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季鍾樸

的圖書
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
$ 558
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
作者:季鍾樸 
出版社:知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2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基礎醫學叢書之一,是國內外第一部中西醫結合的生理學參考教材。

  全書包括:總論,中醫“氣血”理論的生理學基礎,中醫“心脈”理論的生理學基礎,中醫“脾胃”、“肝膽”理論的生理學基礎,中醫“腎”的生理學基礎及中醫整體論的生理學基礎,共6篇30章。

  編著者以應用現代科學技術,使宏觀的中醫生理知識與微觀的現代生理學研究相結合,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編寫。每篇均扼要介紹有關中醫理論現代研究的進展。內容豐富,重點突出,注重結合臨床,是近代中醫生理知識研究的一次系統全面的總結與比較研究。本書可作為各醫學院校生理學參考選讀教材,是中西醫師及研究生的重要參考書。

 

目錄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生理學概說
第一節 現代生理學概說
一、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範圍
二、研究生理學的目的與任務
三、生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第二節 中醫生理學概說
第三節 中醫生理學的指導思想與方法
一、陰平陽秘——對立統一觀
二、五行生剋乘侮——聯繫整體觀
三、天人相應——機體與環境的統一觀
四、司外揣內——宏觀生理學的方法論
第四節 現代生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急性實驗法
二、慢性實驗法

第二章 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與物質基礎
第一節 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
一、新陳代謝
二、應激性
三、適應性
第二節 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一、細胞與原生質
二、細胞與原生質的化學成分
三、生物的有機化合物
第三節 組織、器官與系統
一、上皮組織
二、支持及結締組織
三、肌組織
四、神經組織

第三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細胞興奮性與生物電現象
一、刺激與反應
二、細胞生物電現象及其機制
第二節 細胞膜的運輸功能
一、溶解擴散
二、易化擴散
三、經膜通道與閘門運輸
四、主動運輸
五、協同運輸
六、入胞出胞
第三節 細胞膜的感受功能

第四章 機體機能的調節
第一節 神經調節
第二節 體液調節
第三節 回饋自控調節
第四節 體內恆定
第二篇 中醫“氣血”理論的生理學基礎
第五章 “氣血”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氣”的基本理論
一、氣的概念
二、氣的生成
三、氣的分類及分布
四、氣的生理功能
五、氣的運動形式
第二節 “血”的基本理論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功能
四、血的循行
第三節 “氣”與“血”的關係
一、氣對血的作用
二、血對氣的作用

第六章 血液生理
第一節 內環境與血液
一、體液
二、內環境
三、血液的組成
四、血液的特性
五、血液的基本功能
第二節 血漿
一、血漿蛋白質
二、血漿電解質
三、血漿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和其他物質
四、血漿酸鹼度
五、血漿滲透壓
第三節 紅血球
一、數量、形態與功能
二、生理特徵
三、代謝特點
四、紅血球的生成與破壞
第四節 白血球
一、白血球的數量與分類
二、白血球的生理功能
三、白血球的生成與破壞
第五節 血小板
一、血小板的形態與數量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三、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四、血小板的生成與破壞
第六節 凝血-抗凝血與纖溶-抗纖溶系統
一、凝血系統
二、抗凝血系統
三、纖溶系統
四、抗纖溶系統
第七節 血量與血型
一、血量
二、血型

第七章 衛氣與免疫生理
第一節 體液免疫功能
一、免疫球蛋白
二、補體
第二節 細胞免疫功能
一、非特異性免疫
二、嗜鹼性粒細胞與嗜酸性粒細胞的功能
三、特異性免疫與淋巴細胞
四、脾臟的免疫功能

第八章 呼吸生理
第一節 肺通氣
一、呼吸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二、呼吸運動
三、呼吸時胸腔內壓的變化
四、呼吸氣量
五、人工呼吸
第二節 氣體的交換和運輸
一、氣體的交換
二、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第三節 呼吸運動的調節
一、呼吸中樞
二、機械性反射調節
三、化學因素的調節
第四節 肺的非呼吸功能
一、固衛禦邪
二、水液調節
三、生物活性物質的合成、釋放、處理——代謝功能
四、濾血和貯血
五、其他
第五節 呼吸與氣功
一、概述
二、“調息”的生理效應

