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的任何日本史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找到答案!
你對日本有任何疑問嗎?
你想了解大河劇中每個人物、事件的來龍去脈嗎?
你想知道戰國遊戲中那個時代的英雄人物和事蹟嗎?
你想了解近代日本是如何在西方列強的威脅下崛起?
你想知道日本戰後的經濟是如何在美軍占領十年後快速復甦?
本書解開你對於日本一切疑惑!
從戰國遊戲中出現的英雄人物,到大河劇中發生的歷史事件,你都可以在這本書中快速得到滿足!
最簡單、最清晰的歷史敘述,讓你一手掌握日本的過去與現在!
每篇附帶的歷史軼事和小常識,不僅開拓你的歷史視野,更滿足你對歷史八卦的好奇心!
了解坂本龍馬、西鄉隆盛、德川家康、織田信長、源義經,就從翻開本書開始!
◎武士的勢力是如何抬頭的?
◎戰國時代有哪些叱吒風雲的武將?
◎織田信長快速崛起,勢力擴張迅猛的原因為何?
◎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為什麼沒有成立幕府?
◎鎖國兩百多年的德川幕府,如何面對步步進逼的西方列強?
◎尊王攘夷的武士們,究竟跟德川幕府對抗什麼?
◎大政奉還,明治維新的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嗎?
◎武士的沒落,是日本歷史的喜劇還是悲劇?
◎日本為什麼要占領朝鮮?對俄國宣戰?侵略中國?發動太平洋戰爭?
◎戰後日本的經濟為何能快速復甦,如今為什麼又成了泡沫經濟?
最輕鬆、最好讀、最全面的圖解日本史!
本書以117則的小篇章,串聯起全部的日本歷史,每一篇章,以最簡短易懂的文字,配上最清楚的圖表,一目瞭然的地圖,讓你輕鬆了解日本史。書末完備的索引,更讓你方便查詢日本史上的大小人物大小事。無論你是想找尋坂本龍馬的個人事蹟,還是想了解關原之戰的對戰形勢,翻開這本書,馬上就可以獲得解答!
作者簡介:
【監修者】加來耕三
一九五八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奈良大學文學部史學科畢業,歷任奈良大學文學部研究員,現在是作家、歷史學者,經常以自己的史觀為基礎,展開創作的活動和演講活動。目前是「歷史研究」編輯委員、日本筆會會員、日本推理作家協會會員。
主要著作有:《教科書裡沒有的日本著名事蹟》(扶桑社)、《日本史中勝者的500法則(徹底檢證)》(講談社文庫)、《圖解雜學Q & A 讓人想讀的日本史》、《圖解雜學 沒有人知道的日本史真相》(上述兩本為NATUMESHA出版)等。
另外,負責監修的書有《有趣易懂的日本史練習題》(日本文藝社)、《豐臣秀吉大事典》(新人物往來社)等。
【作者介紹】岸祐二
一九六一年出生於日本秋田縣。曾在出版社工作,之後成為自由創作者,開始執筆的活動。著有:《圖解雜學 武士道》、《圖解雜學 五輪書》、《圖解雜學 劍豪列傳》(上述皆為NATUMESHA出版)、《織田信長全貌》(扶桑社)、《宮本武藏大事典》(新人物往來社/共同執筆)等。
譯者簡介:
郭清華
離開學校生活後,一直從事與翻譯和編輯有關的工作,也一直很喜歡這樣的工作。
譯作主要有:《占星術殺人魔法》等島田莊司推理小說、《殺人黑貓館》等綾辻行人推理小說。
章節試閱
1-3 中國眼中的「倭國」
中國史書上所記載的古代日本,是苦於內亂的國度。
倭國大亂
要了解紀元前一世紀時古代日本小國林立的情況,除了依賴中國的史書外,別無他法了。中國文獻裡最早用「倭」來表示日本的是西漢的《漢書.地理志》,其中有一段很短的敘述:
