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張永賢推薦序
人體生理學(Physiology)就是研究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包括人類身體各種功能,如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吸收、營養、排泄、生殖等機能,以致西方生理學傳入中國時,曾將生理學翻譯為「全體功用」(1886年),或是「身理」(1886年英國福斯特Foster所著Primer physiology),或是「體功學」(1904年英國高似蘭譯英國Haliburton所著生理學為體功學,1919年第七版,才稱為哈氏生理學)。人體生命活動現象,有健康和患病時不同,研究健康時的生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叫正常生理學,或簡稱生理學(Physiology);研究患病時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稱病理生理學(Pathological Physiology)。兩者之間有其聯繫,在一定條件下,兩者能互相轉化。研究生理學的目的為認識與掌握身體和各部分活動的規律,才能應用生理學知識為預防疾病與增進健康。
中醫生理學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內容,是指導中醫臨床的基礎理論之一,雖然中醫生理學無專著,但散見《黃帝內經》等經典醫書,《黃帝內經》論述人體生理學,以陰陽五行理論為指導,闡述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結構及活動規律,中醫生理學把人體當作一個整體的有機體,各臟腑間經過經絡系統有密切聯繫,經絡的生理功能為調氣血、協調陰陽。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經絡有通調氣血,聯繫身體各部,同時有調節平衡的功能。
中西醫學的生理學都是以人體生理為研究對象,都是探討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研究目的與任務都是為了防病治病與保持身體健康,但是它們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所用的學術名詞、語言概念不相同。中醫生理學是宏觀生理學,是整體宏觀觀察描述;西醫生理學注重實驗醫學的微觀分析。很敬佩由前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季鍾樸教授主編,出版中西醫結合的生理學書籍《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對於宏觀中醫生理學與微觀的現代生理學研究相結合,在每篇介紹中醫理論現代研究的進展,內容豐富,重點突出,重視結合臨床,對於中醫生理知識研究系統的總結並作比較研究。這書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成立十週年(1990年)出版,引起醫界相當重視及高度的評價,為中西醫結合經典著作,而今年為第三屆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WIMCO)舉辦之時,發行繁體字版。台灣成立中西醫整合醫學會至今十五年,中國醫藥大學成立「中西醫結合碩士研究所」有八年。敬佩前台灣大學醫學院杜聰明院長,在1959年撰寫《中國醫學史略》的序言「現在台灣的現代醫學與中醫藥是二元的存在,依照余之見,深信真理惟有一個而已,中西醫學當然需要一元化,希望受過系統的現代醫學教育同仁,對中醫藥學加以研究,協力來解決此問題」。這書為重視臨床應用、基礎與臨床的中西醫結合書籍,給予中西醫生理學理論上架設一座橋梁,建立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今知音出版社出版本書,播種中西醫結合的種子,促進海峽兩岸中西醫學的學術交流,樂為推薦。
前言
我國現代中醫教育的發展,尤其是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一套包括臨床與基礎的中西醫結合的教材。經生理學同道們的提議,並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的委託,我們編寫了這本《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或稱中西醫結合的生理學。
中醫學的臨床療效已被多數人所公認;中醫學既有臨床實踐也有基礎理論,在中醫基礎理論中,生理學占有重要地位。它來源於臨床實踐和日常生活的觀察。中醫生理學知識在中醫學的古代經典著作中早有闡述,歷代醫家並有所發展。
中醫生理學與現代生理學都是以人體生理為研究對象,都是探索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都是為了防病治病保持身體健康,這三者是共同的,這個共性也是中西醫結合的基石。但是它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同,所用學術名詞和語言不同。中醫生理學是一種宏觀的生理學。它主要是整體的宏觀觀察的描述。現代生理學則注重實驗醫學的微觀分析,應用現代科學的定性定量,強調形態與功能的統一。這些當然是由於它們的歷史條件不同所造成的。
中醫學的現代化或中西醫結合都必須有中醫學基礎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中西醫結合臨床三十多年的實踐也必然會產生中西醫結合的基礎理論。中西醫結合生理學基礎的產生也是必然的,遲早要實現的。
中西醫結合,尤其是基礎理論上的結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僅屬於初期開始階段。因此難免出現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結合。有些甚至是拼盤式的結合。也可以說是比較結合。儘管很不完善,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因為它們有著結合的共同基礎,從比較結合逐步達到完全融合。基於這個認識,本書採取下述編寫方針:
一、對現代生理學與中醫生理學採取比較分析的辦法。實事求是,一分為二,取長補短,去粗取精。對古代中醫基礎理論不理解者採取存疑保留的辦法。比較分析時採取生理功能上的比較辦法。
二、既寫傳統中醫生理學,也寫現代生理學;既闡述現代生理學的理論,也突出傳統中醫生理學的基本內容。以此為綱適當加以比較結合。並扼要介紹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研究進展。
三、應用現代科學與技術,使宏觀的中醫認識與微觀的現代研究相結合。宏觀的認識需要微觀的深化,局部的研究需要整體思想的指導,使兩者結合起來,編寫時予以引導。
四、在學術名詞上根據結構與功能統一的原則處理。引導讀者認識中西醫生理學在學術名詞上的異同。
五、在內容安排上突出重點,結合臨床,精選內容,刪繁就簡,分清主次。
總之本書的特點為強調比較結合,注重臨床應用。《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一書的出版希望為讀者在中西醫生理學理論上架設一座橋梁。
本書可作為中醫學院校和中西醫結合學院的生理學教材。也可以作為其他醫藥院校專業班、中學西班、西學中班的選讀教材。每章的現代研究進展可以作為臨床醫生和研究生用的參考書。
本書的編寫出版蒙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副主編陳維養及編輯部諸同仁的幫助,付出了辛勤勞動,特表謝忱。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這個初步嘗試難免有不當之處,尚祈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