第九章 “氣血”的現代研究
第一節 “氣”實質的研究
一、外氣的物質性
二、內氣的研究
三、氣的生物能學研究
第二節 “氣”的功能性研究
一、臟腑功能之氣的研究
二、氣血功能關係的研究
三、氣的其他研究
第三節 “氣血”動物模型的研究
一、氣虛動物模型
二、血虛動物模型
三、血瘀動物模型
第三篇 中醫“心脈”理論的生理學基礎

第十章 “心脈”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心”的基本理論
一、“心”的概念
二、“心”的特性
三、“心”的生理功能
四、“心”與“小腸”相表?
第二節 血液循行的基本理論
一、“心脈”與血液循行
二、“氣”與血液循行
三、“肝”“脾”與血液循行

第十一章 心臟生理
第一節 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一、心肌細胞的靜止膜電位
二、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
第二節 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心肌的自動節律性和心臟起搏點
二、心肌的傳導性和傳導速度
三、心肌的興奮性和不反應期
四、心肌的收縮性及其收縮特徵
五、理化因素對心肌特性的影響
第三節 心臟射血和心輸出量
一、心搏頻率
二、心動週期
三、心臟的射血
四、心輸出量
第四節 心音和心電圖
一、心音
二、心電圖
第五節 心臟內分泌
一、心鈉素(心房鈉尿因子)
二、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
三、心臟的其他活性
第六節 “心”的現代研究
一、“心”理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二、“心”理論研究的進展

第十二章 血管生理
第一節 血流動力學的基本規律
一、各類血管的結構和機能特點
二、血流動力學的基本規律
第二節 動脈血壓和動脈脈搏
一、動脈血壓
二、動脈脈搏
第三節 微循環和組織液生成
一、微循環
二、組織液的生成
第四節 靜脈血壓及血流的特徵
一、中心靜脈壓
二、影響靜脈血液回流的因素

第十三章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和器官循環
第一節 心血管活動的神經調節
一、支配心臟和血管的傳出神經
二、調節心血管活動的神經中樞
三、心血管活動的反射性調節
第二節 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
一、體液調節
二、心血管的自身調節
第三節 器官循環
一、冠狀動脈循環
二、腦循環

第十四章 “脈象”的生理學基礎
第一節 中醫脈學的基本理論
一、脈象形成的基礎
二、取脈方法
三、正常脈象
四、脈診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 動脈脈搏波
一、脈搏產生的基本原理
二、動脈脈搏圖
第三節  諸種常見脈象的生理學基礎
一、正常脈象(平脈)
二、數脈和遲脈
三、結脈和代脈
四、浮脈和沉脈
五、洪脈和細脈
六、滑脈和澀脈
七、弦脈和緊脈
第四節 脈診研究的進展
一、脈診客觀化的研究
二、脈象形成機制的研究
三、正常脈象影響因素的研究
四、脈診的臨床研究

第十五章 舌象的生理學基礎
第一節 中醫舌診的基本理論
一、舌診的方法
二、舌象與臟腑、氣血的關係
第二節 舌的形態結構基礎
一、舌的大體解剖
二、舌的微細結構
第三節 正常舌象的解剖生理學基礎
一、正常舌質
二、正常舌苔
三、年齡因素對舌象的影響
第四節 幾種病理舌象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一、淡白舌、紅絳舌、青紫舌
二、異常舌苔
第五節 幾種疾病的舌象研究
一、高血壓病的舌象
二、心肌梗塞的舌象
三、肺源性心臟病的舌象
四、消化系統疾病的舌象
五、肝病的舌象
六、腫瘤的舌象
第六節 舌診的實驗研究
一、舌診客觀化的研究
二、舌微循環的研究
三、舌象的生化研究
第四篇 中醫“脾胃”、“肝膽”理論的生理學基礎

第十六章 中醫“脾胃”、“肝膽”生理的基本內容
第一節 “脾胃”的生理特性
一、納與化
二、升與降
三、燥與濕
第二節 “脾胃”的生理功能
一、運化功能
二、氣血生化功能
三、統血功能
四、合肌肉主四肢
五、在竅為口、其華在唇
六、在志為思
第三節 “肝膽”的生理功能
一、“肝”的生理功能
二、“膽”的生理功能