「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云。」
意思是那時的日本境內約有一百個左右的小國家,這些小國會定期地派遣使者到樂浪郡(西漢武帝設置在朝鮮半島上的一郡,大約位於現在的平壤附近)朝貢。
此外,《後漢書.東夷傳》也對一、二世紀時期日本,有以下的描述:
「建武中元二年(五七),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中略)光武賜以印綬。」
「安帝永初元年(一○七),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請願見。」
「桓、靈間(一四○~一八○年代左右),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
以上數則記載的意思就是:西元五七年,倭奴國的使者抵達東漢的首都洛陽朝貢,漢光武帝授與使者印綬;西元一○七年,倭奴國國王獻上奴隸(生口)。到了二世紀的下半葉,倭國境內大亂,長期處於沒有統治者的狀態。
這裡記載光武帝賜與的印綬,指的便是江戶時代在今福岡縣志賀島發現的「金印」。還有,可以知道當時的日本境內已經有「大夫」、「生口」等身份制度了。
2-14 國風文化
和歌或女流文學等日本的獨特文化開花了。
國風文化—
從十世紀到十一世紀,以藤原家的攝關政治全盛時期為中心所誕生的文化,稱為「國風文化」,亦稱為「藤原文化」。國風文化和弘仁、貞觀文化相比,甚至於和以前的各種文化相較之下,有著相當不一樣的地方。
國風文化的特徵便是擺脫了中國文化的影響,誕生了日本獨自的風土、生活文化與美感。
至於文學方面,假名文字(平假名、片假名)的發達,帶動了日本本國文學的蓬勃發展,清少納言的《枕草子》與紫式部的《源氏物語》、《紫式部日記》等女流文學的出現,為華麗的宮廷更增色彩。
另外,和歌取代了漢詩,受到特別的讚揚。最早由天皇敕命編纂的和歌集《古今和歌集》,在紀貫之等人的手中完成了。此後一直到鎌倉時代初期的《新古今和歌集》,天皇敕命編纂的和歌集共有八卷。
日本早期的假名文字日記文學,以紀貫之所寫的《土佐記》最有名,也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
建築方面出現了「寢殿造」(譯注:形成於平安朝後期,是仿中國宮殿式建築的住宅)形式的建築,室內的裝飾以大和繪畫取代中國繪畫,這也影響了美術界。蒔繪的技巧已經相當發達,從題材與技法上,都可以看出日本獨特的美感意識。
宗教方面,淨土宗大為流行,因此誕生了「淨土宗藝術」的佛教藝術。藤原賴通興建的平等院鳳凰堂,主神阿彌陀如來像可以說是淨土宗藝術的代表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的佛像都是以一根木頭雕刻而成,阿彌陀如來像採用「寄木造」(譯注:用不同塊木頭組成的佛像雕刻方法)的技法完成,這對後來的佛像製造方法有很大的影響。
3-3 武家政治的確立
平家滅亡!源賴朝消滅了平家,
逐步完成武家政權的統治模式。
源賴朝舉兵
治承四年(一一八○)八月,在伊豆舉兵的源賴朝與當地豪族北條時政的女兒政子結婚,舉兵時獲得了岳父時政的奧援。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經歷了一番苦戰,但是經過上總、下總、武藏,來到與源氏有著淵源的鎌倉時,千葉介常胤、上總介廣常、畠山重忠等加入賴朝的陣營,賴朝的兵力增加了數萬人。
