比較缺乏變化。然而,就我住在英國將近十年的體驗而言,或許英國人不像自由揮灑浪漫的法國人口欲期永遠不滿,不像美國人有著兼容並蓄的好胃口;但英國人的食物卻有自己獨特的風情,或許不懂他的人只看見他穿著那件灰土色的羊毛背心,多半時候像個家教良好的保守男子,但真的了解他後,才發現這個「英國紳士」的內心,除了剛毅不茍外,也可以像馳騁球場的玩家,有著熱情奔放的一面,可以精緻如貴族,粗野如莽夫。
以英國社會結構而言,英國一向是個階級分明的國家,從皇家、貴族、爵士、武士,到一般平民百姓與僕役、漁夫、礦工。戰後,英國移入許多印度人、巴基斯坦、非洲、加勒比海、義大利、中國人等,他們來到英國做戰後復興與建設的苦力,或是醫院中的護佐,而這些外來的勞工同時也帶來各自豐沛的背景和文化。直到現在,雖然英國的階級與種族歧視的狀況仍在,可是最大的改變,則是藉由多元的食物形態,沒有距離地就融入了英國的飲食文化中,讓英國食物也大大增加了其深度與廣度。
英國到處都有印度或伊斯蘭的聚落,而在黑人社區、中國城、義大利區等,也都能品嘗到各地食物的原汁原味。有些菜餚因為因應這裡顧客追求美食的需求,甚至超越原產地的料理方式,而更加精緻好吃!至於英國的傳統料理則處處可見這種文化上的融合。
從歷史上來看,英國這個大島,原本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愛爾蘭等幾個國家,直到後來經過無數征戰,才融合為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大不列顛」。因此,英國人的地域性與自我歸屬感很強,各地仍保有獨特的飲食與傳統,即便現在已經融合許多,但仍各異其趣。
北邊的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幾乎可以反映出英國人吃苦耐勞和堅毅的民族性。而他們的餐桌就如同象徵符號般,體現這個國家人民的個性。
比如說愛爾蘭人,因地理位置的分隔,所以在受到大不列顛王國統治了幾個世紀之後,幾乎仍完好保有飲食文化上的傳統。而威爾斯,也因與英格蘭地區交通不便利,加上民族性較為溫婉,使得當時的英皇即使統治了他們,也仍讓他們享有些許自由,於是他們的傳統食物,以及語言和文字,就這樣靠著「口舌」相傳,代代綿延下來。相較之下,蘇格蘭人個性強悍,長年不斷反抗統一,爭取獨立,反而讓英皇更加強制施壓,要他們屈服,以致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文化較趨向合一。
世界大戰後,英國人的食物一直是靠政府糧食配給,而多半就是罐頭乾糧等,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英國人吃飯就是開個罐頭,如煮得黃黑的四季豆、青豌豆,家中有特別日子要慶祝則開一罐鮭魚罐頭!所以大家對英國人「惡食」的印象,大概就是從這個年代開始的。英國人鮮少吃新鮮蔬菜,擺在餐盤上的食物也引不起食欲,但是對如此飲食長大的英國人而言,罐頭食物是兒時記憶不可或缺的一環,別有一番懷舊感,所以直到現在,罐頭茄汁豆、豌豆泥、罐頭魚,還有粉狀的肉汁粉(gravy powder)、卡式達粉(custard powder)等,仍是英國人永不厭膩的最愛!
之後經濟起飛,全球化的影響下,金融中心的英國,特別是大都會倫敦,食物當然也無可避免融入各地因子,如到處都有的摩洛哥中東菜、酒吧裡的泰國菜、大街小巷都有的印度快餐店、四處林立的中餐館,遑論還有法國菜、倫敦街頭掀起風潮的壽司小店、高價位時髦的無國界餐廳,都替英國飲食面貌裝點得花繽紛多采,秀色可餐。
地理上來看,英國的各個角落,甚至邊緣的小島都有令人翹起大拇指讚賞的農作和畜牧產品。因著多元的地理環境,也造就出不同區域的特殊產物和地方菜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自然景觀:不高的丘陵上,幾乎沒有一顆樹!所有樹都砍伐盡淨,這個因為養殖綿羊而形成的特殊環境,造就出極高品質的羊肉。更特別的是在威爾斯的沿海地區,有一種堪稱絕世美味的鹽泥羊(Salt marsh lamb),這種羊養在海邊,吃的是水草,肉質鮮甜。
而在中部山區,如約克,外形像迷你小鍋子的豬肉派和持久不易壞的食物都很受歡迎,因為山區居民狩獵時會隨身帶著充飢。在康瓦耳郡,大餃子般傻氣的康瓦耳派,可以揣在懷裡帶著去上工,是因應礦工需要而做的食物。
另有一些食物就直接以市鎮名字命名,比如:約克夏布丁,是種類似軟泡芙的中空餅;名為「布丁」,卻多半是鹹的,佐烤牛肉或香腸一起食用。還有種食物只能在當地的小市場才能找到,就是班柏瑞餅(Banbury Cake),一種橢圓形的小酥餅,中間包著葡萄乾,以香料和玫瑰水調味;這種餅可以保存超過一個月,據說是15世紀時從基督教聖地傳來的點心,現在只有在牛津郡的班柏瑞才找得到。
近幾年,英國越來越注重美食文化,主要是媒體強大影響力使然,如一些電視明星大廚,大大影響了英國人對「吃」的觀點。他們除了精采生動地展現各自富創意特色的廚藝,更特別的是他們都有著明星般迷人的個性和特質,比如「Naked Chief」傑米.奧立佛(Jamie Oliver),靠著大男孩般的精力和天真笑容,籠絡了世界各地和台灣觀眾的心!他為了改善小學生的營養午餐,力爭與總統見面取得資金。其他如擁有多家米其林餐廳的高登.蘭姆西(Gordon Ramsay),以及以分子廚藝聞名、多次榮獲「世界第一名廚」美譽的「肥鴨」(Fat Duck)餐廳主廚赫斯頓.布魯門索(Heston Blumenthal),都一起為了各項飲食議題奮戰,如食材的來源、食物量產帶來的後果、全球暖化的影響、剝削第三世界國家,宣導使用英國在地物產,避免進口太多外來農產品,鼓吹保護地球環境,為改善英國人的飲食惡習而不遺餘力。美食與高消費,並不等於所謂的高品質生活;相反的,他們提倡的是返樸歸真,在自家後院耕種,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已經不只是廚師,也關心廚房以外的世界;美食也不再僅僅只是美食,而是改變世界的方法之一。
仔細探究下,英國擁有非常有趣的飲食文化,可藉此窺探出英國的貴族生活和市井民風。這本書將以英國各地城市和區域做分類,帶大家一探我們可能不知道的英國美食寶藏,跟著書中介紹的美食,遊歷各地歷史遺跡和精緻文化,以舌尖一嘗英國的豐富!
每個篇章後也附上我精心製作的菜餚和食譜,大開眼界的同時,也有機會自己動手做書中提及的美食,讓你在家也能用味蕾神遊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