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加乘,人才加分
──美商玫琳凱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薛雪
怎樣的人才能稱為「好人才」?或者這麼說--「適任的人才」?
身為企業的經營者,這一直是個念茲在茲的重大議題。用到了適任的人才,不需經營者額外費心,方案都能順利推展,甚至產生遠超過預期的效果;得天下英才而任之,可說是企業主一大樂事。但反之,不幸選到了不適任的人,其所造成的傷害卻不可以道里計,損失往往不僅顯現於單一方案的推展,甚至可能在無形中影響企業體系運行。
經營企業多年,往往見到許多學經歷皆甚卓越的人,放在高位卻窒礙難行,大有難以發揮之勢;一些小小螺絲釘卻優秀地扮演著乘上接下的角色,協助大小方案順暢地運行。
這或許就是為什麼這些年來,許多企業主在徵才的時候,越來越強調個人溝通協調能力的重要。但可惜的是,硬體的學經歷或許可在履歷表上一覽大要,軟體的溝通、協調、統合,以及道德操守等等,卻難有量尺得以一窺大概。
欣見商智文化在此時翻譯出版《軟技巧,還是硬道理?》一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與舉例,揭櫫「軟技巧」在個人職能生涯中的必須性;尤其作者於書中強調的若干重點:諸如誠實與正直、以最高標準規範自己、服務導向的精神、正面態度等等,亦恰與我們玫琳凱企業素來強調的「黃金法則」(你希望別人怎樣待自己,你也要怎樣待別人)、正面積極的力量、每個挫折都是化了妝的祝福等等理念不謀而合,讀來深有所感。
在玫琳凱的工作,我們努力追求的就是工作與生活間平衡發展的成功,這種體驗儘管與作者提到的「工作與生活之間絕對不會有平衡點,只有取捨」有出入,但在現今工作競爭激烈且人際關係緊繃的職場環境,作者把「軟技巧」提升為個人成功的必備條件,相信許多企業主都會深感認同。
這樣的一本書,我認為非常值得推薦給社會新鮮人,作為實務的工作指南;而對於已經在職場中努力一陣子的人士,亦非常適合常置案頭,時時溫故而知新。
當然,更希望所有閱讀此書的讀者都能夠「軟硬兼具」,我相信你們都能成為真正的「好人才」!
學會職場做人的真相和眉角
──游梓翔美國丹佛大學溝通研究博士,現任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及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主任
你找到一份新工作,這是上班的第一天,請問你最需要知道的是什麼?你可能認為是你的「職責」為何?
換句話說,你想知道「該做哪些事」以及「如何把事做好」。
如果你曾有工作經驗,請再想想,這真的是你「最」需要知道的事嗎?檢討先前工作的成功或失敗,真的是「不知道該做哪些事」,或是「不知如何把事做好」造成的嗎?還是除此之外,另有原因?
除了不懂「做事」,更大的可能是你不懂「做人」。要在職場生存,除了職務,你還必須知道「該做哪種人」以及「如何把人做好」。這門學問學校很少教你,人資很少告訴你,你得靠錯誤慘痛教訓你,或是靠老鳥私下開導你,才能慢慢體會個中滋味。
簡單地說,教科書和職務說明書只能呈現工作的表象,血淚史和地下情報網才能揭露工作的真相。表象只能讓你看出工作的「眉目」,真相才能讓你體會工作的「眉角」。表象是規則,真象是潛規則。
好消息是這本美國溝通專家佩姬‧克勞絲寫的這本《軟技巧,還是硬道理?》,把許多工作的真相和眉角都寫了進去,集合了許多人的斑斑血淚以及地下情報,讓你學會如何在職場做人。就像書名所說的,做人的技巧雖然是「軟」的,但是其中的道理卻是再「硬」不過了。就像做事的方法一樣,做人的方法也需要認真學習,努力實踐,才能在職場擁有一片天。
克勞絲列出了八個職場人士關注的題目:生涯規畫、完成工作、溝通表達、遭遇批評、內部政治、自我行銷、處理差異和領導統御,並提醒讀者在這八個項目中必須知道的做人技巧與背後的深刻道理。例如:
j在工作與生活之間絕對不會有平衡點,只有取捨〈有些人會告訴你:你可以在工作生活中取得平衡〉
k哀哀叫是小孩子做的事,而且沒人想聽你嘀咕〈有些人會告訴你:有意見請儘管提出來〉
l多說請、謝謝和對不起〈有些人會告訴你:我們又不是小學生,不必計較禮貌啦〉
m你不用當每一個人的好朋友--那是上帝派給狗的任務〈有些人會告訴你:你是好人,好人會有好報的〉
n打算越級告上司一狀之前,請三思〈有些人會告訴你:我非常願意聆聽基層員工的心聲〉
o把自己當成是一種早餐麥片品牌〈有些人會告訴你:愛現是惹人討厭的〉
p要夠敏感,關心別人的情緒〈有些人會告訴你:女人才會搞關懷那一套,做好工作更重要〉
q避免成為一個什麼都知道,什麼都要說,什麼都要控制的主管〈有些人會告訴你:老大,你好英明歐〉
作為一個研究溝通、教導溝通的學者,我認為克勞絲寫出了許多職場文化的深層面貌,非常具有參考價值。而且由於她的建議是來自許許多多職場「先烈」的親身體驗,因此讀來相當生動有趣。你不妨放一本在辦公室的案頭,每天學一則你的長官和同事不會告訴你的做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