富士川之戰獲勝後,賴朝沒有立即進攻京都,而是統合有主從關係的三百十一個御家人(編注:將軍家臣,俸祿未滿一萬石),竭盡力量鞏固關東的體制。
賴朝藏身在平泉的奧州藤原氏的弟弟義經,此時也回到賴朝的身邊,源氏的力量更加團結。
平家之都淪陷
壽永二年(一一八三),木曾義仲討平了信濃、越後之後,隨即繼續朝著京都前進。途中還在越中的俱利伽羅峠(今石川縣和富山縣縣境),打敗了平維盛的十萬大軍,緊接著就要進入京都了。因為平清盛已經在養和元年(一一八一)去世,失去精神支柱的平家早就瀕臨崩潰,在害怕義仲軍隊攻入的情況下,決定放棄京都,帶著年幼的安德天皇和三種神器,逃往西國(譯注:近畿以西的地方)。
木曾義仲於壽永二年七月攻入京都,後白河法皇賜予從五位下的官位。但是義仲不擅政治,也不適應公卿家的社會,再加上他的部隊舉止粗暴,市民對義仲軍也有不滿之聲。同年十月,平家軍重整軍備,在備中水島擊敗了義仲的軍隊,京都上下立刻發出期待賴朝入京的論調,後白河法皇也催促賴朝上京。
義仲因此發起政變,幽禁後白河法皇,翌年的元曆元年(一一八四)正月,擔任從四位下的征夷大將軍,自稱「旭將軍」。
但是,在後白河法皇的要求下,賴朝之弟源範賴與義經率領軍隊前往鎌倉,將義仲趕出京城。同月二十日,義仲在「宇治川之戰」中戰敗身亡。
平家滅亡
元曆元年一月二十六日,賴朝受命征討平家。賴朝的代理人義經在元曆元年二月的「一之谷戰役」,與翌年文治元年(一一八五)二月的「屋島之戰」擊敗平家,接著更在同年三月二十四日的壇浦(下關)對戰中,殲滅了平家軍。曾經輝煌的平家滅亡了。
不久之後,賴朝因為懷疑成為討伐平家主力的弟弟義經有謀反之嫌,遂發出了追討義經的命令。另外,賴朝為了防範全國各地的武將造反,強迫法皇同意在各地設置守護、地頭(管理莊園的官)。賴朝因此握有守護、地頭的任免權,甚至得到關東、關西的幕府統治權。
義經因為與後白河法皇太過接近,而引起兄長賴朝的不悅,便依賴奧州的藤原秀衡,逃到平泉。然而文治五年(一一八九),秀衡的兒子泰衡不得不屈服於賴朝的壓力,出兵討伐義經。
泰衡在同年被賴朝消滅,延續了四代的奧州藤原氏,終於也被鎌倉統治。至此,源賴朝完成了統一全日本的霸業。
義經「玩弄女性」的傳說
源義經的幼名為牛若丸,是源義朝和常盤御前的兒子,源義朝因平治之亂被討伐後,把義經寄養在京都的鞍馬寺。但是,義經十五歲便離開鞍馬寺四處流浪,投靠奧州平泉的藤原秀衡,後來呼應兄長賴朝舉兵,加入賴朝的陣營。
義經是個天才軍事家,也是武藝高手,生平留下不少軼事。不過,那些軼事大多都是傳說,在他投靠兄長賴朝前的前半生,幾乎是一個謎。
《義經勳功記》一書中說:義經在鞍馬寺時代,曾經是京都堀川的兵法家鬼一法眼的弟子。在此介紹一下這個傳說:
話說牛若丸因為法眼遲遲不教他兵法的訣竅而感到焦躁,便去接近法眼的女兒籠絡她, 讓法眼的女兒把記載著兵法奧妙的密傳之書偷出來給他。但得到密傳之書後,義經便不告而別,拋棄了法眼的女兒,離開京都,結果法眼的女兒悲傷過度,便自殺了。不過,這個傳說的由來,與義經給人是「天才軍事家」和「容貌出眾的年輕武士」的印象有關吧!
另外的書上說:法眼對女兒被騙之事十分憤怒,便叫弟子岩拋堪海去攻擊牛若丸。堪海可以舉起巨石丟向敵人,所以又有「岩拋」之名,是一個身材高大,又力大無比的人,他和幾個同伴準備暗中攻擊牛若丸,但是武藝高超的牛若丸「像鳥一樣」飛來飛去,結果堪海等人反而吃了虧。
「判官贔屭」這句日本成語,就是因為義經悲劇性的一生而來的(譯注:同情悲劇性的判官源義經,轉為同情失敗者、弱者之意)。因為有著悲劇的一生和謎一樣的前半生,所以義經傳說才會如此神祕又豐富吧!