第十七章 消化生理
第一節 消化生理概述
一、消化方式
二、消化腺分泌的機制
三、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四、胃腸道的神經支配
五、胃腸激素
六、消化道的免疫功能
第二節 口腔內消化
一、唾液分泌
二、咀嚼
三、吞嚥
四、食道的功能
第三節 胃內消化
一、胃的分泌
二、胃的運動
第四節 小腸內消化
一、胰液的分泌
二、膽汁的分泌和排出
三、小腸液的分泌
四、小腸的運動
第五節 大腸內消化
一、大腸液的分泌
二、大腸內細菌的活動
三、大腸的運動和排便
第六節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吸收的機制
三、各種主要營養物質的吸收
第七節 肝臟生理
一、肝臟的血液循環特點
二、肝臟的主要功能
三、肝臟的貯備功能及肝臟的再生

第十八章 能量代謝與體溫
第一節 能量代謝
一、機體能量的來源
二、機體能量的轉化與利用
三、能量代謝的測定
四、衡量能量代謝的標準
五、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
六、基礎代謝
第二節 體溫
一、正常體溫及其變動
二、機體的產熱與散熱
三、體溫調節

第十九章 “脾主肌肉”與肌肉生理
第一節 “脾主肌肉”的基本理論
第二節 肌肉生理
一、骨骼肌的微細結構
二、骨骼肌收縮原理
三、骨骼肌的興奮-收縮耦聯
第三節 骨骼肌的收縮特點
一、等張收縮和等長收縮
二、肌肉初長度對肌收縮的影響
三、單收縮和強直收縮

第二十章 “脾胃”、“肝膽”生理現代研究概況
第一節 “脾胃”生理的現代研究
一、與消化系統的關係
二、與神經-體液調節系統的關係
三、與免疫系統的關係
第二節 “肝膽”生理的現代研究
一、與消化系統的關係
二、與血液循環系統的關係
三、與自律神經系統的關係
四、與解毒功能的關係
第五篇 中醫“腎”的生理學基礎

第二十一章 腎”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腎”藏精,主人體的發育和生殖
二、“腎”主水液
三、“腎”主骨、生髓、通於腦、其華在髮
四、“腎”主納氣
第二節 “腎”有陰陽,為水火之臟
第三節 “腎”與其他器官的關係
一、“腎”開竅於耳
二、“腎”開竅於二陰
三、“腎”合膀胱

第二十二章 腎的泌尿排泄功能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尿的生成
一、尿的理化特性、成分和尿量
二、腎的結構特點
三、尿生成的過程及影響因素
第三節 腎臟泌尿功能的調節
一、抗利尿激素
二、醛固酮
三、心鈉素
四、尿液濃縮與稀釋的機制
第四節 膀胱的功能與排尿

第二十三章 內分泌生理
第一節 概述
一、內分泌與激素的基本概念
二、激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特點
三、體內各種激素的化學性質
四、激素作用的原理
第二節 腦下垂體
一、下視丘與腦下垂體結構和功能的聯繫
二、腺垂體激素
三、神經垂體
第三節 甲狀腺
一、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謝
二、甲狀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三、甲狀腺機能的調節
第四節 副甲狀腺激素、降鈣素及維生素D
一、副甲狀腺激素
二、降鈣素
三、維生素D
第五節 胰島
一、胰島素
二、胰昇糖素
三、胰島的其他激素及其相互關係
第六節 腎上腺
一、腎上腺皮質
二、腎上腺髓質
第七節 其他內分泌
一、前列腺素
二、松果體
三、胸腺
第八節 內分泌功能的相互關係
一、激素作用的陰陽對立統一關係
二、內分泌功能相互調節的相生相剋關係
三、人體主要功能的內分泌綜合調節

第二十四章 生殖生理
第一節 男性生殖生理
一、睪丸的功能
二、男性附性器官的功能
第二節 女性生殖生理
一、卵巢的功能
二、月經週期
三、受精、妊娠、分娩與授乳