弓箭高手那須與一
義經的傳說豐富多彩,他的親信部將武藏坊弁慶、那須與一、伊勢三郎、常陸坊海尊、佐藤繼信等,也都是不亞於義經的傳奇人物。其中弓箭高手那須與一的傳說,也是大家熟知的。
文治元年(一一八五)的屋島之戰時,平家軍向源氏軍挑釁,在漂浮的海中船上懸掛起扇子,義經便命令那須與一射扇子。與一馬上就對著搖搖晃晃的船上的扇子射出一箭,射落了扇子。與一的神射讓敵我雙方都喝采叫好。這是《平家物語》中傳說的故事。
能劇和歌舞伎把那須與一與弁慶的傳說流傳到後世,與其說他們是歷史人物,還不如說他們是故事中的人物,更讓人感到親切。
4-5本能寺信長之死
眼看就要取得天下了,織田信長卻突然
遭逢手下大將明智光秀的叛變。
信長的人才戰略
信長平定全日本的方法,就是派遣值得信任的武將到各地,讓他們擔任各地的軍司令官,然後相互競爭戰功。
北陸方面, 帶領軍隊攻進越前( 今福井縣)、成為北庄城主的柴田勝家;鎮壓一向一揆、攻進伊勢(今三重縣)的瀧川一益;從年輕時代就像信長的親衛隊、總是和信長一起行動的前田利家;以及池田恒興等。他們受到信長的信任,被派遣到各個地方,施展長才。
信長在用人方面,是絕對的能力主義者,身份和出身都不是問題。例如柴田勝家,主張應該由信長之弟信行繼承織田家,還曾經以弓箭對著信長。即使如此,信長還是看中勝家的才能,十分重用勝家。
羽柴秀吉與明智光秀都不是織田家的譜代家臣(譯注:歷代侍奉同一領主家族的家臣),都是半路投效織田家的武將。秀吉年輕的時候曾經仕於遠江的松下之綱,但是後來投效到當時宛如日出之勢的織田信長旗下。而光秀,據說出身自美濃的守護土岐氏的支族,因為足利義昭的關係,才進入織田家為家臣。他們兩個人都是進入織田家後,才開始顯露頭角,兩人互相競爭的結果,各自都有很好的戰果。
織田軍團強大的原因,就是相互競爭,讓個人色彩強烈的武將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
本能寺之變
天正十年(一五八二)六月二日,停留在京都本能寺的信長,被織田軍團內鋒頭正盛的明智光秀襲擊了。光秀本來從領國丹波帶領一萬三千名士兵,前往支援中國地方,原本準備與秀吉會師攻打高松城,但光秀卻突然進入京都,在六月二日的黎明包圍了本能寺。
本能寺幾乎沒有護衛之兵,很快就決定勝負了。信長一知道攻擊者是光秀,很快就放棄抵抗而自殺了。因為本能寺被火燒毀,所以信長的屍體一直沒有被發現。光秀同時攻擊停留在二條城的信長嫡子信忠,逼得信忠自殺。
光秀為什麼要背叛信長呢?理由至今不明。可能與信長的大軍要進攻中國地方時,信長卻命令光秀返回領地,讓光秀心生不滿之事有關。還有,信長對待家臣一向十分嚴酷,一旦家臣再沒有被利用的價值時,就會馬上拋棄。光秀謀反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不願再為這樣的信長效力了。一向被認為擅長控制家臣的信長,唯獨對光秀失算了。
1-3 中國眼中的「倭國」
中國史書上所記載的古代日本,是苦於內亂的國度。
倭國大亂
要了解紀元前一世紀時古代日本小國林立的情況,除了依賴中國的史書外,別無他法了。中國文獻裡最早用「倭」來表示日本的是西漢的《漢書.地理志》,其中有一段很短的敘述:
「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云。」
意思是那時的日本境內約有一百個左右的小國家,這些小國會定期地派遣使者到樂浪郡(西漢武帝設置在朝鮮半島上的一郡,大約位於現在的平壤附近)朝貢。
此外,《後漢書.東夷傳》也對一、二世紀時期日本...
作者序
人生只有一回,想要重來是不可能的。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歷史裡有無限豐富的「智慧」。毫無疑問的,學習歷史是讓我們掌握通往現在及未來的路標。
如果說歷史是人類在時間洪流裡的行為記錄,那麼,歷史存在的意義便是:讓人類在回溯過去時,可以同時面對未來,並且藉由反省與批判過去所得到的教訓,尋求一些對未來積極有用的對應之策。說歷史是人生的羅盤一點也沒有錯,因為它的指針同時指著過去與未來的兩極。
只是,所謂的「向歷史學習」,並不是狂熱地收集逸事或典故等雜學的「好玩的歷史」。一味執著於某個歷史上的人物,或著迷於一些施展小聰明的戰略或戰術,是無法活用歷史的。有些事情真的很遺憾,並不是後世的人都可以成為織田信長、坂本龍馬或諸葛孔明。
「沒有這回事。」
面對自稱專家的人如此反駁時,我只好閃過去從另一個角度問道:
「──你讀完『日本歷史』了嗎?」
岩波新書出版的《日本社會的歷史》共有上、中、下三卷,中公文庫出版的《日本歷史》總共有二十六卷,這些都是唾手可得的日本歷史書。但是,就算是積極「向歷史學習」的人,也不見得能全部看完這些書。
想在歷史中學習到什麼的話,要先能夠確實地掌握到歷史的興亡,這是極為重要的。應該在歷史洪流的流動中,尋找出原理、原則、普遍性的東西,那樣才能讓歷史裡的「英雄」,在現代復活。
「歷史是反覆的。」
這是常出現在商業雜誌裡的一句話。但是,在歷史的發展中,絕對沒有以相同姿態重覆出現的事。到底什麼是不一樣的?而什麼是重現的呢?不要拘泥於歷史的表面現象,讀者應藉由閱讀歷史,讓自己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到達能夠活用歷史的程度。
因此之故,我們千萬不能忘記要珍惜過去,向過去學習。
黑格爾說:
「歷史上的幸福篇章不多,而且,幸福篇章的記錄是空白的。」
沒錯,通史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歷史的篇章早就被不幸、挫折、不為人知的失望或悔恨、人類本性的弱點或瑕疵等等因素淹沒了。
「向歷史學習!」
這是必須回顧血淋淋歷史的一個行為,絕非只是一句漂亮的口號。請詳細參照本書的目錄。
託大家之福,本書《開始讀日本史的第一本書》付梓以來,廣受讀者支持,讀者諸君若能因此得到更多的參考,將是我們莫大的喜悅。
最後,我要再次對負責本書出版的KANKI出版社編輯部全體人員,致上我最深的謝意。
平成十九年八月吉日於東京練馬櫻台
監修 加來耕三
人生只有一回,想要重來是不可能的。這句話要告訴我們的就是:歷史裡有無限豐富的「智慧」。毫無疑問的,學習歷史是讓我們掌握通往現在及未來的路標。
如果說歷史是人類在時間洪流裡的行為記錄,那麼,歷史存在的意義便是:讓人類在回溯過去時,可以同時面對未來,並且藉由反省與批判過去所得到的教訓,尋求一些對未來積極有用的對應之策。說歷史是人生的羅盤一點也沒有錯,因為它的指針同時指著過去與未來的兩極。
只是,所謂的「向歷史學習」,並不是狂熱地收集逸事或典故等雜學的「好玩的歷史」。一味執著於某個歷史上的人物,或著迷...