第二十五章 “腎”的現代研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腎陰、賢陽的生理學基礎
一、腎陰、腎陽的涵義
二、腎陰、腎陽與下視丘-腦下垂體-內分泌腺軸的功能
三、腎陰、腎陽與自律神經系統的功能
四、腎陰、腎陽的分子生物學基礎
第三節 “腎”主生殖的生理基礎
一、“腎”主生殖的意義
二、“腎”主生殖現代研究的理論假說
三、“腎”主生殖研究的方法與客觀指標
四、“腎”主生殖的研究成果及其意義
第四節 “腎”主骨生髓的研究
第五節 “腎”與耳的關係之研究
第六節 “腎”主黑的研究
第六篇 中醫整體論的生理學基礎

第二十六章 感覺器官
第一節 概述
一、中醫關於感覺器官的論述
二、感覺器官的一般概念與分類
三、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節 視覺器官
一、眼球及其附屬器結構概述
二、眼的折光功能
三、視網膜的感光功能
四、視野與雙眼視覺
第三節 聽覺器官
一、耳的結構概述
二、外耳與中耳的功能
三、內耳的感音功能
四、人聽覺功能的基本特徵
第四節 前庭器官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裝置
二、前庭器官的適宜刺激
三、眼球震顫
第五節 嗅覺和味覺
一、嗅覺
二、味覺
第六節 皮膚感覺
一、觸覺
二、溫度覺

第二十七章 神經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中醫有關神經系統的論述
二、神經系統的基本功能
第二節 神經元活動的一般規律
一、神經纖維的興奮傳導
二、神經元之間信息傳遞
三、神經肌肉接頭傳遞
四、神經傳導物質
五、神經的營養性作用
第三節 反射活動的一般規律
一、反射與反射弧
二、中樞神經元的聯繫方式
三、中樞抑制
第四節 神經系統的感覺功能
一、脊髓的感覺傳導功能
二、視丘及其投射系統
三、大腦皮質的感覺分析功能
四、痛覺與針刺鎮痛
第五節 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一、脊髓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二、高級中樞對肌緊張的調節
三、大腦皮質的運動功能
四、基底神經節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五、小腦對軀體運動的調節
第六節 神經系統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一、交感及副交感神經
二、脊髓及低位腦幹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三、下視丘對內臟活動的調節
四、大腦皮質的植物性功能
第七節 覺醒、睡眠和腦電活動
一、覺醒狀態
二、睡眠
三、腦電圖
四、皮質誘發電位
第八節 大腦皮質的高級功能
一、大腦皮質聯絡區的功能
二、大腦皮質的語言中樞和一側優勢
三、條件反射
四、兩種信號系統
五、學習與記憶功能

第二十八章 經絡與腧穴
第一節 概述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系統
三、十二正經的循行規律與交接流注
四、經絡的作用
五、經絡學說的學術地位
第二節 十四經脈
一、手太陰肺經
二、手陽明大腸經
三、足陽明胃經
四、足太陰脾經
五、手少陰心經
六、手太陽小腸經
七、足太陽膀胱經
八、足少陰腎經
九、手厥陰心包經
十、手少陽三焦經
十一、足少陽膽經
十二、足厥陰肝經
十三、任脈
十四、督脈
第三節 腧穴的性能
一、腧穴的分類
二、腧穴的基本功能
三、腧穴的主治功能
第四節 經穴與經絡的形態學基礎
一、腧穴的形態學研究
二、經絡的形態學研究

第二十九章 臟腑相關與經穴-臟腑相關
第一節 臟腑相關
一、五臟六腑
二、臟與臟相關
三、臟與腑相關
四、腑與腑相關
五、臟腑相關的現代研究
第二節 內臟疾患在經穴上的反應6
一、經穴反應的形式
二、內臟疾患在耳穴上的反應
三、經穴反應的相對特異性
第三節 針刺經穴對臟腑功能的影響
一、針刺經穴對機體的作用性質
二、針刺經穴的相對特異性
第四節 經穴臟腑相關的聯繫途徑
一、穴位與針感
二、經穴-臟腑的神經體液聯繫
三、經穴-臟腑的神經節段性聯繫
四、臟腑-耳穴的神經聯繫
五、體表-臟腑的經絡聯繫
第五節 經穴與各種體表點的關係
一、經穴與運動點的關係
二、經穴與觸發點的關係
三、經穴與皮電點的關係
四、經穴與差電點的關係
五、經穴與皮膚活動點的關係
第六節 海氏帶與牽涉痛
一、內臟感覺生理
二、海氏帶與體表-臟腑相關
三、牽涉痛與體表-臟腑相關