目錄
PART 1 古代國家的建立
1. 日本人的由來
日本列島脫離亞洲大陸,列島上開始有人生活。
2. 彌生時代開始了
持續了一萬年以上的繩文時代結束,進入時有紛爭的彌生時代。
3. 中國眼中的「倭國」
中國史書上所記載的古代日本之姿,是苦於內亂的國度。
4. 邪馬台國興起
「魏志倭人傳」的記述,掀起了邪馬台國正確位置的論爭。
5. 古墳時代
握有強大權力的大和朝廷在各地興建古墳。
6. 倭國五王
朝鮮半島的情勢險惡,大和朝廷更加密切地與中國往來。
7. 大和朝廷擴大勢力
朝廷的勢力擴張到全國各地,確立了統治的體制。
PART 2 律令國家的形成
1. 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成為推古帝的攝政者,對中國展開強硬的外交。
2. 飛鳥文化
以佛教藝術為基調,充滿國際色彩的文化開花了。
3. 大化革新
中大兄皇子聯合中臣鎌足,啟動新的國家建設。
4. 壬申之亂
皇位繼承之爭引發了古代最大的內亂──壬申之亂。
5. 律令國家的完成
文武天皇施行「大寶律令」,確定了律令的體制。
6. 白鳳文化
反映了時代氣氛的文化更趨成熟、開闊了。
7. 奈良時代與藤原家
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開始了奈良時代。
8. 混沌的政局
渴望權力的人愈來愈多,終於發生僧侶也想謀奪皇位的事件。
9. 天平文化
受到大陸傳來的文化影響,富佛教色彩的文化興起。
10. 建都平安
接二連三的遷都之後,長約四百年的平安時代開始了。
11. 攝關政治的開始
藤原北家的藤原良房成為攝政,掌握了政治上的實權。
12. 承平、天慶之亂
居住在地方上,擁有強大實力的武士與朝廷作對。
13. 攝關政治的式微
攝關政治在藤原道長、賴道父子之後,步入衰退之途。
14. 國風文化
和歌或女流文學等日本的獨特文化開花結果了。
PART 3 武家政治的確立
1. 平清盛的崛起
無視混亂的天皇家和攝關家紛擾,武士的勢力抬頭了。
2. 源賴朝終於舉兵反擊
源氏開始舉兵反擊沈溺於歌頌自家盛世的平家。
3. 平家滅亡了!
源賴朝消滅了平家,逐步地完成武家政權的統治模式。
4. 執權政治的開始
源氏僅三代就滅亡了。政權落入執權(譯注:官名)的手中。
5. 承久之亂
鎌倉幕府制定「御成敗式目」,努力強化武家政權。
6. 神風擊退元軍
元朝兩度舉兵攻打日本,當時的執權北條時宗強採取硬對抗的態度。
7. 武家的藝術
鎌倉時代,來自武家與民間的種種文化與藝術開花了。
8. 鎌倉幕府滅亡
後醍醐天皇推翻了鎌倉幕府,政權回到朝廷手中。
9. 足利幕府與南北朝
建武新政失敗,天皇家在紛擾中一分為二。
10. 「日本國王」足利義滿
足利義滿一邊致力於統合分裂的朝廷,一邊與明朝進行貿易。
11. 足利義滿與北山文化
足利義滿的隱居之地──北山所,成為政治與文化的中心地。
12. 應仁之亂與東山文化
在應仁之亂引起國內動蕩時期裡,足利義政獨自耽於風雅的生活中。
PART 4 戰國時代與國家統一
1. 戰國諸侯的興起
室町幕府的權力逐漸衰退,戰國諸侯漸漸地掌控了地方。
2. 織田信長的「天下布武」
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之戰」中獲勝,展開統一天下的行動。
3. 火燒攻延曆寺
準備完成進京大業的織田信長面前,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新挑戰者。
4. 室町幕府滅亡
一一打敗宿敵之後,信長在安土建設統一天下的根據地。
5. 本能寺信長之死
眼看就要取得天下了,信長卻突然遭逢手下大將明智光秀的叛變。
6. 秀吉的「中國大撤退」
由於羽柴秀吉的迅速反攻,光秀取得天下的行動宣告失敗。
7. 秀吉平定全國
秀吉與對手德川家康談和,終於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8. 豊臣政權的最高峰
豊臣政權儘管一帆風順,卻有嚴重的繼承者問題。
9. 出兵朝鮮與秀吉之死
不世出的英雄豊臣秀吉死於出兵朝鮮的亂局之中。
10. 決定勝負關鍵的關原之戰
由於西軍小早川秀秋的叛變而點燃戰火,德川家康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PART 5 德川幕府誕生
1. 德川幕府開府
關原之戰結束,家康開創了新幕府。
2. 幕府的外交與內政
家康強化身份制度,企圖安定內政。
3. 大坂之役
豊臣家在家康的挑撥下,終於被逼上滅亡之路。
4. 德川三代
家康死後,後繼者秀忠、家光父子鞏固了德川幕府的基礎。
5. 完成幕藩制度
家光完成了足以支撐長時間泰平之世的強力政治體制。
6. 由比正雪之亂
進入四代將軍家綱的時代,社會迎向安定期。
7. 綱吉之治
惡名昭彰的「生類憐惜令」大大地擾亂了庶民的生活。
8. 元祿文化
在大都市出現與經濟成長下,產生了絢爛華麗的文化。
9. 攻打吉良邸
「赤穗浪士=忠臣,吉良=奸人」的輿論被固定化。
10. 家宣與正德之治
六代將軍在位的時間雖然短暫,卻實施了善政。
11. 中興之祖吉宗
靠著享保改革,朝向「強而有力的幕府」。
PART 6 德川幕府式微
1. 田沼意次的經濟政策
親自領政的吉宗死亡後,側近政治再度抬頭。
2. 寬政的改革
田沼時代結束,松平定信斷然實行嚴格的管束政策。
3. 俄國的威脅
俄國的勢力不斷增強,日本也受到歐洲局勢混亂的影響。
4. 席波德事件
對日本醫學界有極大貢獻的席波德遇難。
5. 大鹽平八郎之亂
因為天保年間的大饑荒,各地頻發叛變作亂與農民起義的事件。
6. 蠻社之獄
飽受西洋學學者批評的幕府「驅逐異國船令」。
7. 天保改革
鴉片戰爭讓幕府清楚地看到歐美列強的威脅。
8. 強藩興起
在歐美列強的壓迫下,新型態的藩國興起。
PART 7 動亂的幕府末年
1. 培里船艦的到來
在美國的強大威脅下,一直堅守鎖國政策的日本只好開始與外國交往。
2. 要尊王攘夷?還是要開國?
朝廷強烈反對和美國總領事哈利斯交涉通商條約。
3. 井伊直弼和條約問題
朝廷與各地諸侯群起批評井伊直弼逕自締結通商條約。
4. 櫻田門外之變
意圖發動強權、重整幕府的井伊直弼遭到暗算。
5. 吉田松陰和松下村塾
思想家吉田松陰教育出來的人才成為明治維新的原動力。
6. 寺田屋事件
天皇之女和宮下嫁將軍府,成為朝廷與幕府的橋樑。
7. 生麥事件和天譴騷動
長州藩與土佐藩的尊攘派壯大起來,強勢地取代了薩摩藩對朝廷的影響力。
8. 蛤御門之變
因為政變而被驅逐出京都的長州藩出兵攻回京都。
9. 討伐長州
長州藩在被討伐時遭受四國艦隊的襲擊。
10. 薩長同盟
在一介浪人的斡旋下,薩摩與長州兩大強藩聯手結盟了。
11. 最後的將軍
德川慶喜繼承將軍之位後,發揮政治力,致力於恢復幕府的權力。
PART 8 明治維新與武士的反抗
1. 大政奉還
慶喜接受土佐藩大政奉還的提案,牽制朝廷和同盟的薩摩藩與長州藩。
2. 王政復古的大號令
新的政權雖然已經成立了,但是幕府的力量依然十分強大。
3. 鳥羽、伏見之戰
長達一年半的戊辰戰爭在京都郊外的鳥羽拉開序幕。
4. 江戶城的不流血開城
江戶總攻擊的前夕,勝海舟的使者突然前去拜訪西鄉隆盛。
5. 戊辰戰爭結束
榎本軍投降後,經歷了一年半的戊辰戰爭終於畫下句點。
6. 廢藩置縣
明治政府借西鄉隆盛之力,斷然實施「廢藩置縣」的政策。
7. 岩倉使節團
大久保利通等人將政府託付給西鄉隆盛,組團前往歐美視察。
8. 明治六年的政變
大久保阻擾征韓論,西鄉辭職回鹿兒島。
9. 出兵台灣
政府派兵到台灣,讓心有不平的士族情緒有發洩的出口。
10. 不平士族的叛變
因為武士的特權一一被政府剝奪了,士族們於是為了自己的權力而奔走反擊。
11. 西南戰爭
西鄉雖然努力阻止戰爭的發生,但是西南戰爭還是爆發了。