第三十章 經絡現象與實質
第一節 經絡現象
一、循經感傳現象
二、體表可察覺的經絡現象
三、體表循經的感覺變化
第二節 經絡與腧穴的生物物理特徵
一、經絡與腧穴的電學特徵
二、經絡與腧穴的皮溫特徵
三、經絡與腧穴的其他生物物理特性
第三節 經絡實質的探討
一、全面認識經絡實質
二、循經感傳本質的探討
三、關於經絡實質的主要假說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  張永賢推薦序

  人體生理學(Physiology)就是研究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包括人類身體各種功能,如血液循環、呼吸、消化、吸收、營養、排泄、生殖等機能,以致西方生理學傳入中國時,曾將生理學翻譯為「全體功用」(1886年),或是「身理」(1886年英國福斯特Foster所著Primer physiology),或是「體功學」(1904年英國高似蘭譯英國Haliburton所著生理學為體功學,1919年第七版,才稱為哈氏生理學)。人體生命活動現象,有健康和患病時不同,研究健康時的生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叫正常生理學,或簡稱生理學(Physiology);研究患病時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稱病理生理學(Pathological Physiology)。兩者之間有其聯繫,在一定條件下,兩者能互相轉化。研究生理學的目的為認識與掌握身體和各部分活動的規律,才能應用生理學知識為預防疾病與增進健康。

  中醫生理學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內容,是指導中醫臨床的基礎理論之一,雖然中醫生理學無專著,但散見《黃帝內經》等經典醫書,《黃帝內經》論述人體生理學,以陰陽五行理論為指導,闡述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結構及活動規律,中醫生理學把人體當作一個整體的有機體,各臟腑間經過經絡系統有密切聯繫,經絡的生理功能為調氣血、協調陰陽。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經絡有通調氣血,聯繫身體各部,同時有調節平衡的功能。

  中西醫學的生理學都是以人體生理為研究對象,都是探討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研究目的與任務都是為了防病治病與保持身體健康,但是它們研究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所用的學術名詞、語言概念不相同。中醫生理學是宏觀生理學,是整體宏觀觀察描述;西醫生理學注重實驗醫學的微觀分析。很敬佩由前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季鍾樸教授主編,出版中西醫結合的生理學書籍《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對於宏觀中醫生理學與微觀的現代生理學研究相結合,在每篇介紹中醫理論現代研究的進展,內容豐富,重點突出,重視結合臨床,對於中醫生理知識研究系統的總結並作比較研究。這書在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成立十週年(1990年)出版,引起醫界相當重視及高度的評價,為中西醫結合經典著作,而今年為第三屆世界中西醫結合大會(WIMCO)舉辦之時,發行繁體字版。台灣成立中西醫整合醫學會至今十五年,中國醫藥大學成立「中西醫結合碩士研究所」有八年。敬佩前台灣大學醫學院杜聰明院長,在1959年撰寫《中國醫學史略》的序言「現在台灣的現代醫學與中醫藥是二元的存在,依照余之見,深信真理惟有一個而已,中西醫學當然需要一元化,希望受過系統的現代醫學教育同仁,對中醫藥學加以研究,協力來解決此問題」。這書為重視臨床應用、基礎與臨床的中西醫結合書籍,給予中西醫生理學理論上架設一座橋梁,建立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今知音出版社出版本書,播種中西醫結合的種子,促進海峽兩岸中西醫學的學術交流,樂為推薦。

前言

  我國現代中醫教育的發展,尤其是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一套包括臨床與基礎的中西醫結合的教材。經生理學同道們的提議,並受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的委託,我們編寫了這本《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或稱中西醫結合的生理學。