PART 9 邁向近代國家之路
1. 自由民權運動
擴大到全國的自由民權運動逐漸失控了。
2. 大日本帝國憲法
公佈憲法和成立議會,日本終於完成現代國家的總建設。
3. 交涉修改不平等條約
廢除不平等條約是明治政府與國民的誓願。
4. 日清戰爭和三國干涉
日本因為朝鮮的問題而與清朝對立,終於引發了戰爭。
5. 日俄戰爭爆發
俄國明顯的南侵政策,造成了日俄的衝突。
6. 日本海海戰
日本海海戰結束,日本以獲勝之姿,參加樸茨茅斯和談會議。
7. 大逆事件
政府擔心社會主義運動擴展,加速展開鎮壓的行動。
8. 併吞韓國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進一步企畫入侵韓國與中國。
9. 明治的文化
完全不同體質的西洋文明快速傳入日本國內。
PART 10 世界大戰與世界恐慌
1. 第一次世界大戰
將整個歐洲捲入戰火之中的戰爭卻給日本帶來好景氣。
2. 出兵西伯利亞
因為米價暴漲,掀起全國民眾的暴動。
3. 軍縮時代
按照原敬內閣的協調外交路線,進行大規模的縮兵政策。
4. 關東大地震
關東地區發生七.九級,震度七的大地震。
5. 普選與治安維持法
期盼中的普通選舉法與治安維持法一起誕生了。
6. 失控的關東軍
關東軍擅自暗殺滿州軍閥張作霖,開始出現不受政府控制現象。
7. 世界恐慌
美國股票大跌,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大恐慌。
8. 大正、昭和的大眾文化
以大震災為界線,災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PART 11 來勢洶洶的法西斯主義
1. 滿州事變與五一五事件
軍部的力量橫掃國內外,政黨政治淪為徒有其表。
2. 二二六事件
以「昭和維新」為目標的陸軍青年將校發動了軍事政變。
3. 中日戰爭
從盧溝橋的小規模軍事衝突,開始了長達八年的中日戰爭。
4. 國家總動員法
和平的努力落空,日本對中國的戰事陷入泥沼之中。
5. 大政翼贊會
日本與德、義締結「三國同盟」,自己開啟了世界大戰之門。
6. 日美交涉破裂,終於走向開戰之途
日軍進入法國殖民地越南,日美交戰之勢已無法避免。
7. 太平洋戰爭
日軍率先展開攻擊,突襲珍珠港。
8. 迎向終戰
首戰的勝利只是曇花一現,日本在開戰半年後,便在戰爭中居於劣勢。
PART 12 從戰後復興到高度成長
1. 終戰後的混亂與改革
在聯合國的占領下,日本社會脫胎換骨地再生了。
2. 朝鮮戰爭
朝鮮半島的戰爭也給日本帶來極大的變化。
3. 簽署和約
日本和聯合國國家締結和約,重新回到國際社會。
4. 安保鬥爭
日美安保條約的修改,引發了強烈的反對運動。
5. 高度經濟成長
驚人的經濟成長讓日本一躍成為經濟大國。
6. 大學學運與七○年的安保條約
學運在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的前夕沸騰到最高點。
7. 沖繩回歸日本與中日復交
沖繩回歸日本之後,佐藤內閣宣布下台,繼任首相為田中角榮。
8. 混亂不安的世界
前所未有的混亂和混沌之中,日本被迫陷入困局。
PART 1 古代國家的建立
1. 日本人的由來
日本列島脫離亞洲大陸,列島上開始有人生活。
2. 彌生時代開始了
持續了一萬年以上的繩文時代結束,進入時有紛爭的彌生時代。
3. 中國眼中的「倭國」
中國史書上所記載的古代日本之姿,是苦於內亂的國度。
4. 邪馬台國興起
「魏志倭人傳」的記述,掀起了邪馬台國正確位置的論爭。
5. 古墳時代
握有強大權力的大和朝廷在各地興建古墳。
6. 倭國五王
朝鮮半島的情勢險惡,大和朝廷更加密切地與中國往來。
7. 大和朝廷擴大勢力
朝廷的勢力擴張到全國各地,確立了統治的體制。
P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