  中醫學的臨床療效已被多數人所公認;中醫學既有臨床實踐也有基礎理論,在中醫基礎理論中,生理學占有重要地位。它來源於臨床實踐和日常生活的觀察。中醫生理學知識在中醫學的古代經典著作中早有闡述,歷代醫家並有所發展。

  中醫生理學與現代生理學都是以人體生理為研究對象,都是探索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都是為了防病治病保持身體健康,這三者是共同的,這個共性也是中西醫結合的基石。但是它們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同,所用學術名詞和語言不同。中醫生理學是一種宏觀的生理學。它主要是整體的宏觀觀察的描述。現代生理學則注重實驗醫學的微觀分析,應用現代科學的定性定量,強調形態與功能的統一。這些當然是由於它們的歷史條件不同所造成的。

  中醫學的現代化或中西醫結合都必須有中醫學基礎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中西醫結合臨床三十多年的實踐也必然會產生中西醫結合的基礎理論。中西醫結合生理學基礎的產生也是必然的,遲早要實現的。

  中西醫結合,尤其是基礎理論上的結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目前僅屬於初期開始階段。因此難免出現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結合。有些甚至是拼盤式的結合。也可以說是比較結合。儘管很不完善,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因為它們有著結合的共同基礎,從比較結合逐步達到完全融合。基於這個認識,本書採取下述編寫方針:
一、對現代生理學與中醫生理學採取比較分析的辦法。實事求是,一分為二,取長補短,去粗取精。對古代中醫基礎理論不理解者採取存疑保留的辦法。比較分析時採取生理功能上的比較辦法。
二、既寫傳統中醫生理學,也寫現代生理學;既闡述現代生理學的理論,也突出傳統中醫生理學的基本內容。以此為綱適當加以比較結合。並扼要介紹中醫基礎理論的現代研究進展。
三、應用現代科學與技術,使宏觀的中醫認識與微觀的現代研究相結合。宏觀的認識需要微觀的深化,局部的研究需要整體思想的指導,使兩者結合起來,編寫時予以引導。
四、在學術名詞上根據結構與功能統一的原則處理。引導讀者認識中西醫生理學在學術名詞上的異同。
五、在內容安排上突出重點,結合臨床,精選內容,刪繁就簡,分清主次。
總之本書的特點為強調比較結合,注重臨床應用。《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一書的出版希望為讀者在中西醫生理學理論上架設一座橋梁。
本書可作為中醫學院校和中西醫結合學院的生理學教材。也可以作為其他醫藥院校專業班、中學西班、西學中班的選讀教材。每章的現代研究進展可以作為臨床醫生和研究生用的參考書。

本書的編寫出版蒙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副主編陳維養及編輯部諸同仁的幫助,付出了辛勤勞動,特表謝忱。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這個初步嘗試難免有不當之處,尚祈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825643
  • 叢書系列: 高等中醫研究參考叢書
  • 規格:平裝 / 508頁 / 16k / 19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自信的躍進:不再恐懼、退縮、焦慮的關鍵
作者:沙爾.貝班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1-01
66折: $ 18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雖然苦,還是想活成令人羨慕的樣子:那些在都會流淚築夢的女子們
作者:王欣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2-01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迷妹的韓文自學法:零基礎也能無痛養成韓文腦
作者:LJ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1-01
66折: $ 21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初學鉤針編織最强聖典(全新改訂版):95款針法記號 × 50個實戰技巧 × 22枚實作練習全收錄 一次解決初學鉤織的入門難題!
作者:日本VOGUE社
出版社:Elegant-Boutique新手作
出版日期:2021-01-06
$ 29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miffy潔膚柔濕巾-10抽(橘)
作者:新台
出版社:新台圖書
出版日期:2023-08-30
$ 18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各取所需的 -Double Fake- 伴侶契約(全)
作者:爺太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25
$ 11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國小南一新超群評量數學一下{113學年}
作者:南一編輯
出版社: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6
$ 16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如何面對心理疾病的瘟疫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Jonathan Haidt)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9
$ 37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麵包小偷5:熱呼呼的麵包車
作者:柴田啓子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26
$ 252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